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之後,為何中國英語再無林語堂?

民國之後,為何中國英語再無林語堂?


林語堂 || 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文學家、語言學家和英語教育家。早年留學美國、德國,獲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回國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著名大學任教。

一生著述頗豐。他用英文寫的《生活的藝術》不僅成為全美暢銷書冠軍,更是穩居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首五十二週。在美國曾印行超過四十版,並被譯成法、德、意、荷、丹麥、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等十幾種文字,成為歐美各階層的“枕上書”。由林語堂編著,開明書店於1928年出版的《開明英文讀本》(共三冊)是民國時期極為暢銷的一套英文教材,暢銷了二十幾年,與《開明活頁文選》和《開明算學教本》並稱“開明三大教材”。


中國英語教育的傑出貢獻者林語堂先生,是今天的英語學習者必須敬仰、研究與學習的大師。先生之英漢雙語寫作能力達到了如火純青的境界。迄今為止,任何譯家對英語世界的影響都難以超越他,在世界翻譯史上也堪稱一奇:譯作和外語創作多於母語創作;漢譯英超過英譯漢;譯作與創作無法分清。林語堂對中國文化在西方世界的傳播做出了重大貢獻。

面對民國時期一批像林語堂那樣的大師們所達到的成就,百年後的我們自然無法望其項背。追憶大師,高山仰止的同時,我們不妨就今天學生們學習英語所面臨的最突出問題——不能地道輸出表達,問道於大師。

林語堂英語學習理念

面對眾說紛紜的英語學習理念,林語堂先生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我們不妨來看看他在學習英文要訣裡怎麼說的。

民國之後,為何中國英語再無林語堂?

學習英語唯一的正軌,不出仿效與熟誦。仿效即整句的仿效,熟誦則仿效之後必迴環練習,必使能順口而出而後已。凡能依這方法讀英文的,無不成功,而且這極容易,真是學習英語的康莊大道,其應用遠超出於物體教授法(即直接教學法)之上,初級高級都可適用。須知小兒學語神速之秘訣,也不過仿效與重疊練習而已。這是與舊式以文法入門的方法,根本相反。

譬如文法第一課說a是indefinite article,the是definite article,但知道這有什麼用處?a,the 二字的用法與省略,一百個留學生中沒有五個人能有十分把握,可見所講文法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舊式的文法家以為下定界說,指出造句的楷則,叫學者按這楷則字字照填,便可成句,實在完全是夢囈。

不但這方法極迂腐難行,就使按規則填好,也未必是順口的英語。學者最要的警語,是少用堆砌工夫,學時必整句吞下去,再整句吐出來,其文必順,其音必正,句法必通,用字必當。若憑字字譯成英語,再依文法規則慢慢疊成句讀,必一無是處,勞而無補。

例如“快下雨了”it will rain soon一句只須整句念好,三數次已可成誦,文法關係,暫時都可不管,只把這句法吸入腦中,不但再出口時可保無誤,下次要說it will clear up soon . it will stop soon. He will come soon. You will die soon.心中早有此句的模範,不期然而然,說出都能合於正軌。

所以學者最要二事:

1) 凡學英語,必學整句,不覺中將其句法音調整個吸入。

2)每日選二三句,迴環熟誦,此數句讀音必正,出口必熟。如此半年,操英語能力必大進。

啟發實踐——金句教學

受林語堂先生英語教學理念的啟發,我們也深刻認識到“整句”的重要性,也堅信是“學習英語唯一的正軌”。這個整句必須是精選的、貼近學生生活的、適合輸出表達的核心句 (我們稱之為“金句”),並倡導在教學實踐中開展金句教學。

民國之後,為何中國英語再無林語堂?

1、欲解金句核心理念,先知核心問題

核心問題——學生要造出地道的英文句子,什麼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民國之後,為何中國英語再無林語堂?

聲音① :這種方法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已經試驗了很多年,但學生仍然寫不出地道的英文句子。甚至有時學生因害怕寫出的句子是明顯的中式英語,而不敢造句。

聲音②:學生在表達時先從已存儲的詞彙、短語和搭配中搜尋需要的詞塊(特別是句子結構sentence frame),然後調整語法。

民國之後,為何中國英語再無林語堂?

例如要提出想關上電視的請求時,學生可能會選取這樣的詞塊would you mind,然後再加上另一個詞塊turn off the TV。與此同時,還會對它們進行語法調整,以保證兩個詞塊能恰當地結合在一起(Would you mind+turning off the TV?以詞彙教學為核心的教學理論認為語言學習從根本上是主動學習詞彙並逐步積累的過程,而不是規則學習的過程。

有人會說,聲音①本質上就是"語法翻譯法"已經過時了(就效果而然,方法沒有過時與不過時之分,只有高效、低效和無效之分),那我們看看之後出現的"交際法"和"任務型教學法",其實這兩種方法在國外分別興起於上世紀60、70年代和80年代。

教育主管部門在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分別在《高中英語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中,重點提及了“交際的能力”和“教學中的任務”。而實際情況是:交際法在教學中師生根本摸不著頭腦,任務型教學法熱了一段,也似一陣風過去了。這樣的教學方法真是認證了季羨林先生的話:

民國之後,為何中國英語再無林語堂?

"現在我們學術界,就這麼個現象,別的界我先不說,就說語言學界。你講西化,他是百依百順,你講東化,他認為你大逆不道。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不能東化呢?為什麼?這道理講不通啊。他說什麼呢,他說現在中國的語言理論,誰也沒建立起來,沒有。像歐洲的大家,近代的,喬姆斯基什麼的這一批,都有,這證明我們不行。文學界講文藝理論,還沒有一個這麼具體的例子,不過問題差不多。就是現在歐洲文學界,他們有理論,一天變一遍,一天變一遍,蟪蛄不知春秋。

可是我們中國就在後邊跟,老趕,老也趕不上,我們這裡提倡的,人家那裡已經下臺了,人家那裡上臺的時候我們不知道。等到我們知道時,人家那裡下臺了。

所以,維克多英語一直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虛心向優秀的一線老師學習,我們始終堅持:適合中國學生的高效的、科學的英語教學方法,一定是由中國人在實踐中探索而來,並堅信教學是一種實踐。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是靠邏輯,而是成果,最大的權威就是成就。

2、金句教學核心理念

金句教學本質上就是實踐的科學,早一天實踐,早一天受益。它將徹底解決困擾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四個突出問題,並能讓老師收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民國之後,為何中國英語再無林語堂?

PS:傳統的不一定是過時的,也可能是最有效的,因為這麼多年來,在英語教學上我們跟著西方走,並沒有取得任何進步。所以我們必須深刻地反思,特別是要反思科技如此進步,好像是理念也先進了,而我們的教學成果與民國時天差地別。

參考文獻:

[1]鹿彬,張楚林.語堂意念教學法與《GoFor it!》任務型教學法的比較研究[J].民國教育研究系列(四)14-17.

[2]楊仁敬:《林語堂:我國早期英語教學的開拓者—— — 紀念林語堂誕辰120週年》,《當代外語研究》2015年第10期,第2頁

[3]周惠雅:《基於〈新目標〉初中英語教材的任務型教學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5年第4期,第16頁

[4]王弋:《英語交際教學法與任務型教學法對比分析》,《高等教育》2015年第11期,第109頁

[5]李渝華:《林語堂的意念教學法》,《外語教學》2000年第1期,第78頁,第80頁,第81頁,第82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