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舉國反對北伐,不得人心的姜維為何仍要窮兵黷武、屢敗屢戰?

又一孔明——諸葛武侯的優秀接班人姜維(5)

主筆:我方作者 劉煒

蜀漢後期,大將軍姜維數次興軍大舉伐魏,前期也取得過大破王經這樣的輝煌勝利,但後期也出現了很多重大軍事失利:

蜀漢延熙十八年(公元255年),姜維在大破曹魏雍州刺史王經之後,本欲再破狄道,後因各路魏軍的及時來援而被迫撤退,但其沒有退回蜀地,而是屯駐於邊境地區的鐘題(今甘肅成縣西北)。第二年秋,姜維與駐屯漢中的鎮西大將軍胡濟約定會師於天水上邽(今甘肅天水市)後從鍾題出兵,其先至祁山(今甘肅西和東北),聽聞魏軍有備後又改攻南安,卻因鄧艾提前守險而沒能得手,於是便東渡渭水,沿山向上邽進發,但本該抵達這裡會師的胡濟“失誓不至”,故姜維“為魏大將鄧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離,死者甚眾”。

蜀漢舉國反對北伐,不得人心的姜維為何仍要窮兵黷武、屢敗屢戰?

曹魏鎮東將軍王基對此役點評為“姜維因洮上之利,輕兵深入,糧餉不繼,軍覆上邽” 1。但如史料所載,“輕兵深入,糧餉不繼”根本原因是由於本該會師上邽的鎮西大將軍胡濟“失誓不至”,而並非姜維單方面的執意冒進。倘若胡濟能夠按時抵達會師,縱然無法攻克上邽,但也絕不會出現“星散流離”式的潰敗。《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載此役“斬首獲生,動以萬計,自頃戰克,無如此者”,可知蜀漢兵士也折損過萬,這次慘敗還導致了另一個不利因素,即《姜維傳》提到的“隴已西亦騷動不寧”。隴右屬曹魏領土,曹魏軍民不會為姜維慘敗而騷動不寧,那麼騷動的只能是一直以來支持蜀漢北伐軍的隴右羌、胡等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見蜀漢大勢已去紛紛開始向曹魏示好,故而“隴已西亦騷動不寧”。

慘敗後,姜維效仿武侯街亭引咎自責一事,自貶為後將軍,代行大將軍事務。至於延誤軍期的鎮西大將軍胡濟受到何種處罰,史料並無記載,但基本能夠判斷,即使有處罰,也不會太重,因為胡濟在此之後依然承擔著漢中都督的重任。

蜀漢舉國反對北伐,不得人心的姜維為何仍要窮兵黷武、屢敗屢戰?

延熙二十年(公元257年),姜維不顧一年前的慘敗,趁曹魏大軍平定東方淮南諸葛誕叛亂之時於夏季第五次大舉北伐,兵出漢中以北的駱谷後進至芒水(水名,今陝西周至東南。源出秦嶺之北,北流入渭水)與魏將鄧艾、司馬望對峙,二人因兵少拒絕應戰。雙方對峙持續到轉年的蜀漢景耀元年(公元258年)春季,聽聞諸葛誕已經覆滅,已無利可圖的姜維率軍返回,大將軍之職也在返回後予以恢復。

蜀漢舉國反對北伐,不得人心的姜維為何仍要窮兵黷武、屢敗屢戰?

姜維原本就是魏人,因諸葛丞相的賞識與栽培才有了今天的地位。自他掌軍之後連續五年年年出兵,興師動眾,勞民傷財,還遭遇過一次慘敗,不但自己的左膀右臂張翼、廖化心懷不滿,朝廷輔政的恩師武侯之子諸葛瞻欲奪兵權外,陳壽的老師、蜀漢儒學大師譙周更是以一篇《仇國論》批評指責姜維。譙周在《仇國論》中指出:小國要想戰勝大國最根本的辦法就是養民,以前春秋五霸之一的越王勾踐正是採用“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的辦法養民二十年,方才戰勝了強大的吳國。俗語講,拉弓射箭時與其胡亂發射無法擊中目標且又浪費箭支,不如謹慎發箭。如果不顧國困民疲一味窮兵黷武,那麼國家就會因此敗亡,即使是智者也挽救不了。

蜀漢舉國反對北伐,不得人心的姜維為何仍要窮兵黷武、屢敗屢戰?

