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應桂:回憶張彥青先生

展覽名稱:彥青百年——山東美術館藏張彥青捐贈作品暨張彥青百年誕辰紀念展

主辦單位:山東美術館 山東藝術學院 山東省美術家協會

展覽時間:3月31日至5月5日

展覽地點:山東美術館三樓C1、C2、C3展廳

單應桂:回憶張彥青先生

“彥青百年——山東美術館藏張彥青捐贈作品暨張彥青百年誕辰紀念展”開幕式現場

今年是張彥青先生誕辰100週年。

我與張老同事多年,共同經歷了山東美術事業前進過程中的多個時期。從60年代初在山東藝專,到70年代同在《山東省藝術報》《山東美術報》,再到70年代末又一同調到山東藝術學院並在同一個系任教,我們工作、創作、教學都在同一個單位,相處十分融洽。但由於繪畫方向的差異和年齡的差距,我對張老的藝術思想和藝術成就沒有更好地作更深層的瞭解,致使今天回憶起來總覺得知之甚少,十分慚愧。

同為山東人,我與張彥青先生第一次見面竟然是在北京,張老帶著光榮使命“閃亮登場”。1959年,北京十大建築落成不久,人民大會堂組織各省頂尖的畫家們為會堂作內部的佈置和裝飾。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件極光榮的任務。山東省政府請了黑伯龍、陳維信、張彥青、弭菊田等國畫家,還有著名油畫家陳皋來到北京,住在山東駐京辦事處。我當時還是中央美院的一名學生,陳皋邀我去看望大家,那是我初次見到張彥青先生。談笑風生、善於交際、很有親和力,這是張老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他們此次的具體任務是考察人民大會堂放畫的位置和尺寸,以決定畫的內容。帶著如此光榮的任務赴京,在我眼中當然是“閃亮登場”了。

1962年我調回山東,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裡,一直和張老在同一個單位。無論在山東藝專、省藝術報……還是又回到山東藝術學院,張老的樂觀、敬業、豁達的人生態度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18年,張老出生於臨清縣一個富裕的大家庭,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在他89年的歲月長河中,經歷了戰爭的烽火、社會的變遷,嚐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儘管風雨兼程,但他始終懷著追求進步、嚮往新事物、熱愛繪畫藝術的信念,並將這種信念轉化為藝術創造的動力。

單應桂:回憶張彥青先生

張彥青 《位山水利工程》

張彥青先生在北平輔仁大學美術系、重慶中央大學藝術系國畫專業受過專業而系統的美術教育,先後師從於溥雪齋、汪慎生、陳緣督、啟功、徐悲鴻、黃君壁、傅抱石、謝稚柳等諸位大師,打下了深厚紮實的美術功底。青年時期的張彥青先生身懷追求光明的愛國之心,於1949年春轉入中共中原局城市工作部,潛入武漢參加“反破壞、反搬遷”的護廠、護校及策反活動。1949年6月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第四野戰軍的一名戰士。1953年轉業回到山東後,張彥青先生積極投身於繪畫藝術創作,並直到生命的最後時刻。

五十年代,全國的美術教育蓬勃發展,大量新作品的湧現影響了山東的畫家們。山東山水畫創作隊伍此時形成了以關友聲、黑伯龍、嶽祥書、弭菊田、劉魯生等為代表的實力強盛、極具影響力的畫家群體。1953年轉業回到山東的張彥青先生也成為該集體中的活躍分子,以積極的藝術創作推進山東山水畫的傳承和創新。他於1959年7月1日《人民日報》刊登作品《延安大橋》,老一代革命家、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董必武專門為此題寫詩作,引起新聞界和藝術界的極大轟動,當屬張老的成名作。這幅寫實筆法的山水畫作品,成為了張老這一時期現實主義創作風格的開端。

董老詩曰:

題《延安大橋》

秋水盈川沒漲痕,步頭無渡阻行人。

一橋架合東西岸,寶塔山前不問津。

這時期張老佳作頻出,巨幅山水《位山水利工程》《青島海濱》《蓬萊島》被人民大會堂山東廳、委員長辦公室選用;70年代的《蓬萊漁汛》入選全國美展後,被山東省博物館收藏;90年代為人民大會堂創作合作作品《沂蒙春曉》。

