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吕雉到底是好还是坏?

被遗忘桐

这个问法本身就有点幼稚,吕后作为汉朝曾经的皇后、皇太后,事实上的大汉高祖死后的实际掌门人,被写进《史记.吕太后本纪》,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怎么能简单的用好还是坏来衡量呢?下面我来尝试着评价一下:

一、外表光鲜的苦命女人。



部分文友可能有个错觉,像苍茫大地上文所说,吕雉有这么多光环戴在头顶,一定风光无限,其实不然。吕雉的父亲吕公在家乡和人结了仇,投奔好友沛县县令,县里的豪杰、官吏见县令有贵客临门,纷纷道贺,在宴席上结识了大忽悠村官刘邦,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地皮混混刘邦。



吕雉年轻貌美,可谓大家闺秀,到自己也不知道家中钱在哪里的刘邦家种地、纺纱、织布…刘邦还是个酒鬼,经常赊账也要喝酒。后来秦末风云际会,一穷二白的刘邦开始蠢蠢欲动,为了忽悠老乡,他又满嘴喷着酒气编造了一个故事:一次夜间,有一条大蛇挡在道上拦住刘邦一行人的去路,高祖醉了,拔出宝剑就上,结果大蛇被砍成两段,随后倒卧于地。不久,后面的人来到有蛇的地方,看到一老妇人哭泣说:那蛇是白帝和我的儿子,现在被赤帝之子杀了,这样一装神弄鬼,刘邦的年轻男粉丝成群。



二世元年,陈涉起义,刘邦也起义,后来秦被推翻,刘邦成了汉王,刘邦、项羽又为争夺皇冠干了四年,刘邦军事才能极为稀松,动辄被项羽打得稀里哗啦,一次刘邦被楚军围困在荥阳城,断粮了,后来幸亏将军纪信假扮汉王蒙骗了楚军,刘邦才带几十骑出逃;刘邦率五十六万人的联军拿下彭城,被仅率三万精兵弛援的项羽杀得丢盔卸甲,汉王率几十骑出逃,刘邦想在老家带家室西迁,路遇吕后所生的孝惠帝、鲁元公主,车载而走,谁料楚骑追杀甚急,为保小狗命,刘邦三次推儿女下车,幸亏夏侯婴扶起,吕后和刘太公被俘。吕后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在关中老巢,甚至在敌营过了无数个担心受怕的日子,终于成了汉朝的皇后。

她以为从此可以过上幸福日子了,麻烦又来了!刘邦又宠爱上了年轻貌美的戚姬,因为可恶的战争,疏远了刘邦对她的感情,刘邦想扶经常在前线陪伴他的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做太子,幸亏大臣们力争,尤其是留侯张良请出了刘邦请不动的四隐士一商山四皓,才稳住了太子刘盈(惠帝)的地位。

高祖临死前,又怕外戚吕家势大,甚至想干掉吕雉的妹婿、在鸿门宴上救过刘邦命的樊哙!吕雉对老刘家是发自内心的恨。

二、吕雉心狠手辣,为了江山不姓刘,为了能快意恩仇,无所不用其极。

多年的不公正待遇使吕雉的心理变得畸形。高祖一背气,吕雉儿子上位。吕后最痛恨戚姬,先囚她在永巷宫,招来戚姬的儿子赵王,钻了仁义的惠帝空子,用毒酒干掉赵王,又砍断戚姬手足、挖去双眼、熏聋耳朵、灌下哑药,让她住进猪圈,称她为“人彘"。

杀开国功勋韩信、彭越,都是她在替高祖助纣为虐。

惠帝死后,吕雉全面执掌帝国,她就商议立吕家子弟为王。右丞相以高祖白马盟约为由阻挡,陈平、周勃等假意以太后马首是瞻。吕雉让左相陈平升右相,吕后用自己的情人审食其为左相。

随后封吕产为吕王,后改封梁王;吕禄为赵王,吕通为燕王…

随后架空右相陈平、太尉周勃。这一来得罪了几乎所有的开国功臣,让他们人人自危。个个思刘,常常想到高祖时代的总总权益,常常想到高祖时代的幸福时光。

三、机关算尽,反误了吕家姓名。

吕太后病危时,吕禄为上将军,统北军,吕产率南军,还谆谆告诫:我死后,皇上年少,大臣们恐怕要拥刘叛乱,你们一定要掌握往军队守卫皇宫,不要轻易为我送丧,被人钻了空子。

