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忠烈四代护国,十二寡妇坚守十二城,挂帅之人已是100岁高龄

一门忠烈四代护国,十二寡妇坚守十二城,挂帅之人已是100岁高龄

佘太君,名赛花,太君是她的封号,今山西大同人,是宋代名将杨继业的妻子。

佘姓是折姓演化而来的,佘赛花其实应该叫做折赛花。折氏家族原是党项部落,属于古老羌族的一支,汉代之后逐渐内迁。折氏和羌族另一支拓跋氏、即后来的西夏王朝,世代为死敌。

佘赛花的祖上和兄弟及后人都是名将,立功无数。人们熟悉的宋江和方腊起义,就是佘家军镇压下去的。所以佘太君年过百岁还能骁勇善战,和党项族妇女历来强悍英勇不无关系。

一门忠烈四代护国,十二寡妇坚守十二城,挂帅之人已是100岁高龄

佘太君出生在一个爱国名将的家庭,自幼耳濡目染父亲和兄弟武功谋略,对军事兵法很是热衷。她年少时便和普通的大家闺秀不同,女工家务一点也不喜欢,整日迷恋研习兵法将略,把抗击外敌、保家卫国当为己任。

青年的佘太君就已经成为一名性格机敏、擅长骑射,文武双全的女将,协助父兄练兵布阵,戍卫边疆。

一门忠烈四代护国,十二寡妇坚守十二城,挂帅之人已是100岁高龄

佘赛花和杨继业是在一次比武相会中彼此倾心的。相传在这次比武中,杨继业用看家本领“回马枪”挑下了佘赛花的战袍,佘赛花不甘示弱,使出绝技“走线铜锤”将杨继业拉下马。二人都折服于对方的气度和武功,便在比武旁边的七星庙内私定终身。

嫁给杨继业后,佘太君随夫君移居太原杨府,后又举家牵至开封府。杨继业在边关打仗,佘太君就在府内组织丫鬟伙计习武。在她的训练下,杨府的仆人的武技和气势个个都不亚于边关的士兵。其中最出名的是烧火丫头杨排风,骁勇善战、力大无比,最后成了杨家军一位猛将。

一门忠烈四代护国,十二寡妇坚守十二城,挂帅之人已是100岁高龄

公元986年,监军王侁违制争功,主将潘美没有尽力阻止这个错误的行动,导致杨继业在与契丹军的交战中孤军奋战,兵败后杨继业被俘虏,绝食殉国。潘美和王侁怕皇帝知道实情后问罪,便想方设法掩盖事实,将兵败归在杨继业身上。

佘太君收到消息后,愤然上书为夫伸冤,将丈夫战死的原因罗列清楚上书给皇帝宋太宗。皇帝看了之后,将潘美官降三级,王侁和刘文裕被削职为民。

一门忠烈四代护国,十二寡妇坚守十二城,挂帅之人已是100岁高龄

佘太君性格坚毅、忠君为国,她内心的坚强连许多号称“顶天立地”的男儿都自叹不如。在丈夫杨继业死后,佘太君独自抚养孩子,掌管杨家军内部事物。

孩子长大后,佘太君又一个个将他们送上战场,为国效命。哪怕是等到一个个孩子变成一座座坟墓,佘太君依旧没有悲痛倒下。在外敌入侵的时候,佘太君毅然带着自己的媳妇孙媳妇,十二个寡妇亲自上战场,保家卫国。

一门忠烈四代护国,十二寡妇坚守十二城,挂帅之人已是100岁高龄

宋仁宗年间,西夏大军侵犯边境,杨家最后一名男将杨宗保中箭身亡,杨家众女将悲痛万分,杨家军群龙无首。

国难时刻,百岁高龄的佘太君激励众军士以国仇家恨为重,亲自挂帅,率杨家剩下的十二寡妇出征西夏。杨家十二寡妇各为守城将领,率军坚守边关十二连城。

最终,杨家军在佘太君的带领下,将西夏大军打得落花流水,胜利班师回朝。

一门忠烈四代护国,十二寡妇坚守十二城,挂帅之人已是100岁高龄

山西代县杨忠武祠保存的《杨氏族谱》中,对佘太君作了全面的评价:"中心乐善,内助教忠,受龟寿五福之多,邀象服六珈之贵。不我先不我,后睹星月之重明,俾尔炽俾尔,昌焕乾刊之新渥。爰稽邦典,益进郡封。汝有子,若汉室功臣山河永誓,汝有德,如鲁侯寿母松伯弥坚。被我宠光,贰缓休祉,可特封郑国君太君夫人。"

一门忠烈四代护国,十二寡妇坚守十二城,挂帅之人已是100岁高龄

后世对佘太君的深明大义、忠心护国、坚忍不拔精神称赞不已。清康基田《晋乘搜略卷二十》载:“乡里世传,折太君善骑,婢仆技勇过于所部,用兵克敌如蕲王夫人之亲援桴鼓然。”

人们不但把佘太君比作击鼓退金兵的巾帼英雄梁红玉,推崇备至,还编制了许多以佘太君为原型的故事话本、小说、戏剧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