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書記發出“動員令”,創新決定未來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

5月28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開幕式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全局,準確把握科技創新與發展大勢,深刻分析我國科技發展面臨的形勢與任務,對實現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作出了重點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是新時代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新的“動員令”。

总书记发出“动员令”,创新决定未来

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

以科技創新助推民族偉大復興夢

——一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院院士大會重要講話

本報評論員

“中國要強盛、要復興,就一定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努力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重要講話,再次把科技創新擺在至關重要的戰略位置,明確了我國科技事業的奮鬥目標,吹響了以科技強國夢助推民族復興夢的時代號角。

縱觀世界各國走向現代化的歷史,科技創新始終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邁向繁榮發展的重要推手。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創新精神的民族,在古代就創造了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科技成果,領先於世界;近代以後,由於各種原因,我國屢次與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付出了“落後捱打”的慘痛代價。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這是歷史發展得出的必然結論。從40年前的全國科學大會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重要論斷,到兩年前的“科技三會”作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全面部署……都是值得被永遠銘記的時刻。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我們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要用好科技創新這個有力槓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們比以往任何時期都離不開創新這個第一動力的助推。科技,是“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人民生活賴之以好”的核心要素,抓住科技創新這個核心,就牽牢了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在我國科技發展已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必須進一步夯實科技基礎,準確判斷突破方向,在重點領域實現趕超;強化戰略導向,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加強科技供給,實現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性發展,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要以推動科技創新為核心,引領科技體制及其相關體制深刻變革。要優化和強化技術創新體系頂層設計,明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創新主體在創新鏈不同環節的功能定位;要加快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把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有機結合;要著力改革科研經費使用管理方式和科技評價制度,提升各類主體的創新專注力。科技領域是最需要不斷改革的領域,只有讓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兩個輪子相互協調、持續發力,才能最大限度地釋放創新活力。

當前,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我國科技界的創新能力直接關係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質量和水平,關係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深刻影響著人民的生活幸福。形勢逼人,挑戰逼人,使命逼人。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握大勢、搶佔先機,直面問題、迎難而上,以只爭朝夕的勁頭推進科技創新。兩院院士要繼續發揮我國科技發展中堅力量的重要作用,弘揚光榮傳統,勇攀科技高峰,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不斷作出新貢獻。

以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活力

——二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院院士大會重要講話

本報評論員

創新決定未來,改革關乎國運。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面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大戰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升創新體系效能,著力激發創新活力”“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讓人才根系更加發達,一茬接一茬茁壯成長”。講話明確了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科技工作的改革發力重點,必將為集聚天下英才、廣納眾智眾力、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注入新的強大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全國科技界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加速跨越、成就斐然,實現了歷史性、整體性、格局性重大變化。“中國天眼”落成啟用、“慧眼”衛星漫步太空、“神舟飛船”遨遊星際、國產航母下水試航……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一些前沿技術進入“並行”“領跑”階段,我國科技實力處於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重要時期。但也必須看到,與生機勃勃的科技創新局面相比,現行相關體制機制上還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突出問題,主要是“項目多、帽子多、牌子多”、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不強,“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人才評價激勵制度不合理,等等。

深化科技領域改革必須抓住問題要害,敢於涉險灘、闖難關,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激發各類主體創新創造的活力。

要打破院內院外的“圍牆”,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都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龐大的體系中,各類主體的定位和使命應當是不同的,沒有哪一類主體能夠“包打天下”。這就需要做好頂層設計,把政府引導與市場機制有機結合,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統籌各類創新資源,促進各類創新主體的協同融合、握指成拳。在此基礎上,還要進行精準評價、精準激勵,充分發揮各類主體的創新潛能。

要直擊制約人才發展的“難點”,夯實創新發展人才基礎。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世上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寶貴的,一切創新成果都是人做出來的。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完善科技獎勵制度,讓優秀科技創新人才得到合理回報;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資金數量作為人才評價標準的做法,不讓繁文縟節捆住科學家的手腳……這些改革舉措便是瞄準“人”這個關鍵因素,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讓人才放開手腳創新創造。當放開手腳的人才在創新領域取得更多突破時,當科技工作成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為人們尊崇嚮往的職業時,我國邁向世界科技強國的道路上也就有了更厚重的人才積累。

