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民俗聯播之——對聯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

對聯是漢族的傳統文化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一年春節,他在自家門板桃符上寫了兩句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因此,最早的對聯也稱作“桃符”。

正如王安石《元日》中的:“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真正以“對聯”稱之,則開始於明代。

對聯是一種對偶文學,要求形式相通、內容相連、聲調協調、對仗嚴謹。

首先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其次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還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但又不能重複。

此外,對聯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

通常,一幅對聯要配上一個與之緊密相關的橫批。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春節民俗聯播之——對聯

除了過春節時家家戶戶在門戶上張貼外,對聯還廣泛用於寺廟觀庵、名山勝景等古蹟的門庭、廊柱等地方。

興廢總關情,睹落霞孤鶩,秋水長天,幸此地湖山無恙

古今才一瞬,問江上才人,閣中帝子,比當年風景何如

這是江西滕王閣的對聯。寫景、詠史、抒情、議論,對聯之妙,存乎其中。

臺榭漫芳塘,柳浪蓮房,曲曲層層皆入畫

煙霞籠別墅,鶯歌蛙鼓,晴晴雨雨總宜人

這是杭州西湖湖心亭的對聯,對聯中的一“漫”一“籠”,更兼“柳浪蓮房”、“鶯歌蛙鼓”,西湖的美景怎能不叫人流連忘返呢?

在昆明大觀園樓有一幅號稱古今第一長聯。該聯上共180字,氣勢磅礴,意境高遠,令人擊節叫絕。

上聯 :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襄就風鬟霧鬢。更頻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下聯 :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何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這長聯中融入了山與水、草與花、人與事、詩與史,更有千年往事、萬古煙雲和無限的情懷,兩百多年來風風雨雨,贏得了多少人的讚歎,多少心靈的共鳴!

春節民俗聯播之——對聯

這幅長聯的作者是清代文士孫髯。

康熙年間,雲南昆明大觀樓建成。該樓西近華浦,瀕臨滇池草海北濱,遙對西山,憑欄遠眺,青山綠水,煙鷺沙鷗,雲鬟霧鬢,一時文人雅集,墨客登臨,填詞作詩,但無不是粉飾太平,為統治者歌功頌德。

一身傲骨,性格耿直的孫髯對此十分鄙薄,他慨然揮筆,洋洋灑灑180字,聲震儒林,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成為青史奇談。

對聯文化源遠流長。

歷史上,有關對聯的傳說故事也俯拾皆是。其中“李白戲權臣”就是流傳甚廣的一個。

說唐玄宗的寵臣楊國忠嫉恨李白的才華,心裡很不服,總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楊國忠想出一個辦法,約李白去對三步句。

李白一進門,楊國忠便看著李白,譏諷道:

兩猿伐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

這裡的“鋸”諧“句”,“猴兒”暗指李白。

李白聽了,微微一笑說:“請大人起步,三步內對不上,算我輸。”

楊國忠站起來剛跨出一步,李白便指著他的腳吟道:

一馬隱身泥裡,看畜生如何出蹄!

“蹄”諧“題”,與上聯對得很工。楊國忠本想佔李白便宜,卻反被羞辱了一番,十分尷尬。

春節民俗聯播之——對聯

對聯作為一種習俗,在華人乃至全球使用漢語的地區以及與漢語漢字有文化淵源的民族中傳承、流播,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要意義。

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楹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上聯:天犬下凡春及第

下聯:財神入戶喜盈門

橫批:戊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