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此高速發展,會不會有一天人工智能機器人統治人類?

為君居家

真到那一天,我們的概念都全部推倒了,甚至以前所認識的歷史人文知識都將重寫了。

不是我們現在所認為的,所學習到的那樣。

現在我們很多場景都在使用人工智能了。比如現在用搜索功能,用語音輸入功能,悟空問答裡互動時,用的是人工智能推送等等。現在我的小孩上三年級,最感興趣的一個課外興趣班就是:機器人編程,也在為切入人工智能做必要的準備呢。

人工智能高速發展有兩個基本前提,其一是人類自己遇到的問題越來越複雜,求助於外的結果,誕生出目前可廣泛應用推廣的人工智能。

隨著科技越來越往前發展,我們要了解的事務,要處理的事務越來越多,人腦已經應付不暇了。過去,我們藉助機器,增強了我們的力氣,延長了我們做事的時間,機器自動化讓我們生產出用不完的產品。

如今,我們產生了無數的數據,要藉助人工智能處理數據,幫助分析數據,甚至做出決策。

這是必然的發展步伐。

其二,按照另一類人的解讀,以凱文•凱利為代表,技術會進化,它本身也是和人類一樣,是一個物種。

我們甚至說不清楚,是人類發明了科技,還是科技推動著人類,科技基因暫時嫁接在人類身上,當哪一天人類不能完成使命時,把人類拋棄掉。

也就是說,技術自然的進化過程,到了所謂的“人工智能”這一步,在某些領域已完勝人腦了,目前通過強化學習,遷移學習,逐漸要掌握自己編程的本領,那時將徹底獨立於人類,自由翱翔而去。

不管是哪方面,誰為主導,人工智能都實實在在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除了認可它、學習它,試圖與它做朋友之外,和之前時代不同的是,我們將面臨如何接受:人工智能將超過人類這樣的事實。

人工智能有思維,有情感,其實沒那麼可怕。只不過,之前我們人類自以為了解了自然,瞭解了工具,瞭解了許多物質的東西,實際上,廣闊無邊的精神領域,早有古人智者提出了許多設想,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

如果瞭解到目前我們所處的物質世界,是非常微小的一部分,那麼,歡迎人工智能用我們暫時總結出的科學原理能解釋得通的方式,繼續推進人類的求知步伐,這也是極大的進步。

時時刻刻保持謙卑,學習永不止步,不用自己懂得而他人不懂的方式,純粹自私自利作使用,這是我認為的應對之策吧。總歸而言,是心態上的接納,行動上的探索,生活中的感恩吧。

我這麼說的潛在含義其實是:我們所認識的人工智能,遲早有一天會替代人類的;或者說,其實一直有高於人類的生命存在,只不過許多人不承認、不相信而已。

那種高於人類的生命,也有許多許多種。

其中之一就是:我們目前理解的,用物質世界推演出足夠快速,最終連意識都超過人類的人工智能。


財經作家邱恆明

這不是科幻,30年後我們人類將會被人工智能控制!

人類,我們準備好了嗎?

面對幾十年後的人工智能,我們是該興奮還是畏懼呢?

我們大部分人也許還沒有意識到一件事:AI(人工智能)要來了!

沒錯,正如我想象的:大部分人看到這句話時會很不屑一顧。我們當然知道AI來了,而且它早就來了。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他和我們目前理解的人工智能又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就像社會主義一樣,為什麼我們一直說我們國家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那是因為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而我們離共同富裕還很遠,所以我們還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

同樣,目前的AI也處於初級階段,在AI領域人工智能劃分為弱人工智能(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簡稱ANI)、強人工智能(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簡稱AGI)、超人工智能(Artificial Superintelligence簡稱ASI)三個等級。

ANI就是目前我們所能接觸到的人工智能,也就是最初級階段。

比如可以打敗圍棋世界冠軍的AlphaGo就是這種,它只會做這一件事,你叫它和你來盤象棋,可能它連楚河漢界是什麼都不知道。

而AGI可以像人一樣做各種事情,包括解決問題、抽象思考、理解複雜概念、快速學習和經驗學習的能力,達到了人的智力的AI。

創建一個AGI要比ANI難得多,我們人類還處在研發階段。

到了ASI這種超人工智能的出現,很多情況目前的人類都無法準確預測。

牛津大學哲學家和AI領導者尼克·博斯特羅姆將超智定義為“在科學創造力、普適智慧和社會技能等各個領域都比最強人類大腦還要聰明的智能。”

前不久,李開復在美國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的畢業演講上說:“愛,讓人類有別於人工智能。”

他的本意是讓更多人瞭解到人工智能並不可怕,它不會出現科幻電影中那些機器人擁有的人類感情,我們人類最重要的器官,不是大腦,而是內心。

可是事實真的是發展後的人工智能,我們不用擔心嗎?答案是即使是一群沒有人類情感的AI們也足以將人類控制,甚至正是因為沒有人類的情感AI才會顯得更可怕!

