讓孩子見世面,到底有多重要?

十三號星球

所謂的見世面就是孩子人生經驗的累積,當孩子獲得的經驗越多時,他們就會越自信,再遇到類似情況時就能更為從容的應對,不慌張,不膽怯,喜怒不形於色大概就是我們所說的世面。

在學校人群集中的地方,在一個班級你就會看出有世面孩子和沒見過世面孩子的區別,見過世面是這樣的:

1.不管學習成績好壞,反正特別自信,和老師的溝通很順暢,甚至帶著點“人情世故”的味道。

2.知識面寬,在學校愛交朋友,那種讀書多,走的城市多,歷練多的孩子,不僅僅學習成績好,也很善於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

3.敢於表達自己,不管是和同學相處,還是和老師溝通,還是反對老師提出的要求,質疑學校的規定,都是“尖頭社員”,敢於表達,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敢於說不!

4.一部分孩子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不會盲目自信和自卑,一部分“土豪式暴發戶”特別愛顯擺和欺負同學(為數不多)。

如果你經濟條件一般,請多給孩子買書,愛上閱讀也是拓寬知識面和見世面的一種方式。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有時間,有錢,有閒,多創造條件讓孩子去感受,去歷練,去折騰吧!


九鬥學生心理

什麼叫世面?

心理學怎麼理解世面?


世面其實就是各種複雜的各個層面的多維度多視角的社會真實的情況。皇帝也想要讓自己的孩子見見世面。不過皇帝的孩子更需要見的世面,不是官場,而是農場。

平民百姓的孩子也需要見世面。平民百姓的孩子有機會需要見的是大世面。

我們經常說很多家長想讓自己的孩子能夠生活在北上廣深的超一線城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城市提供了足夠多的見世面的環境。能夠參加各種各樣的最先進的科技博覽會音樂會。能夠見到最大的博物館。這些都叫做世面。

見世面這個詞其實出自紅樓夢。紅樓夢第16回有句話叫做~~果然如此,我可也見個大世面了。世面在古代的時候指的是衙門面前的一塊圓石。所以見世面也就只是見官,對百姓而言,瞭解官場,這就是見世面。

現在人經常把見世面說成是出外旅行。這其實是見世面其中的一種。王陽明的心學講就是知行合一。也就是說學了多少知識就應該走多少路,見到多少世面,這樣才能把理論和實踐真正的結合到一起。

如果講到兒童教育方面,那麼見世面真正的含義就是讓孩子從家庭過渡到社會。讓孩子瞭解社會的不同側面。讓孩子通過社會了解人性的不同側面。讓孩子知道世界如同硬幣一般。永遠有兩面,只知a面不知b面一定會帶來人生命運的損失。

在心理學裡面我們理解見世面,把它作為一個人維持心理健康和增強社會適應性,有更好的應對生活能力的視角去看待世面的。。

一個人是否心理建康不是一個單一的標準,而是取決於社會適應性。所以一個人越能夠適應社會,越代表著他見過足夠多的世面。一個人面對生活難題的時候,是否能夠找到最佳的應對生活的策略,往往取決於他是否有足夠多的對世界的瞭解。因為每個人應對事情的策略都不一樣。這取決於每個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模式。

而認知模式和思維模式如何去提升,其中有個最好的方法就是足夠多的見識。在與人的交往中見識,在與自然的交往中見識,在與自己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去尋找見識,在與自己不同的家族背景中去尋找見識,在與自己不同的階級經濟地位中去尋找見識。

因此足夠多的對世界的瞭解才是人生成功的基石。人生成功並不取決於文憑的高低。

小明經常去央視做節目。發現央視的很多導演製片人都有非常好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模式。不管他們所學的最初的專業是什麼,他們都有足夠多的對世界各個方面的瞭解。甚至也包括對人性各個層面的瞭解。

其中最主要一個原因就是在一箇中國最大的媒體平臺上,你有足夠多的機會去見到形形色色的人,去見到形形色色的社會,去見到形形色色的見識。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趙小明心理團隊

讓孩子見世面當然重要,大部分家長都意識到了。

我好朋友的孫子,在某外國語學校讀初中,今年暑假,學校組織部分學生到歐洲遊學,每人要交4萬5千元,這個開支完全由爺爺奶奶出。老人們平時十分節儉,捨不得多花一元錢,早晨啃饃饃加稀飯,午餐晚飯粗茶淡飯,從不在餐館消費,就是捨得在孫子的學習上花錢。

可是,不是所有的家庭都重視見世面的,也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負擔得起的!在偏僻的山區,孩子考上大學,連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都難以解決,還恥談什麼見世面!見世面不需要錢?農村有多少世面可見?到大城市出個路費都困難的家庭,怎麼讓孩子見世面?

