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鄠邑區:清朝陝西鄠縣知縣楊令琢給自己寫的一副自警楹聯

西安市鄠邑區:清朝陝西鄠縣知縣楊令琢給自己寫的一副自警楹聯

西安市鄠邑區:清朝陝西鄠縣知縣楊令琢自警楹聯賞析

人常說:鐵打的縣衙流水的官,燕過聽聲,人過留名。至今,在浩如煙海的史書中,偶然發現的這副清朝乾隆年間陝西西安府戶縣知縣楊令琢撰寫的自警楹聯,當靜心重讀這副楹聯時,令我們遽然感受到一股清風滿座的浩然正氣,同時,不由得令人對這位歷史先賢悄然起敬。

楊令琢,字式如,號璞存,江西省寧都縣人,清乾隆五年(1740)拔貢,授浮樑教諭。性慈恕而剛斷。清朝乾隆二十年,因卓越的才識和能力,被朝廷擢陝西西安府鄠縣(今陝西西安戶縣)知縣。據《清史》和《寧都縣誌》記載:其上任伊始,有感於鄠縣民風淳樸,為鞭策、激勵自己任上勵精圖治,勤政愛民,不忘初心,繼續為黎民百姓辦事,曾撰寫自警楹聯一副,懸掛於廳堂,用以自警。聯曰:

好把婆心求赤子;

莫將官面對蒼生。

上聯:好把婆心求赤子。婆心,出自“老婆心”之句,源出禪門。今天已經演繹為“苦口婆心”,意謂反覆叮嚀,語重心長,是個褒義詞。赤子,剛出生的嬰兒,後比喻熱愛祖國,對祖國忠誠的人,如海外赤子,泛指指百姓、一切生靈。這副上聯的意思是說:作為朝廷欽定的父母官,一縣之長,一定要心存萬民,一定要好好地做事、理政,對待老百姓的事情千萬要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用苦口婆心的態度來辦事、履職,以此求得心靈安穩,以此報答老百姓的養育之恩,努力做一個忠於職守的地方官,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仁人君子。

下聯:莫將官面對蒼生。官面,舊時指公家、官場、政界。人常說:官面話文章太難寫了。“蒼”是指眾多,茫茫一片的感覺。“生”是指生靈,生命。蒼生就是“眾多的生命”或者“所有的生靈”,“一切生命體”。這副聯的意思是:作為地方官,要嚴於律己,做事、為人、處世要實實在在,不要假大空,莫要追求政績和麵子工程,要切忌不要用官面文章和堂而皇之敷衍、糊弄、欺騙老百姓。時時刻刻,要腳踏實地,善待百姓諸情,踐行知縣職責,不辜負朝廷信任和黎民百姓期待。

楊令琢先生任職的戶縣,地處陝西省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水,秦漢為皇家上林苑腹地,自古以來,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據清朝內府資料至今記載:他一生心繫百姓,情繫蒼生。據清內閣檔庫資料記載:“事由:題報乾隆二十年地丁錢糧未完案內被參鄠縣知縣楊令琢欠銀全完”。乾隆二十年,戶縣因未完成地丁錢糧,未完賦稅拖欠朝廷貢銀,先是知縣楊令琢被參,後被通令批評,最終完成欠銀。從此案件可以知曉楊令琢體恤百姓冷暖,愛惜生民。其在官場多年,常以“除陋規,興學校,而得士民鹹服。”離開戶縣後曾任涇陽知縣、山西榮河知縣、湖廣茶陵州知州、河東運同等職,年七十有七卒。曾主編《榮河縣誌》十四卷,著有 《海嶽宦稿》、《鴻爪集》等。

這副楹聯上下句對仗工整,平仄相諧,符合聯律。縱觀楊令琢的一生,這副作於戶縣任上的自警楹聯,是他人生“言必行,信必果”的真實寫照。無論古今,此聯都有很好教育意義和一定警示作用,值得大家分享和學習、借鑑。

西安市鄠邑區:清朝陝西鄠縣知縣楊令琢給自己寫的一副自警楹聯

楊令琢信札

西安市鄠邑區:清朝陝西鄠縣知縣楊令琢給自己寫的一副自警楹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