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设立的军机处原本是临时机构,逐渐成为了清朝重要部门

雍正设立的军机处原本是临时机构,逐渐成为了清朝重要部门

雍正设立的军机处原本是临时机构,逐渐成为了清朝重要部门

  欢迎阅读本期《今古纵横》。

很多关于清朝朝政的影视剧中,经常会提到“军机处”的名字,大家肯定认为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名字机构肯定是清朝最重要的部门。的确,军机处是清朝中后期重要的权利机构,只是当初设立的时候却只是个临时部门,而且直到军机处“寿终正寝”其也不是清朝政府中的正式官僚机构。

雍正设立的军机处原本是临时机构,逐渐成为了清朝重要部门

军机处虽然冠以“军机”之名,但是其职能范围却不仅仅局限于军事。最早是雍正时期,因为要应对西北战事,雍正皇帝在内廷设立了军机房,选了部分职权部门的官员处理紧急军务,后改称军机处。所以它的成立就像当初明朝设立“内阁”一样,都是一个临时成立的班子。而从其办公场所位于乾清门西侧的一排小平房来看,甚至还不如明朝的内阁,完全就是个给皇帝听差的场所。

其实,清军入关后,顺治皇帝一开始也是仿“明制”设立了内阁。但到了工作狂雍正继位时,他不分日夜的都会召唤这些内朝臣议事。为了方便,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雍正成立了“办理军机处”。军机处成立之后,马上就分权“内阁”,这也和清朝政务体制中特殊的“奏摺”有关。清初承明制,官员上奏因公称为“题本”,因私称为“奏本”,但无论是哪儿种都需要经过内阁“拟批票签意”见才能交皇帝审阅。但这一过程难保泄密,因此康熙就发明了“奏摺”。一般皇帝的亲信或者重要大臣、封疆大吏有重要事情禀报,就将“奏摺”用盒子密封,不通过内阁直接面呈皇帝,而雍正就将这一特殊奏章由军机处主导承接。

雍正设立的军机处原本是临时机构,逐渐成为了清朝重要部门

在“军机处”兼差的官员其实就是拿着原本官职的俸禄,帮着皇帝干私活。他们一般被统称为军机大臣,但是其实具体还分为“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也就是掌握的机密也分级别。他们的职责是“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具体来说,就是辅助皇帝处理“奏摺”中呈报的重要机密事宜。身为军机大臣很苦的,不光是每日必须面君,而且还要随叫随到,“直禁庭以待召见”。

雍正设立的军机处原本是临时机构,逐渐成为了清朝重要部门

据史书记载,雍正朝的军机大臣们每天凌晨3点左右就要到军机堂等待任务,等待雍正批阅后下发任务或者商讨国策。而且,他们不光是“顾问”皇帝,军机处后来还被授予了“负责保管重要的国家档案”的职责。他们将皇帝批阅的“奏摺”以及批阅归册成档,称为“随手登记档”和“军机处录副奏摺”,这也成为了我们如今研究清史所倚重的重要史料。

为了保密,军机处还是皇帝特别规定的一般人不得入内的场所,就算是王公大臣,连踏上军机处平房的台阶都是要杀头的。即便是军机章京办事的次等保密级别的小屋,也不许闲人窥视。而且,雍正朝后,清朝“奏摺”盛起,除了官方机构的“题本”奏疏,私人上奏全部变成“奏摺”,皇帝完全掌握了每个官员的私人想法。而且和之前的内阁批阅的“奏本”不同,“奏本”是内阁看了才给皇帝,“奏摺”是皇帝看了才和军机大臣商量,这让皇帝更加集权,该看的我会给你看,不该看的就没人知道了。但是,军机处的设立对皇帝本身素质的要求也变得非常高了,遇到贤君尚可,遇到昏庸之辈,国家命运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雍正设立的军机处原本是临时机构,逐渐成为了清朝重要部门

军机处的设立不但适应了清朝皇帝对政务缜密的需求,同时抽空了内阁的“票拟权”,皇帝将政务处理的主动权收为己有,故大受清朝皇帝的青睐。所以,其虽是因为应对西北军务而设的临时机构,但之后却成为常设部门,其业务范围也不局限在军事,而成为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无所不包的最高秘书机构。而军机大臣其实也都是皇帝的私人秘书,但这秘书实权也已经变得非常之大,因此清朝有所谓“大学士不兼直军机,不得谓真宰相”之说。

雍正设立的军机处原本是临时机构,逐渐成为了清朝重要部门

雍正设立的军机处原本是临时机构,逐渐成为了清朝重要部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