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興廢事84——竟然連國寶都敢殺

晉安帝上位後,司馬道子和他的親兒子司馬元顯開始掌權了,一個混亂的局勢就此展開了。

司馬道子可以沐猴而冠飛上枝頭露屁股,實在不是因為他能力有多突出,而是他因為他有一個好出身。

出身好在當時不是少奮鬥二十年的優勢了,而是少奮鬥一輩子的幹活。司馬道子如果換做在其他皇帝在位時,無非就是一個普通王爺。因為那些權臣不會讓他這菜鳥出來掌權的。但是他卻拋頭露面了,因為這時皇帝開始掌權了。

首先,司馬道子遇到了一個不愛權的權臣謝安;接著,他又遇上了一個儒家思想的皇帝哥哥。在皇帝和大臣的一進一退中,司馬道子成了最大受益者。

東晉在淝水之戰後很長一段時間,北方的壓力幾乎是沒有的。人家北方亂成一鍋粥打得天翻地覆不可開交的,東晉不去惹人家就已經是他們慶幸的事了。所以這個時期,就來內憂了。

六朝興廢事84——竟然連國寶都敢殺

在共同敵人沒了之後,司馬曜和司馬道子就開始了爭權鬥爭。兩人鬥得可謂如火如荼,不亦樂乎。

爭來爭去,最後已經是司馬曜勝利在即了,荊州也已經拿下,局勢一片明朗。但形勢卻突然起了變化。皇帝因為說錯話被憋死了,司馬道子面對新上臺的傻瓜司馬德宗,自然就不用說了,大權不獨攬都沒天理了。於是新時代開始了。東晉進入了罕見的一段權臣空缺期(也可以說司馬道子是權臣)。

其實呢,司馬道子掌權也沒事,如果你好好幹,那大家還是會習慣,畢竟東晉的形勢已經好多了。淝水之戰後,北方局勢混亂不堪,從東北到西北,小國林立,每天都在開戰。只要東晉抓緊時機,勵精圖治一番,十年內收復河山那也是絕對可能的。如果等到北方打完了兼併戰爭,得出最後的獲勝者再去跟他死磕,那就實在沒機會了。

六朝興廢事84——竟然連國寶都敢殺

到了劉裕出來北伐時,北魏已經坐大,形勢也趨向穩定,北方在一系列混戰後也培養了許多能臣猛將,能力正在巔峰。這時再想收復故土,的確不太現實了。可劉裕還是收回了一大片領土,可見他能力也不是蓋的。如果把劉裕時期的北伐再提前到司馬道子這個時期,那結果可想而知,肯定會更加輝煌。

首先是司馬道子這個小人用了另一個小人王國寶來治理國家。而王國寶又拉上了自己的堂弟王緒,加上司馬元顯。組成了一個菜鳥四人組,沆瀣一氣,狼狽為奸,立志要把國家推向深淵,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那既然你們都這樣了,再給奇蹟你不就說不過去了,東晉滅亡序幕就此鋪開。

六朝興廢事84——竟然連國寶都敢殺

王國寶掌權後,醜態盡顯,把國家禍害到不成樣子。儒生範寧記載:國家倉庫空匱無物,民眾服徭役,一年裡幾乎沒有三天的休息,生下兒子不能撫養,鰥夫寡婦不敢嫁娶。好比在著了火的柴草上睡覺,國家危亡就在眼前了。

看到國家暗無天日,越來越衰敗,身為兗州、青州兩州刺史的王恭就看不過去了。他一心是支持司馬曜的,一路走來盡心盡力,司馬曜也是十分看好他,任命他為七州都督,兩州刺史,鎮守京城北方門戶京口。結果在勝利即將到來時,皇帝病逝了。

反而是司馬道子開始不滿了,他見王恭老是罵自己的馬仔,自然就會想多,咋地,打狗還要看主人呢,你這樣罵我提拔的人,那不就是對我有意見了。你給我等著,我一定會報仇的。

雖然司馬道子奪得了權力,卻對王恭這些地方勢力一時無可奈何。這是東晉的傳統了,地方軍事力量那是不能隨便剝奪的,從王敦開始就是一個慣例,王權不能剝奪地方將領軍事權,誰觸碰誰倒黴。

所以司馬道子即使恨王恭恨得直跺腳,但也只能每天罵罵他,對著他的照片吐唾沫而已。

司馬道子除了得把口(只有一張嘴),就沒啥好怕的了。而王恭就不一樣了,他不單隻會說:棟樑都是新的,可已見亡國的徵兆這樣的話語,還會有一些實際的行動。那就是——練兵!

六朝興廢事84——竟然連國寶都敢殺

這樣可是大件事了。練兵自然就會讓人想到造反這個詞。王恭一個如此尊重王權、如此厭恨小人當道、如此剛正不阿眼裡容不得沙子的人怎麼會造反呢?如果你想著他會造反,那隻能說,你太棒了!因為王恭想的就是造反。

王恭一練兵,司馬道子就怕了。他臉色都青了,生怕哪天王恭一個不開心就炸了。所以司馬道子想著先下手為強,解決了王恭。而最好的辦法,就是藉口叫王恭入朝,然後埋伏殺手把他給剁了。

計劃十分完美,但是王恭卻沒笨到束手就擒回京城送死。他在京口就是不動身,每天就召開新聞發佈會罵王國寶,說:天子居喪期間,執政的宰相任務繁重,即使像伊尹和周公那樣的賢人也會感到難以勝任,希望現在執政的大王(指司馬道子)可以親力親為,採納忠言,放逐奸佞小人(指王國寶)。

