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工資物價房價比較,當個工人原來能過上這種生活

最近這幾年房價的不斷攀升已經成了全中國大部分人的一個煩心事,這也讓不少朋友常常問我,中國房價和物價自古以來都是這樣貴嗎?當然不是了,不提多遠,一百年前的民國時代,我們國家的房價就一點都不高。

提到民國時期的中國社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生活中是我們的第一印象,可是實際情況並非這個樣子的。當時城市裡的工人,政府職員的工資基本上都不會太低,而與之相對比的是,當時的物價又是非常的低以及穩定的。

據有關資料顯示,當時武漢的紡織女工一個月是可以賺到30元的。一個月賺30元在民國又是個什麼概念呢?1927 年的上海,二號梗米1石14元,麵粉1包3.30元,切面1斤0.07元,豬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擔0.14元,煤油1斤 0.06元,肥皂1塊0.05元,香菸1盒0.036元,茶葉1斤0.23元,活雞1斤0.37元,鮮蛋1個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鹽1斤 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細布1尺0.107元,而至於平常清客吃個茶吃個飯,也不過就十個銅板左右。而在當時的北平,1銀元可買6斤好豬肉,40個豬肉餃子、兩碗小米粥、外加一盤白糖,兩毛二分錢。在重慶,1936年,大米1斤2分5,100斤兩塊五角錢。

民國時期工資物價房價比較,當個工人原來能過上這種生活

所以通過這些數據來看,當時月收入如果能夠達到30元,是完全足夠一家三口人生活的很好了。而通過一些資料的整合顯示,當時城市裡的員工工資大部分都是在10元到30元不等。

而說到房價,只要當時不在租界裡買房子,其他的地方都不算多貴。1928年,上海近郊的高行、陳行、江灣和楊行的每畝地售價分別為150-100、100-60、1000-70、100-300元。1933年,漢口第六區的最低地價為84元1畝,第七區的最低地價為90元1畝。

民國時期工資物價房價比較,當個工人原來能過上這種生活

而如果選擇租房子,每個月的費用則是更低。在上海的石庫門租一層樓,有電燈、自來水,月租10塊錢。而一些工廠的職工宿舍雖然是要收費的,但是月租2到5元不等,提供自來水,有的還供電,即使帶著家眷者,也可以兩家分租一層,費用不過1元多;而磚瓦結構,鋪地板的宿舍,有廚房、路燈和下水道,月租6至9元。工人可以選擇租地結廬而住,半畝地年租金200元,21戶人家分攤,平均下來每戶每月8毛錢。1919年,也就是五四運動那年,同時也是魯迅在北京西城買下第一所四合院的那一年,郁達夫的哥哥鬱曼陀在阜成門內巡捕廳衚衕買下一所四合院,花了大洋2200元。如果按照一個月收入是30元來算,一個人不吃不喝六七年也就可以買的下來,放在如今,絕大部分的上班族誰敢說自己不吃不喝靠十年的工資在北京市區能買的下一套房子?

民國時期工資物價房價比較,當個工人原來能過上這種生活

而民國時期物價如此便宜,也主要是得益於當時國內政治經濟環境較好,糧食等農作物又是連續大豐收,在工業品方面,由於歐、美、日展開商品競爭,棉布和石油等洋貨常常降價促銷,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城市的消費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