结果人心思刘,吕禄吕产属猪的,被宰了,吕氏被族灭了。


苍茫大地顾炜斌

毫无疑问,吕雉是一位极其高明的政治家,评价她是好是坏是非常肤浅的。应该说,于国于民,她是一个优秀的女政治家;但对刘家子孙来说,也许就有点残忍了。

有关吕后在刘邦夺天下时的轶事,我们知道的不多,但是《史记》里还是比较肯定她的贡献的:“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仅仅一句话,就概括了吕后的作为,在刘邦夺天下是一个优秀的贤内助,而在刘邦诛杀功臣的过程中,吕后也确实做了不少事情,比如说著名的韩信之死,就是她的功劳。

当时刘邦都不在京城,吕后坐镇长安,在接到韩信可能谋反的密保以后,她立即与萧何商议诛杀韩信,最后靠着萧何一封信誓旦旦保证他安全地带书信,韩信走进了未央宫。然后就被武士绑住,砍了脑袋,自己的三族也被夷灭了。一介女流之辈,能有如此高明的政治手腕,将一介将星玩弄于股掌之中,其能力可见一斑!

而在高祖刘邦去世以后,吕后的为政举措,用司马迁的评价,那就是“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作为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主,吕太后不折腾的政治举措让整个天下都为之大定。在她管事的十五年里,很少对民众动用刑罚,这种与民休息的政策让民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可以说,后来的文景之治,就是踩在吕后的肩膀上实现的。

但是司马迁笔锋一转,在《吕太后本纪》的结尾诗里这么写道:“志怀安忍,性挟猜疑。置鸩齐悼,残彘戚姬。孝惠崩殒,其哭不悲。诸吕用事,天下示私。大臣菹醢,支孽芟夷。祸盈斯验,苍狗为菑。”

吕后对百姓确实很好,但是不等于对老刘家的人也好。其实这也好理解,对陌生人的仁慈不等于对身边人的善良。要不是仁厚的刘盈,吕雉差一点就毒死了刘邦的长子刘肥。这还不算,由于戚夫人曾经动过干掉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的主意,就被吕雉活活做成了人彘!

你以为吕雉这么狠是因为她太爱自己的儿子了吗?并不是,刘盈死的时候,吕雉几乎都没掉下一滴眼泪。她的心思,都放在了老吕家。刘邦“异姓不王”的铁律被她废除,一堆姓吕的都成了王爷。在她死的时候,整个天下与其说是老刘家的,不啻是老吕家的!

综合来看,吕雉在治理国家上,没什么话说,确实是一个很到位的领导人;但是在私人关系方面,吕雉的手段实在不可谓不残忍。终其一生,我也没看出来,她到底爱谁?她爱刘邦吗?爱刘盈吗?好像都没看出来。即使她胳膊肘往娘家拐,也很难说她有多爱那些姓吕的。从个人角度而言,也许吕雉只爱她自己。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为一个政治家,吕后是十分出色的;但作为一个人,说她是坏人,没什么太大问题。

朱言论史问答团队·陈牧宇撰稿


朱言论史

如果说到真实,从正史的角度出发,让我们通过司马迁的《史记》来看一下真实的吕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吕太后名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是刘邦的糟糠之妻,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实际上的女皇帝。刘邦死后,她执掌朝政十五年,临朝称制八年。


她为了加强吕氏统治,不惜残害高祖后代,打击开国功臣,掠夺太尉周勃的兵权,罢免了右丞相王陵,架空了左丞相陈平,以自己的亲信审食其为左丞相,居中用事。 她还违背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约定,大封吕氏宗族,酿成了诸吕之乱,几乎葬送了刘氏天下。但吕雉执行了刘邦“无为而治”的政治方针,保持了国家安定,说吕雉是“治世之主,守成之君”并不为过。

储君之位,留候之谋

吕雉是高祖刘邦贫贱时的配偶,为刘邦生了儿子孝惠帝、女儿鲁元公主。等到高祖为汉王时,在定陶得到戚夫人,爱恋宠幸,生了赵隐王刘如意。

孝惠帝为人仁慈软弱,高祖认为不像自己,常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认为刘如意像自己。戚夫人受到宠幸,经常跟从刘邦在关东地区征讨,就日夜啼哭,想要立他的儿子代替太子。


