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隱身雷達靠的是什麼?

奮鬥中的95後

  之前央視曝光了中國最新的承擔戰略防衛任務的P波段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系統照片。這款探測範圍達數千公里的雷達在最近的“砥礪奮進的五年”成就展上被重點展示。海軍軍事學院學術研究所專家曹衛東先生稱這款雷達可以為攔截敵方隱身戰機或洲際導彈提供最早的方位信息。目前擁有路基遠程戰略雷達系統與反導武器研製能力的國家只有中國、美國與俄羅斯三個!

  

  (央視曝光了中國最新的承擔戰略防衛任務的P波段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系統照片,從雷達基座的梯子就能推測這款雷達究竟有多強大)

  

  (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系統一般建立在山上這種高處用來增加探測距離達到獲取更多預警時間的目的)

  

  據目前公開的消息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四所(南京)的項目團隊在上一年的9月27日舉辦了我國首部某型重要雷達裝備交裝儀式。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南京所的技術人員經過方案論證、關鍵技術攻關、工程研製、陣地安裝聯試、裝備試運行等過程研製出了具有世界頂尖技術水平的大型預警雷達。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四所(南京)科研能力十分強悍,她被稱為“亞洲最大的雷達研究所”。052C驅逐艦裝備的“中華神盾”系統的H/LJG346相控陣雷達、空警-2000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空警-200機載“平衡木”、還有殲10/11機載雷達都是她的傑作。

  

  (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系統)

  

  (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系統好比是千里眼,洲際導彈與隱身飛機都逃脫不了它的監視)

  二戰末期,美國與蘇聯瓜分了德國V-2地對地彈道導彈的設計人員、導彈半成品與製造機器,兩國耗費巨大的財力及人力發展了彈道導彈。1957年蘇聯最大射程8000千米的SS-6導彈試射成功,這讓美國倍感壓力。馬上在第二年的4月份美國部署了第一枚“宇宙神”D洲際導彈,據稱美國當時購買彈道導彈的費用是4年前的10倍!由於早期美國在彈道導彈的推力上比蘇聯的導彈小一些,美國在70年代擔心洲際導彈的威脅研製了AN/FPS-115“鋪路爪”戰略預警相控陣雷達。該雷達系統最遠的探測範圍達到了4800-5500千米,這款雷達價格昂貴美國國內僅有4座!俄羅斯研製了“沃羅涅日”DM遠程預警雷達來承擔戰略預警任務。

  

  (我國上世紀70年代就建成了7010型戰略預警雷達,能研製類似雷達系統的只有中美俄三個國家)

  1976年我國7010型戰略預警雷達建成,其探測距離達3000千米。該系統曾多次完成導彈與衛星的觀測任務。不過隨著軍事裝備的發展,該雷達系統已經無法應對新的遠程彈道導彈的威脅,研製新的遠程預警雷達勢在必行。

  

  (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是反導系統的核心裝備)

  

  

  (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是反導系統的核心裝備,這是世界上最龐大的、研製程度最複雜的預警雷達系統)

  從這次公開的照片來看這款P波段遠程預警相控陣雷達的直徑約為30米,其輻射單元與接收單元(T/R組件)數量約為10000個。有分析稱這款雷達的最遠探測距離在6000千米左右,比美國同款的AN/FPS-115“鋪路爪”雷達略遠。由於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輻射單元與接收單元工作時耗電量巨大,中科電14所的技術人員採用了耗電量較小的P波段作為其雷達波段,其大氣衰減小、探測距離遠的優點得以發揮!

  

  (該芯片的成功也結束了我國進口國外產品的歷史,外國公司根據可能預留後門這一技術手段竊取我國安全的可能性也被大大降低)

  近日第三屆軍民融合發展搞技術裝備成果展上中科電14所公佈了與其他單位聯合研製的華睿DSP芯片。這是我國科研人員第一次利用自己的實力獨立研製的DSP芯片,該芯片研製成功也結束了我國進口國外產品的歷史!外國公司根據可能預留後門這一技術手段竊取我國安全的可能性也被大大降低。期待未來我國科研人員帶給我們更多的好消息,大家與小家的安危都離不開這些最可愛的人!請支持本團隊製作的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有種有料!


