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異常姿勢系列:坐位

腦癱異常姿勢系列:坐位

在腦癱最常見的異常姿勢大全|【異常姿勢系列】這篇文章中,我們列出了痙攣型腦癱、不隨意運動型腦癱常見異常姿勢,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說一下坐位的姿勢。

我們知道“運動和姿勢發育異常”是腦癱診斷的必備條件之一,另外由於它容易被家長所觀察和及時發現,因此常常用來作為早期篩查的重要參考因素之一。

坐位姿勢包括跪坐位、長坐位、盤腿坐位、側坐位、W型坐位等各種各樣的模式(姿態)(如下圖)。

腦癱異常姿勢系列:坐位

在正常兒、異常兒、處於未發育階段或發育完成階段中,頸部、軀幹、上肢、下肢的組合各異,各自的獲得時期也不同。例如,90%的正常兒不需要手支撐能夠保持坐位要在生後8個月左右(如下表)。

腦癱異常姿勢系列:坐位

正常兒坐位發育過程

坐位姿勢初期的姿態是,軀幹前傾輕度屈曲,上肢向前方伸展,手掌著床支持體重。下肢方面,髖關節明顯屈曲,外展、外旋。

腦癱異常姿勢系列:坐位

隨著月齡的增長,逐漸不需要上肢的支持,與此同時軀幹也開始伸展。在這個時期,上肢從支持身體的功能中解放出來,開始進行手的遊戲和對外界的探索活動。

腦癱異常姿勢系列:坐位

在可以保持坐位姿勢的同時,在手離開的狀態中頸部可進行迴旋動作。

腦癱異常姿勢系列:坐位

進一步,當坐位穩定後,可以進行軀幹迴旋,完成去取身後玩具等物品的動作。

腦癱異常姿勢系列:坐位

隨著嬰幼兒的正常發育,隨時可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坐位姿勢。與此相反,由於肌力低下或痙攣性癱瘓所致的病態坐位的特徵為:或者是持續地取一定的坐位姿勢,或者只能取某種坐位姿勢。由於肌力低下,容易出現對摺(folding)的姿態,這樣的姿態在4個月前的正常嬰兒也常見到。

腦癱異常姿勢系列:坐位

痙攣型雙癱患兒難以取雙膝伸展的長坐位。為了維持長坐位,要通過將軀幹明顯地前傾來取得平衡,多數需要用上肢支持。

腦癱異常姿勢系列:坐位

腦癱異常姿勢系列:坐位

圖4-11:坐位,腦癱(痙攣型),5歲

下肢的姿勢與正常兒類似。軀幹明顯屈曲,手指也屈曲,指尖的背面著床,前臂呈旋前位。

以痙攣性癱瘓為主的腦性癱瘓多數取W型坐位。這樣的姿勢,是為了防止向左右或後方傾倒而形成的下肢和髖關節的姿態。

腦癱異常姿勢系列:坐位

側坐位應用於從坐位向俯臥位轉換,或者從四點支持位轉換為坐位的過程中,是連接較大的姿勢變換時起重要作用的坐位姿勢

。側坐位與其他姿勢相比,為了維持軀幹姿勢而需要高度平衡,所以當坐位平衡不充分時,需要上肢的支持(圖4-12a、c)。

腦癱異常姿勢系列:坐位

痙攣型雙癱容易合併關節攣縮,由於關節活動範圍受限而取特有的姿勢。圖4-14是取側坐位的姿勢,由於髖關節外展受限,也只能取這樣的坐位姿勢。而且,為了維持坐位姿勢,必須用上肢支持。不隨意運動型腦性癱瘓,由於四肢、軀幹的肌緊張異常,有時取很複雜的坐位姿勢(圖4-15)。

腦癱異常姿勢系列:坐位

腦癱異常姿勢系列:坐位

小知識:能否取下肢伸展坐位?用於脊髓前角灰白質炎流行期的篩查

把幼兒和學齡兒童放在床上診察時,通過觀察是否能取下肢伸展坐位,可作為判斷有無腦膜刺激症狀的參考。這與在調查仰臥位上腦膜和神經根的刺激症狀中,檢查頸部強直和克尼格徵(Kernig)的原理相同。也是用於急性脊髓前角灰白質炎流行時的診察手段。如照片中的正常兒所表現的下肢伸展、外旋,踝關節輕度蹠屈;上肢前臂中間位,手掌、指尖都放在床面上的姿勢,可有助於上肢功能的評價。

腦癱異常姿勢系列:坐位

本文摘錄自:《小兒的姿勢》,原著:有馬正高,北原佶,陳秀潔主譯。

——兒康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