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打響,中國華為,讓美國怕了17年!

這是一家業務遍佈全球170多個國家的公司,服務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

這家公司成為世界第一大電信設備供應商用了26年,將自己的業務擴展到170個國家用了29年。

而進入美國市場,華為用了17年的時間努力佈局,換來的卻是美國不斷的阻礙和封鎖。

這家公司就是華為。

中美貿易戰打響,中國華為,讓美國怕了17年!

其實,美國本土的許多區域的電視服務商、無線供應商都很喜歡華為提供的設備和服務。

但美國政府屢屢拿華為開刀,千方百計的阻撓華為進入美國,他們為何如此懼怕華為?

1

一個技術公司的誕生

1987年任正非和自己的合夥人,拿出兩萬元的資金註冊了“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軍人出身的人任正非說:”華為就是中華有為的意思。“

最開始,華為是一家代銷小型交換機的企業,憑藉著價格優勢賺取了豐厚的利潤。

而後的幾年,外國廠商看到中國電信行業巨大的市場,紛紛進入中國,交換機的核心技術被這些國外公司壟斷,當時並沒有中國企業能製作交換機,程控交換機的價格一度高昂。

而且這些外國企業分別屬於不同的國家,所以交換機的制式並不統一,當時的中國電信市場,根本由不得國人做主。

中美貿易戰打響,中國華為,讓美國怕了17年!

任正非看到這樣的局面,決心生產屬於中國自己的交換機。

中國沒有原子彈,製造技術被大國壟斷,最終我們造出了原子彈;

中國沒有衛星,最終我們讓東方紅一號升上了天。

中國沒有交換機,華為就自主研發交換機。

研發的過程十分困苦,最困難的時候,還借過高利貸,員工們幾個月領不到工資,照樣沒日沒夜的幹活。

做產品測試的時候,幾個工程師拿著放大鏡檢查電路板上的幾千個焊點。

經過華為工程師們的不懈努力,終於,華為先後研製出了BH01、BH03交換機,就從這時起,華為從一家以銷售為業務的公司悄悄轉型成了一家技術型公司。

隨後,華為又研製出了一系列的滿足不同市場需求的交換機。

到了1992年,品質優良,價格低廉的華為交換機收穫了很大的市場,總產值超過了一億元。

1995年,華為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5億人民幣,逐漸成為了國內最大的一家電信供貨商,結束了外國企業壟斷中國電信行業的局面。

2

走出國門、進軍國際

1996年,任正非提出華為不能只盯著國內的市場,要以優質的產品和低廉的價格進入國際市場。

華為走向國際的第一步從香港開始。

1996年,香港還未迴歸,李嘉誠的和記電訊公司需要完成一項電訊業務,3個月內必須搞定。

和記向歐洲各大通訊設備供應商尋求合作,可是對方給出的答覆都是需要6個月,並且價格十分高昂。

這時,有人向和記推薦了距離香港一步之遙的深圳公司——華為,華為公司只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完美完成了這個項目,並且價格非常合理。

中美貿易戰打響,中國華為,讓美國怕了17年!

華為在香港收穫了好口碑,很快,華為的交換機迅速佔領了香港的各大商業區。

隨後,華為準備進軍俄羅斯和拉丁美洲國家。

1997年,俄羅斯遭受金融危機,本土電信巨頭也在危機中接連受到打擊,俄羅斯的電訊行業頓時一落千丈。

雖然在俄羅斯已經沒有了本土的公司與華為競爭,但是要進入俄羅斯的電信市場售賣電訊設備,必須要有一部分國產化。

這難不倒華為,華為早在1997年,就在俄羅斯成立了合資公司貝託華為合資公司。到了2006年,華為在俄,已經有了超過一億美元的銷售額。

接下來,華為在全世界都大展拳腳,相繼在非洲、拉美國家、東南亞、歐洲、中東鋪開了自己的業務。

中美貿易戰打響,中國華為,讓美國怕了17年!

中國海外華人眾多,許多非洲、中東的遊子都會在天涯上發帖,當網友問到當地的通訊時,他們都會客觀的給出評價。

當說起華為時,他們都會轉述當地人的評價,許多外國人都認為華為的設備很好,售後和他們本國的通訊網絡行業比起來更是及時又貼心。

3

美國受阻

華為早在2001年就想進軍美國,這個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擁有巨大的銷售市場。

2001年4月,華為就由公司的高級副總裁陳朝暉帶隊,在美國成立了辦事處。

很快,華為就在美國開設了12家分支機構和7家研發中心。然而,業務開展並不順利,華為在美國一次又一次的被美國政府遏制。

2008年,華為已經被《商業週刊》評為全球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公司,並且將和美國一傢俬募公司合作,聯手收購美國網絡技術公司3COM。

但是美國的外國投資委員會以保護國家安全的名義,拒絕放行收購案。華為的收購就此擱淺。

2010年,華為試圖收購摩托羅拉無線方面的業務,依然遭到美國政府的拒絕,同年,華為有意收購寬帶軟件廠商2Wire,對方以擔心無法通過獲批拒絕。

2012年,美國政府更是專門發出一份報告,內容是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考慮,各大電信廠商請不要和華為、中興這樣的中國企業合作。

2013年,又直指華為、中興等中國企業危害國家安全。鳳凰甚至給出了整個版面的報道。

中美貿易戰打響,中國華為,讓美國怕了17年!

今年一月,我們再次看到這樣的新聞,美國禁售華為的手機,各大美國電子銷售商的華為手機均遭到下架。

這樣的新聞,像月經貼一樣層出不窮,我們已經見怪不怪了。

4

美國在怕什麼?

美國,一個一直標榜自己是個自由主義的大國,但是如果從2008年開始算起,這個所謂的自由主義大國阻礙中國企業進入其市場,已經有了十年的時間。

2008年,正值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正值金融危機,四年後,奧巴馬政府提出了”重返亞太戰略“,認為中國依舊是美國的威脅,需要亞太其他國家來制衡中國,防止中國做大做強。

2017年三月,美國國務卿在談到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時,說”重返亞太戰略“已經結束。

新的”政策“我們已經見識到了,直接在經濟上開始了”貿易戰“。

美國一直拒絕華為公司進入其市場,本質上是一種對中華崛起的恐懼。

曾經那個積貧積弱的中國,竟然能跟他們一樣開起跨國公司,甚至還要跨到他們“家裡面”。

美國可以接受中國公司去納斯達克敲鐘,卻無法接受中國的企業,全世界分享他們的商業份額。

美國人可以輸出蘋果,卻害怕華為進入美國。中美兩國,今天到底是誰不自信,美國真的要反思一下了。

2017年全年,華為的財報顯示,有整整897億的資金投入於科技研發。進十年間華為在研發上的投入,已經接近了四千億元。

而華為人工作的時間,往往要超過晚上十一點鐘,在全世界任何一個有著華為業務的國家,客服和工程師總是能加班加點第一時間處理好技術問題。

與此同時的美國人在幹嘛?他們有太多的私人空間要享受,有太多的關於保護本土安全的報告要發佈。

一個在170多個國家展開業務的公司,在這個自由主義大國,屢屢慘遭“封殺”。

對此,華為終端掌門人餘承東表示,即使沒有美國市場,華為也能成為世界第一的手機制造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