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山海经》中众多疑惑,原来和4300年前那次地球磁极倒转有关

要回答上一篇文章中提出关于《山海经》中的诸多问题,我们还得回到当时的那个地理环境。那要从4300年前地球的那次磁极倒转开始说起。

揭秘《山海经》中众多疑惑,原来和4300年前那次地球磁极倒转有关

约在4300年前,地球发生了一次磁极倒转,这在中国古代,被称作“乾坤颠倒”。它的可怕之处在于会发生地壳剧烈变动,陆地下沉变成海洋,海洋地壳抬升为陆地。那时期,北半球的地壳逐步下沉了5000-8000米,海水在北半球蔓延开来,一座座昔日的高山沉入了海洋。在地球的效应作用下,整个北半球的地壳向南移动了二千多公里。

揭秘《山海经》中众多疑惑,原来和4300年前那次地球磁极倒转有关

我国的地质地貌也在这次地壳运动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地区平原和丘陵都被海水淹没,中原地区变成一片汪洋,海水深度达到5000-7000米,有证据显示如今约高7000米的四川邛崃善主峰、新疆的阴山等地也沉入海中,只有昆仑山等几座山的山顶没有被淹没。在海水的吞噬下,除了山就是海,除了海就是山,这也就是《山海经》中“山海”的来历。

揭秘《山海经》中众多疑惑,原来和4300年前那次地球磁极倒转有关

在《大荒东经》中,有记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这里的“大壑”就是指最深的海水,或者说是大洋。说少昊之国在大洋的岛上,那里有一座甘山,少昊曾在这里养育颛顼,并把他孩童时的琴瑟丢弃于此。《山海经》中的甘山就是现在河南三门峡市陕市陕县南部的甘山。可见,河南一代还是汪洋大海,还在“大壑”之中。


揭秘《山海经》中众多疑惑,原来和4300年前那次地球磁极倒转有关

经历了数百年之后,海水开始逐渐退却,约到3600年前中原地区才成为陆地。这时候,我国的河北、北京、天津一线及一杯的区域海水还未褪去,俄罗斯、蒙古及我国的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却还是一片汪洋。这分别被成为北海和西海。而最早的东海则是指陕西、河南、山东和河北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邛崃山以南及西的成都平原及四川重庆其他的许多低洼地区都在海洋中,秦岭以南都是海洋,整个大巴山都在海洋中浸泡着。长江还没有从海水中分离出来,长江以南,如贵州、云南、湖南、浙江、广东、广西等广大地区还在海洋中,统称为南海。

揭秘《山海经》中众多疑惑,原来和4300年前那次地球磁极倒转有关

我国的南部区域下沉比较深,是因为地壳向南漂移了二千多公里后,陆地地壳向海洋覆盖导致的。而且经历数百年至上千年海水都没有完全退去。一些地方一两千年后,海水才逐渐退万,成都平原的海水,约在3000年前,才基本退完。史上曾有记载,三苗一族因帝尧将帝位禅让于舜引发不满,多次作乱而败,为躲避官府的追杀,逃到了海南。那时的南海就是指贵州、云南、湖南和四川等省,这与史实是相符合的。

揭秘《山海经》中众多疑惑,原来和4300年前那次地球磁极倒转有关

史上还记载道,舜征三苗,道死于今湖南苍梧,并葬于苍梧的九嶷山。这都说明长江以南就是过去的南海。关于我国一些大型河流的出处、走向、入海处,只在《海内东经》中有集中介绍,说明约3600年前,长江等大型河流才从海水中分离开来。最早在《海外南经》中记录了“三苗国”,说那里的人喜欢成群结队,一个跟着一个,又好像随时要远行。这也许是当时三苗人应对官府追杀的一个好办法。要么靠人多势众与你抗争,要么就立即逃离。奇怪的是在洪水消退之后的《海内南经》中没有任何关于三苗的一点记载,三苗国的人极有可能在官府的追杀下已经亡国,剩下的人也已经逃亡或隐藏起来了。


