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話說嘴邊留三分

佛說:話說嘴邊留三分

毋庸置疑,南懷瑾大師是一位誠實的人,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大師都非常講誠信,絕不口出妄言、狂言、謊言。南懷瑾大師不說謊,但並不代表他說的每句話都是真的。有些人可能認為,凡事不是真就是假,真假之間是沒有縫隙的。但在講究圓通的禪學中,真與假之間還隔著一個半真半假,這半真半假就體現了南懷瑾大師的說話智慧。

什麼叫半真半假呢?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真話不全說,假話全不說”。在面對他人的時候,我們當然要說真話,但如果真話說出來之後會傷害到他人,那麼這真話就得說得更有技巧,這就是“真話不全說”。但無論怎樣的技巧,都不能用假話來遮掩和欺騙,這又是“假話全不說”。

有一次,南懷瑾大師應邀參加一次活動。在活動過程中,現場有一位信眾向大師訴苦,說自己事業如何不成功,人生如何悲慘,絮絮叨叨說了自己過往的很多事情。在這位信眾的訴苦中,南懷瑾大師意識到這是一個沒有耐性、沒有決心的人,這樣的人真的很難做成什麼事,再加上他已經年過半百了,因此大師對他的未來實在是沒有什麼信心。

但是,如果南懷瑾大師對這位信眾實話實說,那對這位信眾肯定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但大師又不願意用撒謊的方式來安慰這位信眾,於是便巧妙地開導他說,在佛法中人的一生都是要靠機緣的,人只要努力修行,機緣是早晚會到的,退一步講,即便是事業沒有成功,在人生的其他領域也說不定還有著機緣,因此對於人生無論如何不要絕望,須知每一天都是上天的恩賜,該當珍惜才是。

我們看,南懷瑾大師的話就是對這位信眾最好的安慰,關鍵是他還沒有撒謊,這就是大師的智慧所在。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話到嘴邊留三分,這是很關鍵的一個智慧。

佛說:話說嘴邊留三分

話語就如同鋒利的刀子,我們不知何時何地會“割傷”別人,有的時候雖然是一句實話,但說出來卻會造成嚴重的後果,這樣的話到底怎麼說就需要我們好好思量了。

從待人的角度講,我們說話要留三分,而從另外一個角度看,這其實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當我們與人交往時,尤其是與陌生人交往時,雖然我們不能存害人之心,但自保之心總要有一些的,而如果什麼話都不經考慮地脫口而出,那麼最終是一定會給我們帶來麻煩的。

社會是無比複雜的,雖然我們懷著一顆仁德的心對待別人,卻不代表別人也一定會同等待我。如果我們不分青紅皂白地獻出真誠,就很容易被險惡之人當作可利用的工具。因此不論我們面對的是誰,都要儘量謹慎一些。獻出過度的真誠和坦誠,人家要麼不信,要麼信了但不領情還要在背後譏笑我們。我們甚至都不敢肯定,在某個時候,有哪個平時和我們情同手足的人會投來匕首。那些視真誠為笑談者,可不會像珍惜自己的名譽一樣珍惜真誠之心。

所以,痛定思痛後,當我們面對他人的時候,真誠固然是沒有錯,但我們應該給真誠留一個底線,何不就採取一半一半的比例,話說一半留一半,做一個真誠但又不迂腐的人呢?

佛說:話說嘴邊留三分

《荀子·不苟》中說:“公生明,偏生暗,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這句話的意思是:公正就耳聰目明,偏私就昏暗愚昧;相互態度端正,則人們就容易溝通,相互欺瞞詐騙,人們的關係就容易阻塞;謹言慎行,人們就容易相信你,而一味誇誇其談,大家就會疑惑你。

荀子的話非常有道理,我們應感謝他對於人情世故的率真,但同時我們更應該學習他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謹慎。

有些人可能不這樣想,他們認為只有與人交心才能交到真朋友,如果不交心又怎麼能夠得到對方的真心呢?但是,交心並不意味著毫無保留,什麼事情都說,即便是對於最好的朋友,也要在說話時留三分,有些話即便是對他們也不能說。留三分話在嘴邊,這是對我們自己的保護,也是對他們的保護。


佛說:話說嘴邊留三分


2018最佳招財吉祥物

奉請雨寶陀羅尼發財神墜送經書讀本

進入微店五臺山清涼緣

結緣更多!

佛說:話說嘴邊留三分

——轉自清涼小和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