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文化:你知道“三天三夜说不完”有什么文化典故吗?

中华文化中,每当别人询问我们一件错综复杂而无法立即说清的事情时,往往我们都会说∶〝这件事情真要说清楚,可是三天三夜说不完,所以你就别再追问了。〞

俗语文化:你知道“三天三夜说不完”有什么文化典故吗?

为什么俗话要说〝三天三夜说不完〞呢?这句话有什么文化典故呢?

这句话出自《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中所记载:淳于髡,齐人也。博闻强记,学无所主。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为务。客有见髡於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髡曰:“固也。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後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嗟乎,淳于先生诚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後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後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於是送以安车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终身不仕。

这个典故是说,战国时代齐国大夫淳于髡,他见闻广博,记忆力特别强,又擅长察言观色,揣摩别人的心意。有个宾客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梁惠王单独接见淳于髡两次,他却始终不说话。梁惠王觉的奇怪,就责问宾客说∶〝你称赞淳于先生,说管仲、晏婴都比不上他,可是他一见到我,根本都不跟我说话,我一点收获都没有。难道是我不值得和他说话吗?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俗语文化:你知道“三天三夜说不完”有什么文化典故吗?

那个宾客就将梁惠王说的话告诉淳于髡,淳于髡说∶〝我第一次见大王时,他的心思全用在相马上;再次见到大王,他的心思却用在声色上。所以我只好沉默不语了。〞

宾客又把淳于髡说的话全部转告给梁惠王,梁惠王非常惊讶的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圣人啊!他前一次来的时候,有人献给我一匹好马,我来不及观看,正好淳于先生来了。淳于先生后一次来时,又有人送来歌伎,我还来不及欣赏,又遇到淳于先生来了。接见淳于先生,我虽然屏退身边的人,可是心里却想着马和歌伎,真的是这样。〞

不久,梁惠王再次接见淳于髡,两人专心交谈,一连三天三夜都没有倦意。梁惠王想给他封高官爵位,但淳于髡客气的谢绝。于是,梁惠王送给他一辆四匹马拉的舒适马车,布帛、璧玉及百两黄金。淳于髡终身都没有出来做官。

俗语文化:你知道“三天三夜说不完”有什么文化典故吗?

后来,人们就从这个故事引申出〝三天三夜说不完〞这句话,比喻错综复杂,述说不尽的事情,也逐渐的代代流传,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俗语。

想知道更多文化、风俗、轶事、传统经典,请关注「珣玗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