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有什麼正例和反例?

恆少Jacky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是《孟子》的話,是說君子開創的事業,可以給後代帶來恩惠和好處,可是,這個好處會慢慢消耗怠盡的。大概經過五代人的時間,基本上就沒有影響了。按現代一般的理解,一代人創下基業之後,如果子孫不努力,只靠吃老本,那麼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坐吃山空。但是,孟子在提起這句話的時候,其意所指似乎不是指上輩人為後代留下的物質財富,指的是精神財富。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出自《孟子 離婁章句》原文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五世而斬。吾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意思是說,君子所創造的精神財富,經過很長時間之後,不能福佑後人了。也就是說,孔子的思想,在當世已經不被重視了。同時,他又說,小人之澤,也是五世而斬。那些歪理邪說,在當時可能很吃香,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也會被人忘掉。雖然孔子的學說沒有人傳授了,但是,他的學說還是存在那兒,我自己還是按他的思想為學行事。

從這個出處中可以看出,君子之澤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理解,一是物質的層面,二是精神的層面。一般情況下,君子給後代留下的影響,五代之後,基本上就沒有了。中國還有一個更通俗的說法,“富不過三代。”我認為和“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表達的是同樣的意思,但“五世而斬”的,指的是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而“富”指的僅僅是物質層面上。也就是說,靠祖宗不能生活一輩子,人必須靠自己的能力自立於世。物質財富比起精神財富來,更加靠不住。

正面的例子,在歷史上比比皆是。歷朝歷代的開國功臣,很少能延續很久的,便是這個道理。以藝術的形式,感性的表現的比較精彩的,《紅樓夢》是個例子。其中的賈家,就是五世而斬的最形象說明,從祖宗提著腦袋建功立業,成就了寧榮兩府,到忽喇喇似大廈傾的一旦敗亡,剛好是五代。寧府的賈蓉與榮府的賈蘭,都是五代孫。其中的原因,說裡說的很明白。只知坐吃山空,沒有人盡心謀劃。敗亡是必然的結果。

賈家的敗亡,是歷史上所有功臣家庭最終敗亡的縮影。他們的敗亡,不是皇帝的忘恩負義,也不完全是兔死狗烹。是歷史的自然。他們祖宗的輝煌,是自己靠能力和水平掙來的。後代的子孫不可能坐在祖宗的功勞薄上世世代代吃下去。所以,“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是個自然的現象,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

但同時,這個規律也不是絕對的。如果子孫們繼承先輩的,不是物質財富,而是精神財富,只是它有永恆的價值,那麼君子的恩德,也可能永遠流傳。反面的例子,應該就是指這方面的。

最明顯的反例是孔子的家族。他的子孫受他的恩澤達到上千年。但是,孔子留給子孫的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和文化。直到民國時期,孔家的衍聖公才取消。孔家的名頭太大了,這裡就不說了。

再說一個,五代時的吳越王錢家,在宋時,歸順宋朝。成為名門望族。他家的爵祿延續了多少代,且不去說。由於他們家族中有良好的文化傳承,使得錢家的後人,超越王朝更迭,世代興旺。

直到現在,錢家還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家族。著名的有錢學森,錢三強,錢偉長,錢穆等等。這種千年的興旺,與良好的家族文化傳承是分不開的。


七月流火140400643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闡述的道理就是創業容易守成難。這個根本不需要什麼特別的正例與反例,縱觀歷史,朝代更迭便是極好的證明。自始皇想傳萬世之基業,可秦二世便亡之。唐有開元之盛世,一樣躲不過安史之亂,群雄割據之亡於五代十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擴疆拓土,鐵騎踏遍歐亞,最後元朝仍敗於布衣朱元璋之手。人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前車鑑後事師。民可載舟亦可覆舟,當守業者貪享安逸,腐敗之時,無法恩澤四方之時便是亡國之際。

君子之澤,五世而亡,另一個意思就是富不過三代。在經濟社會,你看到上至富豪破產下分平民創業的例子還少嗎?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居安思危,凡事先介為寶。因為千里之堤決於蟻穴,我們要學會防患於未然之際。

人生命運多舛,福禍相依,無論何時何地,“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只有看淡名利,才可以不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迷失自我。


菲兒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我是一個農村人。我認為:祖上為子孫留下的餘蔭和德澤,後世子孫不繼承其精神財富而無德樂享其成,到了三丶四丶五代以後,也就會被揮霍一空了!《紅樓夢》丶《五月槐花香》等書中的描寫就是很好的例子。

傳統戲曲中亦有很多正面敎材!《龍鳳閣》中的定國徐延昭,其遠祖徐達,為大明朝江山立下不朽功勛,被朝廷欽封為世襲中山王丶定國公,到其逺孫徐延昭由於繼承先祖保國為民丶忠心耿耿的思想精髓,以至到了隆慶、萬歷二朝,仍被委以重任,其人可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