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村落——記憶、傳承與發展

中國傳統村落——記憶、傳承與發展

農耕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和靈魂,而村落則是傳統農耕文化的載體。對傳統村落資源進行挖掘、記錄和梳理,既是留存村落記憶的重要途徑,也是開展研究、保護與利用工作的基礎。

中國傳統村落文化記憶

農耕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和靈魂,而村落則是傳統農耕文化的載體。對傳統村落資源進行挖掘、記錄和梳理,既是留存村落記憶的重要途徑,也是開展研究、保護與利用工作的基礎。

村落的形成與變遷

雲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秦瑩關注少數民族村落的建築佈局,在《阿昌族傳統村落建築佈局實考》中,對“樹洞裡面藏身,大樹枝椏當床”的阿昌族村寨進行實地考察,將阿昌族的建築按其功能劃分為提供家庭生活起居用的民居和水井、供奉神靈的宗教信仰建築、進出村寨的寨門、象徵村寨中心的寨心、供村民行走的路橋等,並對各類建築進行詳細記錄。

中國傳統村落——記憶、傳承與發展

阿昌人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前往禮佛之處阿昌語稱為“奘房”。典型的奘房為三重簷瓦頂木牆的幹欄式建築。奘房多建在有高大繁盛的樹木又四周寬敞空曠之處,帶給人清靜肅穆之感。奘房規模有大有小,有的屋柱為48根大柱,有的僅36根或者更少一些。

中國傳統村落——記憶、傳承與發展

阿昌族老式奘房(張志平-攝)

文化遺產中的村落記憶

歷史文化村落的存在價值,主要來自古村落的歷史遺存,以及通過這些歷史遺存反映出來的一種精神文化,譬如中國傳統古村落、歷史文化名村蘿村。

這個村莊擁有元朝至明清時代的諸多歷史文化遺存,一些古建築、古樹、古巷、古塘、古風、古傳說、古事件和古文物等,包括擁有相對數量的古壁畫。

瞭解這些古壁畫精湛高超的藝術風格和技術技巧,感悟這些幾百年來的藝術積澱,獨特的人文標識,鮮明的精神追求,明確的行為準則,深刻寓意的壁畫,能更準確地挖掘古村落更深層次的歷史文化軟實力,能進一步反映歷史文化村落的存在價值。

河北蔚縣古壁畫

東方網顧卓丹2012年1月12日介紹了中國擁有寺廟古壁畫最多的縣是河北蔚縣。該縣現遺留453處古壁畫,分佈於寺廟、戲樓、民居、墓葬、地宮等眾多古建築中,其中,寺廟古壁畫共298處。但沒有說到以村為單位的古壁畫數量,也沒有說到像蘿村這樣的擁有這麼多壁畫的村莊,更沒有說有蘿村這樣的村子絕大部分的壁畫都在民居里。

壁畫第6寫詩換鵝

《寫詩換鵝》最具文化含義。畫面上一老先生案頭寫詩,代表讀書,童子手護倆鵝過來,表示耕作。他們是不是真的互換我們且不管,但是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文化現象,寫首詩就可以換得一對大鵝,可見文化的力量。

文化在特定環境裡也可以轉化成物質,老先生用詩(文化)換鵝(物),後輩如果也想以詩換鵝,就要努力學習,長大也可以用文化改造或者改變生活。現實中有沒有這樣的相似例子?這場面是不是很詼諧有趣?我們看了是不是覺得很甘爽?整個畫面就是襯托著這種耕讀常持的氛圍。

傳統村落保護的理論與實踐

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事業的發展和推進,各地積極探索美麗鄉村的建設模式,努力讓鄉村美且有內涵。

中央提出了建設“美麗鄉村”的戰略任務,鼓勵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模式。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王佳星在《用文化元素豐富美麗鄉村內涵—以浙江省平湖市魚圻塘村為例》中,以浙江省平湖市魚圻塘村為例,認為在魚圻塘村建設美麗鄉村的實踐中,可以從打造宜居鄉村、挖掘歷史遺產、扶植當代鄉風、培育文化生活4個方面入手,並總結實踐中獲得的啟示:

