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李福彬:浙東運河餘姚段沿岸老牌坊裡的故事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前些時候,西門君在餘姚龍泉山對岸的一處茶館裡跟幾位朋友聊天,談到大運河故事徵集,回來後,萌生了盤點一下浙東運河餘姚幾處牌坊的想法。於是蒐羅了一些資料,與大家一起了解餘姚段浙東運河的歷史和文化。

  一、【古牌坊】

餘姚段運河周邊,餘姚市現存古牌坊僅有兩處,一是為史立模而立的諫議坊,一是為嚴子陵而立的高風千古坊。

  諫議坊

諫議坊,四柱三間石結構建築,建於明萬曆二十年(1592),為明代諫臣史立模而立。位於餘姚市城南史家村內,餘姚第四中學南面。該坊坐南朝北,四柱三間,通面闊7.20米,明問闊2.50米,次間闊1.35米,方形石柱。石坊高5.70米,明間頂部額匾的北面橫鐫"諫議坊"三字,南面刻鑿"濟美"兩大字;小額匾上刻有"兵科給事中史立模"八字。石樑南北兩面雕刻有植物紋圖案,東西兩頭為突出獸頭,次間頂部各有四個立體飾件,明間額坊上鐫有獅子滾繡球和花卉紋浮雕圖案。石坊基本完整,但頂上蓋頂已毀。整座石坊石雕工藝精湛,雕刻精細,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1997年3月公佈為餘姚市文物保護單位,受法律保護。2010年史家村整體拆遷,在文物部門的協調和呼籲下,該文保單位得以保留。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李福彬:浙東運河餘姚段沿岸老牌坊裡的故事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李福彬:浙東運河餘姚段沿岸老牌坊裡的故事

高風千古坊,位於低塘街道黃清堰村,始建於東漢建武十八年(公元43年),漢光武帝劉秀御賜名士嚴子陵"高風千古,清節流芳"八個字,現存牌坊於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為重修嚴子陵墓時同建。該牌坊為四柱三間石結構建築,殘高6.12米;明間、次間樓頂均圯無存,各間存下枋、花枋、上枋、上花枋及定盤枋,坊柱用材碩大,抹角方形。該牌坊雖有殘損,但雕刻細膩,是不可多得的藝術佳品,其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內涵,更是研究地域文化、歷史及建築的珍貴實物資料。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李福彬:浙東運河餘姚段沿岸老牌坊裡的故事

  二、【新牌坊】

餘姚運河沿岸古牌坊不多了,殊為可惜。但是還有些現代修建恢復的牌坊,以後會不會變成運河古蹟?

  1. 新建伯

該牌坊位於龍泉山北麓、陽明西路以北的武勝門西側、王陽明故居前。原牌坊位於城區人民路小學大門口,1964年損毀。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李福彬:浙東運河餘姚段沿岸老牌坊裡的故事

牌坊上書"新建伯"三個大字,王陽明因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有功,被明世宗封爵為新建伯(後追贈侯爵)。

  2. 姚墟古蹟

於2014年建成,位於蘭江街道馮村,由當代國家文物鑑定委員會副主任史樹青教授餘姚題寫,刻石於龍泉山東麓。馮村相傳為上古時期帝王舜的出生地,該牌坊一側坊額題有"諸馮勝蹟",為餘姚市政協主席陳建泰所題。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李福彬:浙東運河餘姚段沿岸老牌坊裡的故事

  三、【其他牌坊】

網上有資料,整個寧波地區有古牌坊達63座,鄞州區在各縣、市、區之中為最多達32座,江北區次之9座,海曙區5座,鎮海區、奉化市各4座,象山縣3座,餘姚市2座,北侖區、江東區、慈溪市、寧海縣各1座。很多牌坊都因各種原因,最後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

  1. 文獻名邦牌坊

餘姚為浙東重鎮,於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建縣,於東漢建安五年(200年),由東吳孫權任命的餘姚第一任"餘姚長"朱然到餘姚建城、建縣衙門。餘姚縣衙門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年的歷史。衙門背靠秘圖山,面臨姚江(浙東運河),衙門大堂前挖掘有百餘平方米的荷花池,殿堂樓閣,形成一個龐大的建築群體。歷時一千八百年以來,歷朝有建有毀,眾多文物積壓於基礎之下,文獻名邦牌坊即懸於老縣衙門口。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李福彬:浙東運河餘姚段沿岸老牌坊裡的故事

上刻已未科第二名王守仁字樣,王守仁,字伯安,別號陽明。圖為20世紀50年代新街口牌坊。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李福彬:浙東運河餘姚段沿岸老牌坊裡的故事

“我身邊的運河故事”徵文選登|李福彬:浙東運河餘姚段沿岸老牌坊裡的故事

  2. 誥命坊

原位於醬園街浙東運河街道邊上,是清河南按察使鄔景從為其父母受誥命而立的。此坊四柱三間石結構,殘高4.50米,明間字板上刻有"誥贈行人司行人加一級鄔恩武、妻誥贈孺人俞氏",款為"子己丑科進士,提督河南學政鄔景從"。額坊上浮雕蝙蝠、梅花鹿、仙鶴等吉祥圖案。近年來因醬園街整體改造待除。

  3. 天錫完節坊

原位於城區老西門外側仁壽橋畔,原有"天錫完節坊",1997年擴建仁壽橋時,還殘存有部分構件,後此坊構件被移至龍泉山龍泉寺東側。

(本文為浙江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我身邊的運河故事"(浙江段)徵集發佈活動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