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GDP总量已经超过苏州,苏州的未来在哪?

青岛房产一线

99随便语:苏州这座“网红城市”输给重庆,但似乎真不丢脸。

我们从下面的图表,可以轻易看出这两座城市的差距。

2017年城市GDP对比——

重庆1.93万亿,苏州1.7万亿,重庆压过苏州一头。

但我们千万别忘了,重庆是有着20年历史的直辖市级城市,而苏州连省会也不是,仅是一座地级城市而已,两者足足相差两级!

重庆常住人口是苏州的三倍,更重要的是坐拥周边地区1.2亿的人口红利,这是苏州没法相比。

即便如此,苏州的人均GDP,几乎是重庆的三倍。

要知道最近数年里,苏州在一定程度上,一直在走下坡路,苏州之所以被称为网红城市,是因为在2004年,苏州曾位列全国城市GDP总榜单的第四名!

仅仅排在上海,北京,广州之后!

压过了深圳!

实在是很难想象,那个时候的苏州,如果不被叫作网红城市,就没有其他城市有资格了,一座小小的地级城市而已,居然把深圳,天津那样的直辖市都干下去了!

99随便观点:

第一,两座城市的对比,没有实际意义。

用重庆来类比苏州,本身意义不大,重庆不仅是直辖市,面积是苏州的10倍,人口3倍,又是西部核心城市,有着政策扶持,两座城市有何对比的需要?

而且重庆GDP不是首次超过苏州,早在2014年,重庆已经超过了苏州。

重庆也被叫作“网红城市”,还被称作“8D城市”,但实际上这些称号拿来与苏州对比,并不能让重庆更加增色。

第二,苏州为何辉煌,又为何开始步入衰退期。

早在五年前,苏州的经济发展趋势,已经出现了疲弱,那一年的上半年统计资料中,苏州依旧位列上海,北京,广州,天津之后,位列全国第五,但最终在年底,被深圳超越。

到了2014年,又被重庆超越。

随后几年,就再也没有爬到重庆的头顶上,一直处于第七位。

当年苏州风光无限时,凭借的是引进外资,被称为全国最强的外向型经济城市,那时候有句话叫作“北有苏州,南有东莞”,这两座城市,是全国吸引外资最强的城市,也是有名的世界工厂。

苏州吸引外资,又与其他城市不同!

台资!

当年苏州的台资有多恐怖呢?

恰好2002年笔者从部队转业后,曾在苏州市委台湾事务办公室工作,那一年底,全市台资统计资料是笔者经手整理,当时也是数据吓了一跳,因为,苏州台资的投资占比,占全市外资的超七成!

那是由于政策原因,台资进入我国,是通过第三地(比如维尔京群岛等离岸公司注册地),以普通外资形式进入,所以统计口径有所不同。

名硕电脑,仁宝电子,纬新资通,达富电脑,瑞仪光电,可成科技……

据不完全统计,苏州一地的台企,最高峰时超过全国台企的五成,而那个时候,进入我国的台企的营业总收入,相当于湾湾全省GDP总量的35%。

台企对于苏州的经济影响的有多大,你简单估算一下就知道!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几年里,苏州的外资出现了一定的撤离趋势,由此也造成,苏州整体经济的步履维艰。

就拿刚刚过去的2017年GDP来说,就足以反映一定的问题。

2017年,苏州完成GDP总量1.73万亿,名义增长7.1%,看起来还不错,但仔细看看具体数据,还是非常不妙。

第一产业增长0.8%!

第二产业增长6%

第三产业增长8.2%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3%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0.3%!!

看明白了吗?苏州在2017年虽然实现了7.1%的增长,但靠的不是工业,2017年的工业增速基本上原地踏步,而原地踏步的本质就是后退!

第三,苏州这座明星城市的未来还是光明的。

不管怎么说,苏州再衰退,也依旧是全国除了直辖市之外,经济最强的城市!

