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中,日本向沙俄索赔30亿,为何最终一个戈比都没有捞到?

heruilive

日本太高估自己了,以为俄国大毛熊会跟大清国一样,给个下马威,而后乖乖掏钱。殊不知,俄国大毛熊天生就有说话不算数的传统,让日本土拨鼠们气的乱蹦乱跳,但就是没辙。

1904年,在远东地区,俄毛子和日本子干了一架,也就是著名的“日俄战争”。交战双方一方是老牌列强沙俄,一方是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的新兴列强日本。为此一战,双方各自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都想至对方于死地,从此开始了长达一年的大战。

最终结果,日本土拨鼠竟然赢了。可把他们开心坏了,一场大战下来,自己死伤无数,而且花掉了15亿日元的军费,还欠了洋人8亿外债,眼看就要破产了,没想到俄国大毛熊草鸡了。赶紧狮子大开口,狠狠敲诈一下大毛熊,让沙俄老爷们狠狠的吐吐血。

当日本特使吹着仁丹胡迈着罗圈腿把战后赔款协议书交给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后,很快得到了答复,日本特使原以为对方会像大清国李鸿章大人一样先服软而后祈求少赔一些,可没想到如意算盘打错了,尼古拉二世的回复是“要钱没有,一个戈比也别想从我手中拿走,不服咱就接着干!”

等消息传回日本国内,可把天皇气坏了,潜台词就是“俄毛子不道义,说话不算数,不是真好汉”,可生气归生气,再想教训俄国大毛熊自己已经没有实力了,最终得了半个库页岛(二战后,又被俄国霸占了回去),一个铜板也没得到。那为何日本子欺负大清国一愣一愣的,但面对俄国佬就没了脾气呢?原因无非三点。

第一点:国力相差太远,俄国佬并没有发大招。

虽然日本和沙俄都非善类,同样是列强出身,但是作为老牌列强的沙俄,在国力上远远超过日本,无论是军工还是国土面积,根本就不在一条起跑线上。沙俄的战略重心主要是集中在欧洲地区,在远东地区实力有限。在日俄战争打响后,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没有通车,如果战前已经可以通车,沙俄就有能力将物资源源不断的运输到远东。此时再战,日本必败。其实日俄战争中,日本虽然是战胜国,但是也没有占到多大便宜,如有一直打下去,一旦俄国人发出大招,变成暴走模式,日本完全不是对手。

第二点:耗空了家底,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为了对付俄国佬,日本佬几乎用光了所有的家底,而且欠了一屁股债,如果继续打下去,那些英法美等洋大爷不提供贷款了,那么自己就该破产了。日本虽然嘴上不依不饶,但是心底还是惧怕俄国佬的。再者日本佬垂涎的是满洲和朝半岛,既然俄国佬主动做出让步,那么就不能咄咄逼人,以免俄国大毛熊恼怒后一拳拍憋日本土拨鼠。加之俄国佬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劲头,日本佬没办法,只能咬牙忍着,不赔就不赔吧。如果大清国跟俄国佬一样蛮横的话,日本也未必敢在甲午战争的谈判桌上坐地起价。

第三点:英国大爷很狡诈,万一掣肘麻烦大

日本能打赢沙俄有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得到了英国佬的支持。英国一直忌惮俄国在远东的军事实力,此时正好借助日本人的手打压和遏制一下俄国佬。日俄战争中英国一直不断的给日本提供资金贷款和武器设备,如果没有英国佬的大力支持,日本想单独赢,胜算不大。战后,英国达到了目的,才不管你日本这颗棋子,此时美国佬也掺和进来,跟英国一起给日本施压,潜台词既是“好处不能让你一个人占了”。日本最终只能接受调解,虽然不情愿但是也没辙。好歹自己占了点地盘,总比什么也没有强。

日本这个国家很奇葩,你硬,他怕你;你软,他欺负你。大清国就是块软骨头,让日本土拨鼠给狠狠的咬了一口。


大狮

日本向俄罗斯索赔,无疑是与虎谋皮,沙俄不是大清朝,有尊严有实力!沙俄尽管在远东战败了,但是整体实力依旧强于日本,要钱没有,要打奉陪!作为暴发户的日本艰难的打赢了沙俄,真要再打家底也不够,也不能战胜家底雄厚的沙俄。因此沙俄一分钱不赔款,日本就一个戈比也捞不到!