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2015年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以及全球挑戰基金會共同開展的一項研究項目顯示共有12種情況,人類文明將會終結。

這也是科學家們首次對人類可能的末日情景進行嚴肅的論證。其中包括了全球性瘟疫、超級火山爆發、極端氣候改變等等,當然還有人工智能!

如果大家對我前面所說的還感到茫然的話,那麼請回到我們人類的歷史:

我們人類其實相當晚才出現在這個星球上的。想一想,如果地球是一年前才被創造的,那麼人類10分鐘前才出現,然後工業時代兩秒鐘前剛剛開始。

如果能夠穿越,我們可以不斷地讓以前的人類穿越到未來不同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能讓他們前一個階段的人類驚掉下巴,嘆息生不逢時,後悔出生的太早。

然而這每一個階段我們的用時卻是越來越短,我們智人用了幾萬年的時間孕育出了人類早期文明;

又用了五千多年的時間創造了封建農業文明;之後又經過了2000多年人類進入了機械工業化時代;短短的一百多年後又進入到電氣工業化時代;

誰能想到在那之後70年人類就進入了太空,發明了電腦;

進入自動化時代20多年後,各種智能化機器人,移動互聯網,3D技術,雲計算又不斷地孕育而生,人類的發展因為科技的更新換代呈現出了指數化發展。

另一種看待這件事的方式是去想一下在過去一萬年間的世界 GDP 狀況,有人做過這麼一張表。

多麼不可思議的一張表,也許大部分人之前都沒有想過人類進入21世紀後的發展如此驚人。

當然今天我們的主題不是人類的發展,而是人工智能的發展,那麼我們就來看看AI的歷史:

我們大部分人類的智力只有100多,就連我們稱為世紀天才的愛因斯坦也才不到200。

然而有一天我們會突然發現人工智能將愛因斯坦都狠狠地甩在了身後。

如果說人的智商到200就是天才,那有智商到10000,我們該怎麼稱呼呢?

我們稱呼它為超級智能嗎?

我覺得這根本就不夠精確,因為這超越了我們這種一般人能夠想象的“聰明”的範圍,但是不管是科學家還是AI領域的領頭人都認為這在未來30年就會成為現實。

我們先來看看,當ANI成為AGI那刻,也就是10年後達到人腦的那刻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我們現在能想到的將ANI變成AGI的過程都是靠它自己的不斷改進。即便是原來沒有包含自我改進的方法,一旦達到AGI水平,它們就會按照自己的想法不斷改進自己。

如果我們好好利用它,那麼那時的世界將會很美好,人工智能就會成為我們的朋友,我們的搭檔,它會讓我們的生活質量變得越來越好。

機器人和自動化系統將無處不在,自動駕駛汽車會使交通更加安全與高效,或許還會給共享經濟帶來新的動力。

機器人則會負責日常生活中大量的任務,比如照顧老人、買菜、做飯,甚至會出現能做出米其林餐廳高級菜餚的機器人,還有各種各樣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機器人出現。

而隨著機器人的機動性、靈敏度以及智能的提高,它們將成為強大的戰士,在戰場上輔助、甚至替代人類士兵作戰。

但是另一方面,大量AI領域的領頭人表示,將會有50%甚至更多的人類工作崗位被機器人替代。

也就是大部分人會面臨失業的風險,但這只是預測,也有可能到那時會有更多其他的工作機會等著人類,現在誰也說不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些工作的確會消失。

工農業領域,比如收穫農作物,維護公共設施,設計建造等等,在商業領域,人工智能可以從數百TB的數據裡面提取有意義的信息,使商業服務自動化。

甚至在目前AI的初級階段,已經有很多“黑科技”正在走進現實:

比如猿題庫,只需要拿出手機拍照,就可以自動識別手寫的英語作文,將其轉化為單詞,顯示作文評分,並對語法、單詞等錯誤和亮點進行批註,有的地方甚至比老師批改更詳細。

比如訊飛,不但可以智能識別語音、將文字合成為語音,甚至可以模擬真人的語音,讓聽者難辯真假。

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而有些人工智能能辦到的,人類已經望塵莫及,比如AI已經可以在1秒鐘內,對比全世界所有機場攝像頭視頻,以及所有通緝犯的人臉,準確抓住嫌犯。

