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薩之戰後,康熙為何沒有意識到沙俄對清朝的威脅和火槍的重要性?

吳堅信

第一次雅克薩之戰,450名俄國殖民者有300支火繩槍;第二次雅克薩之戰,826名俄殖民者擁有火繩槍100支,先進的燧發槍850支!反觀清軍,兩次參加雅克薩之戰時的主要武器還是刀矛弓箭,攜帶的火槍都不超過100支。


我們首先要明確一下,雅克薩之戰中,清朝軍隊面對的敵人其實主要是俄國的武裝殖民者,而非全是軍隊,俄國的幾百人裡其實不乏平民。所以在彈藥和射擊技術方面,清朝軍隊的感覺是“對方槍械不錯,但起不了太大作用”。而且清兵也做了相對部署,派出了能夠迎著早期火力衝鋒的福建藤牌兵。



要指出的是,這種藤牌在對1840年的英軍當然是毫無意義的,但在16世紀東亞普遍使用的鳥銃,也就是“輕型火繩槍”來說,還是可能能擋得住子彈的,尤其是當時戰場上世紀使用時,很多士兵因為恐懼炸膛而並沒把火藥裝滿就發射了。證據就是當時無論是滿清的白甲兵和 鄭成功的鐵人軍,都有依靠重甲步兵 衝擊 鳥銃手得勝的情況。


雅克薩之戰中,恐怕給清軍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俄國的火槍,而是俄國根據歐洲技術造出的,低矮卻堅固能抵擋大炮的城池,這種城的設計是為了最大限度的限制火炮優勢,發揮自己的火槍優勢,以至於清軍第二次攻城時只有以圍困戰術逼降俄軍,




除了這一點以外,當時俄國當時彼得大帝尚未親政,他親政後的主要敵人是 爭奪波羅的海和 黑海的出海口,這才是真正關乎生死的戰略選擇。至於遠東,暫時只有提供毛皮貿易的商業價值。

因為在美國日本發展起來以前,俄國在遠東找出海口是沒有意義的,只有面對歐洲一側的出海口才有意義。


康熙的顧問班子裡不乏荷蘭人和葡萄牙人,所以對於歐洲的局勢,康熙也有了解,(他懂拉丁文),他當然很明白,俄國要成為威脅,是他死後百年以後的事情,所以他當然更看重他時代的問題:廢三藩,臺灣,以及中亞的準噶爾帝國,這些威脅比起俄國來說更近,也更攸關生死。


紅楓歷史觀

因為康熙時期的火槍雖然與西方有代差,但是當時西方裝備的燧發槍,中國也不是沒有。這種火器雖然較火繩槍更先進,但對當時的戰局來說,並不影響。

(連珠銃,康熙時期中國人戴梓發明的燧發槍,缺點是造價高)

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死於明朝的“紅夷炮”,死前憋著最後一口氣和皇太極說,要重視火器,遂卒。因而清初的火器發展,尤其是順治和康熙時期,還未受到清朝統治者的壓制,單論殺傷力,比明朝要強。

但這主要依賴於當時入華的傳教士所帶來火器技術,在康熙等人眼裡,“洋人”比國人更值得信賴。而國人中擅長製作火器者,則被打壓。

洋人死了怎麼辦?繼任的皇帝不愛這些打打殺殺的玩意怎麼辦?火槍技術自然落後了唄!


(南懷仁,一個善於兵工製作的傳教士)

(昂裡啞國槍)

康熙年間,英吉利進獻的20連發槍,後來清朝仿製了結構相似的連珠火銃。


回到正題,說雅克薩之戰。

其實,雅克薩之戰,清軍打的那麼累。不能完全賴火槍不行,當時的中俄火器雖然有代差,但是不足以影響整個戰局。沙俄是憑藉堅城踞守,本身就難打,而且進攻方還需要後勤,所需要的人手多並不丟人。打的久只能說當時的火炮技術不行,而不是賴火槍。

但是差距終究還是有的,康熙這位“千古一帝”,史學界捧得很高。說他喜愛西洋科技,但是他所喜愛的是那些西方精密的自鳴鐘而已,常常召傳教士來給自己維修鐘錶。而不是研究怎麼造新式武器!

(康熙時期的西方進獻鐘錶)

清朝自康熙以後,皇帝越來越剛愎自用,固步自封。而且後代的皇帝們認為,擅於兵工製造的多為漢人,這可不是一批能讓統治者放心的能工巧匠。會影響滿人的統治!


