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質量決定人生成敗

全世界每年閱讀書籍數量排名第一的是猶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讀書64本。

而中國13億人口,除去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1本都不到。一個愛讀書的民族,自然是優秀的。

中國孩子的閱讀量太少,少到了怕人的程度。

思考質量決定人生成敗

從閱讀心理上來看,閱讀也是循序漸進,分這麼幾個步驟:

1)純娛樂小說,這是閱讀的起點,功效在於培養孩子的文字敏感性。2)傳統經典小說,文字的敏感性就培養了出來,就不再滿足於簡單的人物結構,要閱讀些智力含量較高的作品。3)進入史哲領域,經典小說中,大量涉及有史哲領域的概念,諸最終形成閱讀敏感點。4)進入思想領域只有突破第五步,才算是讀有所成

思考質量決定人生成敗

5)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並依據自我體系構建新的閱讀書目

作為一個普通的人,就是讀懂書,建體系,再傳承,以待來者。

即使要做到這一步,需要先行對思維認知有個思考,這個思考又稱為元認知的能力。就是你要如何獲得知識,這些知識在大腦中如何有序組列的過程。

思考質量決定人生成敗

現在很多人處於第一階段,也就是網上最多說的文青青年。長吁短嘆老是抱怨懷才不遇的,也是在這個起步階段。

只是因為讀書量少,還不知道自己的無知,所以才會有此抱怨心態。而他們的思考,是沒有深度的,是幼稚的,廣度上的思考也沒有,是完全自我的

這些毛病,一旦進入閱讀的第二個階段,就自然消失了。

思考質量決定人生成敗

傳統經典小說剖析得非常深刻,對人性反映的也比較全面——尤其是書中有許多複合型性格的人,這讓此一階段的閱讀者們,獲得了對人性觀察的立足點。他們思考的深度,不再是幼稚的,而是成熟的、理性的。

思維的廣度,也不再囿於自我,而是能夠兼顧周邊,到了這一步,閱讀者的人格就基本上成熟了,知道了責任與義務,能夠擔當人生使命了。

思考質量決定人生成敗

沒有思想的人,走出再遠,其實還在起點。

一旦擁有了思想,也就有了俯瞰問題的全景視角。這時候在你的視野裡,不確定的人性也只不過是天地自然的一個偶然片斷。

唯其在這種時候,才有可能生出悲憫之心,才能解脫自我或外部環境強加於你的、所有束縛與羈拌。

才能夠獲得心靈的、精神的、與現實物質的多重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