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燒了,媽媽應該怎麼辦?

知母

寶寶感冒發燒後,除了用打針吃藥的方法進行退燒外,家長還可以試試下面這套小兒推拿手法:

第一步:補脾經

脾經位置:拇指橈側(也就是拇指外側緣),自指尖至指根處

操作方法:操作者用一隻手拿著寶寶的手,用另外一隻手的拇指螺紋面,由指尖推向指根,操作200次。

第二步:清肺經

肺經位置:無名指掌面的末端

操作方法:用您的一隻手拿著寶寶的手,用另外一隻手的拇指螺紋面,推寶寶無名指掌面的末端,由指根推向指尖,操作300 次,能夠清肺瀉熱、化痰止咳。

第三步:清天河水

天河水位置:在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

操作方法:操作者一手握住寶寶的手,另一手的食中二指,自寶寶的腕橫紋推向肘橫紋。如果寶寶發燒溫度不是很高,可以操作50次左右,如果溫度較高,可以操作100次,為加強清熱的效果,在推的時候,可以用手指蘸取微涼的溫水,作為介質。

第四步:頭面部三大手法--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

開天門操作:用兩手的拇指,由眉心為起點向上交替直推至前髮際線,操作次數50次

推坎宮操作:用兩手的拇指,從眉心向兩側眉梢分推,操作次數50次

揉太陽操作:用中指的指端揉寶寶的太陽穴(眉毛後凹陷處),操作次數50次

第五步:推天柱骨

天柱骨位置:頸後髮際正中至大椎(寶寶低頭時,頸後會有一個明顯的凸起處)成一直線

操作方法:讓寶寶趴著,或者坐在另一位家長的身上。操作者用拇指或者食中二指的指面,從寶寶頸後髮際的正中自上向下直推到大椎穴的位置,反覆推至皮膚潮紅。

第六步:拿肩井

肩井位置: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的中點

操作方法:用拇指與食中二指對稱用力,提拿肩部筋肉,操作3~5次,可宣通氣血、發汗解表。

以上介紹的是寶寶感冒發燒時的一些基本的操作,我們還可以根據寶寶的症狀,加推一些穴位。

1)如果寶寶屬於風寒感冒需要發汗,可以掐揉食指與中指、中指與無名指縫隙下的“二扇門穴”,操作次數100次。

2)如果寶寶比較怕冷,可以加推三關。三關穴位於前臂橈側,操作者將食中二指併攏,自寶寶前臂的腕橫紋推至肘橫紋處,操作200次左右。

3)如果寶寶高熱,可以將前面講過的清天河水的操作手法換成打馬過天河,或者取天河水。

4)如果寶寶高燒不退,可以再加上退六腑的操作。六腑穴位於前臂尺側,自肘關節至掌根成一直線。操作者將食中二指併攏,自寶寶肘關節推至掌根,操作100~500次。

5)如果寶寶鼻塞不透氣,可以用複式手法中的黃蜂入洞。操作者左手扶住寶寶的頭部,右手食中二指指端揉寶寶鼻孔的下方,操作20~30次。


醫知袋鼠

孩子發燒家長一定是心急如焚的,一來因為寶寶比較小,抵抗力較弱禁不起折騰,擔心診治不及時出現嚴重後果;二來因為家長愛子心切,恨不得自己生病受苦,但是關心則亂;第三就是因為家長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和經驗,所以不知道如何是好… 這個問題讓學醫出身的營養師媽媽解答一下,孩子發燒家長要牢記以下幾點:

4. 發燒期間注意給孩子補水,室內通風。孩子發燒期間由於身體散熱快,以及出汗,很容易脫水,所以家長要注意給孩子補水,大量喝溫水,在飲食方面注意吃易於消化的食物,還有保持室內通風,空氣良好。

發燒是孩子自己的免疫系統升級打怪獸,這次發燒好了,身體就又上了一個臺階,所以凡事都有兩面性,科學的積極對待小兒發燒這件事情,就沒那麼緊張了。


晶姐思生活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最擔心的就是孩子生病的問題,孩子抵抗力比較弱,日常生活中偶有生病也是正常現象,家長朋友也不必太過擔心,但是為了孩子生病後,家長能及時應對,還是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的,像孩子發燒是一定會遇到的問題,遇見這種情況,建議媽媽們可以參考這些方法:

物理降溫

科學護理

選退燒藥(應遵醫囑)

寶寶最常用的退燒藥一般有兩種: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這兩種退燒藥主要針對小兒發燒,不可以給孩子使用大人常用的退燒藥或消炎藥,在用藥時,需要遵醫囑或按照說明書正確用藥。


共享醫生網

發燒處理不當,致5歲寶寶癱瘓,90%父母不會正確處理發燒!

