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從小食品廠到年入700億,只做了這一件事

雀巢最害怕的對手

迪蘭·古爾德說過:物質財富的生產和氾濫達到某種程度,會令人產生一種錯覺:人的存在是平常的、天經地義的,人活著就應該是幸福的

比如說,如今的中國,每天補充一杯牛奶是“平常的、天經地義的”;倒退二十年前,誰能想象一杯牛奶對大多數中國家庭而言都是稀缺產品?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內乳業市場爆發出驚人的消費力,人均液態奶年消耗量從1998年的不足6KG增長到了2007年28KG,並且逐年增長的趨勢不可阻擋。

伊利:從小食品廠到年入700億,只做了這一件事

隨著行業的高度集中,國內乳業市場基本形成伊利、蒙牛、光明三足鼎立的局面。

在營收方面,2018年上半年,伊利的營收為399.43億,蒙牛為344.74億,光明為105.71億,目前蒙牛還可以勉力咬住伊利,但光明已有些掉隊。

在利潤方面,2018年上半年,伊利的利潤為34.69億,蒙牛為15.62億,光明只有3.35億元,伊利的盈利能力明顯高出一籌。

伊利:從小食品廠到年入700億,只做了這一件事

而且,伊利在全球乳業市場都是大神級的存在。

Brand Finance發佈的《2018年全球最有價值食品品牌50強》顯示,伊利在全世界所有食品品牌中位列第3,僅次於雀巢和達能。

其中,伊利去年的增長率達到驚人的43%,是全球增長最快的乳業品牌,如此高的增長速度甚至讓雀巢、達能等世界巨頭都為之側目。

那麼,伊利是怎麼煉成的?

從小食品廠到年入700億

從某種程度而言,伊利的發展史,就是其掌舵人潘剛的傳奇史。

1992年,年僅22歲的潘剛大學畢業後加入伊利集團前身——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廠,“一入伊利深似海,一干就是26年”,幾乎將自己“嫁給”了伊利。

伊利:從小食品廠到年入700億,只做了這一件事

潘剛從小食品廠的車間工人、質檢員,一路做到集團的生產部部長,事業部總經理等,見證和參與了伊利成長的每一步。

1996年,伊利在上交所上市,成為全國乳品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

1999年,潘剛組建了伊利液態奶事業部,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將伊利液態奶的收入從6000萬發展到5億元,到2003年,伊利液態奶的營收更是達到46億。

隨後,伊利從液態奶實現單點突破,冷飲、奶粉等業務體系慢慢發展起來。

正是因為伊利,中國才正式開啟了 “液態奶時代”,伊利也深深影響和改變了中國人的飲奶習慣。

伊利:從小食品廠到年入700億,只做了這一件事

2002年,時年32歲的潘剛出任伊利集團總裁,是當時中國520家重點工業企業中最年輕的總裁。

2003年-2004年,伊利集團主營業務收入高居行業第一,此後幾年一直高速發展。

2013年,伊利全年總營收達到477.79億元,首次邁入全球10強,成為亞洲第一。

但亞洲第一已不是伊利的目標,而是世界第一的開始。

伊利和蒙牛,不得不說的故事

說到中國乳業的發展,伊利與蒙牛是繞不過去的兩座高山。

1999年,41歲的伊利集團副總裁牛根生辭職,創立了蒙牛品牌,也開始了蒙牛、伊利的雙雄時代。

4年後,蒙牛的銷售額從1999年的4000萬一路突破到200多億,蒙牛也從行業1000名之外殺進乳業三強。

伊利:從小食品廠到年入700億,只做了這一件事

更可怕的是,蒙牛的銷售額還在2007年首次超過老大哥伊利,牛根生做到這一點,只用了8年。

牛根生的確是當時難得一見的營銷天才,他在營銷方面的天份也許只有史主柱才可以相提並論。

比如說,“每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就是他在聽了總理的講話後提煉出來的一句廣告語,這句廣告語後來通過媒體飛揚到大江南北,對於普及飲奶健身的理念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伊利:從小食品廠到年入700億,只做了這一件事

牛根生

2003年,蒙牛成為中國首位航天員上天的贊助商,中國航天員專用奶從此非蒙牛莫屬;
2004年,蒙牛贊助現象級綜藝節目超級女聲,迅速擴大了品牌影響力;
2007年,蒙牛液體奶的市場佔有率達到40.7%,其他所有對手只能仰視;

蒙牛與伊利角色轉換的分水嶺出現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後。

在這次事件中,蒙牛和伊利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但二者的境遇截然不同。

事件過去一年後,中糧入主蒙牛併成為第一股東;兩年後,牛根生辭任董事會主席,蒙牛在營銷上也少有大動作。

而伊利卻通過贊助綜藝IP,推出的安慕希、QQ星、金典等產品都獲得極大成功,伊利的營收也強勢上漲,並於2012年超過蒙牛,2013年,伊利的淨利潤也超過蒙牛,成為中國乳業老大。

伊利:從小食品廠到年入700億,只做了這一件事

流年暗中偷換,中國乳業市場換了人間,乳業一哥的歸屬終歸伊利。

伊利為何勝出?

總結起來,除了這些年在營銷上的成功,伊利的一路高歌猛進,還有以下原因。

其一,嚴控品質的同時,不斷推出新品。

這些年來,伊利根據市場的需求不斷推出新品,在品質上層層把關,金典、安慕希、金領冠、巧樂茲上市後,都引領了健康乳業飲用的潮流。

伊利:從小食品廠到年入700億,只做了這一件事

其二,勇於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

公開資料顯示,到2009年,伊利為公益事業投入6億元,為養奶牛戶投資500多億,讓500萬奶農走上創富之路,解決了全國高貧困地區青少年有效解決了提營養健康水平,覆蓋面積達25個省、1.2萬所學校,累計納稅達80億元。

其三,全球化格局。

一個品牌要真正的強大起來,最終必須走向世界,“中國的伊利”變成“世界的伊利”是必由之路。

伊利:從小食品廠到年入700億,只做了這一件事

比如說,2007年,伊利建成中國首個母乳研究數據庫,打破了國外奶粉壟斷奶粉研究的地位,走出了一條科技發展之路,對於中國乳業走向世界有突出的引領作用。

智者善謀,勇者善斷,作為民族乳業的代表,伊利的成長給整個中國民族品牌帶來的最大啟示,是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不斷找準消費需求,從而讓一個老品牌煥發出新活力。

2016年9月,牛根生以“戰略及發展委員會成員”的身份迴歸蒙牛,這對伊利而言,未嘗不是好事,因為有壓力才有動力,有競爭才有核心競爭力。

看來,伊利和蒙牛的故事,還會講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