吕后年纪大了,经常留守,很少能见到皇上,更加疏远。刘如意立为赵王后,好几次差点取代太子,多亏大臣劝谏和留候张良的计策,太子刘盈才没被废黜。

太后之威,吕氏封侯

吕雉为人刚毅,辅佐高祖平定天下,所诛杀功臣多得力于吕后。吕后有兄长二人,都是将领。长兄周吕侯死于战事,封他的儿子吕台为郦侯,封另外一个儿子吕产为交侯,封自己的二哥吕释之为建成侯。


高祖刘邦于十二年四月甲辰日,在长乐宫驾崩,太子刘盈承袭帝位,即汉惠帝。这时刘邦有八个儿子封王,不是刘姓的封王的,只有吴臣为长沙王。

吕后之妒,人彘之灾

吕后嫉恨戚夫人和他的儿子赵王,就命令把戚夫人囚禁在永巷,并且征召赵王。使者去了三次都被挡了回来,照顾赵王的建平侯周昌对使者说:“高祖把赵王委托给我,赵王年纪小,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征召赵王一同诛杀,臣不敢让赵王进京,况且赵也有病,不能奉召前往。”



吕后大怒,就派人征召赵相周昌,周昌应召来到长安,吕后又派人去征召刘如意。赵王只好上路,还没到长安,孝惠帝刘盈仁慈,知道太后发怒,自己就到霸上迎接赵王。与他一起入宫亲自保护,和赵王一起起居饮食,吕后屡次想要杀害刘如意,却得不到机会。

孝惠元年十二月,孝惠帝早晨外出射猎,赵王年纪小不能早起,吕后知道刘如意一个人在,就派人拿着毒酒让他喝下。等到天亮,孝惠帝回来赵王已经死了,于是就迁徙阳王刘友为赵王。

吕后对戚夫人恨之入骨,于是砍断手脚,挖去眼睛,烧聋耳朵,灌下哑药,把她丢在猪圈中称作“人彘”。过了几天还要孝惠帝观看,孝惠帝看了之后知道是戚夫人,大哭一场,对于吕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身为太后的儿子,终究不能治理天下。”从此他饮酒作乐,不理政事,故而身患疾病。

吕氏专权,辟强之谏

七年秋天八月十二日,孝惠帝驾崩。发丧的时候,吕后只有哭声而不流眼泪,大家都感到非常奇怪。这时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强担任侍中,只有十五岁,他对丞相萧何说:“太后只有这么一个儿子,现在驾崩,哭的不悲伤,你知道其中的缘故吗?”

萧何问:“是什么缘故?” 张辟强说:“汉惠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害怕你们这些人,你们现在请求封吕氏子弟为将军,统领南北军的卫队,并且让吕家子弟都入宫,在宫中执掌大权,这样的话太后才能安心,你们才有机会逃脱祸害。”萧何听从了张辟强的计策,吕后大喜,哭声才悲痛起来,吕氏的权力由此兴起,大赦天下。

吕姓为王,宠臣为相

吕后临朝称制,想要分封吕家子弟为王,便询问右丞相王陵。王陵说:“高祖不是说过,异姓不能为王吗?”吕后又问陈平和周勃,他们并不反对,吕后很是高兴。

退朝之后,王陵责备陈平和周勃说:“当初高祖对大家不薄,你们顺从于从吕后,有何面目到地下见高祖!”陈平和周勃说:“现在当面训斥,在朝堂上力争,我们不如你,但保存社稷,安定刘氏天下,您却不如我们。” 王陵无法回答。


十一月,吕后罢免了王陵,拜他为皇帝的太傅,王陵称病被免职回家。于是任命左丞相陈平为右丞相,以审食其为左丞相,左丞相不理政事,掌管宫中事务,像郎中令一样,审食其因此得幸于太后吕雉,常常决断国事。

