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放過伊利!

請放過伊利!放過中國企業!

伊利,中國乳業領軍。一年600多億巨頭級企業,竟遭遇謠言困擾。

前段時間,伊利這家中國乳業領軍企業,一家年業績超過600多億巨頭級企業,遭遇了謠言困擾!

3月26日,有自媒體爆料稱,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被帶走協助調查,並被一些媒體轉發,而且引發了伊利股價的動盪,當天跌幅達到3.53%。

之後,伊利股份發佈公告,否認了這一說法,表示市場傳言均為謠言,生產經營一切正常,才逐漸讓股價逐漸恢復。

同時,伊利對此事進行了報警。

3月28日晚,呼和浩特新聞網發微博,警方已將一名犯罪嫌疑人抓獲。

4月2日晚,呼和浩特新聞網再次發微博,警方將另一名犯罪嫌疑人抓獲。

請放過伊利!

請放過伊利!

難以想象,一家行業領軍企業、年業績600多億的巨頭,一個亞洲乳業第一,全球乳業第八的巨頭企業,竟會輕易被大謠言困擾,引發股價動盪,給企業造成巨大負面影響。

類似例子,在中國還是很多!

請放過中國企業!

企業不易、實體不易,但是中國企業除了面對市場競爭,還要承受場外的一些流言、謠言。更增加了企業經營的難度!

伊利所遭受不是它一家所遇到的,中國的一批優秀行業領軍企業,例如:格力、娃哈哈、萬達等,都曾遭遇流言、謠言困擾。

例如:《董明珠也潰敗,下一個倒下的會是格力麼?》

《娃哈哈帝國,為何隕落?》

《萬達帝國破滅,王健林災難開始》

《重磅:加多寶被爆已在倒閉邊緣!》

……

這些報道,特別是其中一些謠言(如“萬達帝國破滅”“加多寶被爆已在倒閉邊緣”等)的大面積傳播,都會給企業經營造成負面影響,而它們都是行業領軍,優秀企業代表!

中國營商環境,被一些謠言所破壞!

為什麼一定要用謠言傷害中國的優秀企業?為什麼一定要用謠言破壞中國商業?

這些謠言破壞了中國營商環境,這些年,中國的商業始終時不時的要面對一些謠言的破壞!

特別是其中的“紫菜是塑料袋做的”這條謠言一度給紫菜生產企業造成了不良影響,相關謠言製造者都受到了法律的懲處。

可以說,這些謠言破壞中國的營商環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

謠言給企業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娃哈哈僅一個單品業績損失超100億。

這些流言所傷害的,不僅是企業的聲譽,更對企業的商業發展構成不良影響。

娃哈哈是中國本土的飲料大王,中國優秀企業的代表。

但是,它也是受流言影響最深的代表。從2014年開始,娃哈哈就先後遭遇了一輪又一輪的網絡謠言。

2017年,宗慶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宗慶後說:

“我們沒有什麼其他的困難,最大的困難就是網絡謠言”。

(這些謠言)傳播了1.7億次。原來我們的營養快線可以賣4億箱,現在銷售1.5億箱。4億箱相對於(就是)兩百億。”

請放過伊利!

請放過伊利!

粗略估算一下,僅受謠言影響,娃哈哈旗下的營養快線銷售數就從4億箱跌到了1.5億箱,驟降62.5%。按照宗慶後的說法,4億箱相當於200億,也就是說,光在營養快線銷售上就損失了將近125億。

這也是這兩年娃哈哈業績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換句話說,娃哈哈營養快線受網絡謠言影響,銷量損失超過100億,對一般企業而言無疑是大滅頂之災,幸虧娃哈哈底子大、產品線豐富,否則也不可想象。

正如宗慶後所說:“包括三株口服液在湖南打了一個官司,當時說喝了三株口服液就會死。結果這場官司打贏了,可這家企業卻倒閉了。所以我們的品牌還算好的。儘管受了影響,可還是能生存下去。”

可見,這些網絡謠言對企業的影響之大,對企業傷害之大!

一些自媒體,請多一些底線,不要做中國商業破壞者

傳統媒體有著審稿流程,一些自媒體完全沒有底線。

而今天很多自媒體,沒有這麼嚴格的流程,其中,一些自媒體完全沒有底線,為了追求流量點擊,對企業任意謠言、惡意中傷,損害企業的聲譽和形象。還有一些自媒體,因為一些利益原因,有目的的對一些企業進行惡意造謠。

對於這些自媒體而言,造謠成本太低,可是,這些缺乏責任感的造謠行為,卻對企業造成很大的傷害,卻不承擔相關責任。

一些自媒體,不要做中國商業破壞者,中國的強大,離不開中國商業的強大、中國經濟的強大!

而中國經濟的強大離不開中國企業的崛起,特別是一批中國優秀企業的崛起!

一些自媒體,多一些責任意識,不要做商業破壞者,用謠言傷害優秀企業、傷害中國商業、因為這些都是破壞中國商業、破壞中國經濟的行為!

相信隨著發展,未來針對這些“對於企業的不正當謠言行為”的相關措施,也會逐漸完善,對企業的名譽保護措施也會加強,今天一些企業已經開始行動了。

企業經營不易,實體不易!

請放過伊利!請放過中國企業!請放過中國優秀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