看到這裡,朵媽想說:當孩子發燒時,父母總是感覺手足無措,對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方法失去了抵抗力,或者採用不當的處理方式,導致孩子病情加重。

孩子的疾病處理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希望每位父母都重視科學護理知識的學習,今天朵媽就分享孩子發燒的護理常識,趕緊學起來。

正常溫度 VS 發燒溫度

基礎體溫:寶寶早晨醒來沒活動前的溫度。

正常體溫:寶寶的基礎體溫不同,36.0℃~37.5℃都正常。

發燒體溫:超過37.5℃可以理解為發燒。

37.3℃~38℃為低燒;38.1℃~39℃中度發燒;

39.1℃~41℃為高燒;超過41℃為超高燒。

測量部位與工具

測量部位:腋下溫度、口腔溫度、直腸溫度、耳朵溫度。

建議工具:耳溫槍

朵媽講

用水銀測量腋下溫度,寶寶的反抗可能導致溫度計內水銀溢出,傷害寶寶。在家測量口腔和直腸溫度,寶寶更不可能會配合。寶寶發燒時,如果使用了退燒貼,用額溫槍測量出的數據有可能出現偏差。

不要過於糾結用何種測量工具,只要快速、準確、安全即可。根據寶寶的特點,朵媽建議用耳溫槍,放入耳道,將外耳道全部封閉,再開啟測量。

物理退燒方法

1.多喂水,增加身體水分,保證排便

退燒主要通過皮膚髮汗、呼吸、排尿、排便等生理過程蒸發水分實現,寶寶身體發燒的情況下,無論是否喂藥,都建議多喂水,幫助體內熱量的排出,降低體溫。

退燒藥只是刺激人的大腦中樞,迫使體內增加散熱,如果體內水分不足,即便吃了退燒藥,也不能很好的降溫,這就是為何有時給寶寶吃了藥,他們還是高燒不退的原因。

2.建議熱敷,不要冷敷或酒精擦拭

熱敷是在提高室內溫度的前提下,用溫熱毛巾擦拭全身,有助於皮膚血管擴張,利於體內熱量散出。冷敷時體表水分蒸發也能帶走一部分熱量,但變涼的皮膚導致血管收縮,反而會阻礙體內熱量的排出,並不能真正的降溫。

朵媽不建議使用酒精,媽媽自己使用時,不易掌握大血管流動的部位,酒精蒸發過程中會帶走皮膚的熱量,退燒效果有限,反而增加了寒顫感,不利於體內熱量散發。

3.提高室溫,少穿衣服

老一輩都建議多穿衣服,把寶寶捂出汗來容易康復,其實,這種想法完全錯誤。寶寶發燒時,提高室內溫度,減少寶寶所穿的衣服,這樣才更利於身體的熱量排出。

4.增加洗溫水澡頻率,注意把握時長

寶寶身體不適時,可能會排斥洗澡,媽媽要想辦法把寶寶放入澡盆,可在裡面放入他們喜歡的玩具或者和他們一起泡澡。

只要能讓他們進入到澡盆或泡更久時間的方法都要嘗試,在寶寶能容忍和身體接受的範圍內,儘量延長這一過程。一次不要超過20分鐘,隔3小時左右可再泡。

藥物退燒方法

1.常見退燒藥: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這兩種都是對付嬰幼兒的退燒藥,它們是藥物內所含的成分,不是藥名。泰諾林和百服寧是對乙酰氨基酚的藥名,美林是布洛芬的藥名。

2.對乙酰氨基酚可用於小寶寶

對乙酰氨基酚,又名撲熱息痛,寶寶中度發燒時使用,對腸胃刺激溫和,口味較好,能用於小月齡寶寶,藥效持續3~4小時。最常給寶寶服用的是含對乙酰氨基酚的泰諾林。

布洛芬對高燒作用較好,持續時間有6~8小時,口感好,是由腎臟排出體外。美林不適用於因腹瀉引起的發燒,腹瀉可能導致寶寶脫水,處於脫水狀態的寶寶服用美林對腎臟的損害更嚴重。

