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青楼,却成一代名医 又让苏轼为她写下一首《定风波》

出身青楼,却成一代名医,又让苏轼为她写下一首《定风波》

文/如意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出身青楼,却成一代名医 又让苏轼为她写下一首《定风波》

这一首苏轼的定风波,脍炙人口。那一句此心安心,不知温暖了多少人的心。文中的点酥娘,到底是谁呢?

话说,这位点酥娘,本名叫宇文柔奴。她的父亲是一个御医,医道高明。只是,被牵连进了一桩不明不白的案子,冤死狱中。

消息传来,母亲急火攻心,不久也病逝了。柔奴小小年纪,本来在家中被百般疼爱,却在短时间内,连丧父母,从一个娇滴滴的小姐,沦为一个孤儿。

无奈之下,她只能投奔叔父,没想到叔父怕被牵连,不敢收留她,狠心将她送入京城的行院。所谓行院,和妓院尚有一字之差,只卖艺不卖身。

柔娘天姿聪颖,从小家教良好,能歌善舞,又眉目如画。老鸨一眼就看出她是个潜力股,于是不惜血本培养,一心想把她打造成行院头牌。

身世的不幸让柔娘早早成熟,她意识到自己必须要靠才艺侍人,所以不管学什么都特别认真努力,没几年,十来岁的柔娘便开始崭露头角,很快就成了京城中有名的歌舞头牌。

虽然卖艺不卖身,但柔娘还是厌倦这种生活,她多希望可以有一个自由身,可以找到一个爱的人,两人琴瑟相和,白头到老。可是,这对她一个弱女子来说,简直就是个梦想。

没想到,机会竟然真的出现了。

出身青楼,却成一代名医 又让苏轼为她写下一首《定风波》

一天,行院中的一个姐妹生病了。柔娘略通医道,一看就是重症,于是急忙陪着她去找了太医。说来也巧,负责给这个姐妹看病的,是一位姓陈的太医,他与柔娘的父亲是世交。当年听说柔娘的父亲出事之后,他曾千方百计打听柔娘的下落,遍寻不着,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陈太医认出柔娘之后惊喜万分,立刻托人打点官府,将柔娘赎了出来。

柔娘入获新生。她本就聪颖乖巧,在陈太医这里她主动帮忙打杂,闲时也努力研读父亲留下的医书。陈太医见她如此,也乐得教她一些手段,没过多久,柔娘就可以独自诊病了。

就在这时,柔娘认识了一个人,王巩。

这个人可真是有来头!王巩,字定国,号介庵,自号清虚居士,是王旦之孙,王素之子,虽然官职不高,但家世深厚。而且他能诗能画,是当时有名的风流才子。

两个人一见之下,都有相识恨晚之意。柔娘于行院中,什么样的风流才子没见过?但这王巩却别有一番真名士的风度。

在王巩的眼里,柔娘更是美如仙人,歌舞起处,令人忘忧。两人郎情妾意,很快就难舍难离。可是,王巩家里早有妻室,另外,还有三个美妾,名为英英,盼盼,卿卿。个个如花似玉,能歌善舞。每次王巩出门,那叫个排场,基本上可以达到:车,自备。酒,自备。女人,自备!

柔娘对王巩的家世早有耳闻,但她一颗春心就牢系在这个男人的身上,于是她下定决心:不能娶我,不能有名份都没关系。我宁愿以歌伎的身份到你家中,只愿能与你长相厮守!

美人如此情深意重,让王巩深为感激,待柔娘客气周到,从没有以下人之礼待她。

柔娘也算得偿心愿,一心以为可以如此岁月静好。却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政治风波席卷而来。

宋神宗元丰二年,因受乌台诗案牵连,王巩被贬宾州。而之所以受牵连,不过是因为他与苏轼喝过几次酒,郊过几次游。在受苏轼牵连的二十多人中,王巩是被贬最远,责罚最重的。以至于苏轼都觉得过意不去,写出“兹行我累君,乃反得安宅”的诗句。

圣旨一下,王巩就要离开养尊处优的京城,到边远荒蛮的宾州。圣意无情,谁知道这一去还能不能回来?一家几十口人乱做一团。所有妻妾个个哭哭啼啼,谁也不愿意陪着他去那个不毛之地。就在这时,柔娘静静走出来,敛裙一礼道:我愿与您同行。

就这样,王巩只带着柔娘离开京城,来到宾州。

出身青楼,却成一代名医 又让苏轼为她写下一首《定风波》

岭南宾州,当然无法与京城相比。这里的生活极其艰苦,幸亏有柔娘相伴,每天用歌声慰藉他的心灵。三年多的时间,柔娘用自己的医术救治岭南百姓,经常亲自上山采药,经她手活下来的人不计其数。

王巩在柔娘的安慰下,与渐渐安定下来,在岭南的时间,没有消沉颓废,反而还能泼墨吟诗,访古问道。他人生最凄苦的三年多时间,就这样度过。

终于,圣意眷顾,王巩又奉旨北归。

回来后,王巩请苏轼吃饭。苏轼本以为王巩被贬烟瘴之地那么多年,会仓皇落拓,面黄肌瘦,没想到,王巩不但红光满面,还神态雍容。苏轼忍不住出言相问:这么多年被贬,怎么反倒技艺精进,著书不断?精神如此旺健?

王巩笑而不答,只是唤出柔娘,让她为苏轼清歌一曲。柔娘款款走来,怀抱琵琶,一曲清歌自唇而出,苏轼听了大为惊叹。以前他也曾见过柔娘,也听过她的歌声,没想到,经了这些年的凄苦,她不但仍旧美貌,连歌声也更加的动听。

苏轼开口试探:岭南,应该不是个好地方吧?

柔娘微微一笑,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万万没想到,一个柔弱女子竟然能说出如此豁达的话。于是立刻填词一首,如此,方有了这一首流传至今的《定风波》!

从此,点酥娘的名字在京城名声大噪,她与王巩不离不弃的恋情也不胫而走,成为千古美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