農民工的子女隨父母進城了,進入打工子弟學校,進城,對農村孩子來說就是見了世面,要見更高層次的世面,有這個條件嗎?

一對夫妻帶著小女孩到公園遊玩,回家的路上,看到了某家買了嶄新的鋼琴,小孩問爸爸: 這是什麼?爸爸作了介紹,小孩也懇求父親買臺鋼琴,這個家庭即使買臺舊鋼琴,培訓費負擔得起嗎?父親把家庭的經濟狀況對小女孩作了解釋,小女孩心知無望,從此產生了自卑感……,有些讓孩子身歷其境的世面好多家庭是負擔不起的!

孩子見世面必須具有選擇性,某些娛樂場所,例如棋牌室、舞廳等等就不要帶小孩子到這些地方去了,見這種世面沒有多少好處!建議到知名高校、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科技館等利於小孩身心健康長知識的地方去見世面。

總之,讓孩子見世面,必須考慮可行性、必要性和選擇性,不要籠統的談什麼讓孩子見世面!


亭亭玉立104648451

說真的的確很重要的,同樣大的孩子,爸爸媽媽經常帶出去旅遊,逛商場,玩的孩子,和天天呆在家裡,看電視,玩手機的孩子差距還是蠻大的,在家裡呆的孩子侷限性很大,很多新鮮事物沒有見過,接觸過。說一個我身邊的最簡單的例子。

我大姑姐家的女兒,一天到晚就是三點一線,上學,放學回家寫字,包括星期六星期天,也是一模一樣的,大姑姐從來不帶孩子出去逛,最多在家看看電視,有次家裡人一起去超市,她和女兒也一起去了,剛好順便帶孩子吃肯德基,她給孩子要了一份薯條,孩子拿著番茄醬包不知道怎麼打開,她給孩子打開後,孩子就往嘴裡擠,最後弄了一身番茄醬,氣的她在店裡大罵孩子,周圍人的目光都看過來感覺好尷尬。過了一會兒孩子又鑽到桌子下面玩,又把她氣的罵。

就因為


桃子66002648

讓孩子見世面,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見世面。是去旅遊嗎?是去出國嗎?還是去一線城市?

其實見世面就是去見識和自己所在階層不同的人事物。有錢的富豪子弟看看貧民窟,打打工,買買菜也是見世面。貧寒子弟有機會見見上層社會生活方式也是見世面。

見世面的意義在於,見識了不同的階層,我們不會對世事大驚小怪,見權貴可以不亢不卑,見窮人不會驕傲蔑視。能理解別人何以如此做,不judge。

這樣的孩子無論做什麼,待人接物都會讓人稱道的。

這也就是所謂情商高!



媽媽智囊團

見世面,其實也是增加孩子的知識範圍,只是這個是社會生存以及人際交往的知識。所以我覺得這個跟學習一樣重要。

避免坐井觀天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帶孩子多見世面,可以打破知識的侷限性,讓孩子通過觀察來加深對書中相關知識的理解。見識過外面的真實世界,才會在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時考慮的更加全面。

增加人生閱歷

與整天學習的孩子比,見過世面的孩子靈活,考慮問題也更加全面-因為他見識過,甚至經歷過。只有經歷過的,記憶才會深刻。通過自己的各種經歷,學習到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他的人生閱歷更全面。


聰聰家的團團

1.

前段時間跟一個小有名氣的攝影師朋友吃飯、聊天,酒至半酣,我好奇地問,你是什麼時候打算幹這行了?

她陷入回憶:這可就早了。要說最早有這個想法,是八九歲的時候出去跟父母去雲南玩,從小生長在城裡,第一次見到以前從來沒有見過的湖光山色,當時整個人就驚住了,原來這個世界上還有那麼美的地方!當時想的是,如果能想辦法把這樣的美景留住,該是多麼好啊!