委曲求全,无为而治

匈奴冒顿知道高祖刘邦去世,大汉的朝局由吕雉控制。便来信侮辱吕后,樊哙表现的十分气愤,表示自己可以带军消灭匈奴,但是被季布喝退。



吕后深知以西汉当时的国力,根本无法与匈奴正面对抗。因此他贯彻执行了高祖刘邦“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国策,让西汉的经济得到了发展,让百姓安居乐业,国力逐渐恢复。

有威无承,诸吕覆灭

吕后做一个女人执掌朝政着实不容易,要着震慑手下的这些功臣勇将,要制衡刘姓诸侯王,就不得不扶植自己的势力,因此大封诸吕。


可惜这些吕氏子弟都不争气,在吕后去世之后被功臣勇将联合诸侯势力一举剿灭。吕后去世前曾嘱咐吕产和吕禄,一定要拥兵自重,不可给功臣勇将获得军权的机会,方能自保平安。

事后证明吕后所料,正如事情的发展一样,但是吕后去世之后,吕氏迅速覆灭。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总体来说,吕后是功大于过的。

她的所作所为对国家的长期稳定来说,是有利的,比如说他擅自诛杀了韩信,他唆使刘邦冤杀了彭越。

吕后明白,若是这两个人不除,在刘邦死后,她和儿子汉惠帝是镇不住他们的。

这两个人的功劳他大了,留着他们只会是养虎为患。

所以,吕后为了自己,为了大汉江山的安危也不得不先下手为强。

下面我们来说下,吕后为什么要杀掉韩信和彭越。

无疑,这两个人对刘邦的所作所为是不满意的,尤其是韩信,对刘邦的怨气最大。

当初打项羽的时候,刘邦告诉韩信,打败了项羽我让你当齐王。

可是事实呢?刚把项羽给灭了,刘邦就把韩信贬为了楚王,然后又贬为了淮阴侯。

真是人走茶凉的节奏呀。

韩信对刘邦的意见很大。索性他在被降为淮阴侯的时候,就借故身体不好,不去上朝去了。

到了陈豨叛乱之时,刘邦让韩信和彭越一起前去平叛。但是,他们两个都选择了不去。都说自己有病,去不了。

这样的人,留着对国家来说,只有害,没有用处了。

当然,以上仅仅是推测,推测吕后为什么要杀他们的原因。

吕后的所作所为对于个人来说,是很不仁道的。

他把人家韩信的族给灭了个一干二净,还把关于人家家族的事迹也全部抹去了。

要不是因为司马迁爱采风,实地考察是个合格的史记撰写者。

我们连韩信讨饭吃,和胯下之辱都不知道了。

如今的韩信的人生之所以如此的丰满,多亏了司马迁呀。

你看,她杀彭越时,把人家给烹了,然后分给了各地的诸侯吃,以示警戒,多么的残忍的手段呀。

当然更残忍的是他杀戚夫人,戚夫人可是活活的被她给折磨而死的。她不但把人家砍断了双手双脚,挖了人家的鼻子,熏瞎人家的眼,最终把人家做成了人彘。

吕后当政期间就顾着内斗,清理门户了。

但是,这一时期的百姓活的还是相当快活的。秦朝时制定的很多不合理法的酷刑,都是吕后给免除的。

还有他不扰民的道家治国思想,这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确实是有利的。要不也不会有后来的文景之治。


史学达人

我不大喜欢以单纯的好坏来评价历史人物,我想从三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一是在争储风波之中的聪明果断,二是在对待戚夫人和功臣之时的阴狠毒辣,三是在实际执政之时的睿智。

争储风波之中的聪明果断

在戚夫人依靠刘邦的宠幸对自己的后位和儿子的太子之位发起进攻后,吕后很聪明的选择了扬长避短,没有去和戚夫人争宠,而是选择了通过拉拢朝臣巩固自己的实力,毕竟以樊哙、周勃、曹参、萧何等人为首的丰沛集团显然和吕后关系更好,而以陈豨、靳歙等人为首的吕氏集团更是她的坚强后盾,再加上刘盈毕竟是嫡长子,具有天然优势,这让吕后迅速通过串联拉拢了一大批朝中大臣,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这使得刘邦即使想易储,也不得不考虑后果。根据史料记载,刘邦先后几次易储都是因为大臣们的激烈反对而放弃的。

