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GDP總量已經超過蘇州,蘇州的未來在哪?

青島房產一線

99隨便語:蘇州這座“網紅城市”輸給重慶,但似乎真不丟臉。

我們從下面的圖表,可以輕易看出這兩座城市的差距。

2017年城市GDP對比——

重慶1.93萬億,蘇州1.7萬億,重慶壓過蘇州一頭。

但我們千萬別忘了,重慶是有著20年曆史的直轄市級城市,而蘇州連省會也不是,僅是一座地級城市而已,兩者足足相差兩級!

重慶常住人口是蘇州的三倍,更重要的是坐擁周邊地區1.2億的人口紅利,這是蘇州沒法相比。

即便如此,蘇州的人均GDP,幾乎是重慶的三倍。

要知道最近數年裡,蘇州在一定程度上,一直在走下坡路,蘇州之所以被稱為網紅城市,是因為在2004年,蘇州曾位列全國城市GDP總榜單的第四名!

僅僅排在上海,北京,廣州之後!

壓過了深圳!

實在是很難想象,那個時候的蘇州,如果不被叫作網紅城市,就沒有其他城市有資格了,一座小小的地級城市而已,居然把深圳,天津那樣的直轄市都幹下去了!

99隨便觀點:

第一,兩座城市的對比,沒有實際意義。

用重慶來類比蘇州,本身意義不大,重慶不僅是直轄市,面積是蘇州的10倍,人口3倍,又是西部核心城市,有著政策扶持,兩座城市有何對比的需要?

而且重慶GDP不是首次超過蘇州,早在2014年,重慶已經超過了蘇州。

重慶也被叫作“網紅城市”,還被稱作“8D城市”,但實際上這些稱號拿來與蘇州對比,並不能讓重慶更加增色。

第二,蘇州為何輝煌,又為何開始步入衰退期。

早在五年前,蘇州的經濟發展趨勢,已經出現了疲弱,那一年的上半年統計資料中,蘇州依舊位列上海,北京,廣州,天津之後,位列全國第五,但最終在年底,被深圳超越。

到了2014年,又被重慶超越。

隨後幾年,就再也沒有爬到重慶的頭頂上,一直處於第七位。

當年蘇州風光無限時,憑藉的是引進外資,被稱為全國最強的外向型經濟城市,那時候有句話叫作“北有蘇州,南有東莞”,這兩座城市,是全國吸引外資最強的城市,也是有名的世界工廠。

蘇州吸引外資,又與其他城市不同!

臺資!

當年蘇州的臺資有多恐怖呢?

恰好2002年筆者從部隊轉業後,曾在蘇州市委臺灣事務辦公室工作,那一年底,全市臺資統計資料是筆者經手整理,當時也是數據嚇了一跳,因為,蘇州臺資的投資佔比,佔全市外資的超七成!

那是由於政策原因,臺資進入我國,是通過第三地(比如維爾京群島等離岸公司註冊地),以普通外資形式進入,所以統計口徑有所不同。

名碩電腦,仁寶電子,緯新資通,達富電腦,瑞儀光電,可成科技……

據不完全統計,蘇州一地的臺企,最高峰時超過全國臺企的五成,而那個時候,進入我國的臺企的營業總收入,相當於灣灣全省GDP總量的35%。

臺企對於蘇州的經濟影響的有多大,你簡單估算一下就知道!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近幾年裡,蘇州的外資出現了一定的撤離趨勢,由此也造成,蘇州整體經濟的步履維艱。

就拿剛剛過去的2017年GDP來說,就足以反映一定的問題。

2017年,蘇州完成GDP總量1.73萬億,名義增長7.1%,看起來還不錯,但仔細看看具體數據,還是非常不妙。

第一產業增長0.8%!

第二產業增長6%

第三產業增長8.2%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3%

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下降0.3%!!

看明白了嗎?蘇州在2017年雖然實現了7.1%的增長,但靠的不是工業,2017年的工業增速基本上原地踏步,而原地踏步的本質就是後退!

第三,蘇州這座明星城市的未來還是光明的。

不管怎麼說,蘇州再衰退,也依舊是全國除了直轄市之外,經濟最強的城市!