秦孝公与魏国藕和时,魏国丞相要求秦国向魏国称臣纳贡。秦孝公说:秦人骨硬,不能折腰;秦人贫穷,无法纳贡!硬要称臣纳贡,则秦国与魏国血战而亡可也!因此秦孝公用武力保证了秦国的尊严!

同样的道理,日本与沙俄在中国东北开战,以蛇吞象的勇气与疯狂击败了北极熊。沙俄可以放弃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但是要赔钱是万万不能。沙俄皇帝对日本使者说:俄国有钱得很,但是一分钱也不会赔给日本,要是不服,我们继续打仗!



日本从明治维新开始全面西化,到日俄战争时,才发展五六十年,底子是不雄厚的。沙俄从彼得大帝开始改革到日俄战争开始,已经发展了两百多年,实力是雄厚的。


强弱之势如此明显,日本倾全国之力击败沙俄,而对沙俄来讲只不过是一场不大不小的战役而已!如果日本以战胜国的姿态一定要沙俄赔款,则沙俄必然会跟日本再战,再战则日本必输。精明的日本人要不到沙俄的钱,也就不再要了,从清朝那里补回来就行了!


大秦铁鹰剑士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就是日本和俄国在中国东北进行的一次局部战争,日本在这场战争中是倾注了举国之力,但是对于俄国来说并未伤筋断骨,俄国只是暂时性失败,但是再耗下去日本就垮了,沙俄一毛钱不赔日本也没办法。

所以,日本举全国之力在俄国国内遭受革命影响的时机进行出击,最后还只是惨胜。日本的伤亡人数达到了二十五万,消耗的军费多达十五亿日元,为了这场战争,日本花掉了15亿元的军费,还欠了8亿日元外债。当时日本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2亿元,加上战后抚恤等费用,日本财政几乎处于破产的边缘。所以,作为战胜国的日本,坐地起价向俄国提出了30亿日元的巨额赔款要求。对于日本人的狮子大开口,俄国人根本不屑一顾,鸟都不鸟日本。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给出的回复是:要钱没有,一个戈比也不赔,要钱就接着打!

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在日俄战争中沙俄的阵地战利器:马克沁机枪。日方在陆战和海战中均取得巨大胜利,随后包围了俄军占据的中国旅顺城。俄方将旅顺城彻底要塞化,旅顺附近的203高地,便成了日俄争夺的焦点。日方乃木希典率领第3军6万余人参战。无数日军杀向俄军阵地,以为凭借气势就足以压垮俄军。但迎面射来的却是俄军马克沁机枪密不透风的弹雨,日本人成了俄军马克沁机枪射杀的靶子。

但日军根本不在乎死伤,一波接一波地发动人浪冲锋,后方部队就踩着倒下的军人继续进攻。三小时后,日军5000人被击毙,以致于上报伤亡数字时,上级主管认为不可能,怀疑弄错了。在随后的一周内,日军继续用士兵生命向俄国人发起挑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后,终于拿下俄军203高地区,但付出的代价却是3万余人倒在了这个可怕的高地上。在整场阵亡日军里,因马克沁机枪造成的死亡高达九成。所以有个很有名的段子:日本军神乃木希典在前线视察,看到一排排士兵趴在阵地前一动不动,就问指挥官,他们怎么趴在那里。指挥官说:将军,他们都已经阵亡了。

一方面是战前俄国的西伯利亚铁路没有修好,各种兵源和战略物资都不能大量运到,到了战争后期这个铁路才修好;另一方面这场战争对于俄国来说并未伤筋断骨,而且沙俄政府并不像清政府那样软弱,赔钱之类的事儿是压根不存在的,沙俄属于战斗民族,就是那种“劳资宁可烧了也不给你的性格”,即使战败也“自伤1000也要损敌800”,这种玩命的性格日本不敢玩。

只是日本在吊打清政府的过程中,以为它之前的一贯方法好使,就用沙俄身上了,不料这招对沙俄没用。即使是沙俄在远东地区战败,但是沙俄领土辽阔,战略纵深广,就是耗也把日本耗死。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会想起那个软弱的清政府,要是清政府有沙俄一半的骨气,也不会被欺负成这个样子。


dgqc966

日本问题还是交给日本问题专家桥本回答。


日俄战争日本击败了俄罗斯的远东舰队,以及前来增援的舰队,攻占了俄罗斯在东北最重要的据点旅顺,似乎日本已经获得对俄罗斯的绝对军事优势。其实国际政治是复杂多变,日本对俄罗斯的战争只能用惨胜来形容,其中在攻击旅顺的战役中,日本损失了近10万的军人,并且日本陆军遭受的打击也是空前。当时日本国内认为日本战胜了一个欧洲列强,但俄罗斯是欧洲列强中最弱的一个,并且远东与俄罗斯重点关注的欧洲相距上万公里,增援与补充都成问题,这才有了日本的胜利基础。但是在日本取得胜利以后,俄罗斯开始调动欧洲军队准备与日本军队作殊死决战,而这时日本已经耗尽了国力,本身也没有力量继续战斗。