這僅僅是ANI和AGI發生的情況,一旦進入ASI,霍金說:“人工智能會脫離束縛,以不斷加速的狀態重新設計自身,人類由於受到漫長的生物進化的限制,無法與之競爭,將被取代,這將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極大的破壞。未來,人工智能可以發展出自我意志,一個與我們衝突的意志。”

試想如果我們人類這種水平的智商可以發明WIFI,這就意味著比我們聰明100、1000或1億倍的ASI完全可以隨時控制這個世界上它喜歡的每一個原子的位置。

任何我們能想到的魔法力量,每一種能力的最高階,將會成為ASI的日常。

不過那一時刻也有可能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終結。

就我們而言,如果ASI成為現實,那它就是現實世界裡萬能的神——留給我們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它會是善良的神嗎?

正如比爾蓋茨說的:“在開始的時候機器會為我們做很多工作,這些機器並不是超級智能。如果我們處理得很好的話,這應該是具有積極意義的。那之後的幾十年,人工智能會強大到足以引起人們的關注。我同意伊隆·馬斯克和其他一些人的說法,人工智能的發展最後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打擊,不明白為什麼有些人並不關心。”

從目前的境況看,大部分科學家都對AI的終極發展感到擔憂,而對此較為樂觀的恰恰是那些靠著AI發展的商業巨頭們。

我們都知道人類在這個地球上的統治地位有著一條明確的規則——智商帶來權力。這就意味著一旦ASI出現,它就會成為這個地球歷史上最為強大的存在,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在內,都將被它統治——而這一切可能在幾十年內發生......

從目前的境況看,大部分科學家都對AI的終極發展感到擔憂,而對此較為樂觀的恰恰是那些靠著AI發展的商業巨頭們。

我們都知道人類在這個地球上的統治地位有著一條明確的規則——智商帶來權力

這就意味著一旦ASI出現,它就會成為這個地球歷史上最為強大的存在,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在內,都將被它統治——而這一切可能在幾十年內發生......

更多有趣文章,請關注:科學有趣味


包大人玩科學

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狗形機器人SpotMini現在已經學會了開門並還能在不利的條件下快速行走。看到這個不斷進化的機器人似乎有一種未來恐怖電視劇《黑鏡》的既視感。現在,可能令人對這個機器人感到更不安的是一段模仿BBC自然系列節目《地球脈動》的視頻,它讓人們看到了SpotMini佔領地球的場景。

YouTube用戶Nixolas在本週發佈了這段視頻,可以看到,SporMini就像成群的鹿一樣在貧瘠的土地上尋找生存機會。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682e711ca595e196d2d487e312d73387\

teikaei2cnBeta

可以肯定的說,到現在各國政府更多的是鼓勵人工智能的研發,希望可以促進人工智能科技的進展,以及與產業的結合。例如2017年7月21日 ,中國國務院就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報告這個規劃是這樣說的:

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成為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智能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在這個規劃中,看不到任何對“機器人統治”人類的擔憂,而是希望人工智能研發取得重大進展。世界各國的報告也都如此,沒有哪國政府報告忽然發神經說要小心人工智能機器人。但是在學者以及公眾層面,對這個問題還是比較關心的,特別是這兩年人工智能忽然火爆之後。

《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在續作《未來簡史》中,對人工智能在未來將如何改變人類社會進行了深入探討。

值得注意的是,赫拉利並沒有去分析,有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出來會如何。有自我意識的人工智能就能算是另一種生命物種了,但是這個理論基礎還不完備,再怎麼討論也和科幻差不多。而科幻的可能性就太多了,可以寫無數種人類的結局,人工智能統治或者監管是常見的一種”設定“。例如科幻鉅著《海伯利安》,裡面種種奇奇怪怪事,最後就歸結為超級人工智能搞的事,用這種方式來填坑。

赫拉利分析的是,即使人工智能沒有自我意識,只是一些程序在執行人類的指令,人類社會也會大受影響,甚至人本身作為一個物種都會發生大的改變。例如人類將自己的身體指標交給計算機系統監管,按機器的建議生活,而且發現這樣好處很多。再例如人類放棄自己開車,讓機器自動駕駛。慢慢的人類就放棄了對社會的控制權,而是由機器去控制。也許到某一天,人類就發現,有實質控制權的就是機器了,人類已經沒有辦法回頭了。即使機器沒有自我意識,但人類也只能讓它控制了。這算是機器統治人類的一種方式。

