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血管支架為何要上萬元?


其實一個商品的價格的制定跟他的成本還有科研投入都具有相關的聯繫。

1.心健康老師說價格是由發改委定的,跟廠家關係不大。我不同意這種看法,廠家定不了價格這個我知道,可是如果定價不足以負擔盈利,廠家會生產麼???你能強迫廠家去生產麼??



2.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有機磷中毒的氯解磷定,工藝也很簡單,技術也很成熟為什麼後來臨床上用不到了呢??就是因為在材料成本逐漸升高的今天,發改委還是不讓這個藥漲價!所以造成了廠家的負盈利生產,他家是印鈔票的麼??他廠家的工人就不要工資不吃飯麼??一大批簡單好用的藥物都消失了,你們都不想想為什麼麼?



3.為什麼原研藥這麼貴?仿製藥這麼便宜?為什麼還要給人家專利保護期?研發的投入比模仿成本多幾百倍,幾千倍。都想仿製,都不想去研發。那永遠就沒有新藥,新器械用。


醫道先鋒

1.價格是發改委指定的

2.醫生只是使用者

醫生的使用,沒有抬高支架的費用,至於支架為何上萬或者更高更低,醫生更沒有發言權。

3.醫生也想價格更便宜

醫生使用中,也會希望耗材會更便宜些,而不是更加昂貴,因為醫生更想以最簡單、最快捷、最安全的方式使得患者的疾病痛苦得以改善。

4.支架植入的費用並非單純支架本身

其實心臟支架的植入並非單純支架本身,支架本身僅僅佔支架植入費用中的部分,支架植入需要一套系統來輔助植入和釋放支架,一套植入支架使用的系統可能價格要高於單個支架本身,另外還有手術費用,還有使用的一些藥品等等,所以,支架上萬多數時候是指植入支架後的總費用。

5.單枚支架早已跌破一萬

拒本人所知的,單枚支架的價格早已跌破一萬,現在國產支架價格在9000左右,至於會不會繼續降價,聽政府的。


心健康

心臟支架在製作的過程中,需要很多優良的工藝,包括維持支架的彈性等方面,所以,在研發和製作的過程中,需要較高的成本。說白了,這是一款高科技的產品,價位略高也是可以理解的。

主流的心臟支架是藥物塗層支架材料,核心材料主要是316L不鏽鋼和鈷鎳鉻合金等,臨床常用的國產支架價位約在9000元左右,進口支架約在16000元左右,不同生產廠家,支架價位會略有不同。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在心臟支架植入的過程中,也需要其他的輔助設備,如預擴張球囊和後擴張球囊、導管、導絲等,所以一臺手術的總費用可能也在3萬元左右(安裝一枚支架),安裝多枚支架的話,費用會明顯增加。

而且,不同地區和不同保險類型的報銷比例是不同的,比如在大連地區,國產支架報銷70%左右,其他材料在50%左右。


惠大夫在江湖

在臨床確實也能聽到這樣的聲音,一個支架咋就那麼貴呢?

其實這個問題我們不作回答,就像房價、車價好多物品的價格,也不是執行者所能左右的!

我們就只說技術問題,心臟支架主要材料為不鏽鋼、鎳鈦合金或鈷鉻合金,最早出現在上世紀80年代,經歷了金屬支架、鍍膜支架、可溶性支架的研製歷程。

支架分國產和進口,單純國產支架不到1萬,進口支架不到2萬。

但支架前需要造影,造影也需要費用,放支架前需要擴張,擴張需要球囊要費用,放完支架需要把支架整理一下也需要球囊。這些都是費用。這全部算下來,而且是普通病變,支架前後各用一個球囊,國產支架大概也需要3萬, 進口支架需要4萬多。

但如果碰到複雜病變,之前一個球囊擴張不起,就的再換球囊,之後整理不好,還得換球囊,這就花費更多了。當然如果多處病變比大小粗細比較接近,這幾個球囊可以反覆利用。

所以同時放兩個支架,平均下來就顯得便宜一些。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人更關心的是需不需要放支架,這才是大家更為關心的事情。

必須做造影的有以下幾種: 急性心肌梗死 不穩定性心絞痛 勞力惡化性心絞痛藥物控制不理想 冠脈CT提示嚴重狹窄或無法準確評估血管狹窄程度 但不是造影就一定放支架。

造影只是一種檢查,我們會根據造影結果決定是否支架。

這種檢查有以下幾種結果:

第一、完全正常,恭喜你,非常好,排除冠心病,什麼冠心病的藥都不用吃。

第二、輕度狹窄,或只是斑塊,這一部分人血壓重視,需要吃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藥物,預防狹窄加重或者斑塊加重。

第三、狹窄大於75%,且症狀典型,應該需要血運重建。血運重建的方法有搭橋和支架。 一般單支病變建議支架,多支病變建議搭橋,得根據實際情況。

第四、完全閉塞,多見於急性心肌梗死或陳舊性心肌梗死。 當然也有糖尿病患者可以沒有心肌梗死病史。這部分人群,最好打通血管,急性心肌梗死比較好打通,因為剛閉上,好通過。

陳舊性或我們叫慢性閉塞病變,一般難度比較大,會給醫生帶來身體和技術上的挑戰,經常需要好幾個小時,耗費好多器材,甚者需要胳膊腿並用,兩條通道從胳膊和腿兩端會合打開通路。當然也可以搭橋,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這樣費用更多一些。

這就是支架的費用和簡單的適應症。

更多心臟支架問題,可留言或私信心血管王醫生!


心血管王醫生


我們壹直在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