圖:今南充市萬卷樓譙周、陳壽雕像,這是一對師生楷模

或許是各方反對的聲音過於激烈,又或許是征戰多年確實需要休整,從芒水退軍後,姜維中止北伐,在漢中休整了幾年,又前往隴右沓中屯田,前後加在一起休整了將近五年。在這五年中,投降蜀漢的夏侯霸病逝,北伐又少了一員大將。

蜀漢景耀五年(公元262年)冬十月,姜維決定第六次大舉北伐,這一次,蜀漢資歷最老的將軍、已經年過耄耋的廖化也對姜維爆發了:

“‘打仗不知收斂必將自食惡果’,說的就是你姜維!(“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我們每次出兵在軍事規劃上都逃不出敵人的算計,在兵力上又少於敵人。仍然這樣不停的去用兵,怎樣才能生存啊!(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經》裡面講,沒有發生在我的前面,沒有發生在我的後面,偏偏出現在這個時代讓我趕上了,說的就是今天的狀況啊!(詩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三國志•蜀書•宗預傳》附《廖化傳》裴注引《漢晉春秋》)

蜀漢舉國反對北伐,不得人心的姜維為何仍要窮兵黷武、屢敗屢戰?

圖:廖化塑像,廖化可能是三國活的最久的一個武將,他活了快一百歲,可稱人瑞

面對廖化的指責與憤慨,姜維沒有聽從,“率眾出漢、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2,這也是姜維人生中最後一次北伐,再次被鄧艾擊敗。不過,曹魏、蜀漢雙方對這場戰事記載都極為簡略,僅有勝負結果而未提及任何戰事進程,因此推斷戰事規模不大。《晉書·文帝紀》載,姜維失利後的轉年夏季,司馬昭意圖伐蜀,並遣人向鄧艾諮詢意見,鄧艾以蜀漢朝廷未發生政治混亂為由屢陳異議,卻並沒有考慮蜀漢的軍事力量,可見姜維最後一次北伐只是普通的軍事失利,未到傷筋動骨的地步。


失利後,姜維退回沓中繼續利用羌人屯田,伺機進取隴右,其不惜一切代價與魏軍反覆爭搶隴右致使曹魏朝野為之震撼,魏宮廷騎士路遺甚至打算效仿郭循潛伏蜀漢詐降再行行刺之事3魏人伐蜀前也給予他“蜀所恃賴,唯維而已”4的評價。

與三國時期諸多重大戰事比起,包括姜維的偏軍西入與大舉北伐無法改變歷史走勢,結果上是徒勞的。軍事上來說,擊破郭淮、迎回治無戴、斬殺徐質乃至大破王經等戰果雖然也曾一度重創曹魏,但只是削弱了曹魏對隴右地區的統治,卻未真正達成“隴以西可斷而有”的戰略目的。不過,姜維伐魏卻印證了一件事:自武侯去世後,即使蜀漢方面不再具備舉十萬之眾進軍五丈原的實力與人選,但蔣琬、姜維等後來者並未因此放棄北伐。相反,面對佔據壓倒性優勢的曹魏,姜維卻仍然敢於進取中原,其數次率偏師西入隴右聯絡羌、胡,在與魏軍不斷的交鋒中反覆探索北伐戰略、尋求新的突破,這種不畏強敵、矢志不渝的精神是永遠值得後人予以肯定與頌揚的。

註釋:

1《晉書•傅玄傳》

2《三國志•魏書•王基傳》

2《晉書•荀勖傳》

4《三國志•魏書•三少帝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