雖然GDP不能代表所有,但仍有一定參考價值,蘇州的全市GDP總量,距離第六名重慶,差距不大,但相比第八名的成都市,那不是強出一點點。

當然了,蘇州要想重回往日的輝煌,道路還是很艱難的。

主要包括,完成產業的升級換代,依靠長三角區位優勢,緊跟上海,吃足區位優勢的紅利,利用長江航道優勢,健全城市輕軌系統,完善蘇州的教育佈局(如此一座城市,僅有蘇州大學一座勉強說的過去的高校,有點說不過去啊)。

結束語:總體來看,蘇州是一座很優秀的城市,實際上與杭州形成了上海的兩個犄角,是長三角最核心四座城市之一,這對於一座地級市來說,已經是個奇蹟了。

蘇州的未來在哪裡?其實,作為一個在蘇州生活二十年的外地人而言,哪怕蘇州不再有進步,也是一座很好的城市了!


99隨便

重慶GDP超過蘇州,其實沒什麼大驚小怪的,畢竟重慶市是一個直轄市,有著直接的政策扶持和直轄優勢,而蘇州所需要考慮的是未來的發展!


蘇州未來發展:

蘇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正是由於蘇州的發展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規劃必然要經得起多方面考驗,並且能夠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蘇州要真正做到認識、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提出科學發展路徑。”根據規劃,將蘇州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實現這一目標,發展路徑不是求大求洋,而是將從重視城鄉區域統籌發展、合理控制城市規模、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等方面下細緻功夫,體現蘇州的發展特色。

比如,到2020年,蘇州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控制在360萬以內,城市建設用地控制在380平方公里以內,禁止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範圍之外設立各類開發區和城市新區。發展軌道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為主體,各種交通方式相結合的多層次、多類型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


經濟深層次規劃:

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以蘇州被授予“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試點城市”為契機,推動加工貿易產業鏈向集聚化發展,貿易市場向內外兼顧轉變,貿易增值向研發設計(ODM)與自有品牌(OBM)發展。重點實施三大工程:加工貿易產業鏈深化工程。圍繞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紡織服裝等優勢產業,進一步延伸和優化現有產業鏈,突出規模型終端產品生產企業發展,不斷增強其對本土產業的輻射、帶動能力,加快實現加工貿易從分散式製造為主向系統集成為主轉變,加工貿易增值率年均遞增5個百分點。

加工貿易企業總部推進工程。打造“製造—研發—總部”發展模式,突出發展資金密集、技術密集型加工貿易,積極引導在蘇外企設立全球製造企業總部及營運管理、研發設計、採購銷售、倉儲配送等區域性總部,推動更多的加工貿易生產型企業就地轉型為具有功能總部特徵的運營實體。內資配套企業跨越工程。精心選擇千家科技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內資企業融入到加工貿易通用或重要的零配件生產環節,不斷提高本土採購率與配套率,全面推動一批內資配套企業跨越發展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型地標企業。

增強一般貿易核心競爭力。

加大對出口商品技術研發、創新改造的扶持力度,提高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高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的核心競爭力。重點抓好三個方面:外貿主體做大做強。以出口基地建設為抓手,加快傳統外貿製造業轉型升級,扶持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抓好出口產業集聚示範區工作,推動出口塊狀經濟向產業集群發展,精心培育更多集研發、生產、銷售於一體,具有較強國際經營能力的大型外經貿集團和企業。至“十二五”末,出口超億美元的內資外貿企業達到25家。貿易產品研發創新。

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打造服務外貿產業(企業)自主創新的公共平臺,突出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等高新技術外貿產品研發,擴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材料、新裝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產品出口。至“十二五”末,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佔比70%。出口品牌培育壯大。不斷深化部、省、市三級梯度發展的出口品牌培育機制,在展會支持、融資擔保、信用保險、結售匯、檢驗檢疫通關等方面給予傾斜,促進外貿企業走精品化、差異化發展的品牌之路。積極鼓勵企業使用自主商標參與國際貿易競爭,大力培育區域性品牌,重點支持企業“走出去”收購境外知名品牌,推動外貿發展從“數量規模”向“品牌質量”轉型。至“十二五”末,60%以上的大型外貿內資企業設立自有出口品牌。

多元化深度開發國際市場。

分類指導企業拓展各類市場,重點面向三大市場:傳統市場穩固深化。繼續保持對美國、日本、歐盟、香港等四大傳統市場的良好發展態勢,鼓勵有條件的外經貿企業“走出去”設立銷售子公司、配送中心、品牌專賣店、品牌加盟店、生產裝配維修服務點和代理點等網點機構,進一步鞏固提升市場佔有率。“十二五”期間,傳統市場的貿易增長穩定在8%左右。新興市場開發開拓。結合中國—東盟自貿區、ECFA等協議的簽署,用好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進一步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和貿易融資規模。