其次,欧洲局势正在发展,英国与俄罗斯的特殊关系,使得英国看到俄罗斯如果把重心放到远东对德国的牵制将削弱,并且在中国东北的一种平衡对英国在华利益是有利的,而英国在日俄战争前向日本发出巨额贷款,对日本有恩,而且也是日本盟国可以出面调停。英国就向日本提出调停,让俄罗斯出让在中国东北的利益,铁路权益,换取日本的和解,这就是后来的《朴斯矛斯和约》的基础,在列强的调停,以及日本自身也不愿继续战争,并且获得了在东北的权益以后,日本同意签署了这个和约,也同意俄罗斯不赔款,用铁路权益来补偿的建议。虽然没有拿到赔款,但日本取得了实际利益,包括旅顺港,包括南满铁路等,这个价值很难用金钱衡量。


桥本看日本

日俄战争在原来的教科书中被定义为一场狗咬狗的战争。这场在中国东北进行的争夺中国东北的战争,对于中国的主权都是严重的践踏。不过对于参战的双方来说,真的是应了那句狗咬狗一嘴毛,谁也没有好果子吃。

首先对于俄国来说,在中国东北的这场战争属于一场局部失败,虽然在前一阶段的战场上损兵折将,但是到战争快结束的时候,在东北已经集结是近百万大军,而且后方的援兵还在源源不断的开过来。在战场上,俄军真正的敌人是极不可靠的西伯利亚铁路,在俄军最高指挥库罗帕特金的回忆录中,不止一次提到对着后勤的担忧,不止一次提出要把西伯利亚铁路修成复线,而不能是当时的单线。而当时为了凋兵,毛熊甚至采取了车厢到了地方,就地把火车掀翻,这套火车的车厢机车都不要了,就是只让火车单向运输。这种豪华的打法到了二战中苏军也学会了。

但是导致俄国打不下去的真正原因还是在俄国的国内,俄国在十九世纪大幅扩张领土,就好像一个吹起来的气球,气球吹得太快就会被吹爆了,扩展领土也是一样,俄国收入的大部分领土都还是没有真正的和俄罗斯融为一体,俄国必须在当地留驻大量的军队,波兰就不用说了,高加索也是一样,趁着俄国战局不利,各个新征服地区的原住民也都在蠢蠢欲动,而且由于战局不利,后方发生了1905年的流血星期天,这个是对于沙俄更加严重的打击,打败仗没事,但是如果国内开始革命,那可是要政府下台的。所以当时的沙俄打不下去是因为国内爆发了革命,包括海军都爆发了起义,在电影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战舰波将金号就说的是这个事情。

而对于日本来说,和沙俄相比还是一个暴发户,家底有限,打了将近一年,虽然占有战场的优势,但是自身的损失也是极大,在围攻旅顺的战役中,日军用累累的死尸叠起了通向203高地的道路,虽然最终拿下了旅顺,但是第3军自身也是伤亡过半。在日本的国内也出现了骚乱,而且随着俄军增援部队的到来,在战场上的优势随时可能转化成劣势,与其等到俄军打回来,不如趁好就收,能拿到多少是多少。

至于那30亿是当时日本有7个博士,比照甲午战争,花了多少军费,乘上一个倍数,就得出来这样一个30亿的数字。对于俄国人来说,由于对于战场上的形势开始对于自己有利,所以在谈判桌上也是咄咄逼人,要钱没有,要打继续,表现的极其强硬,而且俄国人的外交经验比当时的日本还是要强的多,不像满清一样好糊弄。而日本明白,时间不属于自己,战争拖一天自己越危险,于是就是答应了俄国的条件,只是把俄国的势力赶到了北满,就是哈尔滨附近。双方以长春为界,各占东北的一半。

