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專業乒乓球運動員不在比賽中發超級短球(剛剛過網就落到球檯上)?

遠浦秋帆1

前國乒總教練劉國樑在有一次面對媒體的採訪時說到,在高水平的乒乓球對抗中,不是你把球打舒服了就可以,而是要想著怎麼把對手打彆扭才有機會贏。

發球這個環節,是乒乓球比賽中唯一不受對手回球影響的環節,所以高水平的運動員,都會盡可能的在發球上下功夫,最好的情況下是讓對手直接失誤,自己得分,最不濟也不能讓對手直接搶攻,所以發球最主要的目的是限制對手。

但是,題主所說的超級短球,那種剛剛落到球檯上的球,並不能很有效的限制住對手。原因很簡單,臺內球之所以難處理,是因為球檯的存在,讓施展動作的空間變小了,什麼落點的發球最難處理呢?第一個就是落點在球檯中間的球,因為乒乓球檯的長度是有限的,人的手臂長短也有限,所以球檯中間的落點人的手臂恰好是難以伸展的位置,而第二個落點就是半出臺球,因為將要出臺而不出臺,加大了判斷的難度,是否能夠搶拉,對於高水平選手而言也不足有十足的把握。

與題主所說的近網短球相反,長球往往在高水平的對抗中也不多見,因為長球的落點在底線,高水平選手往往預判都很準,後撤的動作也很快,長球恰恰是給了他們轉腰撤步,狠狠發力進攻的機會。所以我們才看到世界大賽上,長球往往作為偷襲和調節比賽節奏之用。

題主所說的球,剛剛過網就直接下落,距離對手正好是可以完全的伸出手臂發力的距離,並且任何的發球,都會產生弧線,因為離網近,所以高點期也更容易被抓到,很可能你發出的是強有力下旋球,就被對手撲上前來挑打得分了。


乒乓雜誌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回答,需要了解一點物理學的知識。大家都知道,乒乓球要把球發過網,必須給予球一定的力,這個力可以給球一定的速度。那麼球如果要落在對方的球檯上,有一個前提條件是,球必須越過球網。

那麼球越過球網所需要的最小動能,那就能造成一個最短的球,讓對手不好接。但很遺憾,一般來說這個最小動能都可以讓球往前走一段距離,除非... ...


是的,關鍵的關鍵就在這裡,除非這個動能包含的速度只有很小一部分向前,大部分是向下,這就能解決“最短距離”的問題。已經有不少業餘愛好者、專業選手能夠發出超級短的迴旋球,落到對方球檯之後,不往前走,反而往後走。不過最終還是很遺憾,這種球在國際比賽用處也不大,因為向前的速度小了,但還要保證過網,則向上的速度肯定就大了,於是球的弧線會很高,專業運動員完全有時間跑到球檯中間來拍。

(下圖黃建疆老師,就擅長髮一個迴旋球,到了對方球檯反而往回走)

綜上所述,這種球其實沒有多大意義,業餘愛好者之間玩玩還可以,國際比賽上沒啥前途的。



乒乓社交開球網

題主的問題提出了一種設想,即通過對方夠不著的超級短球來直接得分。這在業餘愛好者中容易做到,但在職業運動員中則很難實現。

1. 職業運動員對比賽的準備充分,對對手的技戰術特點了解到位。

我們經常在電視直播中看到雙方教練/運動員用攝像機錄製比賽視頻。在賽後採訪環節,也經常聽到運動員談及賽前準備會、困難應對等話題。這樣的前期工作,能夠保證雙方對彼此發球的能力特別是落點有一定的預期。

2. 職業運動員比賽更為專注,判斷更快。

經過長期專業訓練,在有預期的情況下,職業運動員對接發球落點、速度和旋轉的判斷近乎是本能的。經常是發球方剛剛觸球,接發球方已經啟動並準備好迎擊來球。

3. 職業運動員運動能力更強,步法運用更科學。

經過長期專業訓練,職業運動員的肌肉能力更強,反應更快。而針對性的步法訓練(這一點韓國運動員特別注重),能夠幫助他們及時調整到合理擊球位置。

4. 職業運動員身體素質不斷提高,而且技戰術與球檯站位存在互補性。

小球時代,對運動員的身高、力量等要求相對較低,劉國樑、劉國正身高均為168釐米左右。但馬琳、王勵勤之後,由於大球、無機膠水、新材料球等改革,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要求越來越高。現在國家隊男運動員幾乎都在170釐米以上,馬龍、張繼科都在175釐米以上。這是一種整體趨勢。

小個子球員一般以近臺快攻結合弧圈球為主,比如現在日、韓的新生代球員,因而站位較靠近球檯,非常注意近網短球的保護;高個子球員一般以弧圈球結合快攻為主,比如大部分歐洲球員,雖然站位較遠離球檯,但身高臂長的優勢也足以應對近網短球;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職業運動員對全球檯的保護性很強,甚至王皓時代提出360度無死角進攻的概念,超級短球基本構不成威脅,更無法克敵制勝。

