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那种很久不联系但彼此关系依旧很好的朋友吗?

不吃香菜的小刘


有啊,有个初中同学,平时不怎么联系,一年到头也打不了几次电话,但是只要见了面,都兴高采烈的,能开心的聊几个小时。


开心小筑


很多年以前,我和最好的中学好友王永利,还有知青插队的好友秦桂英分别了,原因是我随军队转业的父亲从辽宁去了湖北。这一别,就是四十多年。天南地北,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们三人从此音讯全无,联系中断。

王永利和我都是炮六十二师大院的子弟,他们家和我家在一栋楼的一个单元里居住。三年相处,我们来往密切,玩耍在一起,学习在一起。无话不谈,亲如兄弟。

记得那是一九七一年初,我从江西老家转到了辽宁抚顺市读书。那时的我,穿着土里土气,说话有一股乡下人的味道。许多同龄人以及学校的同学都看不起我,不搭理我,让我偿到了孤独的味道。

王永利和我同校同年级不同班,他从来都没有歧视过我,看不起我。而是对我特别关心!他当时的学习成绩很好,而我刚刚从农村来,底子薄,成绩差。他为此尽力帮助我,在一起复习功课时,他耐心解答问题,倾囊传授心得体会,使我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学习成绩迅速提高。一跃成为班里的学习尖子。至今我的文化功底,也有王永利的辛劳付出。这份真情厚意,让我永远难忘!

秦桂英和我同岁,我们的父亲是一个团的战友。一九七四年夏天,我们二人一起下放插队到鸭绿江边上的一个知青点。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二年的农村共同锻炼,让我们熟悉、了解、友好。父辈的情谊,军队的情结,艰苦的劳动,让我们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情如兄妹。

我下放的时候不到十八岁,还是一个傻头傻脑的呆瓜,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缝被子。总之,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当时,秦桂英总是尽力地帮我,没有一点怨言。我们知青点除了我们俩是新来的,其余都是老知青,他们对我这个傻里傻气,不会做人,劳动能力弱,生活自理不行的傻帽看法较差,加上又是部队子弟,平时还常和女同学通信,所以经常受讽刺和讥笑,搞得我灰头灰脸,一点尊严都没有。

东北农村的劳动繁重又复杂,春天耕地播种,夏天除草打药,秋天收割归仓,冬天还要搞农田平整。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天寒地冻,骄阳似火也不能休息。忙乎一年,收入不够口粮钱。我们吃得很差,一天三顿,餐餐玉米面,顿顿酸菜汤。一年三百六十四天难见荤腥,只有过年这一天才能吃到鱼肉、大米、白面!有一次,我熬得受不了,就走了十来里山路,到公社食堂去买油条吃,一顿吃了七根,外加两大碗豆浆。

在那艰苦的岁月,我常常感到生活难过,度日如年!是秦桂英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有了精神上的慰藉。从而让我得到了摆脱心灵困惑的力量!

往事如云烟化去,但我的内心对王永利、秦桂英二人的这份感激之情一直都留在心田!每当夜深人静,记忆的闸门一开,他们二人的名字都会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四十多年过去了,思念之情也愈来愈浓烈。老来找到他们,成了我的精神追求。我曾经在几年前远赴东北去寻找过他们,也曾在全国人口数据库查过他们,都以落空而结束!

前年五月底,老天厚爱,给了我一个难得的寻人机会。过去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炮六十二师子女在老师长之子袁潮大哥和乔亚琴小妹的组织下在辽宁丹东市聚会,并建立了一个微信群。这让我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王永利,然后由他出面,又找到了秦桂英。我们都非常高兴,原来我们彼此都没有相忘,都在惦记着对方。而且我还知道了王永利和秦桂英是要好的发小,同班同学。当年牵着小手,唱着儿歌去上学,也中断联系五十多年了。他也一直在找秦桂英!

经过艰难的努力,终于寻找到了分别几十年的亲如兄弟姐妹的故人,让深厚的友谊得以延续下去,这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一件大事情!

如今,我们三人成了无话不谈,能够交心的好朋友。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要联系,一起回忆那些过去的往事,成了我们乐此不疲的兴趣。而几十年来各自的生活经历则是我们交流的重要话题。逢年过节,我们三人都能像亲人一样牵挂,问长问短,表达关切!

深厚的情谊让我们感到了人生的美好和朋友的珍贵!





旅游老爹


有啊,这位初中老同学,平时不怎么联系。前几天,参加同事女儿的婚宴,早到了两个小时,顺便去拜访了她一下。

如约到了老同学家,一进门就坐沙发上,抓起她准备的饮品就喝。不知客气为何味地聊起来。侃侃而谈模式是我的专长,从忧伤不堪的童年、闹皮的孩子、温温的亲情……不着边际地聊。只觉得自己一直说一直说……老同学却边微笑边倾听,眼神里满是:“懂、懂、懂”。不时插些赞美之言。弄得我都不好意思地说:“我没那么好吧?”她却认真地说:“你真的挺好的呀!”我只好连连说:“因为懂得一一所以慈悲吧!”