其实如果再打下去,俄国顶多是收复旅顺,当时俄国已经被日本从世界海军的第三打到了第六,可是不能再来一次万里远征,又来一次对马海战了。没有海军,俄国陆军面对太平洋对于日本本土毫无办法的,只是恢复了战前的态势,对于俄国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样也就是停战,回去舔伤口,等时机再过来,不过历史没有再给沙俄机会,俄国再次大规模出兵东北已经40年以后了,而那时它已经叫苏联了。


有痰

打甲午战争的时候,其实日本是完全没有任何压力的,已经摸清清军虚实,即便打败,也明白清政府不会有什么大的要求,但打俄国人就不一样了,现在仿佛还能感受到从战前到战争中的那种紧张,这完全就是一场豪赌,一旦赌输了,凭俄国人的德性,日本列岛上还能不能有黄种人都不好说了,东乡平八郎那句“皇国兴废,在此一战”,一点不虚。

跟当年的大清不一样,为了跟俄国人的这一站,日本算是拼上了,从政府、军队到一般国民都意识到这场战争对自己未来的影响,在付出尸山血海的代价后,也算是侥幸获胜,但当时的日本已经国力耗空,在伦敦发行的国债急需偿还,急需打下去,根本没军费,还怎么打?各位,打仗就是打钱,所谓资源丰富不必对外贸易,就能支撑一场大战的想法,完全就是愚蠢。

俄国人不一样,虽然俄国海军遭受重创,但俄军主力并未受损,如果真要继续打,俄军完全可以将其主力从欧洲调来远东,但日本已经打不下去了,见好就收吧,能将俄国人从东北赶出去,就已经算是占了很大便宜了,想让俄国人赔钱?别做梦了,真要赔钱给黄种小个子,俄国社会舆论汹汹,非得逼着沙皇再打一仗不可!

站在今天看日俄战争,不管谁打胜,都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但如果是俄国人战胜,恐怕现在东北还是不是咱的,就真不好说了,在远东,俄国人吞进去的肉,几乎不会吐出来,不信看看远东那些曾属于咱的地界儿?其次,站在日本人的角度看,日俄战争是日本打的最后一场理智战争,当时日本的决策者们头脑清醒,明白怎么打,更明白怎么结束战争,打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其后,不管是中日战争还是太平洋战争,控制日本的军人们只知道打,却不知道为何打,更不知道打到哪儿应该停下,唯一的清醒者是918的策划者石原莞尔,但这位影响力有限,根本左右不了大本营决策,试想,如果石原能够有东条英机那样的影响力,恐怕历史真就不一样了。


鹰眼防务观察

日本赢了日俄战争,为什么拿不到一分钱?


这要从日本的发家史和世界政治格局角度来看,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全面西化,各个领域向世界上最强的国家学习,应该说复制,如:法国骑兵最强,学法国,德国陆军最强,学德国,英国海军最强,学英国。为什么说日本是复制,因为它不仅仅是理论与技能的学习,同时在装备、服装、行为等均以拷贝的方式,模仿得一模一样。宛如历史上模仿复制学习唐朝时的情景。


1、日本人非常非常的穷,国力很差,日本人真正富起来,也只在六七十年代之后的事,抗日战争之前的日本,军费最高时,战到国民经济的70%,到1904年日俄战争时,主要靠甲午战争之的大清赔款购买军事装备


2、日本在当时的国际地位很低,虽然日本极力学习西方,但还未被西方承认,还不属于西方阵营,当时西方人对于日本人,大多以猴子相称。


3、日本人的外交政策,在明治期间就确定了,只跟世界老大,正是日本和当时的老大英国签盟约,才敢发动日俄战争。这一点也一直延续到现在,二战期间跟德国,二战之后跟美国,将来中国成为世界老大,日本一夜之间就会转脸,跟中国。


4、日本人一直都喜欢赌国运,甲午赌了一把,把当时强大的大清拉下马,日俄战争,日俄国力也是相差极大,但又赌一把,利用沙俄的轻敌与蔑视,对马海战让沙俄的舰队全军覆没,拿下旅顺,把沙俄的远东势力赶出远东。日本全赌赢了,才有了后来的全面侵华和珍珠港事件,但二战后日本输得可以说裤子都没了,本来应该是万劫不复。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朝鲜战争及冷战,让小日本翻了身。


5、西方是一个阵营(八国联军,现在的G7),虽然内部矛盾矛盾重重,无法调和时,也会发生一战二战,拼得你死我活,但西方往往都是一致对外,对待阵营之外国家,日本当时还不属于西方阵营,只是通过日俄战争后,才被西方阵营接纳,成为流氓中一员


