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后,为何中国英语再无林语堂?

民国之后,为何中国英语再无林语堂?


林语堂 ||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和英语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

一生著述颇丰。他用英文写的《生活的艺术》不仅成为全美畅销书冠军,更是稳居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五十二周。在美国曾印行超过四十版,并被译成法、德、意、荷、丹麦、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等十几种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上书”。由林语堂编著,开明书店于1928年出版的《开明英文读本》(共三册)是民国时期极为畅销的一套英文教材,畅销了二十几年,与《开明活页文选》和《开明算学教本》并称“开明三大教材”。


中国英语教育的杰出贡献者林语堂先生,是今天的英语学习者必须敬仰、研究与学习的大师。先生之英汉双语写作能力达到了如火纯青的境界。迄今为止,任何译家对英语世界的影响都难以超越他,在世界翻译史上也堪称一奇:译作和外语创作多于母语创作;汉译英超过英译汉;译作与创作无法分清。林语堂对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面对民国时期一批像林语堂那样的大师们所达到的成就,百年后的我们自然无法望其项背。追忆大师,高山仰止的同时,我们不妨就今天学生们学习英语所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不能地道输出表达,问道于大师。

林语堂英语学习理念

面对众说纷纭的英语学习理念,林语堂先生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我们不妨来看看他在学习英文要诀里怎么说的。

民国之后,为何中国英语再无林语堂?

学习英语唯一的正轨,不出仿效与熟诵。仿效即整句的仿效,熟诵则仿效之后必回环练习,必使能顺口而出而后已。凡能依这方法读英文的,无不成功,而且这极容易,真是学习英语的康庄大道,其应用远超出于物体教授法(即直接教学法)之上,初级高级都可适用。须知小儿学语神速之秘诀,也不过仿效与重叠练习而已。这是与旧式以文法入门的方法,根本相反。

譬如文法第一课说a是indefinite article,the是definite article,但知道这有什么用处?a,the 二字的用法与省略,一百个留学生中没有五个人能有十分把握,可见所讲文法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旧式的文法家以为下定界说,指出造句的楷则,叫学者按这楷则字字照填,便可成句,实在完全是梦呓。

不但这方法极迂腐难行,就使按规则填好,也未必是顺口的英语。学者最要的警语,是少用堆砌工夫,学时必整句吞下去,再整句吐出来,其文必顺,其音必正,句法必通,用字必当。若凭字字译成英语,再依文法规则慢慢叠成句读,必一无是处,劳而无补。

例如“快下雨了”it will rain soon一句只须整句念好,三数次已可成诵,文法关系,暂时都可不管,只把这句法吸入脑中,不但再出口时可保无误,下次要说it will clear up soon . it will stop soon. He will come soon. You will die soon.心中早有此句的模范,不期然而然,说出都能合于正轨。

所以学者最要二事:

1) 凡学英语,必学整句,不觉中将其句法音调整个吸入。

2)每日选二三句,回环熟诵,此数句读音必正,出口必熟。如此半年,操英语能力必大进。

启发实践——金句教学

受林语堂先生英语教学理念的启发,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整句”的重要性,也坚信是“学习英语唯一的正轨”。这个整句必须是精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适合输出表达的核心句 (我们称之为“金句”),并倡导在教学实践中开展金句教学。

民国之后,为何中国英语再无林语堂?

1、欲解金句核心理念,先知核心问题

核心问题——学生要造出地道的英文句子,什么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民国之后,为何中国英语再无林语堂?

声音① :这种方法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已经试验了很多年,但学生仍然写不出地道的英文句子。甚至有时学生因害怕写出的句子是明显的中式英语,而不敢造句。

声音②:学生在表达时先从已存储的词汇、短语和搭配中搜寻需要的词块(特别是句子结构sentence frame),然后调整语法。

民国之后,为何中国英语再无林语堂?

例如要提出想关上电视的请求时,学生可能会选取这样的词块would you mind,然后再加上另一个词块turn off the TV。与此同时,还会对它们进行语法调整,以保证两个词块能恰当地结合在一起(Would you mind+turning off the TV?以词汇教学为核心的教学理论认为语言学习从根本上是主动学习词汇并逐步积累的过程,而不是规则学习的过程。

有人会说,声音①本质上就是"语法翻译法"已经过时了(就效果而然,方法没有过时与不过时之分,只有高效、低效和无效之分),那我们看看之后出现的"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其实这两种方法在国外分别兴起于上世纪60、70年代和80年代。

教育主管部门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分别在《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中,重点提及了“交际的能力”和“教学中的任务”。而实际情况是:交际法在教学中师生根本摸不着头脑,任务型教学法热了一段,也似一阵风过去了。这样的教学方法真是认证了季羡林先生的话:

民国之后,为何中国英语再无林语堂?

"现在我们学术界,就这么个现象,别的界我先不说,就说语言学界。你讲西化,他是百依百顺,你讲东化,他认为你大逆不道。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不能东化呢?为什么?这道理讲不通啊。他说什么呢,他说现在中国的语言理论,谁也没建立起来,没有。像欧洲的大家,近代的,乔姆斯基什么的这一批,都有,这证明我们不行。文学界讲文艺理论,还没有一个这么具体的例子,不过问题差不多。就是现在欧洲文学界,他们有理论,一天变一遍,一天变一遍,蟪蛄不知春秋。

可是我们中国就在后边跟,老赶,老也赶不上,我们这里提倡的,人家那里已经下台了,人家那里上台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等到我们知道时,人家那里下台了。

所以,维克多英语一直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虚心向优秀的一线老师学习,我们始终坚持:适合中国学生的高效的、科学的英语教学方法,一定是由中国人在实践中探索而来,并坚信教学是一种实践。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是靠逻辑,而是成果,最大的权威就是成就。

2、金句教学核心理念

金句教学本质上就是实践的科学,早一天实践,早一天受益。它将彻底解决困扰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四个突出问题,并能让老师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

民国之后,为何中国英语再无林语堂?

PS:传统的不一定是过时的,也可能是最有效的,因为这么多年来,在英语教学上我们跟着西方走,并没有取得任何进步。所以我们必须深刻地反思,特别是要反思科技如此进步,好像是理念也先进了,而我们的教学成果与民国时天差地别。

参考文献:

[1]鹿彬,张楚林.语堂意念教学法与《GoFor it!》任务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民国教育研究系列(四)14-17.

[2]杨仁敬:《林语堂:我国早期英语教学的开拓者—— — 纪念林语堂诞辰120周年》,《当代外语研究》2015年第10期,第2页

[3]周惠雅:《基于〈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的任务型教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年第4期,第16页

[4]王弋:《英语交际教学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对比分析》,《高等教育》2015年第11期,第109页

[5]李渝华:《林语堂的意念教学法》,《外语教学》2000年第1期,第78页,第80页,第81页,第82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