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1600年大刀史:大刀殺敵哪家強?

大刀,最早稱“長刀”,就是安有長柄的刀。它創自後漢時期,爾後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的兵器。流傳至今的大刀術,是中國武術中頗具特色的武術技能。

最早的大刀

最早記載長刀的文獻是《三國志·魏書·典韋傳》。文中說典韋形貌魁梧,臂力過人,“好持大雙戟與長刀等”。又傳說蜀將關羽所用的大刀形如偃月,故名偃月刀。《三才圖會·器用卷六》說:“關王偃月刀,刀勢既大,其三十六刀法,兵仗遇之,無不屈者,刀類中以此為第一。”

盤點1600年大刀史:大刀殺敵哪家強?

晉代始有大刀之說。《晉書·劉曜傳》記載,晉將陳安被趙王劉曜擊敗,率精騎突圍,出奔陝中。劉曜,遣將軍平先等追擊陳安。陳安“左手奮七尺大刀,右手執丈八蛇矛,近則刀矛俱發”,一殺就是五、六人。陳安死後,隴上人民很想念他,為他作壯士之歌,其歌詞中有“七尺大刀奔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盤”之句,可見,陳安大刀術非常精湛。

盤點1600年大刀史:大刀殺敵哪家強?

唐宋大刀

到了唐代,出現了“陌刀”,《資治通鑑》卷二O二注:“陌刀”,就是大刀,一舉刀可殺敵人。《唐六典》說“陌刀”是長刀,步兵所用的武器之一。“陌刀”講究重量。《新唐書·張興傳》說:張興為饒陽裨將,安祿山反,攻打饒陽,張興提甲持“陌刀”,重十五斤,敵人登城,興一舉刀就殺數人,令敵喪膽。

唐代最著名的陌刀將是李嗣業,他每為隊頭,所向必陷。公元748年,高仙芝攻勃律,嗣業與郎將田珍為左右陌刀將。吐蓄十萬眾據守娑勒城,依山傍水。嗣業領步軍持長刀上山頭,大破敵軍。756年與安祿山大戰於香積寺北。敵突入,嗣業脫衣徒搏,執長刀立於陣前大呼,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嗣業殺十數人後,終於穩住了陣容(《舊唐書·李嗣業傳》)。

盤點1600年大刀史:大刀殺敵哪家強?

唐代還有一種大刀,叫“拍刀”,《新唐書·闡稜傳》說:闞稜,貌魁雄,善用兩刃刀,其長一丈,名曰“拍刀”,一揮殺數人,前無堅對。

宋代長柄刀發展成七種形制,即“棹刀”、“屈刀”、“掩月刀”、“戟刀”、“眉尖刀”、“鳳嘴刀”、“筆刀”。皆長柄,下端安鐵簿(《武經總要》前集卷十三)。宋代的大刀重量超過唐代。公元1166年,宋孝宗到白石閱兵,有數將獨運大刀。孝宗問:刀有多重?李瞬舉奏曰:刀皆重數十斤。孝宗聽後很高興,說:你們教閱精明。並賞鞍馬、金帶。宋水軍都統制徐文“勇力過人,揮巨刀重五十斤,所向無前,人呼為‘徐大刀’”(《金史·徐文傳》)。

南宋在春秋兩季教閱時,必閱大刀術,每營選二十人閱習。士卒持大刀皆長一丈二尺以上,用氈皮裹之,引鬥52次,刀頭不觸地為合格(《宋史·兵九》)。到了明代,出現了能運百斤大刀者。公元1631年,武科會試,應試者王來聘和徐彥琦二人皆能運百斤大刀,但徐來琦未能入選。為此,崇禎皇帝大怒,將考官及監試御史下獄,並悉貶兵部郎22人(《明史·姜名武傳附王來聘傳》)。

盤點1600年大刀史:大刀殺敵哪家強?

清朝的大刀

清朝時,把“舞大刀”列入了武科“技勇”中,作為測試內容。大刀按三號、二號、頭號分為80斤、100斤、120斤三種。應試時,“刀必前後胸舞花”,不使刀墜地。這種大刀是長杆大刀。除此外,尚有一種清步兵用的大刀。柄長可容兩手把握,柄首有環,銅護手不大,刀刃特別寬大厚重,刃上部寬闊,刃體下直而上微屈,刃首是平線形,故不能刺人而手專於劈砍。此種刀至民國仍然很發達,各省軍隊中的大刀隊均用此刀,各地國術館也用此刀為練武術的器具。

清代有不少擅大刀者。如江蘇沛縣人邱尊謙,其刀重八十餘斤。人呼之為“邱大刀”。一次張賽設宴招待軍中武壯士。邱為先鋒官,應邀入席。是時邱大刀年已四十餘,酒酣氣作,於廣場大庭中解衣捉刀起舞。“左右上下,撇掠刻砍,起落盤旋,聲霍霍有風,或觸磚,磚碎,足頓,則旁案上杯碟震跳昨戛作響。舞止,微汗不喘”。置刀後,大聲嘆氣說:我負此刀,未使成大名於世!問此刀從何處而來,邱說:大刀得自山東,本重100斤,我考慮自己力量有限,用之不利於戰鬥,於是去掉了環與抵。我有愧於刀的舊主人啊!(參見《張季子九錄·書邱大刀》)

盤點1600年大刀史:大刀殺敵哪家強?

除徒步使大刀者外,尚有馬上使大刀者。清浙江提督黃少春置酒觴客。酒酣,笑著對來客說:我是一武夫,喜愛武藝,今日非常高興,向諸位獻個薄技。黃換上軍衣,提大刀上馬,起舞於庭院,“下抑上揚,左蕩右決,惟見光芒閃爍,不復辨其人馬所在”。舞畢下馬,氣靜神閒,若無其事(《清牌類鈔·技勇類》)。可見其大刀術很有造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