虽然GDP不能代表所有,但仍有一定参考价值,苏州的全市GDP总量,距离第六名重庆,差距不大,但相比第八名的成都市,那不是强出一点点。

当然了,苏州要想重回往日的辉煌,道路还是很艰难的。

主要包括,完成产业的升级换代,依靠长三角区位优势,紧跟上海,吃足区位优势的红利,利用长江航道优势,健全城市轻轨系统,完善苏州的教育布局(如此一座城市,仅有苏州大学一座勉强说的过去的高校,有点说不过去啊)。

结束语:总体来看,苏州是一座很优秀的城市,实际上与杭州形成了上海的两个犄角,是长三角最核心四座城市之一,这对于一座地级市来说,已经是个奇迹了。

苏州的未来在哪里?其实,作为一个在苏州生活二十年的外地人而言,哪怕苏州不再有进步,也是一座很好的城市了!


99随便

重庆GDP超过苏州,其实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毕竟重庆市是一个直辖市,有着直接的政策扶持和直辖优势,而苏州所需要考虑的是未来的发展!


苏州未来发展:

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正是由于苏州的发展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规划必然要经得起多方面考验,并且能够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苏州要真正做到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提出科学发展路径。”根据规划,将苏州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实现这一目标,发展路径不是求大求洋,而是将从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等方面下细致功夫,体现苏州的发展特色。

比如,到2020年,苏州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360万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80平方公里以内,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发展轨道交通,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经济深层次规划:

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以苏州被授予“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为契机,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链向集聚化发展,贸易市场向内外兼顾转变,贸易增值向研发设计(ODM)与自有品牌(OBM)发展。重点实施三大工程:加工贸易产业链深化工程。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进一步延伸和优化现有产业链,突出规模型终端产品生产企业发展,不断增强其对本土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实现加工贸易从分散式制造为主向系统集成为主转变,加工贸易增值率年均递增5个百分点。

加工贸易企业总部推进工程。打造“制造—研发—总部”发展模式,突出发展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加工贸易,积极引导在苏外企设立全球制造企业总部及营运管理、研发设计、采购销售、仓储配送等区域性总部,推动更多的加工贸易生产型企业就地转型为具有功能总部特征的运营实体。内资配套企业跨越工程。精心选择千家科技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资企业融入到加工贸易通用或重要的零配件生产环节,不断提高本土采购率与配套率,全面推动一批内资配套企业跨越发展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地标企业。

增强一般贸易核心竞争力。

加大对出口商品技术研发、创新改造的扶持力度,提高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外贸主体做大做强。以出口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升级,扶持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抓好出口产业集聚示范区工作,推动出口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发展,精心培育更多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具有较强国际经营能力的大型外经贸集团和企业。至“十二五”末,出口超亿美元的内资外贸企业达到25家。贸易产品研发创新。

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打造服务外贸产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公共平台,突出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外贸产品研发,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品出口。至“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70%。出口品牌培育壮大。不断深化部、省、市三级梯度发展的出口品牌培育机制,在展会支持、融资担保、信用保险、结售汇、检验检疫通关等方面给予倾斜,促进外贸企业走精品化、差异化发展的品牌之路。积极鼓励企业使用自主商标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大力培育区域性品牌,重点支持企业“走出去”收购境外知名品牌,推动外贸发展从“数量规模”向“品牌质量”转型。至“十二五”末,60%以上的大型外贸内资企业设立自有出口品牌。

多元化深度开发国际市场。

分类指导企业拓展各类市场,重点面向三大市场:传统市场稳固深化。继续保持对美国、日本、欧盟、香港等四大传统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鼓励有条件的外经贸企业“走出去”设立销售子公司、配送中心、品牌专卖店、品牌加盟店、生产装配维修服务点和代理点等网点机构,进一步巩固提升市场占有率。“十二五”期间,传统市场的贸易增长稳定在8%左右。新兴市场开发开拓。结合中国—东盟自贸区、ECFA等协议的签署,用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和贸易融资规模。