這樣一弄,雙方就真的掰了。

公元397年,王國寶被司馬道子任命為尚書左僕射,加後將軍等職。相當於宰相一樣的官員。這本來是王國寶加大力度貪汙腐敗的機會,結果他卻惦記起那個每天都問候他的王恭來了。在當了宰相後,立馬就勸司馬道子削減王恭的兵權,也就是著名的削藩(觸犯禁忌了)。

這真是不知死活了,司馬道子心裡何曾不想搞掉孝武帝安插的那些手下,就是因為地方勢力是不能觸碰的禁區,他才沒敢動手的。結果你王國寶腆著個嘴臉就說了最不該說的話。那隻能說,神仙都救不了你了。

王恭一聽到王國寶跟朝廷說要削自己的兵權,當時就笑了。小樣,我等的就是你反擊。於是在公元397年的四月十一日,王恭因為王國寶的削藩口號而正式在京口宣佈——起兵,清君側。

六朝興廢事84——竟然連國寶都敢殺

荊州刺史殷仲堪在王恭起兵之前就收到了王恭的密詔:大家都是先帝倚重的能臣,今朝廷落於小人之手,何不起兵為國盡忠。殷仲堪其實沒啥能力,他就猶豫了,不知該不該動手。而桓玄得知王恭起兵了,立馬建議殷仲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不能錯過機會。於是殷仲堪才在桓玄建議下同意出兵討伐王國寶。

但是等到王恭出兵了,往京城那邊出發了。殷仲堪就開始猶豫了,京口是建康的門戶,離著京城進,但荊州卻相隔十萬八千里,等我的大軍趕到建康,黃花菜都涼了。所以殷仲堪就單純意思意思,宣佈了起兵,卻遲遲不動身,光看熱鬧了。

本來這樣對王恭來說是十分危險的事情,說好了一起的,現在突然放鴿子,不單隻容易讓王恭被圍而殲之,還容易讓朝廷對他們分而擊之。無論啥之,一句話,殷仲堪這下坑大了。

但大家別忘了,朝廷那幾個掌權的,都是小人。小人肯定就不會有太高的政治覺悟和大局觀,他們的表現只會有一個:當一切平穩的時候,都拼命搶功勞,一旦出事了,就拼命想著推卸責任。

四月十四日,王恭討伐王國寶的檄文送到建康。王國寶當時腳都嚇軟了,要人扶著才能起來。他的堂弟王緒這時還是能夠想點計謀的,建議王國寶先把當年孝武帝提拔的王珣殺了,然後一致對外,直接挾持皇帝進攻王恭。畢竟自己是代表皇帝一邊的,屬於名正言順的。只要有皇帝在,我們就能夠贏。

六朝興廢事84——竟然連國寶都敢殺

王國寶這時已經嚇得一直打哆嗦了,看到有人出意見,想都不想就同意了。下詔讓王珣和車胤兩人進宮談話。

總理王國寶有事找,當然不能怠慢了。王羲之的侄子王珣也沒啥城府,屁顛屁顛就去了。

本來這王國寶狠心一點,王珣可能就掛了。事情也就完全不一樣了。結果王國寶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等到他見到了王珣和車胤後,非但不擲杯為號剁了他兩,也沒有列數他們罪狀把他們抓住,更沒有澄清自己帶雙引號的清白。反而向他們兩人問計策,說王恭這事咋辦?

這就不是小人的事了,簡直就是智商被脂肪塞住了。這就好像鬥地主你是地主,你的下家農民報單(就剩一張牌),你王炸加一個3,結果你問他你出啥牌好。只要你下家不會傻到跟你那樣,那他肯定就會說出一個3,然後王炸。

王珣肯定就比王國寶聰明。見到王國寶詢問對策,當時就說:王恭可厲害了,手下有北府兵,當年前秦百萬大軍都不是對手。我們還是別抵抗的好,只要道理在你這邊,你不動手,王恭自然會遭受全國人民的譴責,這樣他就會罷兵了(這邏輯怎麼都覺得不對啊)。

王國寶這個能做出詢問敵人計策的人,自然不會從邏輯上繞出來,於是他就答應了。跟朝廷宣佈辭職,在家待罪(這樣你不死就有點難了)。

六朝興廢事84——竟然連國寶都敢殺

但是等到王國寶一辭職在家,他阻塞的大腦就通了,當時就後悔了,覺得自己太傻了(認識很正確),於是又轉而宣佈自己得了密詔已經官復原職,現在要發兵討伐王恭,決一死戰。

機會給你時不珍惜,等到官職都沒了,才開始覺醒,你以為拍電影NG啊。這時司馬道子這小人也知道了王國寶實在太沒用,於是就把責任全往他身上推,說這一切都是王國寶做的,我被他矇蔽了雙眼。加上王恭要殺的就是王國寶,司馬道子也就下令,逮捕王國寶這個國寶。

四月二十一日,王國寶被朝廷賜死,他的堂弟王緒也被處斬。司馬道子以此給了王恭一個表態。希望王恭就此退兵(跟當年漢景帝七國之亂的劇情很像)。

其實局勢到這時,王恭已經沒退路了,哪有造反的人能被原諒的(所以說當年吳王劉濞的做法是對的,他已經造反了,就不能停下來了)。現在王恭最應該做的,就是造反到底,把司馬道子等人都做了,自己做權臣。只有這樣,才能保住性命。不成功便成仁,沒有第三條路。

但是王恭自己卻也犯傻了,他見到王國寶死了,以為自己達到了目標,就真的宣佈退兵了。

而這樣,太原王氏就避免不了走向滅亡了,不是因為別人,實在是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偏來,自己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