她說,這是她第一次對“美”有了概念,並且這個概念隨著她慢慢長大,變得越來越清晰。

最終她選擇了用攝影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美的理解,最終走上職業攝影師這條路。那一次旅行,成為她最早的藝術啟蒙。

她說,奇怪,為什麼小時候很多事情都忘了,但唯獨這一次旅行卻記憶猶新呢?我特別感謝那一次旅行。

我笑了:跟你一樣,小的時候,我父母也曾經帶著我來北京旅行,直到現在,我還能回憶起那時候見過的長城和故宮,帶著一些老黃的膠片的味道。

那時候家裡條件很一般,但我的父母還是帶著我出來走了一趟。他們沒想到的是,從此北京對於我來說不再是書本里一個抽象的符號,它成為我向往的地方。高考填志願,我毫不猶豫地填了北京,從此與這座城市結下了一輩子的緣分。

2.

我跟朋友說,與其說感謝我們小時候的那次旅行,不如說感謝我們的父母,他們能在我們那麼小的時候就帶我們出來看世界,讓我們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更多的可能。

是他們給我們種下了夢想的種子,希望的種子,遠方的種子,讓它在我們的內心生根發芽,從此我們慢慢有了獨自求索的力量。長路漫漫,一邊是家鄉父母的牽掛,一邊是遠方的星辰大海,我們走得越遠,視野越大,越感恩父母賜給我們的力量。

——那是我們感知幸福的源泉,是我們走向更開闊的人生的起點。

畢淑敏在《我所喜愛的女人》中說:“我喜歡深存感恩之心又獨自遠行的女人。知道謝父母,卻不盲從。知道謝天地,卻不畏懼。知道謝自己,卻不自戀。知道謝朋友,卻不依賴。知道謝每一粒種子每一縷清風,也知道要早起播種和御風而行。”

這個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而最好的愛,是父母的陪伴。

長大之後,我們能回憶起來的很多美好的回憶,都跟父母的陪伴有關。後來,我有了自己的孩子。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因為事業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不得不選擇把孩子交給他爺爺奶奶帶。

幾個月忙完之後,我趕緊回家去接他,發現他看著我,眼裡已經有了冷漠,一個勁往奶奶懷裡躲。奶奶說,剛開始的時候,他天天哭著喊著找媽媽,一個多月之後,他不再哭喊,有時候抱著玩具自言自語,有時候對著爺爺奶奶發脾氣。

我心如刀絞。帶他回北京後,我花了大量的時間陪著他,慢慢和解曾經有過的隔閡,慢慢融化孩子最堅硬的地方。

有一天,孩子對著我耳朵悄悄地說,媽媽,你帶我去海邊玩吧。

那一瞬間,我抱著他,淚如雨下。——原來他都記得,他記得我帶他去海邊玩,那些母子間最愉快的時光,他都記得。他在一點一點地原諒我,重新對我敞開心扉。

3.

後來,我們一家三口去了很多地方。去海邊,去我那個攝影師朋友念念不忘的雲南,去爬我小時候爬過的長城。我知道,這對於我們或許並不重要,但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遠比我們想象的重要。

作為父母,我們給不了孩子屬於他的未來,孩子會有自己的人生。我們能做的只是努力守護他能夠得到的當下的快樂和幸福,不焦慮、不盲從,不攀比。我們能做的,只是和孩子一起慢慢體味相伴時際遇的每一道風景,每一種心情。我們在相處的過程中,慢慢在他的心裡種下夢想的種子,種下愛的種子。

在李元勝的一首詩中,他寫道:

我想和你虛度時光,比如低頭看魚

比如把茶杯留在桌子上,離開

浪費它們好看的陰影

我還想連落日一起浪費,比如散步

一直消磨到星光滿天

我還要浪費風起的時候

坐在走廊發呆,直到你眼中烏雲

全部被吹到窗外

我親愛的寶貝呀,這首詩,我和你的父親多麼希望一遍又一遍地讀給你聽。

只要跟你在一起,我們就不覺得是在虛度光陰,因為我們知道,教育就是留白的藝術。

《後會無期》裡說:“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來的世界觀?”我們不能讓自己孩子的世界,只有方圓幾里地,我們希望他看到的世界,是開闊的、豐富的、美麗的、多樣化的。

在一次訪談,楊瀾問哈佛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吉爾博特,怎麼處理工作與家庭的關係?

