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時期美軍才死了一百多人,可是伊拉克戰爭卻死了將近5000人,為什麼?

-二小姐-

兩次海灣戰爭

第一次海灣戰爭: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8日期間,以美國為首的由34個國家組成的多國部隊和伊拉克之間發生的一場邊境局部戰爭(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邊境地帶)。當時的美國總統是老布什,伊拉克總統是薩達姆。

第二次海灣戰爭:多稱為伊克拉戰爭,是第一次海灣戰爭的延續。是以英美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在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實質上是借反恐時機以伊拉克拒絕交出子虛烏有的生化武器為藉口,趁機推翻反美的薩達姆政權。當時的美國總統是小布什,伊拉克總統是薩達姆。

【藍色是聯合國軍,橙色是伊拉克】

兩場戰爭的傷亡

第一次海灣戰爭:美國死亡175人(27人是被伊拉克軍隊打死的,148人是被自己人誤傷)。伊拉克軍隊損失約15萬。雙方死亡亡比例:15000。

伊克拉戰爭:美國死亡約5000人,伊拉克軍隊損失約10萬。雙方死亡亡比例:1:20。

兩場戰爭的作戰途徑不同

第一次海灣戰爭,美軍主要是空中打襲為主,依靠隱形戰機,GPS,電子戰飛機,發射遠程導彈和制導導彈精確打擊,實施的是現代化的信息戰,各種概念各種新式武器也在這場戰爭中首次登場實踐。而薩達姆軍隊主要裝備還是二戰時期的鐵血洪流坦克大炮。美軍並沒有參與陸面對戰。雙方完全是一場不對稱的戰爭,也正是這場戰爭驚醒了中國要大力發展自己的導航系統。

伊克拉戰爭前期是空中打襲,摧毀伊拉克的指揮系統;中期是派出陸軍攻佔城市,並實施斬首行動;後期是全面佔領並維持治安。而美軍之所以死亡將近5000人,主要是在中期和後期。

在長達7年的戰爭期間,平均每年只傷亡6000人(注意是傷亡,不是死亡),而美國當時在伊拉克的駐軍數是十幾萬,而且一直處於作戰狀態。所以這樣的傷亡比例並不高,而且最近幾年一直在下降狀態,畢竟治安本來就是一個傷亡率很大的情況。比起越戰來,美軍損失的確是少之又少了。


全球華人第一神探

海灣戰爭中,美英聯軍僅僅用100餘人的傷亡就擊敗了伊拉克幾十萬人和2700輛坦克組成的防線。而在12年後,英美聯合部隊再次重返伊拉克時,面對著軍事實力和兵員素質已經有大幅下降的伊拉克,為何英美聯軍卻深陷伊拉克數年,並直接損失了將近5000人呢?

圖為海灣戰爭

首先,在海灣戰爭中,美英法三國的精銳幾乎全部出動,僅僅72小時的地面作戰行動幾乎有51萬人直接參與。而且,伊拉克在海灣戰爭中是直接面對裝備精銳的聯軍且在野外作戰,面對聯軍的空中優勢和坦克代差時劣勢極大。僅僅是西部沙漠地區,美國3個裝甲師的坦克數量就超過了1500輛,手握巨大優勢且避免了巷戰的聯軍以較小的傷亡取得海灣戰爭其實並不奇怪。

圖為被攻擊的巴格達

而在第二次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第25步兵師的加入明顯就有些練兵的性質,整體素質相較海灣戰爭已經有大幅下降。而且,需要提及的是,美英在第一階段對巴格達的軍事行動中也幾乎是以零傷亡佔領了巴格達。美英所損失的5000餘人都是在巷戰和城市治安戰中損失的,因為在這種地形下,美軍的空中火力支援效果和坦克的性能都會遭到極大程度的削弱。

圖為被擊毀的美國步兵戰車

從兩次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可以看出,海灣戰爭之所以能勝利和美國快打逼談是分不開的。然而,在第二次伊拉克戰爭中,英美聯軍就是抱著推翻薩達姆政權而來,所以難以避免的陷入無人可談和城市巷戰之中,這時英美的巨大損失就可以理解了。


