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孩子不想學,也學不會,這套書幫你解決

可能每個人的朋友圈裡,時不時就會出現,當了媽媽的朋友或同事,曬出來孩子學《三字經》、背《弟子規》的視頻,卻顯少有曬孩子學古詩背古詩的,為啥?因為不好學,學不會,沒法曬呀!

我自己也教孩子背過幾首古詩,除了特別簡單的《詠鵝》、《一望二三里》之類,稍微複雜的,不等我自己唸完,他就興趣缺缺地打斷我,把繪本搬過來要求聽故事,或者跑開玩玩具去了。

好容易按住他教一首“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隔了一小時再問,第一句都忘了,我提示一下,他就哈哈笑著按韻律念啦啦啦啦啦來糊弄我。

我想了一下,孩子學不會古詩,一是因為注意力無法集中在這不認識的4行字上,二是因為回憶缺乏線索,導致提取困難,才無法再認或再現詩的內容。

現在,一米陽光童書館出版了一套既能學也能玩的《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可以完美地解決這2個問題。

古詩,孩子不想學,也學不會,這套書幫你解決

該系列書精選了100首適合兒童學習背誦的簡單易懂的古詩,每首詩都配了覆蓋整個頁面的情景大圖,最有創新的是:每首詩還包含一個和內容相關的認知遊戲。正是這些精心設置把孩子的注意力聚焦在書上,也為日後的回憶設置了線索。

01

認知,簡單說就是人獲取信息、加工信息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想象和語言等。

其中“注意”是個比較特殊的認知能力,它不是一個獨立的心理過程,是伴隨其他認知活動產生的。因此,想要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品質,只能通過完成其他認知活動,如思維、想象、語言的任務中鍛煉出來。

我們來看看《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是如何讓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舉個例子,這套書第3冊第7頁是:

《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

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

沒在石稜中。

古詩,孩子不想學,也學不會,這套書幫你解決

情景大圖幾乎提供了詩中全部的信息:幽暗的樹林、騎馬的將軍、張開的弓、沒入石稜的箭尾等等。

試想,當孩子打開這一頁,通過觀察畫面大致可以猜測到這是個什麼故事,隨即會“思考”:這個人是誰?為什麼要射箭?箭又為什麼插在石頭上?而媽媽將詩念一遍,稍作解釋,就解答了孩子的疑問。孩子在聽的過程中,會自己“腦補”畫面,這很鍛鍊想象力呢。

配套認知遊戲是連線,將數字按照由小到大的順序連起來就是一張弓的樣子,與整首詩描述將軍拉弓射箭的主題相契合。

整個過程,孩子要完成觀察、思考、想象、思維、語言諸多認知活動,他能不集中注意力嘛!這比單純的“媽媽念,孩子聽”效果好多了。

02

光集中注意力還不夠,想要記住詩的內容,以後還能回憶出來,就需要一些幫助回憶的線索。線索越多越有利於提取記憶內容。

幾年前在中科院心理所進修,認知心理學的老師講到“記憶”時說,看書的時候要在書上寫寫畫畫,越多越好,這些都是日後回憶書中內容時極好的線索。最不可取的做法就是看完整本書,書還跟新的一樣乾乾淨淨。

教孩子學古詩上也是一樣。很多書,頁面上是一幅小畫加4行字,再什麼都沒有了,孩子只能被動地看一看畫,聽媽媽讀一讀詩,自己的思考和參與感太少了,可作為回憶的線索也太少了,難怪背不出來。

這套《寫給兒童的古詩遊戲書》配備的認知遊戲,就可以為孩子記憶詩的內容埋下線索,方便日後提取。

這套書一共4冊,每冊25首詩,我隨意拿起一冊數了數,與這25首古詩配套的認知遊戲大致有10個種類,可以說是十分豐富多樣了。

這10個種類的遊戲分別可以強化孩子的觀察能力、理解能力、空間能力、手眼協調能力、推理能力、數學邏輯能力等。

這些遊戲,契合詩的主題,孩子在做遊戲的過程中,要觀察、思考、與媽媽交流、自己下筆寫和畫,這些都為日後回憶書中內容提供了線索。

例如第3冊第11頁,是蘇軾的詩: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古詩,孩子不想學,也學不會,這套書幫你解決

配套的認知遊戲是強化“推理能力”的找規律遊戲。做這個遊戲的過程中,必然會觀察到衰敗的荷葉,花瓣不全的菊花,顯出黃意的橙子和還是翠綠的橘子。這些恰是全詩的內容。

還要思考這些圖片的排列規律,推斷出下一個圖畫應該是哪個,然後鄭重地打上對勾。如果答案錯誤,少不得要被媽媽糾正一番,這個交流過程也能增加幾條記憶線索呢。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畫面的美感差了一點。通常古詩啟蒙書配圖都是中國畫,與古詩韻味相投,二者相得益彰。這本書的配圖不是手繪,是電腦製作,因此界限分明,色塊明亮,對稱和重複是主要的元素。

不過,話又說回來,要是作為遊戲書的話,中國畫也不適合,反而是清晰、明確、簡單的圖片更適合遊戲。

總之,古詩配上全景式大圖和認知遊戲,這種創新不僅能夠牢牢地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還能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強化許多認知能力,還為日後提取這部分記憶留下諸多線索,十分有助於孩子理解和記住詩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