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心愉:百強開外的房企,講真的,你們還能融到資嗎?

一、名單

我有一個房企管理層朋友,拿著公司承諾的相當於“千分之三”的回扣(獎金),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最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到處“搞資金”。最近因為陪著他跑了個項目的融資,接觸了一圈搞房地產貸款的人,因此也發現了金融機構們當前針對房地產板塊的授信/融資政策。

開門見山。不管你關係託到誰,對方一般先明確切一刀:看你是不是全國房地產企業“百強”,當然同時,也看你在不在他們銀行的“白名單”裡頭。“百強”或“白名單”裡的,他們還願意聽下去你這項目是啥情況;除此之外的還想談融資?多半對方的態度就立馬變得不待見,不是“沒額度”就是永遠“忙得沒時間”。

上頭“愉見財經”的這刀“百強”算是切得很客氣了。眼下的實際情況是,在最近各種民企各種違約風險逼近的市況下,這一刀切到“50強”都勉勉強強。別說是銀行的資金了,就連信託現在都基本只做50強。

另外,如果是開發貸的話,對不起,很多銀行這一整塊都沒什麼額度了。“愉見財經”這位朋友的所供職的房企,尚在百強範圍之內,想談個三線城市的足額抵押項目,利率還自動願意上浮50%或更高,照樣免談了。

名單開外的,不是說結構不能做了,癥結其實很直白:就是越來越缺乏資金來做了。

所以有些房企去一窩蜂投靠眼下最熱門的籌資渠道ABS來續命,但政策支持的ABS主要面向租賃,ABS也多用於產業鏈上頭的盤活,其它方向的資金續命還是很難匹配。

對中小房企而言,就是斷流了。

“彷彿回到2014年,現在整體價格上個12%很正常,你還得謝天謝地你拿到錢了”。我那位朋友說。

夏心愉:百強開外的房企,講真的,你們還能融到資嗎?

二、續命

關於最近的民企資金續命難,上週“愉見財經”專欄的《錢緊+避險:金融機構回縮,低資信企業扛不住了要爆雷》已經給大家提前做過觀察。今天這個話題下要補充的是,看似“雷”還不怎麼響的地產行業,已經處在了行業償債高峰期的前夜。

千鈞一髮。

往前推,房企發債潮的巔峰期在2015、2016年。那麼好,很多債務是3年期的、或是“3+2期限”的,換句話說,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我們正在進入房企的債務集中兌付期。

而且是一浪比一浪兇。

房地產行業存量債餘額高達約1.4萬億,在所有產業債行業中排在首位。發債企業中同樣是民企居多。

據天風證券金融部統計,包含公司債、企業債、中期票據以及定向工具的地產產業債務,2018年全年到期量1949億元,其中三季度到期高達932億元、四季度到期高達698億元。2019年和2020年到期量更加龐大,每年的增量都在1000億元以上。

加在曾經的高槓杆上那些搖搖欲墜的平衡,就快要被震落,徵兆也已經一個一個顯現:

- 恆盛地產(00845.HK)2017年已經有47.6億元貸款本金及利息逾期,4億美元的優先票據違約,導致其2017年底有44.3億元其他借款出現交叉違約;

- 華夏幸福(600340.SH)、魯商置業(600223.SH)相繼收到交易所問詢,債務情況引起關注;

- 前不久,天津龍頭房企天房集團(旗下上市平臺天房發展600322.SH亦收到上交所針對其2017年年報的事後審核問詢函)上演了7天債務驚魂,1800億違約風險預警,所幸最後中信信託315億緊急授信救局,才避免了這地產債大雷的炸響。

這樣大大小小的例子還有不少。

這裡提到的遇險的房企,姑且還都是龍頭。那些中小房企的日子,這一年,簡直都不知道是怎麼熬過來的了;未來的這兩三年,也簡直不知道還要怎麼熬得過去。

夏心愉:百強開外的房企,講真的,你們還能融到資嗎?

三、斷流

而嗅覺靈敏的金融機構,已經去避險了。

在債市,5月份以來,交易機構加大力度拋售地產債。

“槓桿負債率失控,資金利率敏感性強,行業景氣度下降,後續融資通道收緊,債務總量極高。”這是某券商研究中對地產行業的評價。

在銀行,說回到我隨那朋友問出來的口徑:

- 2016年7月以來當過“地王”?審慎;這項目本身就是“單價地王”?否掉!