改革不停歇,創新不止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改革創新大顯身手的時代。讓我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不斷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創新效能創造活力,向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

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

——三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院院士大會重要講話

本報評論員

在日前召開的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度參與全球科技治理,貢獻中國智慧,著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堅持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科技創新,全方位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科技創新網絡。這是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的大背景下作出的重要論斷,不僅為中國科技創新指明瞭方向,也將對全球科技進步產生深遠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以及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世界正在更加緊密地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體,創新資源在世界範圍內加速流動,科技創新全球化態勢不斷加強,決定了科技創新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加強國際合作。中國是開放合作的受益者,更是開放合作的大力推動者。近年來,中國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國際科技合作新格局,科技創新水平不斷躍上新高度。

科學是人類共同的事業,科學技術是世界性的、時代性的。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孕育興起,面對事關人類發展前景的共同挑戰,中國尤需進一步以全球視野謀劃創新未來,積極融入和主動佈局全球創新網絡,探索科技開放合作的新模式、新途徑、新機制。

以全球視野謀劃創新未來,首先要充分把握科技發展大勢,從整個世界的科技發展脈絡出發,準確地判斷最新趨向,全面地分析自身優劣,找準今後努力的方向。第二要整合科技發展資源,充分藉助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用好包括技術、人才、資金在內的“硬”資源和包括管理制度、體制機制在內的“軟”資源,以更加開放包容的姿態,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鑑互通。第三要科學規劃科技發展戰略,既立足本國,著力解決國內發展面臨的問題,又面向全球,力求在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上取得突破,推動中國科技創新在更多領域實現“領跑”。與此同時,還要研究、掌握、運用國際規則,提升在制定國際規則中的話語權,增加參與全球科技治理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只有以全球視野謀劃創新未來,將科技創新放到全球環境下開展,才能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的自主創新。

自主創新不是單打獨鬥,不能把自己封閉於世界之外,而是在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的過程中,掌握“新”與“舊”的標準,凝聚創新的目標與動力。事實證明,一個國家對外交往越活躍,對全球高端資源的集聚、配置、共享能力就越強,創新水平就越高,高水平的創新又會推動高水平的開放,這樣的良性循環將使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路越走越踏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引起熱烈反響

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在廣大科技工作者中引起熱烈反響。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通過健全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體制,發揮黨的領導政治優勢,深化對創新發展規律、科技管理規律、人才成長規律的認識,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礎,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

中國工程院院長賙濟院士:我們必須堅持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奮鬥目標,著力引領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院士:在中華民族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進程中,科技創新將承擔前所未有、光榮艱鉅的歷史使命。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懷進鵬院士:要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敢於走前人沒走過的路,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北斗導航系統副總設計師楊元喜院士:我們要集合精銳力量,做出戰略性安排,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成為開拓者,創造更多競爭優勢。

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院士:我們工程科技工作者既要有工匠精神,又要有團結精神,要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加快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打好主動仗。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必須要讓科技人員沉下心來,認真地做研究。科技體制改革還是要圍繞人來改,怎麼樣能夠讓科技人員有積極性,即使是“苦行僧”一樣的狀態,也能講到科技就興奮。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要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培育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科技人才培育和成長有其規律,要大興識才愛才敬才用才之風,為科技人才發展提供良好環境。

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元喜:科技創新的主動權實際是國家發展的主動權。面對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以“鼎新”帶動“革故”,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

安徽良金高效農業研究院院長楊良金:在廣大農村發揮第一動力的作用,最緊迫的就是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應用兩翼齊飛,用通俗易懂的實用技術幫助農民發展現代農業。

國之重器 大國底氣

首艘國產航母下水、

光量子計算機問世、

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試飛……

黨的十八大以來,

一件件大國重器的成功研製,

撐起了中華民族

實現偉大復興的堅強脊樑!

总书记发出“动员令”,创新决定未来
总书记发出“动员令”,创新决定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