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靠卖馒头起家名留青史,却在昆山买不起房

生活在昆山的大多数人,日常绝对绕不开的一件事就是,房子。

菜场门口的大妈、卖杂粮煎饼的大叔,都在讨论房子、房子。

他靠卖馒头起家名留青史,却在昆山买不起房

有时候忍不住会想,假如穿越回了古代,是不是就不用为房子发愁?

毕竟像武大郎这样的人,都能靠一副担子,住上两层的小楼

在《水浒传》里,武大郎以卖炊饼为生。

炊饼,就是我们现在熟悉的馒头。

看电视的时候难免会好奇,仅靠他一人挑着担子卖馒头就能买得起这么大的房子?

他靠卖馒头起家名留青史,却在昆山买不起房

他靠卖馒头起家名留青史,却在昆山买不起房

武大生活在北宋末年,当时他这样的底层贩夫走卒的收入是多少?

北宋沧州有妇人“日卖果于市,得羸钱数十以养母”

淮西有个打零工的佣者“日致百钱,以给炊烹”

也就是说,作为全家唯一赚钱的武大

一天收入顶多也就是

100文的水平。

他靠卖馒头起家名留青史,却在昆山买不起房

宋徽宗时救济的标准是每人每日10文+1升米

仅计算口粮,宣和年间全国平均粮价1升米=约25~30文

武大夫妻两人一天口粮最低需要50文钱,另加20文的杂用开销。

也就是说,以武大郎每天100文的收入,光负担生活费就要70文。

就算拿剩下的钱全部来付房租,也只能拿出30文

他靠卖馒头起家名留青史,却在昆山买不起房

武大居住的东平府阳谷县,是户口四千户以上的望县,一间日租金几十文总要的。

参考宋徽宗政和年间河北开德府的房屋租赁价:屋每間賃錢有一百至二百文足,多是上等有力之家。其後街小巷閑慢房屋,多是下戶些小物業,每間只賃得三文或五文。

除了武大夫妻居住的房间外,还能匀出一间供武松居住。

以2~3间房计,如果只靠武大的收入,那他们家估计就揭不开锅了。

无论是租是买,武大攒一辈子钱都没指望了。

他靠卖馒头起家名留青史,却在昆山买不起房

那武大郎的房子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小名唤做潘金莲,年方二十余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恨记于心,却倒赔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

——《水浒传》

“大户知道不容,却赌气倒赔了房奁,要寻嫁得一个相应的人家。大户家下人都说武大忠厚,见无妻小,又住着宅内房儿,堪可与他。这大户早晚还要看觑此女,因此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为妻。这武大自从娶了金莲,大户甚是看顾他。若武大没本钱做炊饼,大户私与他银两。”

——《金瓶梅》

他靠卖馒头起家名留青史,却在昆山买不起房

他靠卖馒头起家名留青史,却在昆山买不起房

他靠卖馒头起家名留青史,却在昆山买不起房

他靠卖馒头起家名留青史,却在昆山买不起房

假如武大生活在现代的昆山,会是什么样呢?

大概,会被城管没收馒头担子……

他靠卖馒头起家名留青史,却在昆山买不起房

正经讨论一下

目前没有昆山卖馒头的收入行情,我们找到网上的一家网红馒头店的数据。

他靠卖馒头起家名留青史,却在昆山买不起房

这是一家山东的夫妻店,两人靠馒头月入超过两万。

不过这是夫妻二人每天除去睡眠后的17小时,全年无休的成果。

而武大郎家的金莲大概不会做这种辛苦活吧!

毕竟他们家的任务分配是“你负责赚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呀!

他靠卖馒头起家名留青史,却在昆山买不起房

去除掉网红店的加持、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哦,还有山东这种面食地域偏好性。

如果武大郎在昆山卖馒头,大概只能租得起一间前店后住的小门面房,勉强度日吧!

他靠卖馒头起家名留青史,却在昆山买不起房

啊!买房真难

real 心酸

此处应有广告

我们还没接到

广告位长期招租

欢迎洽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