戰爭史

圖注:亮相2016珠海航展的中國雷達產品,具備反隱身探測能力

要想知道這個問題,首先得說一說飛機與雷達之間的隱身與反隱身的關係。所謂“隱身飛機”,主要是指對雷達、光電等探測手段來說,它們發現飛機的距離非常近。“隱身”二字只是模仿了可見光中人們的眼睛對某種東西看不到的說法,“隱身飛機”並不是指飛機對雷達來說完全看不見。由於雷達是用來發現飛機的最主要的探測器,所以,所謂隱身主要是指對雷達隱身。

雷達為了增加對隱身飛機的發現距離,根本原理在於要提高隱身飛機在受到雷達電波照射後返回雷達的電波功率。這個功率的強弱,與電波波長和飛機尺寸的比例有關係。當電波波長與飛機尺寸比較接近時,會產生所謂的“諧振效應”,也就是這時返回雷達的能量相比更短的波長會突然增大,而這種返回的能量的多少,是用雷達散射截面來衡量的。

例如,假設一種四代機對於工作在X波段的雷達,大約是3000兆赫茲的工作頻率,雷達波長大約為3釐米,其雷達散射截面積是0.01平方米;而一架四代機的機身長度可能是20米,如果把波長增加,也就是雷達工作頻率降低,例如降低到300兆赫茲頻率以下,此時波長增加到米量級,與機身長度的數量級更加接近,此時的雷達散射截面積可能增加數十倍,如果降低到更低,例如150兆赫茲,此時波長增加到2米,雷達散射截面積會進一步增大。

理論上總體來看,如果頻率再降低,雖然在個別頻率點上雷達散射截面積會有增大或減少,但總體上來看,雷達散射截面積是增大的,也就是說,目標的雷達散射截面積與雷達電波頻率有反相關的趨勢,或者說與波長有正相關的趨勢,這就是低頻反隱身的基本原理。


兵工科技

3月18日晚,央視的《對話》欄目“我是總師系列”推出了吳劍旗的專場。“這是對我們科研團隊的充分肯定和認可,對我們來說是鼓勵更是鞭策。 ”吳劍旗表示,下一步將繼續瞄準反隱身雷達研究,探尋更先進的反隱身技術,將榮譽轉化為前進的動力,不辜負大家的厚愛與鼓勵。吳劍旗,是中國電科雷達領域首席科學家,是他讓我國在反隱身雷達領域從追趕者,變為了領路人。鑄就了我國防空的“火眼金睛”。俗話說十年磨一劍,中國花了將近三十年時間才研製成功反隱身雷達,併成功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1990年,吳劍旗來到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十八研究所工作。第二年,海灣戰爭爆發,隱身飛機在戰場上的巨大的作戰效能讓其十分震撼。他知道,如果沒有我們反隱身雷達,那麼敵方的飛機進入我國的領空就如入無人之境,這對國防安全是個極大的威脅。所以必須攻克要這個難題,用雷達人的力量捍衛國防安全。

由於國內雷達基礎薄弱,沒有任何經驗參考,吳劍旗團隊只能一切從零開始。從理論,到方案,再到工程實現……為了研製反隱身雷達,吳劍旗帶領團隊整整探索了20年,終於在2011年反隱身雷達終於變成了可用的裝備。

“剛開始時,反隱身雷達立項時的阻力很大,很多質疑,這是國際上都沒有先例。但我們頂住了壓力,最終將想法變成了實用裝備。 ”吳劍旗透露,上世紀九十年代,從事國防技術研究的待遇都較低(當時提倡軍隊要忍耐),從事雷達基礎性研究條件更差,其研究團隊中也有人經不住高薪待遇的誘惑,出國或跳槽離開了。但是吳劍旗他沒有。28年來,吳劍旗始終在專心致志的工作,他參與研製的DBF體制三座標雷達,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參與研製的機動式米波三座標雷達,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個人也獲得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創新爭先獎等榮譽。我們針對不同地形條件的實際上,通過大量研究和試驗,成功探索出了一條將超分辨技術用於解決米波雷達低仰角測高問題的路子,同樣得到了非常好的結果。也就是說,經過多年 的研究實踐,我們已找到了多種有效解決米波雷達測高問題的方法。