对待戚夫人和功臣之时的阴狠毒辣

刘邦死后,戚夫人失去了最大依靠,对于这个曾经对自己造成严重威胁的女人,吕后展开了极为疯狂的报复,不仅将其囚禁之后做成人彘,更是杀死了其儿子刘如意,哪怕刘盈对刘如意维护有加,之后更是带其儿子刘如意去看变成人彘的戚夫人。

在对待功臣方面,则是先后诛杀了韩信和彭越,更是将彭越剁成肉酱送给各异姓诸侯。鉴于韩信和彭越的死亡较为蹊跷,且时间点极为敏感,让人不得不怀疑两人之死与易储风波有关,目的则是震慑各诸侯,避免为戚夫人所用。

在实际执政之时的睿智

临朝执政七载,实际掌权十四载,作为西汉历史上第二个实际执政者,吕后对西汉初的稳定和发展同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更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用人方面,基本遵循刘邦建议。在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病重期间,吕后曾与刘邦有过一段对话,被称为“病榻问相”。纵观吕后执政时期,虽然对吕氏大加封赏,但这些人并没有过多的参与政事。在用人方面,她基本遵循了刘邦的建议,虽然未曾使用曹参,但王陵、陈平、周勃均按照刘邦的建议予以了安排。王陵被废掉丞相之位后,审食其虽然担任左丞相,但并不负责丞相具体事务,只是将其当做郎中令来任用。

    正确的用人选择,给吕后执政时期各项政策的制定和实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 为政方面,继续延续休养生息策略。在执政的大方针上,基本延续刘邦时期“与民休息”的国策,继续实行“无为而治”。一是恢复民间生产。公元前191年,诏令全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以免除徭役为奖励,鼓励农民从事生产。后来又实行了“ 减田租,复十五税一”的政策,加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是宽法治国。吕后执政时期,继续对《汉法》进行修改,删除和减轻了较为严酷的刑罚,公元前187年,诏令“除三族罪,妖言令”,颁布赎罪法。三是恢复文化繁荣。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颁布了“挟书令”,对民间藏书进行了严格规定。吕后执政时期,废除了“挟书令”,鼓励民间藏书。在吕后执政时期,整体环境比较宽松,使得民间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 经济方面,逐步开放经商政策。
    在刘邦统治后期,为了鼓励民间生产,下达了抑商法令,但是由于打击面过大,挫伤了商人的经商积极性。于是在吕后执政时期,对此经商政策进行了逐步开放,解除了商人在经济上的重负以及对商人的社会性歧视。并分别采取了“行八铢钱”和“行五分钱”的措施,运用国家权力对货币经济进行管理调控,对稳定币值、平衡物价和促进商品流通起到了积极作用。
  • 外交方面,继续与匈奴的和亲政策。执政期间,吕后遵循刘邦的政策,未对匈奴兴兵,而是采用了和亲的政策。冒顿单于虽然曾经在给西汉的国书中极为不敬,对吕后本人更是有所侮辱,但在中郎将季布的劝说下,还是认识到了汉朝军事实力与匈奴之间的差距,更认识到了和平的外部环境对西汉发展的重要影响,最终忍下了这口气。

综上所述,人毕竟是复杂的,不能简单的以好坏进行衡量,纵观吕后的一生,她显然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和执政者。


香茗史馆

吕雅,前期是贤妻良母的代表,后期是输红眼的赌徒!

说起吕稚嫁给刘邦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刘邦是泗水一亭长,估计相当于一个维持一方平安的小官。油水肯定不大,不然三十多岁啦!还未娶妻?一天县令做寿,全县的大小官吏都去贺寿。

刘邦也不例外,可是手里没钱怎么办?刘邦是个流氓啊,就虚报了一份寿礼,然后就与众官吏吃酒逗乐。县令的好朋友吕公听说刘邦虚报寿礼,就来赶走刘邦。可是当吕公看见刘邦后,大吃一惊,吕公精通相术,他见刘邦天生异相,必是大贵之人,就陪刘邦一起饮酒,酒罢就与刘邦说,我见先生不是凡人,日后肯定发达。我有一女名稚,原许与先生为妻,不知意下如何?刘邦当然同意啦!吕公的妻子不乐意,但吕公还是坚持把吕稚嫁给了刘邦。