梳理和发掘一批符合苏州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境外知名展会,重点支持中小型企业抱团加大对中东、东欧、东南亚、南美、非洲等五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至“十二五”末,五大新兴市场贸易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在线市场创新发展。深化“苏州国际电子商务平台”等新型在线市场平台建设,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网上市场营销和交易系统,扩大个性化需求产品出口,不断提升网上交易规模。多元推动外贸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内市场。


圈内外

本人在苏州市打工一年多了,苏州清况还知道点的,重庆没去过就不说了,必定没有实地考察就没有发言权!首先苏州做为一个旅游城市、高科技、生产制造城市做的还是不错的。就拿旅游来说,苏州的环境、人文在以后会越来越有竞争力,相比北方旅游地方向北京、天津、西安,免费景区特别多,就是有门票景区价钱也不高特实惠,苏州市环境优美这是地理。别的旅游区强卖、骗子、各种各样骗人一日游特别多,作为首都北京一点不例外。而且主管部门也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投诉也得不到结果。苏州这边就没有这种事,而且只要你投诉就有人管。这是人文!做为一个游人去那旅游也要上厕所,这是谁也免不了的,尤其到了外地,苏州做的就特别好,各地景区免费厕所、而且卫生搞的很好,这让不熟悉外地人很方便!就是配套很完善。再说主力吧!苏州各种大小工厂特别多,以前工业园早被现在高新区超过,各种高新企业越来越多。而我所在小厂、老厂都在升级、搬到政府划定更好地方。苏州的土地、人工越来越贵为什么它们不搬到别的城市反而还在苏州呢?主要就是配套问题,虽然成本贵了,但你的企业处在科研一线,自已掌握着最新动态。自已产品出来就有商家,而自已需要的马上就能找到。这也是企业越来越多原因!再说苏州的交通特别发达,火车、汽车、公交、地铁去游玩特方便。政府部门也有作为,不向有些城市的110/劳动局就是和企业狼狈为奸,苏州的警察、劳动局还是服务挺好的,所以治安、劳务人员在苏州还是必较满意的。个人感觉随着企业升级改造,配套设施完善,苏州高新企业会更多,就向华为大手笔投资在苏州研发、生产必然会带动一大批企业立住。自已感觉在以后发展中苏州将高新科技产业一块、中小配件厂一块,人工密集型一块,旅游产业一块,当然宜居城市一块。忘记给大家说苏州主要产业是生产手机、电脑的企业居多,别的其次!感觉苏州经济会越来越好,超过重庆市还是有可能的!


境由心生15349121

重庆GDP规模不但超越了苏州,前三季度数据显示,重庆已经超越了天津,位列全国第五,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四个大佬。

那这是否就说明重庆非常牛逼,实力超越了天津和苏州呢?其实不然。重庆与天津两个直辖市过去十几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重庆是全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方之一,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城市的级别高。

天津与重庆是中央直辖市,与北京、上海一样,是中国城市级别最高的一种。级别高,享受到的红利自然就多,过去十几年,天津、重庆在中央政策助力财政补贴的背景下,强势发展。天津率先超越苏州抢占了全国第五的宝座,然后重庆也超越了苏州,紧接着重庆在今年三季度超越了天津。2017年全年数据尚未出炉,但重庆坐稳全国第五基本没有什么悬念。

那么这是否说明重庆比苏州强,非也。咱们来看一组数据就明了了。

上面是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比城市居民手中的钱谁多谁少就一目了然了。苏州以46595元/人位于全国第五,仅次于四个一线城市。重庆如何,全域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2034元位于全国第113位,不足苏州的一半,即使只算主城区,也只有31629元。

重庆与苏州,用个定位就能很好地体现两城实力,苏州是“发达城市”,而重庆是“发展中城市”。全国GDP最高的15个县级市中,苏州占了4个,且包揽了第一、第三第四。苏州过去一些年经济增速放缓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海运城市红利见顶,而苏州又没能像深圳一样快速进行产业转型,第二个因素是城市级别不高,苏州只是个地级市,连副省级都不是。

