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话长春——伪满“国都”的选定

百年沧桑话长春——伪满“国都”的选定

作者 | 宋伟宏

选自《百年沧桑话长春》

——

  日本关东军选择长春作为新建傀儡国家的“首都”,是经过长期思考和策划的。日本占领东北后,对如何进行殖民统治问题做了多种设想。早在“九•一八”事变前,即1931年4月,日本参谋本部做出对侵华形势的判断,其中对建立傀儡政权提出了三种方案:第一方案是建立“亲日的新政权”,取代张学良东北军政权,但该政权仍置于中国中央政府之下。第二方案是建立“独立国”,脱离中国中央政府行政管辖。第三方案是占领满蒙地区,使其直接成为“日本领土”。

百年沧桑话长春——伪满“国都”的选定

关东军组织召开的“建国会议”

  对于上述三种方案,军部内部各有主张,如陆军大臣南次郎就极力反对第三方案,认为“消灭现有东北政权,树立以宣统皇帝为盟主,接受日本支持的政权,当为上策”。他密令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少将,按照建立傀儡政权的方针付诸实施。基于这一思想,关东军参谋部形成了一份《满蒙问题解决方案》,其核心内容就是建立日本支持的、以宣统皇帝为首、包括满蒙四省和蒙古的伪政府。在关东军内部,对建立何种政权也是有分歧的。“九•一八”事变后的9月22日,以关东军参谋长三宅光治为首,包括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大佐、石原莞尔中佐、片仓衷大尉等人,在沈阳具体策划占领东北后的“建国”方案。在会上,参谋石原莞尔就力主吞并东北,划入日本版图,建立以日本人为盟主的国家,但最后还是采纳了参谋本部作战部长建川美次的建立伪政权的主张。确定以溥仪为“元首”,建立“新政权”“领土包括东北四省及蒙古” “国防和外交由日本帝国掌握”,而且,还要利用东北地方的实力人物熙洽、张海鹏、于正山、汤玉麟、张景惠等人。此后,日本关东军又相继制定了《满蒙共和国统治大纲草案》(1931年10月21日)、《满蒙自由国建设方案大纲》(同年11月17日)等文件,对建立伪政权进行周密规划。同时,在军事上对东北各地发动疯狂的进攻。

  1932年1月4日,在日本关东军侵占锦州的第二天,本庄繁召集三宅、板垣、石原、片仓衷、驹井、松木侠等人开会,最终形成关东军的“满蒙独立”构想,首次确定“新国家的首都”设在长春。1月6日,以关东军司令官指示的形式,板垣征四郎回东京向日本政府汇报,受到裕仁天皇的破格接见。日本陆军省、海军省、外务省根据板垣的汇报,共同炮制出《中国问题处理方针纲要》,要求加速将东北从中国分离出去,建立受日本控制的“独立国家”。从1932年1月22日开始,关东军司令部连续召开“建国幕僚会议”,加紧策划建立伪政权方案。2月17日至20日连续四天,在关东军司令部主持下,举行了四次“建国会议”,板垣将事先拟订的“建国计划”交给伪奉天市长赵欣伯,迫令熙洽、张景惠、马占山、臧式毅等人接受,并限令于3月1日成立“新国家”。会议还决定了建国三大原则,即必须建设一个新国家;新政权以东北四省融合一体为前提,组织最高政务委员会;最高委员会应迅速筹备建国事宜。18日的第二次会议,成立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并在关东军司令部操纵下,通电全国,宣布东三省、内蒙古东部和河北承德 (原热河)独立,脱离中国国民政府。19日的第三次会议,讨论“新国家”的“元首”和“国都”问题,确定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为“元首”,长春为“国都”。20日的第四次会议,具体研究建立“满洲国”的准备工作。

百年沧桑话长春——伪满“国都”的选定

伪满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伪国号、伪首都的文件

  2月21日至28日间,东北各省“代表”在关东军司令官板垣征四郎等人的主持下,讨论通过了“国名”“国体”“国号” “国旗”“国都”等决议。1932年2月25日,关东军以“东北行政委员会”的名义,用日、中、英三种文字发布了组织大纲及“新国家”建设的通电,其文如下:“本会自成立以来,筹议东北各省及蒙古地区建设‘新国家’事项,兹决定国名‘满洲国’,元首称执政,年号大同,‘国旗’用新五色旗,‘首都’定于长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