同時,超級短球對發球方的要求很高,很可能“偷雞不成蝕把米”。

1. 失誤可能性增加。

經過針對性訓練,職業運動員能夠發出超級短球。但這種9級木匠才能幹好的精細活需要絕佳的手感和控制力,難度比如會增加發球失誤的可能性。尤其是關鍵時刻,比如決勝局比分膠著的情況下,隨著體能下降,壓力和緊張很可能導致動作變形,發球直接下網或者冒高被接發球方抓住機會臺內挑打。

2. 質量不高,無法為發球方贏得優勢。

超級短球更多追求的是“短”,這很可能影響發球過程中的充分發力,以犧牲旋轉為代價。而我們都知道,旋轉強弱是發球質量最重要決定因素。

3. 容易被接發球方牽制,喪失主動權。

對於近網短球,接發球方的處理方法較多而且多變。如果不能挑打的話,回擺非常容易,然後等發球方下一板回球出臺首先上手進攻;還可以劈長控制好落點,故意讓發球方首先上手,然後提前準備打回頭。無論怎麼處理,接發球方都搶得了先機。

綜上所述,超級短球容易費力不討好,因而不可能成為職業運動員的主體發球技術。而是和急長球一樣屬於輔助技術,主要作為偷襲和控制對手的變化使用。


花皮老鼠

乒乓球發展到現在,運動員的競技水平已經相當高了,所以我們民眾所使用的一些技術對他們來說並不一定能使用。你所說的這個技術我在視頻中見過劉國樑再給許昕教技術動作和要領。不難看出,成功率很低,最主要是這個球要出其不意,需要一個極其刁鑽的落點。現在運動員水平很高,像這種缺力量的近網球注意力集中的話一個挑打就可以化解。我們平時自己打時你會發現一些好手能夠輕鬆調動對手,很容易拿下比賽,但職業比賽卻看不到,就是因為對職業運動員來說,一個高質量的球必須有力量,旋轉,角度三者共同組成,如果有一個不達標他的質量就不能算高,他就很容易被回擊。簡單點來說,你的擊球質量不高,那麼對手就很容易打出一個高質量的球,你的擊球質量高了,對手就會疲於奔命了。這也就是為什麼乒乓球一直在開發新技術,就是為了讓運動員更容易上手,發起進攻。


Nickname111855906

我對這個問題看法是,超級短球偶爾發一下可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是比賽中反覆運用,對手就會摸透。那麼,對手摸透會怎樣呢?對手的接發球變化會很多(比如回一個超級短球,回一個反手球,),不利於發球方控制比賽,相當於交出了主動權。

以中國隊員得水平,他們更願意在發球環節就掌控比賽,把對打環節快速進入到自己最厲害得環節(弧圈球對攻)。發個對手反手位的長側旋球,逼迫對手拉起來,形成對攻。這才是他們最樂意看到的。


一塊純木

是球迷還是球員,有一個大多數人都認可的事實就是:籃球之神只有一個,那就是邁克爾喬丹。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論歷史總得分,喬丹不是最高的,賈巴爾、馬龍、科比都排在他前面;論總冠軍數量,喬丹雖然手握6枚戒指,但是跟有“指環王”之稱的比爾·拉塞爾相比較,還差接近一半數。我們都知道,總冠軍數量是衡量一個球星有多偉大的重要指標,那麼,為什麼站在神壇之上的不是拉塞爾而是喬丹?


Mi6501

你發球,發完後手勢要有一個回位的過程,這時人家已經在接發球了,留給你反應的時間比中臺就少了。加上發短球技術要求很高,球不能過高,也很難會有大的旋轉速度,球速相對又慢。這樣很容易被對手各種撲各種封球做各種動作。把球發過去,要有速度,又要有轉速,還要講究落點,只要不給人家第一板就有抽你的機會就是及格的,除非一個冷不丁的長臺快球。你看羽毛球單打,很少有人會發短球,就算髮了也是靠假動作偷襲一下。總的說就是發短球容易喪失發球權優勢


稻草人213477386

回答如次:專業球員是要參加各種專業比賽的,專業比賽是有嚴格的專業規則限制的,裁判判罰也極嚴,發這種球對對方球員威脅並不大,特別對橫拍打法球員更是效果不佳,並不是出奇制勝利的法寶。其二是這種發球不好掌握,規則要求不能在案內發球,且要豎直拋球,且有一定高度限制,高度不夠,判罰違例警告,再發裁判直接判失誤,對球員打擊很大!丁寧就被判過失誤,所以專業選手棄用此法。


行至水窮處67288616

這種球雖然讓對方很頭疼,不是很好處理,容易回出高球,被對方爆板。特別是剛剛過網落臺起跳後向回走,又回來,這種球,如果對方沒準備的話,有可能拍沒能碰到球,球就回過去啦,直接丟分。但事情有兩面性,發這種球的風險很大,成功率不高。打著玩,表演賽,不是正式比賽,秀秀也可,但是正式比賽緊張,壓力大,這種球的風險會成倍放大,沒人敢拿前途命運開玩笑。所以,比賽中都是發自己在平時訓練中,或以前比賽中成功率比較高的,又能讓當時的對手不好處理的球來發,這樣成功的幾率會更大。你說呢


蒙山沂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