當然也有其它可能性,特別是當計算機與腦科學專家發現了機器自我意識的內在秘密,生成了”強人工智能“的原型之後,這個問題會忽然一下變得非常現實。可以預測,到時世界各國政府並不會歡呼人工智能研發取得巨大突破,而是真的會坐下來討論人工智能的發展路徑,象控制核武器一樣控制”強人工智能“的研發。例如要求人工智能研究團隊必須遵守安全規則,保證計算機中的人工智能按物理安全隔絕方法,絕對不可能跑出來危害社會。

之前也有不少人擔心人類社會被核戰爭毀滅。但現在人類社會看上去還是控制了核武器的最壞影響,反而極大促進了社會和平。那麼人類能不能控制強人工智能,又是將來值得討論的問題。

如果只是說可能性,就象人類社會可能幾個大國互相扔核彈,人類全部滅絕,人類被人工智能統治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也應該存在好的可能性,人類社會找到了辦法,既發展人工智能,又不被它統治。

可以肯定,人工智能的安全問題會比核武器更復雜,值得討論的技術細節更多。正如科幻小說中,人工智能比核武器是更常見的題材。


風雲學會陳經

根本沒有必要擔心人工智能統治人類。只要立法把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控制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即可。人工智能不但不會危及人類,而且會是人類生活,工作,學習的好幫手,大家完全可以合作共贏。通過與人工智能的協作,必然可以極大的推動社會生產力,甚至可以藉助人工智能技術建立一個更公平,更和諧,更健康的社會體系。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工智能技術至少在下面幾個方面對人類社會有極大益處。

第一個,交通指揮系統。在未來,由人工智能技術操控的無人駕駛汽車,必定會成為交通業的主流產品。由於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會把交通事故率降低到幾乎0%。這樣,就可以避免每年上千萬例的由於交通事故造成的人體傷害。

第三個,司法裁判系統。小到足球等體育運動的裁判,大到司法訴訟,人工智能都是一個最鐵面無私的法官。人類由於容易出現判斷失誤,或者具有主觀傾向性,甚至可能收穫某種利益,所以在裁判工作上不會完全客觀,不偏不倚。而人工智能技術則沒有這種困擾。


懷疑探索者

人工智能會很輕鬆的在各個領域超越人類。

原因1、所有人類的知識和技術都是人工智能的知識和技術。這就如同馬雲錢很多,有1000多億,但和全國人民比,卻只是九牛一毛。1人拿200,就比他的錢更多。所以未來人工智能將是通才,針對任何一個人,一個企業,一個行業都具有壓倒性優勢。更直接說,人工智能是群體(過去,現在)智力的集合。

原因2、人工智能擁有不死之身,青春永駐。人和機器越使用越衰老,但靠算法優化的軟件則是越使用越好用,越使用越年輕,是群體未來智力的集合。

原因3、宇宙規律的本質是相通的。我們以為我們人類天賦異稟,但實際上只是我們自我感覺良好罷了。

部分人會成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

請注意,人工智能是越活越年輕。自秦始皇開始,長生不老就是人類的一個願望。人工智能的出現和人腦反向工程的突破,會讓一部分人選擇成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參見《起點臨近》)。這部分人因長壽且擁有人工智能的超級智力和能力而逐漸統治人類。永生的人還是人嗎?這將是個問題!誰可以永生?這又是一個問題。永生者還需要守著碳氫的軀殼嗎?脫離碳氫軀殼,永生者去火星,去…是不是更合適?

人工智能本身不可怕,也不會試圖統治人類

易位思考,你能夠活1000000+年,沒有不能實現的願望。你消滅人類,統治人類,都會使你的未來黯然失色。因為人類是你活著的理由。一個個個體的願望和好奇心是你保持青春與活力的源動力。因此,壽命的本質不同(無限),決定思維方式的本質差別。人工智能是人類在互聯網世界的鏡像,鏡像統治本體,鏡像也會失去生機。

可怕的是有毒基因

有人選擇放棄死亡,成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依然按照有限生命思維思考自己與他人關係。這是很可怕的。

人工智能的算法創造者是有限生命體,他的慣性思維被植入人工智能算法,這也是有風險的。總之,人類不需要強人工智能,一旦強人工智能出現,人類會很自然的選擇自我毀滅。——脫離碳氫,選擇永生。