吉爾博特教授回答:“十年以後,你會因為今天少做了一個項目而遺憾,但你會因為沒有多陪孩子一小時而後悔。所以,你知道答案啦。”

他會因為你陪著他看這個世界,變得熱愛這個世界,主動地去探索這個世界。一旦他具備了感知美的能力,具備了愛人、愛自己的能力,從此以後,不管他遇到什麼樣的艱難,他都能自己生長出解決問題的能量,不管有什麼樣的傷痛,他都具備了自我治癒的能力。


歲月清淺我獨自安好

我是農村長大的。進大學前,我知道電腦但沒用過。更不會打字。我清楚記得大一上計算機課的情景。我旁邊坐著的,是北京長大的孩子。我還在默記鍵盤上字母的順序時,他已經敲擊如飛了。那年這門課的考試,就是按照要求,在電腦上錄入一篇文章,設置縮進等。那位同學分分鐘搞定。而我,也過了。但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曾經在多少張白紙上,用筆畫下鍵盤,寫上字母,練習敲鍵盤。

那是一種深深的自卑感。真的。雖然我知道,我可以努力,可以補回來,但那種感覺,真的讓人難受。我到現在還記得。再說說我女兒的。她比我幸運。她出生在北京,她的戶口本上就是北京的身份證編碼。我不是說北京戶口有多了不起。我只是說,她有機會見到很多我當年絕對不可能見到的東西。這些東西,她不需要努力,就是她每天生活的構成。當然,作為母親,我也有意識帶她去見識更多,欣賞更多。

網友二:

前兩天一個飯局上,碰到一個小女孩一直不做聲。小女孩大概六七歲的樣子,給她夾菜吃也不會大口大口的吃,盤子空了也不主動跟爸爸說我沒有菜了,我們找小女孩聊天,她也只是點點頭或者簡單幾個字做相應回應。小女孩的爸爸幾次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回叔叔阿姨的話呀,讓孩子做個簡單自我介紹等等,小女孩還是惜字如金。最後還是爸爸尷尬的解釋,孩子有些內向,不經常帶她來這種場合,因為她剛剛從老家過來。

她一直沒跟爸爸媽媽一起生活,對這個城市陌生,對這種場合陌生。她最熟悉的地方還是老家。爸爸說,小女孩剛來的時候,家裡的智能電視不會開,馬路也不敢過。對於她來說,她的安全感在老家。每次出門,都想把孩子帶在身邊,帶孩子多見見世面。

每個人的性格、眼界、人生觀都是逐步形成的,跟自己從小所處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息息相關。父母的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見識。見識很重要,但擁有一對心胸寬廣的父母也同樣重要。不是每對父母都能有條件給孩子展現這個廣袤的世界,但心胸寬廣,心中有大海,也一樣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鼓勵孩子多和優秀的小夥伴結交朋友。能幫助孩子打開看世界的另一扇窗子。同齡人之間彼此交流看世界,遠比大人的說教更有效。

網友三:

我只有一個孩子,自己本身就很貪玩也一直當孩子玩具玩,人生苦短,何必把自己弄得很苦逼……

1上學前:週末一家人周邊玩,那時家裡沒有車子,一家老小就坐公交車能到的最遠的距離遊玩。一家人一週全體下館子:小吃火鍋不分貴賤,都吃。寺廟、山丘都逛。

2小學中學:儘量全家一起旅遊,如果爸爸忙我帶孩子寒暑假旅遊,或者爸爸出差帶孩子:雲南、廣西、海南、成都、北京、蘇杭、上海、廣州、深圳、香港、澳門……高中孩子暑假跟學校去了一趟美國,回來就努力學習英文,還獨自闖了一趟英國。

3大學:在國外留學,放假回家的時候,我們抽空去日本、泰國,一起旅遊,延長跟孩子一起生活的時間。

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條件下,儘量到遠方看看,不圖衣錦還鄉,重要不重要?過程重於結果,人生未知,孩子在外的時候,安全也是我們擔心的,爺爺臨走一直叮囑孩子:安全第一!學習第二!