揭秘《山海经》中众多疑惑,原来和4300年前那次地球磁极倒转有关

《山海经》记载的是夏朝建国前后发生的事情,大概是在3600年前,其实时期为舜执政时期,截止时间在3600年前夏启执政的夏朝时期,时间跨度约80年。有人会说,在《大荒西经》中有记载过帝舜墓,时间应从帝舜死后算起。这个是因为《山海经》是当时国家的档案资料,这些资料是可以随时添加的。一次,这些资料辑录的时间前后至少有数十年,后来添加上去的可能性大。这段时期是第一次大洪水逐渐消退和第二次局部大洪水发生并迅速消退时期。


揭秘《山海经》中众多疑惑,原来和4300年前那次地球磁极倒转有关

第二次大洪水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北半球顶被效应下,北方的陆地向上抬升,导致海水南流造成的。因此,这只是一次发生在我国中部和南方的大洪水。由于海水在逐渐消退,北半球的顶被效应,也逐渐使得地壳向北移动,地理面貌往往在数年至数十年间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这就是同一座山,在不同的记载时间,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貌都不相同的原因。

揭秘《山海经》中众多疑惑,原来和4300年前那次地球磁极倒转有关

在古代,要想对某一处地域进行考察,需要极大的人力,而且都是靠徒步行走,会费很长的时间,再加上第二次洪水爆发,地理地貌变化时间很短,因此,每次记录的地理面貌都不一样。《山海经·山经》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它们记录的时间先后是不一样的,由于记录的时间先后的差异,地理面貌却随时间在不断变化,所在山川的地理位置会发生改变。


揭秘《山海经》中众多疑惑,原来和4300年前那次地球磁极倒转有关

那么在《山海经》中提到次数最多的名山“昆仑山”到底在哪里呢?

古代的昆仑山在哪里?这是最让人头痛的问题。其实古代昆仑山就是现在的昆仑山,而今昆仑山脉几乎与青藏高原连为一体。在4300年前发生磁极倒转后,整个西部的地壳向南移动了约2000多公里,昆仑山山体和西藏高原都下沉了约3000米,特别是昆仑山南麓下沉得最厉害,山体与整个青藏高原分离开来,中间还隔着数百米深的海水,气候一下子也由高寒缺氧和干旱的气候变成温暖宜人的温带或亚热带气候。由于地壳的南移,不仅使我国西部的气候变得温暖宜人,而且也使我国东部的气候变得十分温热,如在《南次三经》中明确说到渤海附近多象,这说明那时期渤海附近的气候是很温暖的。

揭秘《山海经》中众多疑惑,原来和4300年前那次地球磁极倒转有关

昆仑山现在在西北,4300年前,在没有发生磁极倒转前地理位置估计也是在西北,发生磁极倒转后,山体向南移动,再加上中国南部区域大多都在海水之中,这时的山东、河南一线的地理位置正好就属于陆地的正东。如果以我国中部陆地为坐标来标方位的话,昆仑山正好在西部偏南的位置。

揭秘《山海经》中众多疑惑,原来和4300年前那次地球磁极倒转有关

由于北半球的顶被效应,北方的地壳不断抬升,北方的海水退得最快,南方的海水还没退去,甚至由于海水南流,南方的海水还有短暂的上涨趋势。陆地面积向北扩张,昆仑山的位置正好就到了南方偏西的位置。当海水逐渐从南方退去,陆地地壳逐渐向北移动,昆仑山就到了正西的位置,最后才到西北的位置。当时,由于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沿海一些地区还在海中,而南方的中南半岛已从海水中显露出来成为陆地,如果把中南半岛算在内,昆仑山正好在陆地正北偏西的位置。不同的时间去统计,它的地理位置是不一样的。古人正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才造成今人的困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