其實在康熙時期,由於撞擊式燧發槍較轉輪式結構簡單、可靠,造價低廉,被西方各國廣泛使用,並最終取代了火繩槍。但是中國並沒有重視,在乾隆時由於與準噶爾的戰爭需要,清朝仿製了四千多支俄國裝備的燧發槍。俄國在歐洲已經算落後了,清朝還仿俄國火器...



(道光年間仿製西洋的擊發槍)

中國完全落後於西方是擊發槍時代,嘉慶時期由英國人發明。道光年間傳入中國,清政府仿了數百支裝備於神機營。然後就沒有下文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人裝備的火器,清軍也有類似的,只是不多。可愛的滿清啊...


Mer86

換個角度談一談:制度之錯!體制之錯!清雖說也是帝制但不同於明以前的帝制,僅就統治權而言秦至明是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秦至明皇權逐步增大士大夫權利遞減),到了清朝完全建立真正的家天下,即倒退到只一個主子其餘全是奴才格局。管理架構和體制借用帝制,統治理念和制度仍保留其殺出大森林時的野蠻人才有的奴隸制。當時的漢官雖自稱臣其實是連奴才都不如的東西。

將“清帝制之弊”的分析僅縮小到“雅克薩之戰”,其結局和後果無論為何,莫說絕不會喚醒康熙即使換成梅西都不成——“清帝制”根本不具備糾錯能力!

一場戰爭的決策者是皇帝,執行者是將軍,實現者是士卒。但這三者的利益訴求是不同甚至是衝突的,這是其一。訴求的不同必然導致決策信息在傳播過程中產生異化,即使皇帝老兒將決策內容準確、充分的傳達給每個將軍和士卒,不同的利益階層也會自主的過濾“聖旨”內容,只執行對自己有用的“決策”。清帝制下的皇帝以為自己很牛比其實是傻比。其二,孫子所言的“知己知彼”在康熙朝下根本不能實現,僅舉一例---本是為皇帝決策能提供最接近真實軍事情報的“前線”的基層軍官、士卒會向自己的上司提供何種“情報”?利益的割裂可以解釋梁山好漢們在剿滅方臘後的結局,更可以解釋歷朝歷代為什麼會出現養寇自重的將軍!這也解釋了漢武帝為啥重用小舅子衛青和他的外甥霍去病——最大限度的獲取前線真實的敵我情報嘛。可笑的是清帝老兒還自以為是的發明了密摺制度能解決這個弊端,豈不知能上密摺的奴才們也是“獨立”的利益群體,其與被監控階層要麼互害要麼合謀!其三,武器在戰爭中的重要性其實是對誰而言。對康熙而言,從戰爭中得到什麼最重要,死多少兵、將倒在其次,少了不屑一顧,多了僅會痛惜又要多費錢糧重建軍隊而已,何來武器好壞?何論“火器”重要與否?再者,在“震驚天下”的海灣戰爭中太多的國人只“震驚”於米國軍隊依靠“高科技”將戰場“單向全透明”後將伊拉克軍隊瞬間化成齏粉。因此在米國的“高科技”面前豔羨者有之“尿崩”者更眾,豈不知米國軍隊勝在“上下同欲”的軍事制度甚至國家制度上,而伊拉克敗也敗在軍隊與領袖間“百分百”的“上下同欲”上,否則無法解釋神兵天將般的米軍卻常在“小陰溝”翻船的悖論。再不信可以假設將同樣的“高科技”裝備於伊拉克軍,其結局照樣瞬間灰飛煙滅,哦不對,自打臉一下!其滅亡的時間可能會延長個一兩天。


手機用戶76450992533

雅克薩清軍勝利之後,以為邊界從此安穩,可以放手對付西北的葛爾丹,並沒有意識到中國的武器裝備已經開始落後於世界發展大勢。雅克薩之所以清軍取勝,依靠的是清朝充分的人力物力資源和長圍久困,俄國陷於西方瑞典土耳其的戰爭,無暇東顧,派出更多的兵力來支援遠東。