- 商業地產項目在三四線城市?否掉!

- 查你項目地域,沒有產業支撐的、人口淨流出的、市場供給過剩的,否掉!

- 查你信用記錄,已經出現不良信用餘額的,否掉!

- 查你土地款,有信貸資金流入的,否掉!

- 查你資本金,有不實的、有比例不足的,否掉!以前那種“老吃老做”的用信託啦、理財啦募錢,再用股權回購安排的股權性資金進項目資本金的,否掉!

- 查你財務,前期擴張勢頭太快的、負債增長太高的、屢次出現高價拿地的,否掉!

- 查你股東或實控人,經營跨度大的,還有非地產類主業的,否掉!

- 查你項目實控權,開發商發生過變更的,審慎;發生過3次及以上變更的,否掉!

- 查你項目進程,有土地閒置的、改變土地用途和性質的、拖延開竣工時間的、捂盤惜售的,納入政府公佈的囤積房源的、拖欠土地出讓金的,否掉!

四、調整

“房住不炒”之下是整體收縮的,用銀行體系的話來說,叫“總量控制”。

“愉見財經”傾向於話分兩頭說,所謂“控制”,並不是說沒有空間了,畢竟,房地產還是中國經濟支柱,畢竟,金融機構也是商業機構,追求的是大方向正確下的“風險收益平衡”,他們還是要做業務賺錢的,也是要分層分類去做結構調整的。

  • 比如趨勢導向去了“租賃”,金融機構也會把資金的口子開到那裡去,好比近階段面向住房租賃的ABS放量,就是方向。
  • 比如政策導向去了三舊改造、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銀行們也會關注,尤其是,我聽他們說在研究共有產權房市場,要在其中探索業務機會。在某股份制銀行,“愉見財經”聽說,他們“總對總”的白名單客戶開發的位於北、上、廣、深、南京、杭州市城區內的三舊改、棚改、保障性住宅類項目,他們可都是“優先合作”的。
  • 再比如他們會關注項目區域。
  • 一類區域(優先合作)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這六大城市;
  • 二類區域(適度合作)有:京津冀(除北京;比如天津)、長三角(除滬、寧;比如蘇州、寧波)、珠三角(除廣、深)、長江中游(比如武漢、長沙)、成渝(比如成都、重慶)、山東半島(比如青島、濟南)、海西地區(比如福州、廈門)、關中(比如西安)、中原(比如鄭州)等;
  • 而值得注意的三類區域(審慎合作)則有:晉中、滇中、黔中、哈長、遼中南、呼包鄂、蘭西等。
  • 再比如對於企業,金融機構們手上仍然有一份“白名單”:龍頭性質房企(比如前30)、資金實力強、開發經驗豐富、經營規範、尤其在這種時候仍能保持資金鍊基本通暢的,銀行是樂意繼續合作的。

(這一部分稍微給大家補充得細一點:比如看開發經驗吧,據“愉見財經”摸底,一些大中型銀行要求的是國資背景的房企具有三年以上開發經驗、累計開發面積不低於30萬平方米;民營房企具有10年以上開發經驗,累計開發面積應不低於100萬平方米。比如看開發資質,要求國資背景的房企具有三級或以上開發資質,民營房企具備二級或以上開發資質;而對於開發記錄,銀行們也會看房企過往開發項目銷售情況和市場口碑,審查其有無歷史遺留問題。如上文所及,雖然“地王”一詞似顯驍勇,但在銀行的審查邏輯裡,“地王”可是他們所避之不及的。)

夏心愉:百強開外的房企,講真的,你們還能融到資嗎?

五、尾聲

我這朋友的房企,全國排名100以內、但屬銀行偏愛的“前30”開外。

我問他全公司資金缺口應該上百億了吧?他笑笑說“當然,早過了”;

我問他現在有成本12%的錢要不要?他笑笑說“當然,用搶的”。

當年拼命築高槓杆時,他們或許該想著一句話:“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

此刻面對資金緊繃時,他們或許該想著一句話:“借錢是要還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