(1)合理規劃,找準亮點;

(2)發揚傳統,形成特色;

(3)轉換視角,激發認同。

中國傳統村落——記憶、傳承與發展

浙江省平湖市魚圻塘村

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對策研究

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提出和美麗鄉村建設的不斷推進,政府及社會各界對傳統村落保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傳統村落保護同樣是城鎮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傳統村落保護對策以及探索適合的利用模式已經成為當前研究的主要內容。

傳統村落有何價值?從現實功用角度來說,有發展旅遊的價值,這已無需多說。從歷史文化角度來說,傳統傳落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值,至少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文物等物質遺產價值

傳統村落中的房屋建築、窗柱匾額等上的雕刻、古橋、古路、古樹等屬於物質遺產,具有文物的價值,受國家法律保護。

中國傳統村落——記憶、傳承與發展

蓮花古鎮—廣昌驛前古村

中國傳統村落——記憶、傳承與發展

精美的蓮花雕刻

中國傳統村落——記憶、傳承與發展

吉安燕坊村建築

中國傳統村落——記憶、傳承與發展

燕坊村隨處可見的精美雕刻

精神傳承的價值

每個古村落都有一個歷史較長的大宗族,在江西一村一姓是常見的,特別是在清代江西是全國宗族強盛之區。宗族通過編族譜、訂族規、祠堂祭祖、設族產、鄉紳引導、辦學等將儒家的核心思想,如孝悌、仁義、友善、和睦、勤勞、守法、端正、敦厚等,貫徹到基層,塑造基層的國民性。此外,宗族還用儒家思想塑造族人的科舉仕進、積極進取的價值追求。所有這些構成古村落的精神和靈魂,是中國鄉村社會穩定傳續和發展的核心所在,所以,古村落有精神傳承的價值。

當今的社會仍然需要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如積極進取,如孝悌、仁義、友善、和睦、勤勞、守法、端正、敦厚等。

吉安富田鎮陂下村胡氏宗祠

中國傳統村落——記憶、傳承與發展

吉安市東南美陂古村梁氏宗祠

歷史文化研究的價值

古村落對歷史文化研究有著多方面的重要價值,這是不言而喻的。如人口的移動史、人口的增長史、鄉村社會的發展史、中國建築的變遷史、儒家思想在鄉村社會的貫徹和基層教育史、中國的風水觀念、建築藝術史、鄉紳與鄉賢文化、民間信仰、方言等,既是歷史研究的重要資料,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的重要活態資料。

中國傳統村落——記憶、傳承與發展

贛南重要旅遊點客家圍屋圖

中國傳統村落——記憶、傳承與發展

撫州重要旅遊點流坑千年古村

所謂記住鄉愁,就是記住我們鄉村歷史、記住我們的祖宗、記住我們所賴以生存的精神文化和我們曾經的生存家園等。

中國傳統村落保護是當代的現實責任與未來希望,兼具歷史、科學和人文的物質與非物質的綜合體系。隨著科學技術的持續發展,人們越發認識到傳統村落對於中華文化的重要,希冀通過種種努力去保護傳統村落,從中追尋中華文化的精髓,從而能更好的保護傳統文化。

我們肩負著傳承與保護中國傳統村落的歷史使命,擁有著創造現代和諧生活的共同願景,共同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而戮力同心。

中國傳統村落——記憶、傳承與發展

《中國傳統村落:記憶、傳承與發展研究》

中國傳統村落——記憶、傳承與發展

中華農業文明研究院文庫

《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叢書》

中國傳統村落——記憶、傳承與發展

總 編|王思明

編 委: (按姓氏筆畫為序)

王紅誼 盧 勇 包 平 劉 旭 衣保中

嚴火其 李 明 李 群 沈志忠 陳少華

夏如兵 曹幸穗 盛邦躍 惠富平 曾京京

封面設計|孫寶林

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