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張獻忠的四個養子——或堅決抗清,或被亂箭射死

他們是張獻忠的四個養子——或堅決抗清,或被亂箭射死

公元1644年十一月,張獻忠在成都稱帝,建國號“大西”,以成都為西京。大西政權建立後,設置左右丞相,六部尚書等文武官員。張獻忠封四個養子為王,孫可望為平東王,劉文秀為撫南王,李定國為安西王,艾能奇為定北王,統領各軍。不久,四川各地的明朝將領紛紛聚集兵馬,襲擊大西農民軍,屠殺大西政權地方官員,大西軍在進取漢中之時又與李自成部農民軍展開激戰,一時間陷入兩面作戰的境地。1646年春,清廷派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和吳三桂等統率滿漢大軍進軍四川,張獻忠先是在彭山的江口被明參將楊展大敗,後在成都盡殺其妻妾及部分部眾後棄城而走,同年十一月,在西充鳳凰山被豪格射死。張獻忠死後,他的四個養子率領農民軍與南明聯合,共同抗擊清軍,但這四人的最終命運卻是大不相同。

他們是張獻忠的四個養子——或堅決抗清,或被亂箭射死

老大孫可望,明張獻忠麾下的主要將領、南明永曆時期權臣,作戰勇敢、狡奸,每遇敵,率部下沉著應變,被軍中呼為“一堵牆”。因為他識字,又機靈,很受張獻忠器重,為張獻忠四個養子中之長子。張獻忠在川北被殺後,孫可望與李定國等率大西軍餘部南下攻佔雲貴一帶,堅持抗清。後改投永曆政權,以武力挾制永曆朝廷,並與大將李定國不合,導致內訌,在激戰中被李定國部大敗。公元1658年(順治十五年)兵敗後降清,被封義王,但清廷對這個反覆無常之人也並不放心,僅僅三年後就在一次清廷組織的狩獵中將孫可望亂箭射死。

他們是張獻忠的四個養子——或堅決抗清,或被亂箭射死

老二李定國,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陝西榆林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十歲時參加了張獻忠起義軍,張獻忠看到李定國相貌不凡,收做養子。成年後,勇敢善戰,為張獻忠所鍾愛。張獻忠死後歸順南明政權,封西寧王(後封晉王)。後在廣西桂林大敗清軍,逼得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自殺,又連克柳州、衡州等四州,在長沙城外設伏將來攻的清軍主帥親王尼堪陣斬,清軍全軍覆沒,兩次大勝令李定國天下聞名。後與孫可望不合,導致內訌,這場內訌導致兵民死者數十萬,定國精銳亦挫者殆半,所收復的失地也全部被清軍再次攻佔。後率軍護永曆帝轉戰廣西、雲南,又在磨盤山一役中大敗,將士戰死者三分之二,南明至此氣數已盡,永曆帝與李定國也在此戰後失去聯繫。公元1661年,吳三桂部十萬大軍進入緬甸,逼緬王交出永曆帝,並在昆明將永曆帝縊殺,南明至此滅亡。李定國聞訊,悲憤成疾,病死於雲南勐臘,時年四十二歲。臨終前還囑咐兒子及部下:“寧可死到荒郊野外,也不可投降。”但數月後,其子李嗣興即率部眾降清。

他們是張獻忠的四個養子——或堅決抗清,或被亂箭射死

老三劉文秀,陝西延安人。早年一直追隨張獻忠,大西國建立後,受封為撫南將軍,與孫可望、李定國、艾能奇並稱為四將軍。獻忠死後,與孫可望等率大西軍餘部數萬人,進軍雲貴,聯明抗清,被永曆帝封為蜀王。在李定國與孫可望激戰之時助李定國大敗孫可望,後在清軍大舉進犯西南前夕病逝。有子劉震,李定國死後,與李定國之子李嗣興一起降清。

他們是張獻忠的四個養子——或堅決抗清,或被亂箭射死

老四艾能奇,能奇初任大西軍的平南將軍,以勇猛著稱,與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並稱“四將軍”。張獻忠稱帝后封定北王。能奇督十九營兵馬,所屬兵力有七萬人。獻忠死後,與孫可望等率大西軍餘部數萬人,進軍雲貴,永曆帝賜能奇名:策勳,封信侯,晉信國公,不受。永曆元年(1647年)進攻東川時,遇當地土司祿萬鐘的埋伏,中毒箭流血不止,藥發死於道。其子艾承業率眾北返四川,投降於清軍,清廷授他左都督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