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屈原到李白平时都是佩剑的,之后中国人却逐步丧失了尚武精神

从屈原到李白平时都是佩剑的,之后中国人却逐步丧失了尚武精神

“诗仙”李白平时都是佩剑的

从屈原到李白平时都是佩剑的,之后中国人却逐步丧失了尚武精神

欢迎阅读本期《今古纵横》。

当然,为什么要说“尚武精神”是明显衰落,是因为之前已经在逐步衰落,而这一切也是和中国特有的皇帝集权统治越来越强有关。中国人“尚武精神”最强的时代当属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尤其是战国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鼓励普通士兵立战功得奖励制度,使得秦国战士们打仗时个个勇猛无比,也从而促使战国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猛将,如白起、李牧等。而就如本文标题所写,当时就算是标准的文人,平时也都是佩剑出行的,大家可以看孔子、屈原的画像,都是如此。

从屈原到李白平时都是佩剑的,之后中国人却逐步丧失了尚武精神

孔子 画像

到了汉代,除了基本体制外,“尚武精神”亦承于秦。你看号称地痞流氓出身的刘邦,后人再怎么说他的坏话,但是一言不合他就能亲征打匈奴,说明当时从上而下都有着不服输的勇气。到了东汉末,三国时期更是再一次成为中国古代猛将辈出的时代。

但是,经过三国、魏、晋、南北朝之后,到了隋、唐,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就逐步开始丧失。而原因有几点。

一、隋唐以前是“重武轻文”。隋唐以前会指挥打仗的都是世袭贵族,而勇猛之将才一般都是贵族出身,或者是立战功上位,因为在当时,除非你出身好,否则要想出人头地,只有打仗立功,当然走皇亲国戚关系的例外,而且也是极少数。而虽然《三国演义》、《隋唐演义》中有众多的智谋策略的军师、文官,但是都是评书戏说的成分。

从屈原到李白平时都是佩剑的,之后中国人却逐步丧失了尚武精神

二、被外族所逼迫。隋唐以前的北方游牧民族和之后辽、金、元、清等不同,后者都是以中华自居并且以此建立了政权。而隋唐之前无论是匈奴、突厥还是南北朝时期的各族,大多数是来抢劫一番就走的真正的游牧风格。而就算是南北朝时期他们建立的所谓政权,其实也就是大一点的部落,而且根本没有想到容纳汉人,各民族之间是你死我活的状态。因此,当时的汉人是随时要准备战斗的。

三、中央集权的加强及选官制度的改变。中国的选官制度,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在隋唐定格在了“科举制”上了。虽然科举制度相对于之前是先进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而且大家都不要忽略“科举制”是为了更加加强中央集权而变来的。隋朝的设立“三省六部”分散了相权,设立科举弱化了氏族贵族长期霸占高位的局面,从而让老百姓们知道,想飞黄腾达就好好读书,科举当官是唯一出路。

从屈原到李白平时都是佩剑的,之后中国人却逐步丧失了尚武精神

以上就是隋唐时期中国人”尚武精神“开始弱减的几点原因。当然,隋唐时期的科举还是和后期有区别的。当时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去考,还是有一定的筛选。同时,唐朝的突厥、吐蕃的外族当时也都很强大,虽然李世民很开心的看到人民群众都乐意读书而不去造反,但是专门设立的封疆”节度使“制度和培养职业军人,这也让当时尚存“尚武”之风。

接下来就要说文章开头说的太祖赵了,中国人真正的“尚武精神”衰落就起于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孤儿寡母手里窃取了江山,因此他对掌握兵权的将军极其敏感。他“杯酒释兵权”、再次改革官制、更大的稀释宰相权利,使中国从宋开始逐步形成了“重文轻武”的风气。

从屈原到李白平时都是佩剑的,之后中国人却逐步丧失了尚武精神

“重文”的同时,宋朝开始更大范围的“科举”,基本人人都能通过努力读书而当官,当然这官都是文官了。宋朝更是规定打仗必须有文官或者太监监军,打仗的地图都有皇帝或者兵部先设定好,这样的结果就是对外作战“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了。以至于北宋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出名的大将,《杨家将》还是戏说。

因为形势所迫,南宋时期又出现了“尚战尚武”的几位大将,例如岳飞、韩世忠等。但大家要明白,当时的这些军队都是这些将军自己招募的“私家军”,而南宋绝对当权的还是文官,以秦桧为首的这批文官干了点什么大家都很明白的。而之后的善战尚武之人又越来越少,虽然北宋军民艰苦抗争了几十年,但是还是亡于了“蒙元”,而当时带兵打仗的基本都是文官了。

从屈原到李白平时都是佩剑的,之后中国人却逐步丧失了尚武精神

元朝的野蛮统治再次激起了汉人的“尚武精神”,但是主要原因已经从主动变成了被动,大部分人是因为吃不饱饭而参加起义的农民,朱元璋亦是如此。而在元朝当过官的,例如刘伯温,宋濂等文人,如果不是形式所迫,他们一开始都还不会加入朱元璋。

明朝再次统一后的中国再次陷入了“重文轻武”的局面。然而,事在人为,赤贫出身的朱元璋是个完美主义者,他为大明乃至之后的清朝,制定了一整套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包括他结合了秦、汉时期的官位世袭和元朝的职业传承体制,安排了“职业世袭”的军人体系,这真的是太完美了。以至于有明一代虽然文官强势,但是武将还是辈出,而类似戚继光、李成梁等出名就是得利于军人“职业世袭”。但是,这也只是少数,虽然也有像王阳明这样文官立功封爵的,但大多数还是些只会“斗嘴”的文官。恶斗的结果就是明亡时无将、比宋亡时形式还要好的情况下,南明迅速灭亡。

从屈原到李白平时都是佩剑的,之后中国人却逐步丧失了尚武精神

从屈原到李白平时都是佩剑的,之后中国人却逐步丧失了尚武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