3.寶在38.5℃時服用退燒藥

寶寶服下藥後,需要一定的時間藥效才能發揮,在此時間內,寶寶的體溫還在上升,因此寶寶燒至38.5℃時就可服用退燒藥,到了39℃時,剛好發揮藥效。

4.交替喂服,降低副作用

是藥三分毒,無論藥品是否安全,都不可避免的對身體有副作用,媽媽們可以將兩種藥換著吃,讓某種藥在身體內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對乙酰氨基酚的藥效是3~4小時,那麼服用後3~4小時出現高燒38.5℃,可以給寶寶服用布洛芬。布洛芬的藥效是6~8小時,服用後6~8小時出現高燒,可以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每種藥每天不超過4次。

5.不是細菌感染,不建議使用抗生素

病毒感染用普通的藥物就可以了,並不需要用抗生素,只有檢驗後是細菌感染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為了防止病毒感染時,某些細菌趁機入侵,加重寶寶病情,醫生也可能建議使用抗生素,請遵循醫囑。或媽媽依據寶寶的實際情況做出決定,請記住一切以對寶寶負責為前提。

6.退燒藥達不到效果,是水分補充不到位

很多時候寶寶吃了退燒藥,但效果並未達到預期,這可能是寶寶體內水分補充不足。媽媽一定要鼓勵和引導寶寶多補充水分。

發燒注意事項

1.寶寶發燒,吃不油膩半流質食物

發燒時,寶寶腸胃的蠕動較慢,油膩食物難以消化,不建議喂,以免增加消化吸收的負擔,可以給寶寶喂易於消化的半流質食物,如粥。

2.仔細量體溫,作好記錄

發燒後,堅持給寶寶測量體溫,並做好記錄,更準確的瞭解寶寶的病情,幫助醫生全面瞭解、準確判斷。記錄內容包含:測量時間、測量溫度、寶寶症狀、採取措施。當然,平時也可給寶寶測量體溫並記錄。

3.寶寶精神狀況很重要

有的寶寶溫度只有38.5℃,但精神不行,面部有難受的表情,即便吃了藥也不能緩解,媽媽一定要隨時就醫。

4.手腳冰涼 ,警惕新一輪高燒來臨

在發燒的過程中,有時摸寶寶手腳皮膚,感覺冰涼,沒有先前高溫,這有可能意味著新一輪高燒的來臨,媽媽千萬不要大意。在沒有找到寶寶發燒的原因,對症下藥前,高燒會隨時反覆。

5.下午晚上,症狀更嚴重

寶寶生病時,一般在下午和晚上會更嚴重,媽媽需要密切關注寶寶的體溫變化情況,做好記錄,即便是半夜,遇到高熱,也建議隔2~3小時用溫水擦拭全身。

6.治標,更要治本

END


我是朵朵媽媽,為寫文章放棄減肥的職場媽媽。做及格的職場媽媽,帶娃、職場、婚姻、生活,關注我們,讓你每天都進步一點。


朵媽是大王

體溫39℃以上的高熱容易引起兒童驚厥,6個月以下兒童在發熱時因病情變化快,都應及時治療。世界衛生組織建議2個月以內的嬰兒禁止使用任何退熱藥品。3個月內的嬰幼兒應慎用藥物退熱,宜多用物理方法退熱。藥物退熱效果不好或用藥退熱後不到兩小時體溫又超過39℃時也應採用物理方法降溫。藥物退熱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見效,在孩子體溫突然超過40℃時應先立即採用物理方法退熱。

小孩發燒39度怎麼辦:
1、溫水擦浴
用毛巾蘸上溫水(水溫不感燙手為宜)在頸部、腋窩、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鐘。亦可用市售的“退熱帖”貼(或家用冰袋)在的前額部以幫散熱降溫。
2、服用退燒藥
寶寶發燒超過38.5度時,醫生會考慮使用口服劑或肛門塞劑來為寶寶退燒。或者以上物理措施不明顯時,可口服退熱藥降溫。
3、通風散熱
多通風,注意散熱,衣著寬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調,室溫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時開窗通風,使房間空氣對流。
4、保證水分
多飲水,吃流質飲食,如西瓜汁等,以保證機體足夠的能量及水分。