吕稚嫁给了刘邦后,孝敬公婆,操持家务,还善待刘邦的私生子刘肥。做到一个妻子应尽的义务。

刘邦本身就是个社会流氓,做事不论道理。整日和一邦狐朋狗友吃,喝,嫖,赌不顾家。吕稚每天必把刘邦寻找回家休息,无怨无悔。吕稚与刘父被项羽抓去充当人质,吕雅也悉心照顾刘父。直到约定楚河汉界时才把吕稚送回刘邦身边。

刘邦称帝建立大汉,吕稚被封为皇后,儿子刘盈封为太子。当了皇帝的刘邦身边自然多了许多美貌的女人。对吕稚及太子刘盈产生威胁的是戚夫人和她儿子刘如意。戚夫人深得刘邦宠爱,刘如意也是刘邦的得意儿子。若不是吕稚智谋高和有老乡大臣们的邦助,刘盈的太子也就不一定保住。也许是长期的宫廷斗争,和刘邦多年的冷落,让吕稚在刘邦死后,变得残忍和恶毒。



戚夫人成了吕稚发泄的对像,把戚夫人手脚砍掉,眼晴弄瞎,嗓子药哑。放在笼子中,生不如死。刘如意最后也被害死。凡刘邦的女人皆遭吕稚残害。

吕稚称制后,冶理国家倒是把好手。她主政十五年,国泰民安。为文景盛世打下了基础。吕稚的作为可与后世的女皇武则天鎞美!


坐看雨收云散

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是我国历史第一个女性当权者。吕雉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还是个小亭长,后来刘邦造反以后,吕雉独自带着两个孩子,还要照顾公公,非常的辛苦,后来还被项羽抓去。

吃尽苦头的吕雉好不容易回到刘邦身边,却发现他又有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戚夫人。

戚氏自持受宠,经常在刘邦面前哭闹,想要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吕雉性格刚毅,协助刘邦处理政事,并且手段狠辣,先后除掉韩信、彭越,巩固了自己的权势。

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吕雉为太后,开始独掌大权。对于几次想夺走自己儿子太子之位的戚夫人,吕雉是坚决不会放过的,砍掉她的手脚,挖去双耳,再把他毒哑丢进茅坑,这就是著名的“人彘”,可见吕雉的心狠手辣。

刘盈死后,吕雉的靠山也没了,就封自己的两个侄子为王,其余亲戚都有封赏,先后分封家族十几人为王为侯,开始了吕氏一族的专权。

吕雉死后,刘氏皇族集团和吕氏外戚集团展开了一场流血斗争,结果以刘氏皇族胜利告终,吕氏一族被荡平。

吕雉虽然心狠手辣,做了很多诛杀功臣的事,这也都是为了自己和儿子的地位,可以算作是私心。履职当政期间,沿袭了刘邦“休养生息”的政策,重视农业生产,放宽商业,使汉朝国力蒸蒸日上,为了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可以说,吕雉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也是个心狠的女人,毁誉参半吧。


霦舞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故人!

一开始,这只是一个被老公逼得不得不自保的女人!

她是低嫁!父亲仅仅因为刘邦相貌不凡便把她嫁了出去,至于如何相貌不凡法,好像也不凡不到什么地方去。因为史书记载,刘邦只是一个无赖,脸皮奇厚,出手慷慨大方,所以当上了一个亭长。

嫁给一个比自己大15岁的,还有一个儿子的中年无赖,吕娘子的心情可想而知,可是在那个年代,嫁也就嫁了!又能如何呢?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刘邦不爱这个女人,这个女人同样不爱刘邦!不但不爱,而且在婚后深刻认识一个足以影响他一生的事实!

这个男人靠不住!

只是一个亭长,便天天不着家不顾家,只在外面胡吃海喝,四处交游。把家里全扔给她,若说吕娘子心里没有这样的想法,鬼都不信!

真的是造化弄人,这个无赖男人竟然凭着脸厚心黑慷慨仗义,打下了一片事业。原本天真地以为,她自己的生活可能会好起来。可事实再一次扇了她一个耳光,特别耻辱特别响亮的耳光,刘邦有了一个新女人,她这个老女人只能继续留守!