苏州的未来,寄托于三点:一、紧紧傍住上海这条粗大腿,与上海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二、抓住金融与科创这两个决定未来城市竞争力的两大利器;三、向中央争取,提高自己的城市级别。


天天说钱

觉得重庆人很没志气是真的。

最近重庆GDP增速确实很快,然后重庆人就浮躁了。

很是喜欢到处去比,重庆总面积有8.3万平方千米,人口3000多万。

面积是苏州的10倍,人口是苏州的3倍。

重庆无论是面积还是人口,都可以当一个省来看了。

其中辖区多数县市距离甚至超过成都到重庆的距离。

如果单看重庆市(非其他较远区县)GDP连成都都不如,如何能够跟苏州比。

这是2016年重庆各区县GDP数据表:

表里面算上渝中区、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甚至把江津也算进去,也就跟郑州差不多,比成都都差远了,还怎么比苏州呢?

重庆发展势头很不错,再加上国家政策扶植,以后发展前景很好,但是还不到要拿出来比天比地的时候,希望重庆人虚心一些,多些踏实,少些浮躁。


锦时花开的文艺范

直辖市四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苏州仅仅是市而已。提出这个问题的人首先就有问题。苏州在历史上的重要性比重庆要大,在四川重庆地带造就一个大型城市真是很容易的,如果你在江浙沪地区造就一个大型城市恐怕不下于创建一个省。因为在江浙沪这个地区竞争太激烈了。如果重庆真的想和谁一比高下的话你找上海、北京、天津比。如果让大家选择重庆和苏州留下,国家肯定会选择苏州,而非重庆。

下面给大家列举下上榜的城市:

直辖市四个: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计划单列市五个:深圳、厦门、宁波、青岛、大连。

副省级城市15个:哈尔滨、长春、沈阳、济南、南京、杭州、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

经济特区六个: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厦门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海南省)、新疆喀什经济特区(2011年刚刚设立)


绿洁宠物用品

重庆超过苏州在意料之中,毕竟从全国范围看,重庆的牌子比苏州响亮。



商业重庆远强于苏州,摩天指数重庆远强于苏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中央直辖市,长江下游经济贸易金融中心,中国10大城市。苏州,江苏经济中心,长三角第四大城市。重庆辐射能力远强于苏州。重庆房价远高于苏州,且重庆生活节奏快,苏州生活节奏慢,在苏州可能生活比重庆舒服,没那么大的压力。总而言之重庆经济水平是强于苏州的,但苏州文化、历史底蕴是重庆不能比的。

苏州有自己的独特区域优势,发展好自身就可以。

趣闻视图

喂,重庆你好!我是苏州!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看到了问答题“重庆GDP已经超过苏州,苏州未来在哪?”,做以下回答。

苏州已经放弃了“唯GDP论”,不再执着于PK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之一的GDP,还有更多事务要达成。

城市管理是个多选题,重庆,你不要再盯着GDP一项,更多的关注就业、民生、环境、公平、文教体卫、养老、可持续发展等各项,可好?


一个8万多平方公里3000万人口的直辖市重庆,和一个8000多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地级市苏州,差了两三个行政等级(省部级和地厅级),怎么能相提并论?超过了就超过吧。

重庆直辖市努力把三峡库区和山区老少边穷现象尽快消除。继续保持直辖市优势,发展城市核心竞争力。

苏州地级市继续厚积薄发,保持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努力补齐高等教育短板,进一步提高科技实力和人才基础。






1997年前,重庆是四川省的副省级地级市。大型国有企业和军工产业发达。

1997年后,恢复中央直辖市地位,为省部级。除原重庆市外,还带走了四川省的万县地区,黔江地区,涪陵地区。

重庆主要靠投资拉动(2015年GDP为15719亿,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高达15480亿),后劲很难说。





苏州,一直是江苏省的地级行政区,地厅级。先后分出几个县组建上海直辖市、组建无锡地级市。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从乡镇工业崛起推进工业化、“三外”齐上推进国际化、科学发展推进现代化,形成了以外资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型企业和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内资企业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苏州围绕转变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优化支柱产业,经济规模持续扩大。