軍事新觀察

在我看來,這是兩場完全不一樣的戰爭,儘管在伊拉克戰爭初期美軍作戰模式比10年前的海灣戰爭更為成熟。

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可以說是兩種不同的作戰態勢,從這兩場戰爭中可以看出,美軍應付傳統作戰已經是得心應手,能夠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優勢,但是在非傳統作戰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Freed4om

1、武器裝備

就武器專備而言,伊拉克軍隊跟多國聯軍比起來壓根就不是一個檔次的,戰前伊軍靠著自身石油資源的優勢,富甲一方,大量採購先進武器,其中大部分都是前蘇聯的,也正是靠著這些先進的武器,伊拉克號稱:中東第一強國,於是乎腦子發熱的伊拉克領導人,薩達姆竟然公然入侵鄰國科威特,最後引發了戰爭,現對於多國聯軍,伊拉克的武器裝備在他們面前沒有了任何優勢可言,美國作為當時的超級大國,在武器裝備上一直都是走在世界的前言,戰爭期間美軍就出動了大量先進戰機對伊拉克境內大量軍事設施進行轟炸,伊軍的空中力量根本無法與之抗衡,同時地面部隊緊緊用時100個小時就把伊拉克軍隊驅逐出了科威特,伊軍人員裝備損失慘重。



2、作戰人員的軍事素質

一場戰爭的勝負,決定性的因素靠的是雙方參戰人員的,而不是單純的靠著武器裝備。美軍有著完善的軍事訓練系統,士兵都是經過嚴格的訓練的,更兵種之間配合默契,能夠協同作戰,發揮最大戰鬥力。相對於伊拉克軍隊,雖然兵力要大於聯軍部隊,但之前的兩伊戰爭,已經讓伊拉克民不聊生了,伊軍士兵對戰爭已經厭倦了,所以面對美軍的強大攻式,伊軍一擊及潰,被俘了幾萬人。



3、作戰模式的改變

海灣戰爭就是一場高科技的戰爭,不在是傳統的作戰模式,靠軍隊的數量來決定戰爭的勝負,戰爭期間,美軍利用了大量先進的軍事技術,三位一體的全新作戰模式,海,空,陸,三軍協同,利用電子技術,遠程火力,對伊拉克軍隊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在消滅敵軍的同時,最大的減少了自身上損失。


總結:海灣戰爭是顛覆了傳統的作戰模式,完全就是一場高科技,信息化的現代化戰爭,此戰讓美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提升。同時也讓中國見識到高科技戰爭的優勢,認識到自身的差距,從而加速瞭解放軍現代化的進程。


愛在春天裡奔跑

伊拉克戰爭 66人死於地面戰鬥 失去18架飛機,死17人

海灣戰爭 39人死於地面戰鬥 失去了63架飛機,死110人

戰爭的事故死亡率比海灣戰爭時下降了75%。



伊拉克戰爭被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海灣戰爭是老布什在位時期發動的,而伊拉克戰爭是小布什在位時期發動的。當時伊拉克戰爭是英美軍隊為主,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的殺傷性武器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直接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行軍事打擊,趁機清除反美政權。

伊拉克戰爭的死亡總人數多是因為持續時間長,其實它是美國獨立戰爭以來歷次戰爭中日平均死亡最少的一次。

死亡率

美國軍隊一向走的是壓倒性的空中優勢,這樣的作戰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戰爭的死亡率。首先戰鬥機和直升機不僅能先摧毀敵方目標,而且還可以用於情報收集保護地面部隊等一系列作用。先用空襲打頭陣消滅敵人的大部分兵力,然後陸軍部隊只需要清理戰場,控制殘兵就可以了。而且由於美國的民主思想,個人至上,所以美國軍隊的培養目標是讓士兵遠離雙方交火地帶,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海灣戰爭的死亡率。