如果仅仅靠不住还罢了!大不了你过你的,我过我的!可是,这样根本不现实,因为在最关键的时候,刘邦连她的死活都不放在心上,这也算了,可是儿子呢?可想而知,如果换成那个女人的儿子继承事业,别说吕娘子,就连儿子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于是,她又发现了一个更残酷的真理,如果男人靠不住,保护不了你。那么,你只能自己保护自己!

从此,她有了自己的力量!他结交朝臣,结交同乡,发展亲属,出谋划策,编出了一张自己的营销网络!

女人一旦发起狠来,真的是连魔鬼都拉不回来!

而她采用的策略也是令人胆寒,她只在一个方向上前进,就是让刘邦看到自己的价值,我不仅是你的女人,还是你的战友,更是你的同伙!

《史记》上说:“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只此一句,一说性格,二说功能,三说计谋,四说势力,想那一个戚夫人,除了貌美一点,哪一点和吕后能比呢?无非是仗着刘邦的宠爱。可是刘邦的宠爱有什么用呢?让她连自己的愚蠢都看不清楚!

《史记》中对不少事情做了特别隐晦的处理,比如说刘邦不喜欢太子,一直想换掉,恐怕不是真的,太史公以隐晦的笔调说出了真正的原因,刘邦是不想让吕后成为太后,真正的原因是忌惮吕后手中的庞大势力,真正的原因是他知道,吕后对他没有一丝忠诚可言。所以,他说刘盈

“为人仁弱”“不类我”,这其中的潜台词就是,这个儿子太老实,又不在我身边养大,肯定会听她亲妈吕后的,我要是死了,岂不是吕后一手遮天?而这个娘们儿又和我没有感情,这以后的大汉江山可怎么办?

所以,刘邦当时真正的想法不是换太子,而是想削弱吕后!他真的害怕这个女人了!张良,樊哙,吕氏家族的将军,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势力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女人,手里面有文臣,有武将,还有间谍审食其。更重要的,她有心计,有能力,有权力,有势力。

刘邦知道她的本事,却离不开她的本事!可悲的是,他可能也知道,这个阴狠女人的阴狠,却完全是自己当初那些行事所酿下的苦果。

后面的事情就明显了,吕后逼张良献计。可是张良是什么人?哪是那么容易被逼的,一个把四方诸候都灭掉的一代军师,会中吕后的计么?无非是装模做样而已,因为张良也是保太子派,所以,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锅由吕后去背,吕后也是明白这一点的,甘愿去背。

他们两个演得一出好戏啊!

太子稳了,吕后也稳了,何况她手中的牌并不比刘邦少多少,更何况,刘邦的有些见不得人的事情,还真得吕后去办。指望陈平,陈平那个天下第一聪明人,不到关键时刻,如何会上套呢?

刘邦或许也是早有预料,于是上演了一出“白马之盟”,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指的是谁?韩信?切!彭越?扯!黥布?晕!这三个最猛的人都栽在吕后手里,非刘氏还能称王的是哪个氏?

历史上说吕后狠毒,杀了戚夫人,算是。但戚夫人若是掌板,吕后也不会好多少。至于诛权臣,这个不能算在吕后头上,何况,这些杀来杀去的,全是游戏规则。也就是说,这是权力斗争。与民生无关!

做为帝王,或者堪比帝王的存在,评价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国泰民安,是否安居乐业。甚至私通,杀人,泄忿,与品德无关。《史记》中说“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如果他是一个男人,就凭这个评价,也当得起千古一帝了!

我想,她当初是想成为一个好女人吧!可惜,所托非人,嫁给一个不顾家的男人,然后这个男人同时也不顾她的生死,甚至不停地提防她,还要干掉她的儿子。

从女人的角度来看,这算不上一个好女人!

从帝王的角度来看,这必须是一个好帝王!

好女人怎么可能成为皇帝般的存在?

武媚娘亦然!