5、脫掉過多的衣服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6、保證睡眠
多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可益於疾病的恢復。
但3歲以內的嬰幼兒發高燒時應首先採用物理降溫方法,一般不打退燒針,不吃退燒藥,以免發生虛脫及藥物毒性反應,其他藥物的使用同樣要慎重哦。不過,很多家長認為,發燒時就應該儘快幫寶寶退燒才安全。事實上,若是輕微疾病,發燒會出現2-3天左右,而且面對發燒的正常態度是找出發燒背後的病因,強行降溫是不科學的。不要一味要求醫生把燒逼退。

藝術鍵

寶寶發燒媽媽如何做

  其實給寶寶用溫水洗澡,實際上也是一種降溫措施,醫學上稱為物理降溫。物理降溫可以防止高溫造成的各種不良後果。但是那麼多的物理降溫方法,媽媽應該怎麼給自己寶寶挑選合適的方法呢?

  1、如果是新生兒寶寶發燒,可以以採用散包降溫,打開包被,鬆懈衣服,但不要脫去衣服。同時多喂溫開水,也可以選擇用溫開水洗澡。但禁止用冰袋冷敷、酒精表面擦浴等。

  2、2歲以上的寶寶,物理降溫法首選溫水擦浴,水溫因在32-36℃為宜,從四肢到全身都可以擦。溫水擦浴,可以使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加,達到散熱的目的,而且寶寶也感到舒適。同時方便、經濟、效果好,沒有危險性。

  3、溫溼敷,即用毛巾浸於35攝氏度左右的水中,取出後擰去水分,敷於額頭,每10-15分鐘更換一次。

  4、2歲以上幼兒可用酒精擦浴。用紗布蘸取30%-50%溫水酒精(75%的酒精加一半溫水),反覆擦洗腋窩、腹股溝區、肘窩、頸胸、後背及手心等血管豐富的區域,達到蒸發降溫的目的。擦浴時要避開幼兒心前區,觀察面色變化,30分鐘測體溫一次,以防著涼和降溫過度。

  5、頭枕冰袋。頭枕冰袋可降低顱腦溫度,有減少代謝及耗氧、保護大腦的作用,但在新生兒禁用。

  6、冷鹽水灌腸。在持續高熱、體溫達40攝氏度以上,其它降溫效果不佳時,可用醫用的等滲鹽水300-500毫升灌腸。

  物理降溫應該注意:有出血傾向的患兒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禁用擦浴;降溫要適度,一般體溫降至38攝氏度左右即可,並要注意密切觀察病情,以防降溫過快過低引起虛脫,降溫時要注意多飲水。

寶寶發燒發了4件事情媽媽不能做

一、不能用肉湯補充營養

  琪琪感冒、發燒好幾天了,一直在打點滴。 琪琪媽看著 琪琪日漸消瘦的面龐,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擔心寶寶營養跟不上,所以特地去菜場買了些新鮮的豬肉回來煲了湯。 琪琪儘管不願吃,但還是在媽媽的軟硬兼施下喝了一大碗。結果在夜裡, 琪琪又發起了高燒,不僅上嘔下瀉,還哭鬧不安。

  高燒也可以導致各種營養素的代謝增加,氧消耗量增加,因此注意給寶寶補充營養是對的。但是通過給寶寶喝肉湯的方法補充營養的做法卻是錯誤的。因為高燒使消化酶的活性降低,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此時吃油膩的食物,不僅不能吸收,反而會引起嘔吐或腹瀉,加重身體的缺水。

  在寶寶發燒的時候,應該給寶寶以流質、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例如稀粥、菜湯、果汁、雞蛋羹等。另外,還要給寶寶充足的水喝,最好是鹽水。這樣做一方面可補充丟失的水分和電解質,另一方面可達到降溫的目的。

二、不能以為燒退就是病癒

  浩浩因高燒、咳嗽而被醫生診斷為支氣管肺炎收住入院。在打了3天點滴之後,浩浩沒有再發燒,咳嗽明顯減輕,浩浩媽媽便認為寶寶已不發燒了,疾病應該基本痊癒,嚷著要出院。儘管醫生一再解釋寶寶的病並沒有好,但她仍然帶著浩浩出院了。沒想到出院後第二天,浩浩就再次發燒,咳嗽也更加重了。

三、別認為體溫一高就是病

  樂樂媽給樂樂喂完奶,發現樂樂面色紅潤,摸了摸寶寶的腦門感覺似乎發燙了,趕緊拿來體溫表一量——37.5℃!連忙翻出家中的小兒感冒沖劑,準備衝給樂樂喝。恰巧這時,樂樂當護士的小姨過來探望,及時阻止了她。小姨說樂樂的體溫高只是暫時的,是由於穿得過多,加上吃奶用力導致的。經過鬆解衣被、溫水擦臉,樂樂的體溫很快恢復了正常。