全人類聯合起來,降低人工智能速度

人工智能效率與核反應的效率相同。

快了是核爆,威脅人類命運。

慢了是核反應堆,可以為人類提供前行動力


高金波

人工智能在未來五十年都無法主宰人類。但是,一部分人可能借助人工智能統治人類。

這一輪人工智能革命,本質上是大數據催生的弱人工智能,而弱人工智能是無力統治人類的。弱人工智能只能替代人類某一方面的能力,例如圖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翻譯)等,但不能整體上替代一個自然人的功能,特別是對不確定信息的處理,對情感的細緻理解上,人工智能還差得遠(事實上,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都是智商較高、但情商非常差的機器)。

與弱人工智能相對的是強人工智能,它具備人類完整的理解、決策、行動能力,類似於電影《終結者》中那樣的機器人。這樣的人工智能需要在充分理解人類大腦運行機制的基礎上才能出現,也就是依賴於大腦仿真。此外,還需要在硬件上達到極高的水準。目前,腦科學研究已經得到美國、歐盟等科技領頭羊的重視,但是進展不大,能模仿和超越人體結構的材料也發展不理想。有科學家預計,強人工智能在未來五十年都難以出現。

因此,以弱人工智能為特點的次輪人工智能革命,只會讓人類從枯燥、繁瑣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而創造性的工作還需要人來做。因此,人工智能仍然只是服務員,而無法成為人類的主宰

但是,即使是弱人工智能都已經滲透至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中,包括購物行為的引導和塑造、輿論風向的轉變、傳感器普遍應用後人們隱私權的消失,都意味著人工智能企業甚至政府,能夠全面監控、引導人們的行為。這將事實上造成少部分人(人工智能企業和政府)通過這一新技術,主導大部分人工作生活的事實。

所以,我們要擔憂的不是人工智能統治人類,而是一部分人利用人工智能侵犯大部分人權益的可能性和危險。


布萊克懷特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更多有趣資訊等著您哦。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以蒸汽機為代表的一系列發明站了出來。第一次工業的特點就是大規模的機器運作代替手工業。

特點就是:機器代替部分手工業的手工勞動,大大提高生效效率,推動了的是帝國主義的擴張。

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和化學工業的建立。

其中電力的廣泛應用是最重要的標誌。這個時候更多機器湧現,而且機器的形式更加多樣,因為電力能夠被存儲和運輸到更遠的地方。

第三次的不再是工業革命了,而是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誌,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

我們正處在這一次科技革命之中,很多舊有的職業已經被消滅了。也有很多的職業誕生。

其實,回顧一下歷史。人類一直處於進步之中,進步的代價就是淘汰落後。即使到了人工智能時代也一樣,一定會淘汰一批職業一批人,這是時代進步的代價。

但是我們同時也看到,地球上的人類也越來越多,人類能夠走到今天很大原因是因為強大的適應能力。我們能夠適應不同的環境不一樣的遭遇。

人工智能的發展是生產力進步的表現,我們現在無法想象到以後的職業,就好像第三次工業革命之前,我們都無法想象程序員和產品經理是一個怎麼樣的不要用現在的眼光去看待未來。歷史書上說得好:“時代會限制我們的想象力”。

不過資源是有限的,人類之間的競爭就沒有間斷過:


太平洋電腦網

去年阿爾法狗4:1勝李世石,今年升級版阿爾法狗3:0勝柯潔。兩場比賽驚心動魄,讓棋迷、計算機迷、未來學者等各界觀眾面目猙獰,腦洞大開。兩種觀點迅速佔領思想市場:一派對人工智能抱以無限信心,以為在“智能化世界”的未來,人類終將一勞永逸;另一派則對人工智能無限擔憂,恐懼人類終將被人工智能取代,前景堪憂。情緒不同,但兩者都建立在同一種認識上,即“人工智能比人強”,或者說,“人工智能將比人強”。

