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命薄终亡国--梁武帝萧绎

才高命薄终亡国--梁武帝萧绎

梁元帝萧绎是一个喜欢读书爱好文学的君主。他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七子,梁简文帝萧纲之弟,借助“侯景之乱”于552年在江陵登基做了皇帝。为政期间,政令混乱,朝纲失措,两年后西魏攻破了江陵城,兵败投降,不久就被杀害了,终年47岁。

萧绎的政治生涯虽然颇多诟病,是葬送梁朝的罪首,但是他的文学才华可以在中国文论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萧绎的家族文学氛围很浓,他的父亲萧衍、长兄萧统、三哥萧纲都是梁代有名的文学家。萧绎自幼“聪明俊朗,天才英发,出言为论,音响若钟”。萧绎在登皇位之前是皇子,读书十分的刻苦,他身边常置侍从多人,轮番读书,昼夜为常,所以说他博通典籍。他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奋斗目标著书立说“要成一家之言”。因为书读的认真,以至于一直眼睛失明了。

萧绎的文学成就在“四萧”中堪称翘楚,他写了一部《金楼子》,是诸子百家"子"部的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价值。

萧绎还工书善画,他曾自画孔子像,他的绘画水平,在历代帝王之中,无人可出其右。他的代表作是《职贡图》,记录了前来南梁朝贡的当时各个小国的人物形象,上面波斯胡人,也有黑人,这幅画不但是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件珍品,更是研究中国古代朝贡史极为珍贵的一份资料。

萧绎的研究十分的丰富,他有很多身份。除了文学家、诗人、学者、皇帝、画家、书法家之外,音乐理论上的造诣也很深,他对中医也很有研究,水平据说可以秒杀当时名医,他的围棋水平在当时没有对手,还写了好几本棋谱,此外他还是姓氏学家,他对玄学也有很深的功夫,在历朝研究周易的专家中可以占据显赫的地位。他还写了一本兵书《玉韬》。即使是当时令士大夫们十分反感认为是野蛮人做的马术,他也有研究,并且还写了一部专著《相马经》,据说水平超过伯乐。等等等等。

他的才华以及学问简直无人能及无所不包。

萧绎还喜好收藏图书,"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 他整理了不少的文献,后来又得到王僧辩从建康运来的图书八万多卷,有史料称他的藏书达十多万卷。不过令人痛心的是,在江陵城即将被攻破之际,萧绎竟然“命舍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把这些历年积攒的珍贵书画付之一炬,销毁了。他还悲叹说"读书万卷,犹有今日"。并欲投火自焚,要不是宫婢赶紧拉他的衣服,估计早就葬身火海了。

上面这些足以说明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只是这个醉心于文学研究与创作的皇帝也太荒唐,萧绎曾说:“我韬于文士,愧于武夫。” 竟然在大敌压境时还和大臣探讨讲解《老子》而不修武备。554年十一月,西魏军队已经攻到栅下了,“帝犹赋诗无废”。这就注定他难逃国破家亡的命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