苏州制造业较为成熟,GDP的结构和重庆不同。



从前的姑苏是一座安静过小日子的小城,是北方人想象中的江南。

现在的苏州包括了从前的姑苏,并成为非常多元化,仍具有很强包容性的大城市。

实话实说,苏州人不愿意和别人比,只想过好自己的日子。

苏州的未来在高等教育,在留住人才,在高端产业的发展创新与文化的传承发扬。




重庆市近年来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是由基建推动的,甚至很多方面似乎有计划经济的影子在里面。

09年后找到土地+融资建设模式,基建呈爆发式增长。因为重庆市政府强势,基本上把当地银行都捆绑在了一起,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很便利。

另一方面,重庆是全国卖地+融资搞基建模式的典型代表,甚至很多城市想要效仿重庆模式。

在1990到2000年初期大力发展基建,甚至采用向本地居民借款等方式发展。

路网很早就铺成了,加上中国在进入WTO之后凭借区位优势抓住时代机遇,快速发展了一波。


苏州也是比较早放弃“唯GDP论”的城市。

2013年去调研时,苏州市领导提到他们已经在将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制造业转移到宿迁、滁州等地,并主动与当地的工业园区开展合作。

与全国大部分地区“核心-辐射”式经济不同的是,如今苏州的发展模式比较像美国的小镇经济。



作为江苏省的地级市,本土高教院校只有苏州大学一枝独秀,大力引进名校。

苏州独墅湖高教区成立于2002年,规划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规划总人口约20万人。

1 山东大学苏州研究院

2 苏州工业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

3 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

4 苏州评弹学校

5 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

6 苏州高博软件技术职业学院

7 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

8 华北电力大学苏州研究院

9 武汉大学苏州研究院

10 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

11 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

12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

13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

14 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

15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16 中国科技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

17 西交利物浦大学




柏舸争流

不能拿重庆市和苏州比,这并不公平。

第一重庆市,虽然被称为市,但本质上却是“川东省”,而不是一个典型意义上的城市。

在副省级以上城市中,重庆拥有最大的行政区域面积,最多的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最低的城镇化率和相对较低的人均产值和收入;重庆中心城区拥有900万人口,原四川省重庆市范围拥有1600万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如果把原四川省重庆市视为新的重庆直辖市的“省会”的话,这个“省会”在重庆经济社会总盘子中的比例远高于其他省份,所以,和别的城市比,重庆更像一个“省”,而和别的省想比,重庆又更像一个“市”。

所以不能拿重庆和苏州比,因为重庆这个属性在全国都属于独一无二的,重庆市的经济数据和其他城市都没有完全的可比性。


草根大熊

苏州的发展依托上海,这是毋庸置疑的,苏州的功能定位决定了政治地位必然不会太高,承接海上的产业转移、服务升级是苏州经济发展的必然任务,若非要说一种苏州没落的可能,那就是上海经济发展停滞,若上海真的有那一天的话,中国经济堪忧,苏州房价维持在上海的1/3即为合理,所谓的外资撤离,你可以仔细看看撤离的都是什么企业,前几年几个大的事件,都是台资:可成,可胜,血汗工厂,搬去了宿迁。今年的希捷,做机械硬盘的,以为固态硬盘成为主流,落后技术被淘汰不是必然?再看看这两年来苏州的企业的几个代表案例:苹果硬件研发中心(百人级别),微软亚太研发中心(千人级别),全球第二的药企罗氏制药苏州工厂(万人级别),华为客户服务网总部(万人级别),加上近几年苏州本土中小企业的转型发展,走的是什么,来的是什么,转型升级之路总有呈现效果的一天,苏州人没必要关心今天被谁超越明天被谁甩远,努力提升自己才能在这次转型中站住,避免被洪流冲走淘汰,爱这座转型中的城市,那就要有能力留下来。祝苏州转型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