美術創作上的接連成功,使張老的藝術走向一個新的境界,在筆墨表現、藝術語言上更加深刻,作品傳達的生活氣息也更加濃厚。從此,張老的藝術創作進入了一個多產期……

單應桂:回憶張彥青先生

張彥青 《青島海濱》

張老不僅是一位熱愛生活、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藝術家,還是一位重情誼、廣交朋友的人。說到這裡不能不說說他和與他同齡的著名山水畫家劉魯生先生的友情。

畫壇中一說起張彥青,自然而然地將他和劉魯生的名字聯繫在一起,這源於他們長期的合作。他們對藝術事業的執著以及性格上的互輔,促成了他們長期的合作。他們攜手訪名山大川揮毫寫生、深入生活採風、共同舉辦畫展……的確給人一種形影不離的印象。劉老寡言少語、喜沉思,張老活潑開朗、瀟灑奔放,但他們卻能長期保持著友誼,共同為藝術作貢獻,這可能就是剛柔相濟的辯證關係。

記得70年代,他們以山東革命紀念地為主題,創作革命聖地系列組畫。這是一個重大題材的創作工程,從構思、實地考察、再到寫生創作,為時兩年。他們走遍了山東的各個老革命根據地和戰士們曾經戰鬥、壯烈犧牲的地方,深受先烈事蹟的感動和教育,並將其轉化為自身的創作激情和精神動力。

他們邊走邊畫,兩年之後,60幅作品如期完成。這一批作品將二位藝術家的傳統功底和寫實功夫結合,謳歌時代,謳歌英雄,描繪祖國的大好河山,並在筆墨語言上有所創新,形成山水畫的新風貌,深受專家和群眾的歡迎,更引起了徐向前、蕭華、蘇毅然等老一輩革命家的特別關注,紛紛題字稱讚。

徐向前同志在觀畫後的激動題寫下: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無數革命烈士、山東省的廣大人民不畏艱險困難,英勇鬥爭和流血犧牲而獲得革命果實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繼承和發揚這種革命的精神和傳統,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四個現代化而奮鬥!

為張彥青劉魯生同志山東革命紀念地國畫寫生作品展覽會題

徐向前

1980年7月4日

很快,畫展在山東省博物館及山東省美術館舉辦。它以不同於前人的新的山水的樣式出現在觀眾面前,推動山水畫在創新的道路上又一步的前進。

之後二位老畫家又聯手南下寫生,先後到了嵩山、武當、三峽等地,歸來後又舉辦了二人寫生聯展。他們攜手藝術創作、舉辦聯展及前往各地寫生採風等藝術活動,可以說是碩果累累,影響到省內外,成為合作友誼的榜樣。

張彥青先生的一生都致力於藝術創作,將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歌頌訴諸筆端,創作出一大批聞名遐邇的精品力作。同時,先生積極推動中國畫的國際交流,併為此作出了突出貢獻,值得我們欽佩和歎服。

回望張老的人生歷程,雖歷經坎坷,卻是不斷為藝術奉獻的一生。回首張老的人生成就,碩果累累,藝術的道路上鋪滿鮮花和榮譽,是圓滿和幸福的一生。


藝術家簡介

單應桂:回憶張彥青先生

張彥青(1918—2007),原名煥,字劍進,號無慍齋主。生前曾任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山東省文史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畫院顧問,山東省政協第六屆、第七屆委員,山東省老年書畫研究會會長,山東聖邦美術院院長,齊魯書畫研究院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是著名的國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也是一位頗具名望的革命志士。

張彥青1918年12月生於山東省臨清市大辛莊鎮近古村。1943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美術系;1946年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藝術系國畫專業。先後從師於臧克家、陳少梅、溥雪齋、汪慎生、陳緣督、啟功、徐悲鴻、黃君璧、傅抱石、謝稚柳諸大師。尤其可貴的是,他的畫作“師古人之心,不師古人之跡”,雖入手於傳統,但並未落前人窠臼,而是通過長期實踐,深入生活,探索出一條與自然、社會共生共映,而又拓新風的繪畫之路。


單應桂:回憶張彥青先生

單應桂,1933年9月出生於濟南,祖籍山東高密。齋號為“聽泉書屋”、“容園”。1949年5月參加工作,任山東人民出版社助理美編。196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師承葉淺予、蔣兆和、李可染、李苦禪、劉凌滄諸名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山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山東省女書畫家協會終身名譽主席、單應桂藝術基金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女畫家協會顧問、歷任第四屆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原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被省委、省府授予首批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17年又授予她山東省泰山文藝獎終身藝術成就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