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异常姿势系列:坐位

脑瘫异常姿势系列:坐位

在脑瘫最常见的异常姿势大全|【异常姿势系列】这篇文章中,我们列出了痉挛型脑瘫、不随意运动型脑瘫常见异常姿势,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说一下坐位的姿势。

我们知道“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是脑瘫诊断的必备条件之一,另外由于它容易被家长所观察和及时发现,因此常常用来作为早期筛查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坐位姿势包括跪坐位、长坐位、盘腿坐位、侧坐位、W型坐位等各种各样的模式(姿态)(如下图)。

脑瘫异常姿势系列:坐位

在正常儿、异常儿、处于未发育阶段或发育完成阶段中,颈部、躯干、上肢、下肢的组合各异,各自的获得时期也不同。例如,90%的正常儿不需要手支撑能够保持坐位要在生后8个月左右(如下表)。

脑瘫异常姿势系列:坐位

正常儿坐位发育过程

坐位姿势初期的姿态是,躯干前倾轻度屈曲,上肢向前方伸展,手掌着床支持体重。下肢方面,髋关节明显屈曲,外展、外旋。

脑瘫异常姿势系列:坐位

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不需要上肢的支持,与此同时躯干也开始伸展。在这个时期,上肢从支持身体的功能中解放出来,开始进行手的游戏和对外界的探索活动。

脑瘫异常姿势系列:坐位

在可以保持坐位姿势的同时,在手离开的状态中颈部可进行回旋动作。

脑瘫异常姿势系列:坐位

进一步,当坐位稳定后,可以进行躯干回旋,完成去取身后玩具等物品的动作。

脑瘫异常姿势系列:坐位

随着婴幼儿的正常发育,随时可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坐位姿势。与此相反,由于肌力低下或痉挛性瘫痪所致的病态坐位的特征为:或者是持续地取一定的坐位姿势,或者只能取某种坐位姿势。由于肌力低下,容易出现对折(folding)的姿态,这样的姿态在4个月前的正常婴儿也常见到。

脑瘫异常姿势系列:坐位

痉挛型双瘫患儿难以取双膝伸展的长坐位。为了维持长坐位,要通过将躯干明显地前倾来取得平衡,多数需要用上肢支持。

脑瘫异常姿势系列:坐位

脑瘫异常姿势系列:坐位

图4-11:坐位,脑瘫(痉挛型),5岁

下肢的姿势与正常儿类似。躯干明显屈曲,手指也屈曲,指尖的背面着床,前臂呈旋前位。

以痉挛性瘫痪为主的脑性瘫痪多数取W型坐位。这样的姿势,是为了防止向左右或后方倾倒而形成的下肢和髋关节的姿态。

脑瘫异常姿势系列:坐位

侧坐位应用于从坐位向俯卧位转换,或者从四点支持位转换为坐位的过程中,是连接较大的姿势变换时起重要作用的坐位姿势

。侧坐位与其他姿势相比,为了维持躯干姿势而需要高度平衡,所以当坐位平衡不充分时,需要上肢的支持(图4-12a、c)。

脑瘫异常姿势系列:坐位

痉挛型双瘫容易合并关节挛缩,由于关节活动范围受限而取特有的姿势。图4-14是取侧坐位的姿势,由于髋关节外展受限,也只能取这样的坐位姿势。而且,为了维持坐位姿势,必须用上肢支持。不随意运动型脑性瘫痪,由于四肢、躯干的肌紧张异常,有时取很复杂的坐位姿势(图4-15)。

脑瘫异常姿势系列:坐位

脑瘫异常姿势系列:坐位

小知识:能否取下肢伸展坐位?用于脊髓前角灰白质炎流行期的筛查

把幼儿和学龄儿童放在床上诊察时,通过观察是否能取下肢伸展坐位,可作为判断有无脑膜刺激症状的参考。这与在调查仰卧位上脑膜和神经根的刺激症状中,检查颈部强直和克尼格征(Kernig)的原理相同。也是用于急性脊髓前角灰白质炎流行时的诊察手段。如照片中的正常儿所表现的下肢伸展、外旋,踝关节轻度跖屈;上肢前臂中间位,手掌、指尖都放在床面上的姿势,可有助于上肢功能的评价。

脑瘫异常姿势系列:坐位

本文摘录自:《小儿的姿势》,原著:有馬正高,北原佶,陈秀洁主译。

——儿康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