梳理和發掘一批符合蘇州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境外知名展會,重點支持中小型企業抱團加大對中東、東歐、東南亞、南美、非洲等五大新興市場開拓力度。至“十二五”末,五大新興市場貿易比重提高5個百分點。在線市場創新發展。深化“蘇州國際電子商務平臺”等新型在線市場平臺建設,推動企業建立和完善網上市場營銷和交易系統,擴大個性化需求產品出口,不斷提升網上交易規模。多元推動外貿企業藉助電子商務平臺,開拓國內市場。


圈內外

本人在蘇州市打工一年多了,蘇州清況還知道點的,重慶沒去過就不說了,必定沒有實地考察就沒有發言權!首先蘇州做為一個旅遊城市、高科技、生產製造城市做的還是不錯的。就拿旅遊來說,蘇州的環境、人文在以後會越來越有競爭力,相比北方旅遊地方向北京、天津、西安,免費景區特別多,就是有門票景區價錢也不高特實惠,蘇州市環境優美這是地理。別的旅遊區強賣、騙子、各種各樣騙人一日遊特別多,作為首都北京一點不例外。而且主管部門也是掙一隻眼閉一隻眼,投訴也得不到結果。蘇州這邊就沒有這種事,而且只要你投訴就有人管。這是人文!做為一個遊人去那旅遊也要上廁所,這是誰也免不了的,尤其到了外地,蘇州做的就特別好,各地景區免費廁所、而且衛生搞的很好,這讓不熟悉外地人很方便!就是配套很完善。再說主力吧!蘇州各種大小工廠特別多,以前工業園早被現在高新區超過,各種高新企業越來越多。而我所在小廠、老廠都在升級、搬到政府劃定更好地方。蘇州的土地、人工越來越貴為什麼它們不搬到別的城市反而還在蘇州呢?主要就是配套問題,雖然成本貴了,但你的企業處在科研一線,自已掌握著最新動態。自已產品出來就有商家,而自已需要的馬上就能找到。這也是企業越來越多原因!再說蘇州的交通特別發達,火車、汽車、公交、地鐵去遊玩特方便。政府部門也有作為,不向有些城市的110/勞動局就是和企業狼狽為奸,蘇州的警察、勞動局還是服務挺好的,所以治安、勞務人員在蘇州還是必較滿意的。個人感覺隨著企業升級改造,配套設施完善,蘇州高新企業會更多,就向華為大手筆投資在蘇州研發、生產必然會帶動一大批企業立住。自已感覺在以後發展中蘇州將高新科技產業一塊、中小配件廠一塊,人工密集型一塊,旅遊產業一塊,當然宜居城市一塊。忘記給大家說蘇州主要產業是生產手機、電腦的企業居多,別的其次!感覺蘇州經濟會越來越好,超過重慶市還是有可能的!


境由心生15349121

重慶GDP規模不但超越了蘇州,前三季度數據顯示,重慶已經超越了天津,位列全國第五,僅次於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四個大佬。

那這是否就說明重慶非常牛逼,實力超越了天津和蘇州呢?其實不然。重慶與天津兩個直轄市過去十幾年的經濟發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重慶是全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地方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兩個城市的級別高。

天津與重慶是中央直轄市,與北京、上海一樣,是中國城市級別最高的一種。級別高,享受到的紅利自然就多,過去十幾年,天津、重慶在中央政策助力財政補貼的背景下,強勢發展。天津率先超越蘇州搶佔了全國第五的寶座,然後重慶也超越了蘇州,緊接著重慶在今年三季度超越了天津。2017年全年數據尚未出爐,但重慶坐穩全國第五基本沒有什麼懸念。

那麼這是否說明重慶比蘇州強,非也。咱們來看一組數據就明瞭了。

上面是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比城市居民手中的錢誰多誰少就一目瞭然了。蘇州以46595元/人位於全國第五,僅次於四個一線城市。重慶如何,全域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2034元位於全國第113位,不足蘇州的一半,即使只算主城區,也只有31629元。

重慶與蘇州,用個定位就能很好地體現兩城實力,蘇州是“發達城市”,而重慶是“發展中城市”。全國GDP最高的15個縣級市中,蘇州佔了4個,且包攬了第一、第三第四。蘇州過去一些年經濟增速放緩主要是兩個因素,一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海運城市紅利見頂,而蘇州又沒能像深圳一樣快速進行產業轉型,第二個因素是城市級別不高,蘇州只是個地級市,連副省級都不是。