  寶寶患病容易發燒,但體溫高未必就是有病,因為寶寶體溫的高低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常常會出現一些波動。例如在傍晚時,寶寶的體溫往往比清晨要高一些;還有吃奶、運動、哭鬧、穿得過多等原因均可使寶寶體溫暫時升高達37.5℃,偶而達到38℃,尤其是新生兒或嬰兒更容易受以上條件影響。

  另外,測體溫的方法和時間也影響所測體溫的真實數值,如腋表、口表、肛表所測數值依次相差約0.5℃,即腋表最低、肛表最高。測腋溫的時間應以10分鐘為佳。因此,寶寶體溫暫時升高,只要全身情況良好,又無自覺症狀,可以認為正常。但當寶寶體溫高於38.5℃時,則應該引起重視。

  不同寶寶的情況狀況不同,媽媽可以在寶寶的身體狀況良好的時候測量一下,以掌握自己寶寶的體溫到底是多少。一般來講,正常體溫在36-37度之間。

四、不能幫寶寶洗澡


媽媽一分鐘

帶娃原本就不輕鬆,如果再遭遇寶寶發燒,寶寶難受,爸媽也要累爆了!

為了讓寶寶舒服一些,還是快吃點藥吧?

停!先別喂!

為什麼不能立即喂藥?什麼時候該喂藥?什麼程度不能在家觀察?

你必須瞭解的寶寶發燒常識,都在這篇文章哦!

寶寶發燒,不要立即喂藥

發燒是症狀而不是疾病。發燒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但是目前並沒有證據證明發燒本身對孩子的身體有傷害。

發燒不一定就是壞事,因為低燒能提高寶寶的抵抗力,使病菌變弱,有利於戰勝炎症。

單純體溫≤38.5℃,不用著急吃藥

這時候要給寶寶進行物理降溫退熱,注意多給寶寶補水,預防脫水現象。

如何做到發熱時有效的物理降溫呢?人體散熱主要通過皮膚、呼吸、排便來實現。

① 保證寶寶液體攝入。

退熱過程主要是通過皮膚蒸發水分實現。若體內水分不足,退熱效果受限。

② 適當提高室溫,減少穿衣蓋被利於皮膚散熱。

③ 物理降溫方法推薦洗溫水澡、溫熱毛巾溼敷。

冰貼或冰袋讓局部皮膚降溫為冷降溫,但退熱效果有限。

雖可感到皮膚變涼,但體內溫度未必降低。變涼的皮膚血管收縮,反而會妨礙體內熱量散出。

溫降是在提高環境溫度前提下,用溫熱毛巾敷身體、洗溫水澡等致皮膚血管擴張,有利於體內熱量散出。

④ 排便利於散熱,利於疾病好轉。

孩子進食少、排便少,但腸道本身還有分泌功能,也就是體內代謝產物或毒素會積於腸內。

儘快將這些代謝產物或毒物排出利於散熱,利於疾病好轉。超過48小時未排便,可暫用開塞露。

體溫≥38.5℃可服退熱藥

全球廣泛使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安全實惠退燒藥是兩個口服藥: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對乙酰氨基酚