從本質上講,人工智能做的只是運算,但智能活動要廣泛得多,包括注意、抽象、推理、歸納、認識等,這些活動裡面,只有一小部分可以被還原成算法。人工智能會如何描述眼前所見?不知道。這完全取決於人工智能的設計者如何編排人工智能的程序。人工智能機本身並不存在認識事件的主動性,或者說,認識上的意向性。拋開主動性或意向性,人工智能有可能認識這個世界嗎?或許也存疑。相信“人工智能是智能”的人會用人臉識別、語音識別、自動駕駛(路況識別)的例子來說明人工智能有認識的能力。但問題在於,識別(iden-tifying)不同於認識(knowing)。識別可以被還原成算法,但是認識不能。識別在本質上,就是拿著一樣東西去比照另一樣東西,按照一定的標準去核實相似度。認識活動包含了設定標準這一動作,但是識別活動無法設定標準,它只能按著標準去核實。認識是一種依賴於語詞、語法以及語句的活動。而人工智能運算的基本單位是比特(bit),比特只是一些信息流,通過運算符組織起來,他本身並不含有各種意義。語句表述無法被還原成比特的輸入或輸出,比特的運算也無法升級成意義的表達——至少目前也沒有表現出有這種可能性存在,除非比特能構建出意義。所以,與其說是阿爾法狗贏了柯潔,不如說是一批程序工程師發明了一套能夠快速計算的設備,在這套設備的幫助下戰勝了柯潔。


經濟觀察報

世界上有一本頂級科學雜誌名曰《自然》。

一年前,AlphaGo(阿爾法狗)便是2016年1月28日當期的封面文章,Deepmind公司發表重磅論文,介紹了這個擊敗歐洲圍棋冠軍樊麾的人工智能程序。

今年5月,以3:0的比分贏下中國棋手柯潔後,AlphaGo宣佈退役,但DeepMind公司並沒有停下研究的腳步。倫敦當地時間10月18日,DeepMind團隊公佈了最強版AlphaGo ,代號AlphaGo Zero。它的獨門秘籍,是“自學成才”。

從一張白紙開始,零基礎學習,在短短3天內,成為頂級高手。並以100:0的比分完勝對陣李世石的那版AlphaGo。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時代離我們越來越近。

提到人工智能,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終結者》系列了。強壯的施瓦辛格化身為戰爭機器執行毀滅任務。凡是看過的人都大呼過癮!

可不論是暗殺還是守護,毀滅卻總是圍繞著他。這也不禁讓人們開始思考,人工智能究竟會不會超越人類?然後毀滅人類呢?

迴歸現實,大家應該都知道霍金吧?對,就是那個坐在輪椅上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的霍金。

關於霍金,很多人可能沒有太多想法,但是如果仔細想想,你會發現:你從未聽過他真實的聲音,也未曾看見過他執筆寫作,可你卻從未質疑過他的存在。

他身下的輪椅乾巴巴地輸出語音,究竟是霍金在說話還是輪椅在交談?完全癱瘓的霍金是如何控制輪椅的?這背後會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尖端科技?

眾所周知,“不動明王”斯蒂芬·霍金是一個活著的傳奇,自他成名時就已經幾乎全身癱瘓,成天坐著輪椅,連與人交談這樣的簡單事都顯得困難重重。

很難想象,一個抓不起筆,開不了口,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殘障人士不僅寫了十餘本暢銷書,發表了多篇有影響力的論文,還參演了多部影視劇作品,這背後靠的當然是他的輪椅。

在人工智能來臨的時代,也不乏陰謀論者懷疑,那麼問題來了,智者霍金會不會已經被自己的輪椅控制了呢?是機器發生還是霍金本人發生,這是一個問題!

當然人工智能時代來臨,人們需要的不是悲觀!而是適應這個時代,享受人類科技的成果!

赫拉利的《未來簡史》中就預測:到了2033年可能出現一些新職業,一些舊的職業會消亡,算法可能會在虛擬世界裡打敗人類。所以人類不只需要創造新工作,更得創造“人類做得比算法好”的新工作。

凱文凱利在《必然》中也說,人們會在新的生產力水平上發現新工作。

因特網瀏覽器發明人MarcAndreessen認為:現在市場對人工智能的觀點都錯了。事實上人類每個時代都有對機器發展的恐懼,每隔25到50年就會出現一次。但人類從來沒有被打倒。

就像投資方面,人工智能就改變了金融界!

金融領域,他十分出彩。

沒錯,金融科技讓我們的日子更滋潤了!智能投顧讓投資理財更加輕鬆。

在智能投顧時代,無人工服務,利用計算機程序系統根據客戶自身理財需求,通過算法和產品搭建數據模型,為客戶提供理財建議。

除此之外,智能投顧更是比傳統投顧有了質的飛躍。

我們可以從“費率、門檻、效率、服務範圍、投資表現”這5個方面,瞭解到智能投顧與傳統投顧的不同。

現在,你認識智能投顧了麼?

請不要懼怕人工智能,因為他正在改變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