隨著精確武器的發展,空軍力量逐步可以替代地面作戰。陸軍戰爭學院空中力量教員、軍事歷史學家馬克·克羅德菲爾特說:“美國軍隊可以通過空中打擊而僅用少量的地面部隊就可以達到以前由眾多地面部隊才能達成到破壞程度。”儘管伊拉克戰爭中的地面戰爭要比海灣戰爭更加殘酷,但由於以上這些原因導致美軍的死亡率有所下降。


品讀武器裝備

兩場戰爭本質上就不是處於同一個層面。


時間上

海灣戰爭歷時不過42天,而伊拉克戰爭,從03年開始一直到2010年,美國戰鬥部隊才全部撤出伊拉克。

戰爭方式

海灣戰爭中,真正的陸地作戰總共不過100小時左右。在此戰爭中,美國普遍使用各種先進技術,有別於傳統戰爭,電磁優勢成為戰爭中新的制高點。

且在戰爭中以空中力量為主體,全面癱瘓伊方的指揮、控制、通信等系統,使伊軍完全組織不起有效防禦。

作戰特點,高度立體化,作戰行動高速度,全天候,全時域。技術的發展,減少了人員的直接對抗。

伊拉克戰爭,則是美國的全方位進入。時間長,投入力量多。是對伊拉克本土的直接進犯,這樣就必然會要求大量的地面部隊參與。

雖然美國依然延續其高人一等的作戰方式,但十年間,必然有很多對手去研究去探索。這樣一來,伊軍的有效對抗就多了許多。



作戰目的

海灣戰爭,美軍最多就是趕跑伊軍而已。伊軍也知道,所以打不過跑就行。而這次雙方都是要置對方於死地,必然都是極盡所能。對抗的激烈程度要大了數倍。

且,相交於海灣戰爭,伊戰中伊軍戰鬥意志要強了許多。而且相比於不熟悉地形的美軍,伊軍地利上也有自己的優勢。



戰爭的規模,方式,投入等的不同,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傷亡大小的不同。



辯證法觀


戰爭樣式不一樣了,海灣戰爭基本上是在野戰條件下進行的,伊拉克軍隊陳兵科威特–沙特邊境和伊拉克–沙特,而多國部隊也在這兩地佈防。雙方基本上都是挖戰壕、建工事……對峙,一旦多國部隊部署完畢以後,憑藉:空、天、地、海,“四維信息化手段”懟伊拉克“一維機械化手段”……這種單向透明的戰爭樣式“伊軍”焉有不敗之理?況且,還是大沙漠戈壁,荒無人煙也沒有老百姓誤傷,聯軍火力投射量又大大高於對方軍隊……所以,伊軍只能潰敗!沒心思抵抗,聯軍傷亡當然少,這種情況稍具軍事常識的人都會明白。


但是,到了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就不一樣了,也不能說是“伊拉克戰爭”,應該稱“伊拉克治安戰”。由於大部分戰場在伊拉克城市內進行,城市的高樓建築阻礙了,美軍坦克裝甲車輛、戰鬥機、衛星……等重裝備和信息化裝備的發揮,美軍清剿分隊或者巡邏分隊,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以輕武器與“反美武裝”對打,這樣也就拉進了美軍與他們之間的武器裝備差距(目前的阿富汗也這樣),甚至美軍的M4/M16系列步槍,由於口徑小、射程近、威力小……反而在交戰過程多次被“反美武裝”的AK47/AKM步槍壓制!雖說輕武器方面美軍裝備水平、人員素質也大大高於對方,但是近距離交戰有太多不可預料性。還有許多制約美軍的事情,比如:城內平民百姓多、宗教場所多…分不清這些人群和場所裡是否有危險存在,弄不好就會出現傷亡…更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比如:路邊炸彈等威脅…。城市戰不是野戰,由於限制太多,任何軍隊對這種戰場環境都會頭疼,比如遠一些的 斯大林格勒戰役和柏林戰役、現在發生的敘利亞東古塔戰事…。所以,美軍在“伊拉克治安戰”死了5000多人已經很幸運了!