6、关于日俄战争赔款,西方阵营在旧金山协商,日本的外交长满怀信心,带着日本全国人的期待,结果,西方列强一商量,沙俄不用赔,日本人当即象被打了一闷棍,外交大臣回国后,被愤怒的日本人围堵抗议。其实,关于抗日战争的日本赔款问题,西方处理时也是如出一撤,也是在旧金山,在没有大陆、台湾及苏联的代表出席的情况下,西方列强自己签了一和约,说日本不用赔了,让日本又逃过一劫。


国际政治从来都是以强权说话,不讲道理的,中国只有把自己建设发展得更强大,自然可以推翻各种不利于中国的国际规则和条约,那时,抗日战争赔款这样的老帐,自然会由它自己亲手奉上。


日本有一个电视剧《坂上之云》(根据司马辽太郞的小说改编),讲述从明治到日俄战争一段历史,可以参考参考。


.


我是汉字谷主,【专注说文解字、识字启蒙、语文教育等汉字产业,古汀汉字谷 独创的《人字学习体系》(人字学习法、快速识字、汉字创新思维、汉字国学、古诗文)】



汉字谷主

回答这个问题,大概有三个原因。


其一,国际上得不到支持。这是一场什么战争?日俄战争,是20世纪初期在我国东北,发生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争持续了近两年是帝国主义的战争。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在国际上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支持。俄国不赔款,日本也只能干瞪眼。

其二,日本人的战略失误,日本人虽然胜利了这场战争,但是也只能说是残胜,为什么说是战略上的失误呢,这场战争其实背后还有几个国家的支持,俄国触犯了英国人在远东的利益,但是英国又不好出面,只能找日本,美国人也不想落后,为日本提供资金贷款,所以说这场战争是日本人为英国人充当打手的。当然受伤的是中国的老百姓,奇葩的是清政府是中立国。



其三,俄国人的性格和底气。这场战争的半个世纪前,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只是老老实实的在克里米亚带着,没有进行什么实质的赔款。亚历山大一世服毒自杀。再打的话,可能尼古拉二世俄国的底气。这场战争根本没有伤及俄国的元气,只是使俄国的远东军事力量给催坏了,俄国的主要力量在欧洲,当时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修通,这条决定俄国命运的生命线很重要。当时日本已经是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了任何底气。

以上有不妥之处,欢迎评论区留言


高举老叔叔

当时的沙皇跟谈判代表说的很明白,那就是一个戈比也没有,一寸土地也没有,如果日本人不同意,那就继续打。在当时,俄罗斯的国力还是强于日本的,如果俄罗斯动员全国的力量来进攻日本,日本会战败。但俄罗斯也得不到什么好处,会导致他在其他更重要的地方的利益受到损失。在俄罗斯沙皇的眼中,远东是不重要的地方,东欧和巴尔干才是俄罗斯的核心,当然最重要的是土耳其控制下的君士坦丁堡。远东的那些利益跟俄罗斯在欧洲的利益比,简直不算什么,根本就不值得俄罗斯将欧洲地区的精兵调到远东地区来,跟日本进行决战。

日本希望议和,美国人则从中充当了和事佬的角色,最后协调的结果是,俄罗斯将满洲地区和库页岛的一部分土地让给日本,算是给了日本一个交代。


帝国历史观察者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让自己的科技工业迅猛发展,很快跻身世界一流的国家之列。

日本资源匮乏,历来主张对外扩张,发动侵略战争。1894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并且战胜了中国,不仅得到领土割让,还得到了2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尝到甜头的他们开始把战争的矛头指向了俄国。

沙皇俄国,幅员辽阔,军队和船舰数量都占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整个国家较为落后,无论是军事作战还是后勤保障,都有很大的问题。

反观日本,他们对这场战争准备得很充分。武器装备也比俄国精良。所以尽管军队数量占劣势,但打起仗来短期来看还是有优势。

从1904年2月-1905年9月,双方持续打了一年多,爆发多次海战和陆地战争。海上战争,日本占优,俄国军舰损失殆尽。陆地战争,凭着俄国军队的顽强作战,重创日本,日军伤亡惨重。

最后日本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

随后双方在美国谈判,日本拿出对付清政府的态度来对待俄国,索赔30亿日元。但没想到,沙皇尼古拉二世颇有骨气,:要钱不给,要打,接着奉陪。看到俄国这么硬气,简直不按套路出牌。这下日本懵逼了。最后还是放弃了索赔,也不敢再打了,毕竟日本的底子没有俄国厚。根本打不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