沙俄在雅克薩戰爭前後正處於全力對外領土擴張的狂熱階段相繼將西伯利亞廣袤的土地收入囊中,雅克薩之戰暫時遏制了沙俄向南擴張的勢頭,但由於清朝主動退出了對北亞的爭奪,使俄國迅速佔領了清朝以北的土地。之所以康熙皇帝對沙俄聽之任之,是因為此時康熙皇帝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西北的準格爾汗國,葛爾丹勢力愈來愈盛,大有一統蒙古,與大清分庭抗禮的跡象。1690年,葛爾丹兵鋒直抵烏蘭布通,距北京僅400餘公里,京師震動,使康熙不得不舉全國之人力物力,三次親征,除掉葛爾丹這個心頭大患。隨著康熙大帝剿滅葛爾丹,雍正,乾隆皇帝徹底完成了對準格爾部落的征服,期間五十餘年,沙俄也對西伯利亞進行了徹底的佔領,完成了對大清以北的陸上包圍,與清帝國北部邊界完全接壤,對大清的高壓態勢業已形成,註定了沙俄是中國背後最危險的敵人。


一路收穫一路精彩

雅克薩之戰以中國勝利而告終。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中國讓出尼布楚,俄國撤離雅克薩!


這是兩個帝國國的首次交鋒,也是兩位皇帝的戰爭!

此時的清朝已經統一了整個中國,幅員遼闊,除了元朝,當屬領土第一!

此時的清朝完全沒有想過再向外部進軍,佔領控制更多的地區!也就是說這個時候連現有的地區都消化不了,又怎樣攻佔更多的土地呢!

而俄國始終都在實行著向外部進軍的戰略計劃,以前阿拉斯加也是俄國的!

因此說康熙意識不到俄國的威脅很正常,假如是我們也不可能意識的到。我們無非擁有了現代人的思維!

至於火槍的重要性,就必須說一件事,當時中國有威力無比的紅衣大炮,而且靠著人數優勢打敗了俄國,因此中國絲毫沒有意識到槍的重要性!據說當時中國火槍數量不足一百!

康熙皇帝功大於過,因此不能用現代人的思維要求古人!


娜迦評評樂

雅克薩之戰,可以說是草草結束,康熙的心思並非在雅克薩和沙俄身上,因為康熙要對付的是準噶爾部葛爾丹,也為後來沙俄吞噬東北地區留下了隱患。

當時準噶爾部的葛爾丹,勢力逐步強大,有些威脅到了清朝的統治,尤其在西北地區,葛爾丹已經統一西北諸部,威脅到蒙古諸部,有一舉向東的態勢。康熙全身心的把精力放在了葛爾丹方面,對於沙俄他只派索額圖進行談判,遠程遙控,賦予索額圖當機決斷的權利,因為索額圖等談判大臣沒意識到沙俄的企圖,只希望,早些結束戰事回朝覆命。沙俄當時的火槍跟清軍使用的鳥銃基本上是一個級別的,甚至可能還沒有清軍的鳥銃先進,所以沒引起清朝方面的注意。


大魚工作室

凡是玩政治的人 對技術是有藐視心裡的 康熙認為俄國人火器厲害 還不是被我打敗了 而這戰贏的艱難 很快就拋之腦後了


網購質檢員小劉

雅克薩之戰,清軍是依靠兵力上的絕對優勢和充足的戰爭供給才贏得了勝利。但以康熙皇帝為代表的清朝統治者都深深的沉浸在了戰勝的喜悅之中,沒能對這場戰爭進行反思,雖然與俄國進行了戰爭較量,卻未能對俄國的真實情況加以瞭解,還把正在崛起的俄國當做北方邊境的蠻族。取得這場勝利之後,清軍落後的軍力在以後的一百多年裡幾乎是停滯的,而同期的西方世界卻在進行著翻天覆地的躍進式發展。待百年之後的鴉片戰爭爆發時,清朝上下只知驚呼變局,卻沒有意識到,這個變局其實早已開始。


愛石頭的專業戶

雅克薩戰爭打贏了康熙都割讓大片國土滿清誤國,可是康熙給沙俄割讓大片領土還是沒有餵飽沙俄的胃口,康熙死後雍正也割讓領土給沙俄,乾隆也割讓領土給沙俄,割讓最多就是鴉片戰爭後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和愛輝條約割讓最多,東北沒有出海口就是滿清害的


手機用戶64347773285

當時康熙面臨兩線作戰,該死的葛爾丹開始叛亂(實際上背後的支持者也是沙俄),勢頭很大。因此康熙急於結束東線的衝突,以便集中精力對付葛爾丹。另外,那個年代,清朝的統治者不太可能有世界格局的眼光,幾千年的中國歷史與沙俄的衝突也不多,包括康熙在內統治者都不會認為沙俄是大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