皇家橡樹1972


戰略軍武觀察

作為兩場最具有代表性的現代戰爭,波斯灣和伊拉克戰爭的主角無疑都是美軍。那麼,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只損失了140餘人的美國,為何到12年之後再次進攻伊拉克時則付出了4900餘人的代價呢?首先,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的戰爭形式是有更大差距的。海灣戰爭可以看成是伊拉克軍隊和聯軍之間的正面交鋒,且除了海夫吉戰役外,剩下的戰場都是在沙漠之中。

這時,避免了巷戰的聯軍就可以充分的發揮空中優勢和裝備優勢。尤其,是美國在西線的沙漠突擊中更是將聯軍的技術優勢展現的一覽無遺。伊拉克的炮兵被AH-64阿帕奇摧毀,伊拉克軍隊的後勤遭到F-15戰機的轟炸,伊拉克的指揮中心遭到F-117隱身戰機打擊,伊拉克僅存下來的裝甲力量還被美國的M1A2主戰坦克打靶。如此懸殊的技術和戰爭模式差距甚至使得伊拉克陸軍很難接近到聯軍士兵。此外,聯軍採用了以為打促談的方式好迅速的結束戰鬥,這也是聯軍傷亡少的原因之一。

而在伊拉克戰爭中,美英前期的地面攻勢的順利也可以看出伊拉克軍隊還是12年前的伊拉克。而不同的是,此次的伊拉克戰爭中多了民兵武裝這一變數。眾所周知,海灣戰爭美國是以正義之師來解放科威特的,所以才沒有出現反美武裝。而第二次伊拉克戰爭明顯是美國有計劃的入侵行動,並且美國希望的是控制伊拉克而非打敗伊拉克,所以在第二次伊拉克戰爭中,必須要面對反美武裝和巷戰的美國才在不能利用空中優勢和裝備優勢的情況下損失了4900餘人。


貞觀防務

這個還真研究過,因為當時正在部隊當排長。這兩次戰爭讓我國軍隊受到巨大的衝擊,反思自己的戰術和訓練。

基於這個原因,全軍自下而上掀起學科技、科技大練兵的熱潮。我們國家軍隊在91年時,正響應國家號召大力發展經濟,訓練主要延續著50、60年代的指導思想,以步兵、兵團作戰為主,裝備當時和伊拉克有很多相同之處,伊拉克的失敗讓全軍一下清醒了,看到了危機,許多部隊自發地開始學習高技術、學習外軍知識、研究新戰法、新訓練,推動院校和上級進行改革。作為剛畢業的排長,參與了這場活動,參加和學電腦、背高科技知識、外軍通、編寫訓練大綱等內容的變革。

至於傷亡的數字,大致是準確的。

兩次戰爭傷亡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是戰爭的地點、性質不同。海灣戰爭由於是伊拉克侵略了科威特,多國部隊主要在伊拉克領土外作戰,迫使伊拉克從科威特撤軍。由於是在伊拉克領土外作戰,伊拉克在道義上是侵略者,而且在巨大的壓倒性的制空、制電磁差距大,戰爭主要由導彈和炸彈主導,伊拉克甚至看不到美軍人影就迅速戰敗。伊拉克戰爭是美軍入侵了伊拉克,在戰爭後期引發了群眾的反擊,在戰場上傷亡的人並不多,大部分都是死於民間的爆炸襲擊。

二是戰爭的時間長短不同。海灣戰爭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主要是42天的空襲和100小時的陸戰。伊拉克戰爭2003年3月20日—2011年12月18日,時間長,而且美軍陷入伊拉克內戰之中,美軍成為侵略者,步兵因為參與維護秩序,受到攻擊的可能性大增。在一個混亂的環境中,要保持不受到襲擊,那是非常困難。

其實,主要原因是地面部隊的參與率問題。海灣戰爭地面部隊參與少,戰爭以空襲為主,在巨大的技術差異面前,美軍飛機被擊落的可能性很低,傷亡自然就少;伊拉克戰爭由於地面部隊進入伊拉克,在面對面甚至背後有黑手的情況下,傷亡率就無法控制。

戰爭中,受到傷害最多的永遠是百姓!希望少些戰爭,多些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