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的後宮日常!

故宮博物館的西路有一個主要景點——儲秀宮,在晚清,這裡是大清權力的心臟——老佛爺慈禧的住處。

儲秀宮分為兩部分,體和殿偏南,是慈禧進膳的地方,儲秀宮居北,是其居住的地方。

儲秀宮分為三明兩暗五間屋子。西邊暗屋是慈禧的臥室和化妝間,東南角上則是她的梳妝檯,這間屋子裡最有特色的是,在慈禧床頭有一面透明大玻璃,其在炕上就可以通過反光觀察的外屋地情況。

慈禧的後宮日常!

三個明屋是慈禧主要日常活動的地方,靠西一間是臥室的外間,中間一間設有御座,只有節日接受臣子朝拜時方才使用,平日很少動用。東間則是慈禧休閒的所在。

體和殿與儲秀宮對稱,也分為五間。最東是節日擺供桌之處,東二間是慈禧的餐廳,當中一間當過道使用,西二間作為飯後休息室,最西面則是儲藏室。

俗話說“春宵苦短日高起,君王從此不早朝”,然而現實中的皇帝,常常是“百僚先睡朕未睡,百僚未起朕已起”。清宮對起居時間規定的尤為嚴苛。

晚睡晚起是宮中絕不允許的。每日最晚九點到十點之間,宮中皇族便均開始就寢,以確保子時在深睡眠中度過;午間須在午時午睡,這便是睡“子午覺”的養生方法。早上則必須早起,無論冬夏,五六點之間便要起床,七點前便須梳洗裝束完備。

慈禧的後宮日常!

清晨三點至五點時,慈禧會逐漸醒轉,各路人馬便也忙碌起來。慈禧醒來後,侍寢宮女喚聲“老祖宗吉祥”作為信號,各路宮女一起請跪安,然後各司其位,伺候那拉氏梳洗打扮,開始新的一天。

自晨起開始,慈禧的飲食便是十分精細。起床梳頭時,便有老太監將夜間熬製的冰糖銀耳用銀碗呈上——為防下毒,宮中餐具皆用銀質——相傳每日進食銀耳是慈禧駐顏的妙法。

準備三餐的是宮中的壽膳房。壽膳房設有一百多個爐灶,爐灶按號碼嚴格排列,每灶配掌勺、配菜、打雜各一人。交到壽膳房的食材先由打雜進行挑選,在這一系列過程中,內務府、壽膳房的當班人員需全程監管,清楚記錄每一項任務由何人完成,以便將來有所賞罰時,能夠落實到人。

慈禧每日進正餐三次,加餐三次。早膳盛在用黃綢包裹的大食盒中,由李蓮英在太后眼前打開,絕不可私自開封。早餐非常豐富,包括慈禧最慣常喝的人奶奶茶和十幾種粥品,點心有各色燒餅、糖包、焦圈等二十餘種,也有滷雞脯、滷雞爪等肉食。

午膳和晚膳則要隆重得多。每日午餐晚餐時,在體和殿東兩間中南北向放兩張圓桌,中間設膳桌一張,慈禧御座坐東向西,身後站四個職司較高的太監,另有一個老太監專門佈菜。菜上齊後,老太監喊“膳齊”,再請慈禧入座。

慈禧的後宮日常!

清宮進餐規矩甚多。首先,帝后不能表示對飲食的喜好,以免歹人循跡下毒,所以每餐都要上一百二十樣菜外加時鮮,以便帝王隨意挑選;慈禧進餐更是百般變化,每日吃的菜都不相同,力求讓人難以捉摸。其次,同一樣菜不能吃超過兩勺。再次,佈菜的太監只可觀察慈禧的表情盛菜,絕不可詢問,更不可獻殷勤勸太后吃哪個菜。

等慈禧用餐之後,餘菜會賞給太監們食用。當然,其中絕大部分還是被棄置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