蘇州的未來,寄託於三點:一、緊緊傍住上海這條粗大腿,與上海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繫;二、抓住金融與科創這兩個決定未來城市競爭力的兩大利器;三、向中央爭取,提高自己的城市級別。


天天說錢

覺得重慶人很沒志氣是真的。

最近重慶GDP增速確實很快,然後重慶人就浮躁了。

很是喜歡到處去比,重慶總面積有8.3萬平方千米,人口3000多萬。

面積是蘇州的10倍,人口是蘇州的3倍。

重慶無論是面積還是人口,都可以當一個省來看了。

其中轄區多數縣市距離甚至超過成都到重慶的距離。

如果單看重慶市(非其他較遠區縣)GDP連成都都不如,如何能夠跟蘇州比。

這是2016年重慶各區縣GDP數據表:

表裡面算上渝中區、大渡口、江北、沙坪壩、九龍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甚至把江津也算進去,也就跟鄭州差不多,比成都都差遠了,還怎麼比蘇州呢?

重慶發展勢頭很不錯,再加上國家政策扶植,以後發展前景很好,但是還不到要拿出來比天比地的時候,希望重慶人虛心一些,多些踏實,少些浮躁。


錦時花開的文藝範

直轄市四個:北京、天津、上海、重慶。蘇州僅僅是市而已。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首先就有問題。蘇州在歷史上的重要性比重慶要大,在四川重慶地帶造就一個大型城市真是很容易的,如果你在江浙滬地區造就一個大型城市恐怕不下於創建一個省。因為在江浙滬這個地區競爭太激烈了。如果重慶真的想和誰一比高下的話你找上海、北京、天津比。如果讓大家選擇重慶和蘇州留下,國家肯定會選擇蘇州,而非重慶。

下面給大家列舉下上榜的城市:

直轄市四個:北京、天津、上海、重慶。

計劃單列市五個: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大連。

副省級城市15個:哈爾濱、長春、瀋陽、濟南、南京、杭州、廣州、武漢、成都、西安、大連、青島、寧波、廈門、深圳。

經濟特區六個:深圳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汕頭經濟特區、廈門經濟特區、海南經濟特區(海南省)、新疆喀什經濟特區(2011年剛剛設立)


綠潔寵物用品

重慶超過蘇州在意料之中,畢竟從全國範圍看,重慶的牌子比蘇州響亮。



商業重慶遠強於蘇州,摩天指數重慶遠強於蘇州。重慶國家中心城市,中央直轄市,長江下游經濟貿易金融中心,中國10大城市。蘇州,江蘇經濟中心,長三角第四大城市。重慶輻射能力遠強於蘇州。重慶房價遠高於蘇州,且重慶生活節奏快,蘇州生活節奏慢,在蘇州可能生活比重慶舒服,沒那麼大的壓力。總而言之重慶經濟水平是強於蘇州的,但蘇州文化、歷史底蘊是重慶不能比的。

蘇州有自己的獨特區域優勢,發展好自身就可以。

趣聞視圖

喂,重慶你好!我是蘇州!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看到了問答題“重慶GDP已經超過蘇州,蘇州未來在哪?”,做以下回答。

蘇州已經放棄了“唯GDP論”,不再執著於PK眾多經濟社會發展指標之一的GDP,還有更多事務要達成。

城市管理是個多選題,重慶,你不要再盯著GDP一項,更多的關注就業、民生、環境、公平、文教體衛、養老、可持續發展等各項,可好?


一個8萬多平方公里3000萬人口的直轄市重慶,和一個8000多平方公里1000萬人口的地級市蘇州,差了兩三個行政等級(省部級和地廳級),怎麼能相提並論?超過了就超過吧。

重慶直轄市努力把三峽庫區和山區老少邊窮現象儘快消除。繼續保持直轄市優勢,發展城市核心競爭力。

蘇州地級市繼續厚積薄發,保持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的和諧發展,努力補齊高等教育短板,進一步提高科技實力和人才基礎。






1997年前,重慶是四川省的副省級地級市。大型國有企業和軍工產業發達。

1997年後,恢復中央直轄市地位,為省部級。除原重慶市外,還帶走了四川省的萬縣地區,黔江地區,涪陵地區。

重慶主要靠投資拉動(2015年GDP為15719億,當年固定資產投資額高達15480億),後勁很難說。





蘇州,一直是江蘇省的地級行政區,地廳級。先後分出幾個縣組建上海直轄市、組建無錫地級市。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蘇州從鄉鎮工業崛起推進工業化、“三外”齊上推進國際化、科學發展推進現代化,形成了以外資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規模型企業和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內資企業三足鼎立的發展格局。

