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產學研協同闖出高質量發展之路

2006年由省政府批准成立時,當時園區的名字還是濟南化工產業園區。2013年,濟南化工產業園區更名為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這不僅是名字的改變,更意味著產業發展方向的變革:從傳統的化工產業轉型為新材料、新能源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

新興產業朝氣蓬勃,新動能持續釋放活力。這些年,正是在新舊動能的轉換過程中,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堅持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大力引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闖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打造高端科技

“孵化器”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產學研協同闖出高質量發展之路

在產業園區“遍地開花”的今天,如何在動能轉換大潮中脫穎而出?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管委會綜合辦政研室主任王晗表示,在發展模式上,園區探索併成功實踐了“成果、載體、團隊、服務”的特色發展道路,重視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堅持產學研一體化發展,走創新驅動、內涵式增長之路。

“具體來說,我們與山東大學、山東師範大學、濟南大學、中科院、山東省科學院等科研研所建立起合作關係,通過搭建載體和提供服務,吸引科研院所在園區進行中試生產和成果轉化。”王晗說,在載體建設方面,園區高水平建設標準化廠房,為企業搭建發展載體,讓企業來了就可以直接開工生產;在團隊和服務方面,從招商引資到項目落地、開工建設,每個環節上都有專業隊伍跟進,提供高效服務。

山東中科科技園項目就是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的一個縮影。今年2月,山東中科科技園項目落戶園區,該項目以省政府與中科院全面深化戰略合作為基礎,由省國資委牽頭,發揮中科院科研和高端人才優勢、省屬國有企業的資本實力優勢,共同打造高層次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平臺。

該項目建成後,以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術、智能製造、生物醫藥、物聯網等產業為重點,力爭3-5年內搭建各類創新平臺10-15個,孵化國內先進水平項目50個,引進泰山學者或領軍人才5-8人、高水平創新團隊30個,培育上市行業標杆企業8-10家,建成全國科技領域頂級創新創業生態體系,為科技創新和“雙創”提供全球服務共享平臺。

做好產業發展

“大文章”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產學研協同闖出高質量發展之路

產業是開發區發展的立命之本,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牛鼻子”,做好了產業發展這篇大文章,新舊動能轉換就有了根本保障。為此,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瞄準產業發展的最前沿,大力引進和發展具有先導性、前瞻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強化產業支撐,集聚發展新動能。

4月26日,北京中關村(濟南)新動能產業基地簽約,由園區管委會與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創業服務中心合作共建,首批22家中關村企業率先簽約入駐。

北京芯合科技有限公司是簽約入駐園區的22家高新技術企業之一。“該公司以自主研發機器人智能驅動控制技術為主導產業,已在濟南完成公司註冊,目前已經進場安裝設備。”王晗表示。

除了芯合科技代表的機器人產業外,被稱為“黑金”的新材料之王—石墨烯,則是園區今後重點發展的另一大產業。

在4月26日的簽約儀式上,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創業服務中心聯合簽約入駐園區的綠能嘉業新能源、樂烯恆業、尚成能源三家企業成立了濟南石墨烯研發應用中心。

王晗表示,濟南石墨烯研發應用中心帶來的石墨烯潤滑油、石墨烯熱能、石墨烯水性碳納米發熱材料三項項目的引進,彌補了先行區在石墨烯領域內的空白,豐富延伸了新材料產業鏈條,為該園區的發展帶來新動能、新血液,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向更高層次邁進。

搶抓攜河北跨

新機遇

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產學研協同闖出高質量發展之路

當前,全省上下已經掀起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熱潮,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迎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在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中,園區定位於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示範區,戰略地位舉足輕重,發展機遇可謂是前所未有。”濟南新材料產業園區管委會財政金融保障局副局長徐熙勇說。

另一方面,但是隨著園區企業的逐漸增多,土地、人才、交通等問題愈發凸顯,成為制約園區發展的“瓶頸”,亟待解決。以土地資源為例, “起步區核准面積4.7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10平方公里,目前起步區範圍內已經無地可用,導致一些在談的大項目、好項目無法落地,制約經濟發展後勁。”

為此,園區期盼上級有關部門在土地指標上向園區傾斜,為招商引資工作提供土地空間保障。同時,建議上級有關部門立足園區發展實際、區域主體功能規劃和地方經濟發展需求,支持園區申報擴區,推動園區發展擴規提質,打造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同時,園區也希望能夠獲得關於黃河北地區招商引資的優惠扶持政策,或者享受新舊動能先行區管委會同樣的優惠扶持政策,推動做大做強園區經濟,從而發揮園區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和北跨攜河發展中的引領示範作用。

(濟南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