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蒋介石宁愿付出89万百姓的性命也要扒开黄河花园口?

花园口事件又被称为花园口惨案,它和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为抗日战争时期三大惨案。这三次事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为因素占主要原因。而花园口事件则是三大惨案中造成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大的一个。本次事件共造成89万人死亡,390万人流离失所,1200万人受灾,同时还间接导致了惨绝人寰的1942年河南大饥荒。那么,如此严重的后果,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

前面文章我们讲过,在1938年4月,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取得了大胜,但是却选择了撤退,最后连徐州都拱手让给了敌人,那么他为何要这样做呢?

为何蒋介石宁愿付出89万百姓的性命也要扒开黄河花园口?

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台儿庄大捷,但是李宗仁明白,徐州地处平原,无险可守,面对日军的飞机坦克,无异于活靶子,所以他主张退出徐州。然而此时蒋介石似乎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居然选择继续增兵徐州,妄图同日军进行决战。这一举动可让日军喜出望外了。

日军在台儿庄大败后,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但同时又明白如果不调集重兵,根本不可能拿下徐州、打通津浦线。看到蒋介石此时行为,日军感到天赐良机。于是在四月底、五月初,日本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自平、津、晋、绥、苏、皖一带集结了13个精锐师团共30万人,分兵六路对徐州进行了大包围,并调集了数百架飞机以及大量的坦克、火炮,企图通过南北对进、侧翼迂回的战术,围歼徐州一带的中国军队。

为何蒋介石宁愿付出89万百姓的性命也要扒开黄河花园口?

就在日军的包围圈将要形成的时候,蒋介石发现自己的主力部队有被围歼的危险,于是又匆忙决定放弃徐州。这样,刚刚取得小胜的徐州会战就彻底失败了。同时,数十万军队被莫名其妙的调来调去,对全国的战局也造成及其不利的影响。更糟糕的是,此时的国军已经无法阻挡火力全开的日军,战场节节败退。蒋介石不得不认真思考,这仗究竟要怎么打,如果这50个精锐部队、包括20万中央军在内的50万人一旦被消灭,今后的抗战该如何继续?此刻蒋介石便急电李宗仁放弃徐州,火速突围。同时命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增援徐州。

但是日军土肥圆的14师团约2万人已经在这个时候强渡了黄河,以阻止程潜增援。程潜在豫东调集了12万人包围土肥圆的2万人,认为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土肥圆跑掉。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装备精良的桂永清部只守了一天便逃离了阵地,要知道,该部队可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装备精良,甚至还有一个营的德国战车,连日军都没有。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居然只坚守了一天便跑了。程潜此时不得不调整了布兵,但是他依然认为,只要两三天就可以歼灭土肥圆部。可是令人失望透顶的是,另一支部队,黄杰的第8军更无耻,竟然一枪不放就跑了。至此,围歼计划彻底化为泡影,土肥圆占领兰封后急攻开封,郑州也是岌岌可危。

为何蒋介石宁愿付出89万百姓的性命也要扒开黄河花园口?

一旦日军拿下郑州,那么西可轻取西安,南可拿下武汉。面对如此危机的局势,蒋介石选择了孤注一掷,命令部队扒开黄河花园口。经过两天两夜不停的挖掘,花园口终于被打开,黄河水沿着贾鲁河汹涌流下。就在第二天,黄河中上游又下了一场大暴雨,使得河水暴涨,直接冲断了陇海铁路,并向豫东南急泻而去。

在决堤之时,蒋介石以军事机密为借口,命令部队不得泄密。最终,由于百姓来不及撤退,导致了这场人为的大灾难。整个黄泛区,共有1200万人受灾,390万人无家可归,死亡人数更是达到了89万之多。

虽然这次决堤也打乱了日军的计划,并使国军跳出了包围圈,延缓了日军进攻武汉、扩大侵略的步伐。然而,虽然决堤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但是也不能掩盖蒋介石一开始的战略失误。这不仅付出了89万百姓的生命,在水退之后开封附近还爆发了霍乱、瘟疫,也造成了许多人死亡,同时还间接造成了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

为何蒋介石宁愿付出89万百姓的性命也要扒开黄河花园口?

在国军主力跳出包围圈后不久,徐州会战正式结束。整个徐州会战,中国军队付出了超过10万人的伤亡代价,而日军,仅仅不到3万人。这次徐州会战,很像前面刚结束不久的淞沪会战,一开始具有优势,但是在中后期由于指挥失当等一系列原因,导致战局急转直下,最终失败。也引得陈诚喟然长叹道:这是前车之鉴,但是没能成为后车之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