近年來蘇州圍繞轉變發展方式、產業轉型升級,大力推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優化支柱產業,經濟規模持續擴大。

蘇州製造業較為成熟,GDP的結構和重慶不同。



從前的姑蘇是一座安靜過小日子的小城,是北方人想象中的江南。

現在的蘇州包括了從前的姑蘇,併成為非常多元化,仍具有很強包容性的大城市。

實話實說,蘇州人不願意和別人比,只想過好自己的日子。

蘇州的未來在高等教育,在留住人才,在高端產業的發展創新與文化的傳承發揚。




重慶市近年來的高速增長,很大程度是由基建推動的,甚至很多方面似乎有計劃經濟的影子在裡面。

09年後找到土地+融資建設模式,基建呈爆發式增長。因為重慶市政府強勢,基本上把當地銀行都捆綁在了一起,地方融資平臺融資很便利。

另一方面,重慶是全國賣地+融資搞基建模式的典型代表,甚至很多城市想要效仿重慶模式。

在1990到2000年初期大力發展基建,甚至採用向本地居民借款等方式發展。

路網很早就鋪成了,加上中國在進入WTO之後憑藉區位優勢抓住時代機遇,快速發展了一波。


蘇州也是比較早放棄“唯GDP論”的城市。

2013年去調研時,蘇州市領導提到他們已經在將一些高汙染、高能耗的製造業轉移到宿遷、滁州等地,並主動與當地的工業園區開展合作。

與全國大部分地區“核心-輻射”式經濟不同的是,如今蘇州的發展模式比較像美國的小鎮經濟。



作為江蘇省的地級市,本土高教院校只有蘇州大學一枝獨秀,大力引進名校。

蘇州獨墅湖高教區成立於2002年,規劃總面積約11平方公里,規劃總人口約20萬人。

1 山東大學蘇州研究院

2 蘇州工業園區服務外包職業學院

3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州研究院

4 蘇州評彈學校

5 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

6 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學院

7 蘇州港大思培科技職業學院

8 華北電力大學蘇州研究院

9 武漢大學蘇州研究院

10 四川大學蘇州研究院

11 蘇州大學獨墅湖校區

12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學院(蘇州研究院)

13 東南大學蘇州研究院

14 南京大學蘇州研究生院

15 西安交通大學蘇州研究院

16 中國科技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

17 西交利物浦大學




柏舸爭流

不能拿重慶市和蘇州比,這並不公平。

第一重慶市,雖然被稱為市,但本質上卻是“川東省”,而不是一個典型意義上的城市。

在副省級以上城市中,重慶擁有最大的行政區域面積,最多的戶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最低的城鎮化率和相對較低的人均產值和收入;重慶中心城區擁有900萬人口,原四川省重慶市範圍擁有1600萬人口,佔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如果把原四川省重慶市視為新的重慶直轄市的“省會”的話,這個“省會”在重慶經濟社會總盤子中的比例遠高於其他省份,所以,和別的城市比,重慶更像一個“省”,而和別的省想比,重慶又更像一個“市”。

所以不能拿重慶和蘇州比,因為重慶這個屬性在全國都屬於獨一無二的,重慶市的經濟數據和其他城市都沒有完全的可比性。


草根大熊

蘇州的發展依託上海,這是毋庸置疑的,蘇州的功能定位決定了政治地位必然不會太高,承接海上的產業轉移、服務升級是蘇州經濟發展的必然任務,若非要說一種蘇州沒落的可能,那就是上海經濟發展停滯,若上海真的有那一天的話,中國經濟堪憂,蘇州房價維持在上海的1/3即為合理,所謂的外資撤離,你可以仔細看看撤離的都是什麼企業,前幾年幾個大的事件,都是臺資:可成,可勝,血汗工廠,搬去了宿遷。今年的希捷,做機械硬盤的,以為固態硬盤成為主流,落後技術被淘汰不是必然?再看看這兩年來蘇州的企業的幾個代表案例:蘋果硬件研發中心(百人級別),微軟亞太研發中心(千人級別),全球第二的藥企羅氏製藥蘇州工廠(萬人級別),華為客戶服務網總部(萬人級別),加上近幾年蘇州本土中小企業的轉型發展,走的是什麼,來的是什麼,轉型升級之路總有呈現效果的一天,蘇州人沒必要關心今天被誰超越明天被誰甩遠,努力提升自己才能在這次轉型中站住,避免被洪流沖走淘汰,愛這座轉型中的城市,那就要有能力留下來。祝蘇州轉型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