三十年的友谊不是闹着玩的。


做生活的观察者


有。这一生的贵人也是在异地他乡唯一的一个真心朋友。当初创业的时候帮了不少忙。15年的交情。虽然平时没什么走动因为大家都很忙。但如果有点什么事一个电话就可以。现在我们夫妻俩每年从老家回来第一天会先去朋友家。给小孩送上红包和老家特产。聚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


浙江天琪根艺


我有一个初中同学,在一起关系特别好。少年时代的我们一班上课,一起踢球,放学了一起步行回家。几乎形影不离。上高中后因为没考在一所学校而失联。六十年代既没有电话也没有手机。没法联系。没想到五十多年后的一天,他通过在网上搜索,找到了我。相见时我们已经青丝变白发,都是退休的老人了。饭桌上有说不完的经历,和故事。如今我们都有了孙辈,各自过着悠闲自在而逍遥的生活。偶尔在一起聚个餐。每天用微信问个好,感觉活在这个时代真的太幸福了。



柴文灿


有呀。从小学到初中,我们都在同一个班。小学时,我俩都是尖子。她家生活困难,我家条件好些,常暗中给她些资助。但因为是异性,虽然感情很深,但保持距离。我俩内心都爱幕,但不说穿。毕业后,上山下乡,我远离家乡,从此数十年音讯全无。直到老了,同学聚会,虽然互诉思念之情,但不得不保持距离。


用户4925816089386


有,必须的,有种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感觉。

那种感觉就是真的很长时间不联系,偶然想起会会心一笑,想起种种过往,一通电话,指哪打哪。

这种关系的前提是两人很契合,不掺杂许多利益在里面,当然也有那种朋友掺杂很多利益在里面,甚至达到一种互相离不开的感觉,不过这个又跟你说的这种感觉不对了,有很多利益存在必然带来很多联系在里面。很长不联系,肯定不掺杂过多的利益。

这种关系得到的某种升华就是相互之间灵魂的契合交融,可能说的有点悬了,好比《天龙八部》里面的段誉和乔峰见面的那次,两人拼酒,比试轻功,里面的一个前提,乔峰误以为段誉是与自己齐名的南慕容,也就说北乔峰南慕容未曾相识却神交已久,再加上段誉也确实很对乔峰的脾气。后来的种种的也证明两人很久不联系,彼此关系依旧很好。

总结一下,你说的这种关系,每个人都会拥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紫城焉沙


当我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特别想找一张他的照片,然后打开相册发现,没有和他的合影。

他是我大学同学,现在一个公司,我是技术,他是业务。我出差都快五年了,也就是快五年没见过他了,虽说在一个公司,但我远在河南郑州,他在江苏苏州。

我们彼此太了解对方了,所以从来不没事闲扯,也是有事儿说事儿,我和他的微信交流就是“在不?”“借1W急用!下月发工资还。”然后就是我的支付宝交易信息。

其实我们也说不上什么关系,就是我们一起同过窗,在最单纯的年纪遇上了情意相投的小伙伴,社会再怎么变化,好想就大学那点事儿,就够互相信任对方的了,谁又不了解谁呀。时间在我们之间只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带不来生疏。

谁要是有事儿,打电话语气从来不用客套,相互之间交流从不说虚词以及约数,都是“好”“我办不到”“找我不好使”“交给我”等等简单明了的话儿。

再就是,我们之间好想谁都没记住谁的好,互相黑比较多吧,但总是能一直对外,只要一见面,基本上不用磨合,非常契合,总能想到对方的想法,见面更多的是去想对方这会儿子该说什么了,所以有的时候我们是在说对方的话,哈哈!

这上下铺关系,互相之间早盘明白了。


杨子洲头


有的。我和王建忠同时考上了区重点初中。读初中的时候,我的家庭条件不好,他的家庭很有钱。在生活上,他给了我无私的帮助。

初中毕业以后,他去做了生意。我出门打工去了,现在我的经济状况仍然无法跟他相比。

三十多年来,一直不怎么联系,各忙各的。我俩都是通过其他渠道,打听对方的情况。一提到对方时,都是感觉到心的距离仍然很近,心里热乎乎的。

记得有一年,我因为买房子,给儿子娶媳妇,经济上有些周转不开的时候,不知道他从哪里得到这个消息,一下子给我转了八万元,解了我燃眉之急。

今年,我从朋友那里得知,他得了重病,正在医院接受治疗。我立即从外地匆匆返回老家,终于在医院里见到了分别三十多年的老朋友。

现在,我俩都是奔六十的人,见一面少一面了。珍惜友谊,珍惜现在在一齐的时光。


陶印生


真得有,因为各种原因彼比现在不似过去经常见面,友谊并未因此受到丝毫影响。现在通讯极为便捷偶尔问候互动感觉依旧如故,正所谓''天涯若比邻"真正的友情与距离无关。友情的维系主要是靠理解,尊重,关怀,见与不见都在想念,真诚的朋友时间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