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記憶之老街廣西路,一條真正的青島德國街

記憶中的廣西路可寬了。現在看看兒時的判斷是準確的,在青島的老街裡面,廣西路的確是算寬的。大概是由於這是一百多年前“德人區”裡面一條重要的東西通道的緣故吧,相比老城的其他道路而言廣西路的平坦(青島的路里廣西路算平的),寬闊,長度和筆直(也是就青島而言啊),在老城裡面應該是排第一的。這或許和當年他是連通火車站到小魚山俾斯麥兵營的重要通道吧。

廣西路在我的童年和少年的時光裡最重要的是和幾個小夥伴有關的,也奇怪,按照現在的標準那十幾年我最好的幾個基友和閨蜜居然都居住在這條路上。第一個朋友大概是住在現在廣西路和中山路路口附近,也就是原來畜牧局的那個院子,他是我小學時第一個住的比較遠的好朋友了,記得三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去他家玩了整整一個下午,急匆匆的準備回家的路上,遇到有人問路,於是這次經歷被我寫成了一篇作文,這篇作文是我第一次被老師拿去在全年級各個班朗讀的範文,記得老師給的評語是“情節有曲折,有起伏”。說實話,那時候可真不知道這幾個字是什麼含義。後來因為轉學這個同學就斷了聯繫,但是直到今天還能記起他胖胖的臉龐,笑起來的樣子特像當年“四個小夥伴”裡的那個小胖。他的名字還清晰記得——林濤,是個很容易重的名字,所以每次拿到重名的名片,都會端詳下對方。

另外一個好友是初中的同班,大概算下來交往了快30年,直到他移民去了加拿大。和他的故事可以寫本書,他的家在廣西路15號,老房子如今已經拆掉重建了,但是記憶仍在。翻了不少網上的老圖片,終於找出了這麼一張那座老樓的照片,看路上的車輛大概應該是80年代的吧。

青島記憶之老街廣西路,一條真正的青島德國街

那時和他最多的來往是一起下棋,每個週日幾乎都是我們倆固定的約會日,下盤棋,看場電影,去第六公園(老舍公園)換郵票,中學最快樂的幾年就這麼過去了。直到高考過後。

當然,廣西路上也有懵懂中浪漫的記憶,肯定有人感興趣,但是我不說。寫下這筆就是權當自慰吧。不知道你現在可好,呵呵。

和廣西路的另一個淵源在於那時西端的火車站,原來那裡有個公園,就是第五公園,現在早已不見蹤影,中學時有幾個好朋友住在滄口,每次我們這些市南的孩子都會在那裡集合一起坐車去滄口的同學家。現在大概已經沒有辦法記起當年第五公園的樣子了,甚至道路的脈絡都不那麼清晰。記憶中廣西路西端應該還有一個“郵社”,也是小時候常去的地方。

當然說到廣西路還不能漏掉的是一個企業,青島無線電二廠。應該就是現在的日報社附近,那是父親工作的地方,企業不大,也就200人吧,後來也不大,再後來就大了,現在叫海信。

青島記憶之老街廣西路,一條真正的青島德國街

青島記憶之老街廣西路,一條真正的青島德國街

青島記憶之老街廣西路,一條真正的青島德國街

青島記憶之老街廣西路,一條真正的青島德國街

青島記憶之老街廣西路,一條真正的青島德國街

青島記憶之老街廣西路,一條真正的青島德國街

廣西路的老建築還有很多很多,可惜隨著城市的改造被拆掉的也很多很多,看看吧,找找你記憶中的哪些老樓老院老青島。

青島記憶之老街廣西路,一條真正的青島德國街

青島記憶之老街廣西路,一條真正的青島德國街

青島記憶之老街廣西路,一條真正的青島德國街

青島記憶之老街廣西路,一條真正的青島德國街

-----------------------

老街 故 事—廣西路

廣西路曾叫亨利王子街、佐賀町,是老青島較長、較寬、較平坦的一條馬路。

此路最東端,北側曾是德國總督府小學,日佔期間擴建為日本第二尋常小學,只收日本子弟,抗戰勝利後被用作美軍軍營,主樓發生火災燒去了一層,解放後成為解放軍駐地,原附屬體育場建了青島第一個游泳館。對面是1933年落成的東方市場,是一個以經營副食品為主的綜合性市場。北門外是廣西路新4號,開辦為荒島書店,經營新文學書籍,是青島地下黨的聯絡點,也曾經是青島“左聯”的活動地點。

廣西路3號曾是德國駐青島領事館,建房於廣西路、青島路口。抗戰勝利後,孔子七十五代孫、實業銀行經理孔祥勉買下了這座樓房,題為“南園”。1985年,孔祥勉之女孔令仁將其捐獻給國家,現在是南園孔子紀念館。

廣西路最早的建築之一是安徽路口的郵電大樓,有方形塔頂。它的斜對面是魯大公司,(日本經營山東礦業的公司),解放後作為市總工會、市科協,現在拆建為青島日報集團大樓。

廣西路13號曾是米維斯基圖書館,是一傢俬人圖書館。米維斯基本人住在廣西路6號。

郵電局的西南對面,曾是早期青島最大的百貨店吉利洋行,經營歐洲產品為主的世界名牌產品:德國百貨、俄國毛毯、捷克皮鞋、意大利服裝等,旁邊是斐師恆開的珠寶店,對面是亨利街警察署,中國收回青島後成為第一警察署。隔壁為醫藥商店,後為橡樹飯店(現為“紅房子”)。

斐師恆珠寶店的西邊是一處公寓樓,郁達夫、王映霞夫婦在這裡住了一個月,寫有《避暑地日記》、《青島雜事》及遊記。

廣西路、中山路口曾是青島大新民報社,出版《大新民報》,為敵偽宣傳。抗戰後這裡成為《青島公報》社。解放後曾作為工藝品公司,今天為發達大廈、交通銀行。

廣西路、河南路口是“馬車院”,20世紀上半葉,馬車是青島主要交通工具,全市有好幾處馬車院,這裡是其中之一。青島的客運馬車很有特點,因為青島山路多,所以一般要用兩匹馬,成為“雙駕馬車”。馬車沒有車廂,是帆布頂棚,四周垂下荷葉邊,兩側各座三人,馭手旁坐一人,共可坐7人。

馬車院斜對面是“第一旅社”,在中國人開辦的旅社中是較大的,設備也較先進,位置在火車站前,佔有地利,在國內較有影響。現為民居。

廣西路最西端曾是第五公園,面積不大,僅有樹木花卉,沒有山、池,是周圍居民憩息的公園,也是乘火車的旅客們候車的地方,後來擴建火車站時拆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