而今的吳劍旗,正帶領他的團隊,在進一步發掘米波雷達潛力的同時,開始全力發展更新一代雷達(第五代雷達)。在他的設想中,這是一種綜合應用光處理、光網絡並具有極大帶寬、極高分辨力的數字有源相控陣雷達,也叫做全息感知雷達,不僅能精確測量目標的多維參數,而且能準確識別目標。在作戰中將用來“對付”第五代隱形戰機;從技術方向上來說,要將微波與光子技術結合,實現全息感知、智能化和軟件化,不僅可以探測到隱形戰機,還要能夠辨別具體機型,甚至可以分辨出是哪一架飛機。更為關鍵的是,通過第五代雷達的發展,中國的雷達技術發展將進一步擺脫跟隨發展模式,成為引領者。


圖說軍事

無源雷達:例如YLC-29無源探測系統,通過接收空中運動目標反射的民用調頻廣播信號,實現對空中運動目標的探測、定位和跟蹤。

中國無源雷達網包括DWL-002無源雷達探測系統、JY-27A對空警戒米波雷達系統、被動監測無源信號分析系統等多種裝備,構成了嚴密的反隱身雷達網絡體系。將警戒線延伸到500公里範圍的第一島鏈,包括臺灣在內構成一道探測網,在對方隱身飛機還沒有飛進國門區域,我們就有能力發現並做好準備。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南京技術研究所還首次向外界透露YLC-29無源探測系統。其系統並不發射電磁波信號,而是單純依靠被動接受目標反射的其他輻射源發出的電磁波信號或者其自身發出的電磁波信號。這裡的其他輻射源所發出的電磁波信號,有可能是己方對空探測雷達發出,也可能是前天隨機輻射源,例如大量的無線廣播電臺、電視臺等發射的各種信號源。

無源探測系統屬於雙基雷達的被動接受裝置,是和現在應用的單基雷達相對應,主要區別在於前者發射和接收雷達波的天線是分離的,而後者屬於一體化。在針對隱身飛機方面,雙基無源雷達具有先天優勢,由於隱身飛機採用的隱身技術是利用塗層吸收入射雷達波或減少其反射強度,或者是利用特別的外形設計來使入射雷達波向某一方向集中反射,避免形成大的後向散射。

所以我們的南京電子技術研究所在巴黎航展亮相YLC-29時,引起了廣泛關注,還記得當初我們引進“維拉-E”時,由於美國從中作梗而夭折。YLC-29技術更勝一籌,它單站就能工作,其還能利用數量眾多的民用廣播信號。全球有數萬個各類廣播電臺和電視臺,其發射的50~800MHz的廣播信號,成為YLC-29的很好幫手。


航空之家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虎哥先拿我國中電14所的一種新型反隱形雷達舉個例子來說明吧,這款新型反隱形雷達就是由中電14研究所研製的YLC-8B中高空遠程三座標監視雷達。這款雷達可通過公路、海陸和鐵路機動,6人乘員能夠在30分鐘內扯收架設完畢。YLC-8B雷達能夠在550公里遠的距離上探測跟蹤傳統多任務作戰飛機,對低可探測性目標的跟蹤距離大約350公里。

這型雷達最大的本事就是可以實現遠距離對西方第五代戰機連續跟蹤,根據資料顯示,YLC-8B工作在UHF波段,研製時就重點考慮了現代戰場中隱形飛機威脅。這種電磁波的波長較長,照射到隱形飛機後會形成繞射現象,從而大幅度提升雷達發現隱身目標的幾率。

就在中國的這款反隱身雷達曝光不久,美國空軍就開啟了對目前裝備的20架B-2隱形轟炸機進行全方位升級。自從1988年問世的B-2隱形轟炸機,最初的設計目的就是希望在不觸動敵方防空系統的前提下,在敵方領空完成轟炸任務,然後再沒有敵機攔截的情況下安全返航。但是畢竟到如今已經過去快三十年了,飛機隱身水平難免有些跟不上時代了。


迷彩虎軍事

隨著低可探測外形、吸波材料、隱身塗料等現代隱身技術在現代化軍用飛機上的廣泛應用,舊有的防空雷達系統因缺乏必要的反隱身能力,很難滿足現代防空作戰的需要。為了應對這一嚴峻的局面,反隱身雷達系統作為一種新型的防空探測手段應運而生並且得到很大的發展,已經各個主要軍事強國關注的核心軍事技術,也是克服隱身戰機突襲的關鍵手段。