對乙酰氨基酚是一種比較安全的退熱藥。

① 年齡

乙酰氨基酚是世界衛生組織(WHO) 推薦3個月以上嬰兒和兒童高熱時首選退熱藥。

② 常用劑量

10~15毫克/公斤體重/次(每次<600 mg),4~6小時服一次,每天最多用4次。

其退熱效果與劑量成正比,但劑量過大會引起肝毒性。

③ 代表藥

泰諾林、小兒百服寧、小兒退熱栓等。

④ 注意

對乙酰氨基酚可能會引起蠶豆病的寶寶發生急性溶血反應,有蠶豆病的寶寶應該慎用。

布洛芬

布洛芬是另一種比較安全的退熱藥。

① 常用劑量

5-10毫克/公斤體重/次(每次<600 mg),6小時服一次,每天最多用4次。

② 代表藥

美林、託恩等。


抗生素

醫生檢查後若考慮存在繼發感染,就應該按照醫生的囑咐使用抗生素,這時候就不是“濫用”了。

退熱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體內水分不足

寶寶生病時多數不喜歡喝水或奶,家長一定要耐心少量多次餵養,以增加體內水分,利於退熱,否則服了退熱藥也達不到預期效果。

不要把大人的藥物給孩子吃,因為成人的藥裡面,有些成分對孩子是不合適,甚至有害的。

發燒超過3天,不要在家觀察了

延誤時間越長,出現合併症的幾率就越高。

① 出現脫水症狀。

小的嬰兒換尿不溼的次數減少,或大寶寶小便次數減少。

② 注射疫苗後體溫超過39℃,發熱時間超過24小時,需要找醫生判斷下是不是由於疫苗反應引起的。

③ 寶寶出現抽搐。

為啥寶寶會反覆發燒?

病毒感染、細菌感染以及支原體感染都會引起寶寶發燒。


涵妮媽媽育兒經

發燒分為4個級別:37.3~38°C是低燒,38.1~39°C是中度發燒,39.1~41°C是高燒,大於40.1°C是超高發燒。(這裡指的是腋下溫度)腋下正常的溫度是在36~37°C,當測量的溫度高於37°C,但只是高了0.1°C或者0.2°C時,要多測量幾次,才能確定結果。確定結果後,就要採取相應的措施了。

低燒

我們不需要給孩子吃退燒藥,帶孩子去打針,讓孩子多喝水,也可以貼上退熱貼,多注意觀察即可。

中度發燒

高燒,超高燒

要特別留意孩子的狀況,及時就醫。

注意事項


快樂慧媽育兒

寶寶發燒,媽媽痛心,分享科學育兒的媽媽如何準確面對寶寶發燒這件事

前天女兒發燒,今天已經好了,中間的過程當媽的人才能體會。我現在坐在辦公室還是沒有精神,覺得沒睡醒好累,但女兒身體好了,一切都值得。來分享下如何面對寶寶發燒這件事。

發燒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情,它不是病,只是身體面對病毒時對抗產生的一種狀態。怎樣算是發燒?

發燒的定義:身體內部中心體溫大於或等於38℃。

正常的耳溫:35.8℃-38℃,正常腋溫:34.7℃-37.3℃。正常肛溫:36.6℃-38℃。在中間數值,都不用太擔心,在家護理一下就好。

如何正確護理發燒的寶寶:

  • 適當穿衣,避免過熱或者過涼,如果出汗多要及時更換衣服防止再次著涼。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有助於寶寶的恢復。

  • 補充適當的水分。只要寶寶願意多喝水,不願意就哄著讓她多喝水,或者喝奶。

  • 充分的休息和吃好消化的食物。發燒容易沒精神,多哄著睡下,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 溫水浴能讓發燒的寶寶舒服點,幫助散溫。冰枕退燒貼也能幫助暫時降溫。但是不能用酒精,酒精快速揮發容易帶走寶寶皮膚的水分。

  • 發燒到了38.5℃,寶寶表現不舒服適當用退燒藥:推介美林布洛芬。不能跟別的發燒藥一起使用,退燒藥只是暫時幫忙退燒緩解不舒服,後面還可能會燒起來,但這是最安全的方式。

  • 發燒能幫寶寶提升抵抗力,所以不用擔心會燒壞寶寶。那些會燒壞寶寶的發燒,不是因為發燒才生那些病,而是生了那些病才引起了發燒,搞清楚因果關係。

  1. 寶寶不滿三個月

  2. 身上有紅疹,皮膚有紫斑,嘴唇手指腳趾發黑

  3. 精神萎縮不振,沒精神玩

  4. 不願意吃東西

  5. 持續發燒不退,有脫水現象:口部乾枯,啼哭時沒有淚,感覺各種異常

  6. 持續頭痛和嘔吐

  7. 頸部僵硬

  8. 咳痰有血絲

  9. 呼吸暫停,未發燒時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心跳不規律

有以上的情況馬上送醫院,聽醫生的話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希望我的經驗對您有幫助。

媽咪育兒生活記


一、1歲以內的寶寶正常 腋下體溫應為36℃~37℃,只有超過37.4℃才可以認為是發熱。但是,寶寶的體溫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也常常會出現一些波動,例如在傍晚時,寶寶的體溫往往比清晨時要高一些。只要不是持續在37℃以上,就可以認為寶寶是正常體溫。這時不需對寶寶採取任何措施,注意休息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