亦有所思

答案很明显:吕雉这样的人如果不是坏人,这个世界上恐怕就没有坏人了吧。这个事实没法洗白。

↑吕雉绝非善类↑

但作为政治人物而言,吕雉起到的作用是好的,是有利于老刘家的,这个方面没法抹黑。

人性有善有恶,如果刘邦没有起兵创业,吕雉一辈子当个村妇,或者是亭长夫人,她就算有一肚子坏心眼,也没地方用,顶多就是村头巷尾常常见到的泼辣村姑级别。

但是历史开了个玩笑,把刘邦和吕雉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秦始皇的大秦帝国没有来得及完成的统一大帝国的建设,落到了刘氏夫妇肩上。

秦朝末年,老的六国接连复国,新的诸侯势力也趁势崛起,天下将会走向何方,是考验每个政治人物的难题。当时大多数老百姓早就习惯了依附诸侯国,你是齐国人,还是赵国人,是有相当明显的身份区别的。

秦始皇开辟的统一大业,阻力重重,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统一思想,然而秦始皇在死前并没有完成思想统一。

↑吕雉的一些手段,就连秦始皇也望尘莫及↑

所以秦朝崩溃之后,天下重新回到诸侯并举的局面,而且,这个局面是受到大多数人期待和欢迎的,项羽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消灭秦朝宗室之后,分封十八路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他的政治构想就是诸侯并举,他当“霸王”,也就是诸侯中的NO.1,并且由他给诸侯分配地盘大小和位置,不听话不老实的,他就出兵打,颇有点“世界警察”的意思。

但刘邦不是这么想的,在他的影响下,吕雉也是同样的想法,那就是铲除异性诸侯,实现老刘家一统天下,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吕雉尽力了,坏事做绝了。

如果说吕雉诛杀韩信是有必要的,那么她把彭越先是骗杀然后剁成肉泥,就是太坏了,刘邦本来把彭越废为庶人,发配边荒之地,这都已经足够消除隐患了,而且彭越是来找吕雉求情的,吕雉不帮忙就算了,反而骗杀后灭族,让人不禁怀疑彭越哪里得罪吕雉了。

↑彭越:老子有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

吕雉到了中老年,更年期后,更是喜怒无常,动辄杀杀杀。年仅十岁,已经失去威胁的的刘如意被她毒杀了,吕雉这还不够坏吗?

刘邦的私生子刘肥,也就是刘盈的哥哥,来朝觐见即位的刘盈,刘盈为人善良,主动以家人礼节对待刘肥,结果吕雉大怒,非要逼刘肥喝毒酒,后来刘盈舍命相护,才帮助刘肥摆脱困境,刘肥给吕雉女儿鲁元公主献上一座城池作为礼物,才能平安回到封地,吕雉这还不够坏吗?

更别提接下来发生的“人彘事件”!吕雉嫉妒心作祟,报复心强烈,都可以理解,但偏偏用如此残酷手段进行报复,这已经用丧尽天良形容都不为过的,就连吕雉的亲生儿子刘盈都骂她:“这不是人干的事”,此事永留青史,可以代表人性恶之花可以多么丑恶!

↑吕雉最终坑惨了自己的娘家人↑

当然,作为政治人物,吕雉是表现是优秀的,在她临朝统治的那些年,不管是外交还是内政,都处理的相当不错,司马迁曾在《史记·吕后本纪》里这样评价吕后的统治:“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除了滥封娘家人为王,没有什么政治败笔,然而正是因为吕雉如此偏心娘家人,反而给娘家人带去了不测之祸。

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不是不报,时候不到,不是报应在当事人身上,也会牵累到他的家人,因果循环不爽。


我见青史多妩媚

其实历史人物并不能一概而论,吕雉也不说是单纯的好人或坏人。吕雉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掌握实权的太后,但这却并不是她现在为人所知的原因。大多数人知道这个历史人物大概是从各种电视剧里了解到的,因此她残害戚夫人的事倒成为一个标志事件了。而且在各种影视剧中她都以专制,自私,恶毒,不择手段的形象出现,她在大众心中自然成为一个坏人。但其实在高祖死后绝大多数的妃嫔和子女都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分封了,只有戚夫人母子比较惨。这应该与戚夫人在高祖生前特别荣宠还曾想让刘如意争夺太子之位有关。




但其实她虽然是执政者,但并没有将国家糟蹋的没有前途。相反,在国家治理上她沿袭了“与民休息”之国策,行“无为而治”。经济上注重农业并有步骤的放宽经商政策。外交上适时的采取和亲的手段。这一切都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司马迁在《史记·吕后本纪》中对她的评价是“政不出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给予吕后施政极大的肯定。


吕雉有自己性格上的缺点,嫉妒心重,控制欲强,但也为大汉做出了贡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