隱身的本質就是降低目標的雷達反射截面RCS,而反隱身雷達系統就是反其道而行,通過特殊技術手段降低或者彌補隱身目標RCS的定向縮減,從而實現對隱身目標的探測。

反隱身雷達系統的特殊技術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增加天線增益、信噪比、發射功率等來提高雷達的探測能力;提高功率孔徑積,實現大功率孔徑積和低截獲概率管理的互相兼容等。

2、擴寬雷達的工作頻段,隱身目標的RCS在微波波段很小,不易探測,但是在米波段、超高頻段、甚高頻等波段的RCS則較大,隱身目標處於散射波諧振狀態,較難實現其隱身能力,容易暴露其行蹤。

3、隱身目標的RCS一般都滿足頭部較小、尾部和兩側較大的分佈規律。因此,利用隱身目標RCS分佈存在的“空間窗口”在不同的方位部署探測雷達,即可有效避免隱身目標RCS的定向縮減,實現雷達空域反隱身。目前的雷達空域反隱身,主要是指雙/多基地雷達、多波段組網探測雷達等。

4、改變雷達的極化特性,極化反映了電磁波的矢量特性,分析和研究雷達的極化特性,有助於改變雷達的極化方向,從而使得隱身目標的RCS達到最大值(隱身目標只對特定的極化電磁波有效,但對其餘的電磁波並不具備良好的隱身效果),實現雷達反隱身。


虹攝庫爾斯克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不過說到這反隱身,我們還得先來看看隱身技術的基本原理。隱身技術說到最明白就是“低可探測性”技術,一般採用的是外形隱身和材料隱身兩種技術,通過對飛機外形的修改實現雷達波散射、折射和繞射,降低雷達回波強度;通過塗抹特殊隱身材料來降低特定波長的雷達回波強度,這兩種技術都是目前隱身領域最常見的技術。

但是,現有的隱身技術,只是應對傳統的防空雷達所使用的波段而已,而到了一些特殊波段的探測下,恐怕就“漏出狐狸尾巴了”。傳統的防空雷達一般都是K波段、C波段、S波段等。我們就以俄羅斯新研製的反隱身雷達為例,據相關報道稱為VHF波段 ,該波段並不是現在隱身設計針對的雷達波段,當然可有效的探測出隱身飛機。

俄製這種反隱身雷達的出現,或許真的會抵消潛在對手在隱身技術上優勢。如果新型反隱身雷達出現在戰場上的話,沒準那麼整個遊戲規則就要改了。因為該雷達不但不僅能看到隱身戰機,而且具有超過以往的探測距離——至少達到50海里,而且不像之前極富盛名的“維拉反隱身雷達”只能提供距離和方位角的信息,俄羅斯新型反隱身雷達還能提供精確的目標高度信息。因此該雷達可以直接引導戰鬥機進行攔截,甚至為防空導彈制導。

只是俄羅斯這款新型雷達雖然性能很先進,但缺點也很明顯:體積大、易受干擾、探測精度低且故障率高。就拿雷達部署來說,部署一臺常規防空雷達需要2小時,而部署一臺VHF波段的三座標反隱身雷達則需要24-48小時,戰時記憶在第一時間就被摧毀。而且VHF波段在廣播電臺、電視臺,以及民用通信領域應用過於廣泛,只要雷達周圍有廣播電臺,甚至有人使用民用對講機,都會都雷達造成干擾,甚至讓雷達無法使用。所以,目前來說反隱身雷達基本還處在一個初級發展的階段。不知小兵兵的回答您滿意嗎?


每日點兵

\n

{!-- PGC_VIDEO:{"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7dd0004f9fa4c404200\

冬季凱風

中國目前最先進的反隱身雷達是引力波+量子抗干擾的,雷達內部有兩個重錘,相互撞擊,產生引力波動,在撞擊幾乎同時,發射一個糾纏後的光量子到兩個重錘之間,使得撞擊產生的引力波帶有該量子的特徵,另一個糾纏的光量子通過延遲束縛方式留住,當引力波遇到目標(隱身飛機)時,由於飛機本身的質量產生擾動,引力波的一部分被扭曲和擾動,這時,被束縛的光量子因量子糾纏而同步發生扭曲和擾動,再將其釋放出來用於觀測,就可以探測到隱身目標了。這是大概的原理,我不能講太深,回洩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