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监管新规发布,“虚高”续航里程时代或将被终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日益成为大众化消费品,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日益增长的私家车数量,大量排放的尾气,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顺势而为,各国纷纷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以纯电动汽车为发展重点。中国是推广发展新能源汽车较早的国家之一,采取政府补贴推广试点等方法,使新能源汽车迅速遍地开花。

新能源汽车监管新规发布,“虚高”续航里程时代或将被终结!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推动,使中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市场,2017年我国销售新能源乘用车达到55余万辆,纯电动乘用车销量44.8万辆,占据了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主导地位。庞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数量,其背后也是数字更为惊人的动力电池消耗量。

众所周知,新能源汽车在发展过程中,客户最关心的便是动力电池耐久性和续航里程真实性这两个问题,而在新能源汽车生产销售过程中,汽车厂商为了最大限度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动不动就宣传车辆工况续航里程400KM以上,甚至600/800KM以上,其数据真实性难以保障,导致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因为续航里程问题,遇到一些烦心事儿。

新能源汽车监管新规发布,“虚高”续航里程时代或将被终结!

新能源汽车监管新规发布,“虚高”续航里程时代或将被终结!

为了规范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秩序,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真实性的监管,减少骗取国家补贴行为的出现。近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察与管理平台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车辆运行里程核查方法(2018)》通知,本次通知主要对车辆的里程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核查,以防造假。

消息一出,计划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各位潜在车主无不拍手称快,认为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真实性终于可以得到验证了,后续购车可借鉴相关的检测报告,以防被骗。

然而对于国内众多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供应商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或将面临行业的重新洗牌。

新能源汽车监管新规发布,“虚高”续航里程时代或将被终结!

新能源汽车监管新规发布,“虚高”续航里程时代或将被终结!

2009年我国开始推广试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短短的几年时间,国内便冒出了数十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与之密切相关的便是众多的动力电池供应商。除了像“比亚迪”这样自己开发动力电池的新能源车企,80%以上的新能源车企均由第三方动力电池供应商提供动力电池单元。

目前国内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企业虽然很多,但掌握动力电池尖端技术的企业却寥寥无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力电池整体行业的发展。像松下、三星、LG等动力电池供应商在技术上则占据了一定优势,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

新能源汽车监管新规发布,“虚高”续航里程时代或将被终结!

新能源汽车监管新规发布,“虚高”续航里程时代或将被终结!

而国内主流电动车采用的均为三元材料电池,这主要是因为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高、振实密度高,在车身装载电池组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可有效增加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但缺点是耐高温性差,需要车辆配备相应的冷却系统和电池管理系统。一些车企为了节约成本,自主开发电池管理系统、冷却系统来与之相匹配,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动力电池供应商与车企之间是采购与被采购的关系,按照常理来说,供应商提供的电池电能数据一般都会是“理想值”,因为种种关系,车企也会采信这些“理想值”。再加上车企对自身开发的电池管理系统、动能回收系统等电能辅助系统的自信,车辆的续航里程往往也是一个“理想值”。

新能源汽车监管新规发布,“虚高”续航里程时代或将被终结!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动力电池供应商提供“理想值”数据是问题的根源,车企采信后计算得出的车辆续航里程,则是“理想值状态上的理想值”。如此一来,最终的理想值与实际结果可能就离得比较远了,从而使续航里程数值“虚高”现象更加严重,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而这也是为什么车主在电动车使用过程中发现续航里程相差甚远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让电动车续航里程得到质的飞跃,其主要还得依靠动力电池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而如今车企宣传的动能回收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等都属于辅助系统,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动力电池电能输出值。因此,新能源车企应该择优选取动力电池供应商,淘汰技术落后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使动力电池供应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得到提高,从而提升整体的行业水平,给新能源车企以坚实的动力保障。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请作者联系我们,以奉稿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