網友四: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還有,王明陽著名的知行合一。更好的詮釋了為什麼要讓孩子見世面!孩子畏畏縮縮的,在新環境裡,對所有的東西都那麼的感興趣。我忽然覺得具有一種悲涼感。別人的孩子已經在那個領域裡面玩的得心應手,而你的孩子,先要開始認識,這是什麼?怎麼回事?或者因為膽小害怕而不敢去碰觸。你說這樣的孩子能是在同一起跑線上嗎?

或許你會反駁我,說你太大驚小怪了,那些東西后來學就好了。你以為接觸長了就一定好嗎?可是,你的孩子,到底有多少時間能夠再次學習。見世面,不僅是認識一個新的事物,而是那種環境,氛圍,氣息的薰陶。多見世面,多接觸新的事物,可以激發孩子的思想,他會用他的方法,去認識這種新的事物。或許是音樂,或許是繪畫,或許是文章。

網友五:

讓孩子見世面非常重要,我們從一歲多就帶孩子去美國旅行,雖然很辛苦很累,但很快樂,帶一歲半的孩子出去,要多帶一個大旅行箱,吃的用的穿的等,總之是非常多的東西,還有嬰兒車,兩個人帶個一歲多的孩子,還有一大堆東西,多少父母也只是想想,覺得孩子那麼小,什麼也不懂,帶出去除了疲勞還能有什麼見識啊,不能小看孩子小,她剛出生就知道摸索你的脾氣,來制服你。

她雖然小,但什麼都懂,知道爸爸媽媽陪在她身邊是愛她的,所以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這樣的愛會讓她將來變得落落大方,敢於表達,不卑不亢,更自信,把孩子帶在身邊才能跟你體驗更多的生活,見更多不同的人,看不同的景色,多和孩子出去走走,讓孩子走出生活的圈子,感受不一樣的生活,因為見得多了就有更強的。

網友六:

說真的的確很重要的,同樣大的孩子,爸爸媽媽經常帶出去旅遊,逛商場,玩的孩子,和天天呆在家裡,看電視,玩手機的孩子差距還是蠻大的,在家裡呆的孩子侷限性很大,很多新鮮事物沒有見過,接觸過。說一個我身邊的最簡單的例子。

我大姑姐家的女兒,一天到晚就是三點一線,上學,放學回家寫字,包括星期六星期天,也是一模一樣的,大姑姐從來不帶孩子出去逛,最多在家看看電視,有次家裡人一起去超市,她和女兒也一起去了,剛好順便帶孩子吃肯德基,她給孩子要了一份薯條,孩子拿著番茄醬包不知道怎麼打開,她給孩子打開後,孩子就往嘴裡擠,最後弄了一身番茄醬,氣的她在店裡大罵孩子,周圍人的目光都看過來感覺好尷尬。過了一會兒孩子又鑽到桌子下面玩,又把她氣的罵。


英文主播皮卡丘

多麼重要,舉例說明。

王國維近代有名的大詩人,收藏家,有一次,他請溥儀去他家做客,熱情的拿出自己精心收藏的古玩請溥儀欣賞,溥儀只掃了一眼就說,都是贗品,王國維急了,說不可能這都是我精心收藏的。後來王國維有請很多大師鑑定,結果確如溥儀所說。等後來王國維見溥儀時提到此事'說您怎麼看的如此精確,溥儀說我也不懂你們的這鑑定法,那鑑定法的,我只是覺的和我平常見的不一樣罷了。


聞香去染心

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裡說的安德烈,《傅雷家書》裡的傅衝,我覺得都是有見識的孩子。

一堆孩子都在看樹葉從樹上落下來了。沒見過世面的孩子可能感覺就是秋天來了,樹葉落下來了。見過世面的孩子可能忽然回想起在某一天下午在日本的那個鄉間小路的情景。孩子此刻的感受和體驗能一樣嗎?!

所謂“有吸收力的心靈”,大概就是感受比較多而強烈吧。

人生都是短短几十年,長度都差不多。何不拼拼寬度和深度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